1、ICS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 T3442020 低酚棉花新品种邯M263优质高效 栽培技术规程 2020 - 09 - 01发布 2020 - 09 - 10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04/ T3442020 I 前 言 本标准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光雷、米换房、权月伟、王寒菊、翟雷霞、李继军、李文蕾。 DB1304/ T3442020 1 低酚棉花新品种邯M263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邯M263优质高效生产的种子、土壤等基础条件控制、种植结构及棉田管理、栽培
2、技 术措施和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邯M263在河北省中熟棉区春播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7.1-2008经济作物种子 第1部分:纤维类 NY400-2000硫酸脱绒与包衣棉花种子 DB13/T223-1995棉花应用缩胺安全程化控技术规程 DB13/T917-2007优质棉花生产技术规程 DB 13/T 507-2004河北省中熟和早熟棉区棉花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低酚棉 指植株和种子中游离棉酚含量低于0.0
3、2%的棉花品种。 3.2河北省中熟棉区 河北省棉花区划中符合中熟类型棉花生长的区域,能保证棉花有180200天正常生长期,在河北 省的赞皇、高邑、宁晋、辛集、深县、武强、东光、吴桥一线以南。 3.3简化整枝 简化整枝是相对于精细整枝而言,通过农艺和化学调控等措施减少棉花整枝环节的方法。 4 基础条件 4.1气象因素 无霜期在180天以上,410月大于10活动积温3700以上,410月日照时间1400小时以上, 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 4.2土壤条件 地势平整,肥力均匀,无不良小气候影响,有良好的排灌条件,枯黄萎病发病较轻。 4.2.1土壤肥力分类指标见表1 DB1304/ T3442020
4、2 表1土壤肥力分类指标 类别 全氮(%) 有机质(%) 土壤质地 高肥力 0.08 1.0 轻质壤到中质壤 中肥力 0.060.08 0.81.0 壤质和粘质 地肥力 0.06 0. 60. 8 砂质 4.2.2土壤PH值6.58.5为宜 4.2.3土壤含盐量低于0.3%。 4.3品种选择 邯M263,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低酚棉品种。种子经硫酸脱绒,包衣,并由授权企业生产的 棉花良种。 4.4隔离条件 低酚棉田要确保与普通棉田500米以上的有效隔离。 5 播前准备 5.1深耕与旋耕 耕深25厘米30厘米,隔2年3年深耕一次,冬前深耕,耕后晒垡;平常年份只进行旋耕,深 度为15厘米左右,耙
5、耱平整,上虚下实。 5.2施足底肥 提倡使用有机肥或腐熟的农家肥,在此基础上补充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肥料,施肥量为每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0%)用量不低于300千克,纯氮7公斤11公斤、五氧化二磷 7 公斤10公斤、氧化钾 7公斤10公斤。整地前撒施地表,翻入土壤。 5.3造墒整地 播前57天灌水造墒,每667平方米灌水量60立方米80立方米,35天后及时耙盖保墒,平 整土地,以待播种。 5.4种子处理 品种名称:邯M263(审定编号:20199008) 种子质量符合GB4407.1-2008要求。种子包衣按NY400-2000的有关规定执行。 6 播种 6.1播期 当5
6、cm地温稳定通过14至16时为适宜播期。应避免播种过早,由于地温低而影响全苗、因为 早发而引起早衰。适宜播期在4月15日30日,最佳播期4月20日25日。 6.2用种量 DB1304/ T3442020 3 每亩用种1.52公斤。 6.3行距配置及种植密度 6.3.1机采模式 机采棉模式采用76厘米等行距覆膜播种,地膜宽2.05米,一膜3行,精量穴播,每穴12粒种 子,穴距1415 厘米,设计密度每667平方米6000株,成苗密度每667平方米50005500株。 6.3.2 普通模式 普通模式可采用大小行种植,塑料地膜覆盖,大行距90100厘米,小行距45厘米,精量穴播, 每穴12粒种子,穴
