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1.140.90 CCSQ78 DB52 贵州省地方标 准 DB52/T 15492020 住宅电梯选型和配置要求 Typ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requirements of residential lift 2020-12-16发布 2021-04-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5492020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住宅电梯 .2 5 电梯数量和规格配置及选型 .4 6 电梯布置 .4 附录A(规范性) 电梯配置和选型的传统计算方法 .5 附录B(资料性
2、) 担架电梯尺寸 .9 DB52/T 15492020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六盘水市特种设备检验所、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 公司、中天城投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贵州金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晓滨、周西、胡万刚、杨小平、刘志鹏、付勇、黄雄武、朱湘黔、周银、张 书辉、毛健、杜华翔、周海、杨昌学
3、、雷奥星、刘玻麟、郭子琨、田家成、刘钦、罗力、李荣、王道进、 李建香。 DB52/T 15492020 1 住宅电梯选型和配置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住宅电梯选型和配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住宅电梯的选型和配置,既有住宅电梯更新、改造、加装可参考本文件。 本文件不适用于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 7025.1
4、 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 GB/T 24477 适用于残障人员的电梯附加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6 住宅设计规范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702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消防电梯 fire lift 设置在建筑的耐火封闭结构内,具有前室和备用电源,在正常情况下为普通乘客使用,在建筑发生 火灾时其附加的保护、控制和信号等功能专供消防员使用的电梯。 3.2 无障碍电梯 wheelchair accessible lift 适合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 3.3 主楼层 mai
5、n landing 通常乘客可以从街道上直接进入的楼层。如果一台电梯有几个不同的楼层都通向街道,则通向街道 的最低的楼层为主楼层。 DB52/T 15492020 2 3.4 地下室 basement 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2的空间。 3.5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室内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的空间。 3.6 高层住宅建筑 high-rise resid ential building 建筑高度大于27 m的住宅建筑。 3.7 层高 storey height 上下相邻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3.8 电梯
6、在基站的间隔时间 interval(INT) 单台电梯轿厢在客流高峰期相邻两次离开基站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 3.9 客流输送能力 handling ca pacity(HC) 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单梯或群梯能够运送的乘客数占服务区域总人数的百分比。 4 住宅电梯 4.1 基本要求 4.1.1 电梯选型和配置应满足电梯使用人员日常出行和紧急情况下救援救助的要求,保障安全、急救、 消防、通信、无障碍通行等需要。 4.1.2 四层及四层以上住宅或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离主楼层的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电梯。 4.1.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单元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当设置一台能使用医用担
7、 架车的电梯,其尺寸可参考附录B。 4.1.4 住宅每单元的电梯配置数量应与服务总人数相适宜,梯户比不宜小于 1:2,具体要求参照本标 准第5 章的相关规定。 4.1.5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且消防电梯应延伸至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半地 下室。 4.1.6 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可兼作消防电梯。 4.1.7 住宅电梯均宜为无障碍电梯,且至少应设置一台适合轮椅使用的无障碍电梯。 4.1.8 住宅单元仅设置一台电梯时,应兼顾能使用医用担架车的电梯、适合轮椅使用的无障碍电梯。 DB52/T 15492020 3 4.1.9 住宅电梯的额定速度不应小于 1 m/s,高层住宅建筑应进
8、行专项电梯客流分析,且电梯的额定 速度不应小于1.5 m/s。 4.1.10 住宅每单元应至少配置一台额定载重量不小于1000kg的电梯,该单元其他电梯额定载重量不 应小于800 kg,具体规格参照本标准第 5章的相关要求确定。 4.1.11 住宅电梯的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应满足GB/T 7025.1的规定。 4.1.12 住宅电梯的供电系统应设置双回路供电或配置备用电源或安装电梯应急平层装置。 4.1.13 住宅电梯应安装电梯视频运行监控系统,视频信息至少保存30日,视频信息内容的使用和管 理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鼓励探索采用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等手段,实现过程监控,提高使用管理效能。 4
9、.1.14 住宅电梯轿厢内应全面覆盖各基础运营商通信信号,乘客轿厢内应能通过移动电话进行呼叫救 援,且电梯轿厢内应当装设采用对讲系统的紧急报警装置,当正常电源中断时,能够自动接通紧急报警 装置电