7、距1718厘米,设计密度每667平方米6000株,成苗密度每667平方米5000 5500株。 6.4播种方式 播种覆膜一体化机械作业。 6.5除草剂使用 整地时或播种前喷施棉田除草剂,推荐使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毫升200毫升/亩,施药后,旋 耕混土效果更好。或播种后喷药再覆膜,避免重喷、漏喷、喷药不均匀。 7 田间管理 7.1苗期管理 7.1.1打孔放苗 地膜覆盖棉田地温高,出苗快,及时按照株距或穴距打孔放苗。放苗过晚容易引起棉苗高温灼伤。 7.1.2 查苗、补苗、保苗 播种后510天,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情况要及时补苗、移苗。严重缺行断垄的棉田要及时进行补 种。 7.1.3 间苗、定苗
8、 棉花齐苗后进行间苗。拔除弱苗、病苗、虫害苗。当棉花34片真叶时按照预定密度及时定苗。 春播棉田每667平方米留苗50005500株。 7.1.4中耕除草 苗期一般中耕23次,注意雨后及时中耕破板结。 7.1.4苗期虫害防治 防治指标,地老虎,百株有虫2头3头或被害株率5%;苗蚜,卷叶株率15%或单株有蚜虫30头; 棉蓟马,被害株率5%。 超过防治指标进行化学除治,采用胃毒剂拌毒饵撒施防治地老虎,内吸剂和触杀剂防治苗蚜、蓟马 等。 7.2 蕾铃期管理 棉花蕾铃期主要特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同时并进,对水肥敏感,水肥不足,则影响开花结铃;水 肥过量,营养生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造成蕾铃脱落。 7.2
9、.1 破除地膜 DB1304/ T3442020 4 地膜覆盖棉田在盛蕾至初花期要及时破除地膜。初花期结合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公斤 15公斤)。进行一次深中耕,破除地膜,促使根系下扎,可有效防止棉花倒伏和早衰。 7.2.2 去杂保纯 棉花现蕾后至开花前需要做一次田间去杂,拔除棉株上有色素腺体小黑点的杂株,查看部位以“叶 柄背面”为主,辅助查看主茎和叶片的其他部位。该项操作一般在6月1530日进行,去杂后田间纯 度要达到98%以上的标准要求。 7.2.3 化控与简化整枝 使用缩节安进行化学调控,用量根据棉花长势和降雨量确定,一般用量为定苗后现蕾前每667平方 米0.20.5克,蕾期每
10、每667平方米1.5克2克、初花期每每667平方米2克4克、盛花期每每 667平方米3克5克,花铃期每每667平方米5克7克。注意降雨量较大时适当增加喷施次数和缩 节安用量。简化整枝应与棉田缩节安全程化控相结合,可保留下部12个叶枝。强调打顶心,一般在 7月中旬开始打顶,单株留果枝11个13个,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 7.2.4主要病虫害防治 棉田病虫害防治应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7.2.3.1蚜虫 卷叶株率8%10%或单株上3叶有蚜虫200头,可利用瓢虫抑制伏蚜。危害较重时采用内吸剂和触 杀剂防治,如吡虫啉等。 7.2.3.2红蜘蛛 棉株红叶率20%时
11、,采用杀螨剂防治。 7.2.3.3棉铃虫 百株幼虫20头时应及时防治。物理防治:6月下旬棉田开始悬挂频振式杀虫灯监测和诱杀棉铃虫 等害虫的成虫,每2平方千米安装一盏杀虫灯,杀虫灯架设高度为距离地面 2 米,在一代、二代成虫 羽化高峰期开灯,开灯时间为每晚21时至凌晨6时,可准确监测棉铃虫种群发生,并可减少化学防治 12次。化学防治:棉田二、三代棉铃虫发生初期采用(抗)脱皮激素类、有机磷类和菊酯类农药等 喷施1次2次。生物防治:采用玉米诱集带、性诱剂、赤眼蜂等。 7.2.3.4枯、黄萎病 邯M263属抗枯萎、耐黄萎病品种,可不用专门防治病害,每隔23年若能与禾谷类作物倒1次茬 口防病效果更佳。
12、7.3吐絮期管理 7.3.1摘除烂铃 多阴雨天气出现烂铃后,在初发病或烂壳未烂絮时尽早摘除,晾晒。也可推株并垄,增加田间通风 透光,并在大雨过后及早排涝,以减少后期烂铃。8月上中旬,用8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喷施。 7.3.2喷叶面肥 棉花生长后期结合防病治虫,每667平方米用15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45公斤喷雾,间隔57天连 续喷施23次可增加产量防治棉花早衰。 7.3.3催熟 DB1304/ T3442020 5 在10月初,对贪青晚熟的棉田,每亩用40%乙稀利水剂100170ml,兑水50kg,对棉株全株喷洒, 可显著促进早熟,减少烂铃。 7.3.4科学采收 棉花进入吐絮期以后,每隔7天10天摘花一次,要求采摘完全张开吐絮的棉铃花絮,晾晒后严 格按照品种集中单独存放。采摘棉花时用白棉布包、戴棉布帽、交售棉花时用白棉布包,以防止“三丝” 混入,确保棉纤维品质的一致性、原棉的纯净性等,通过优质优价提高效益。 7.3.5分晒分存 霜前花与霜后花应分收分放,霜后花要及时晾晒、分别存放。 8 秸秆再利用 邯M263为低酚棉品种,其整株棉酚含量均在安全值内(低于0.02%)。收获结束后,秸秆经粉碎可 直接饲喂牛羊,提高利用效率。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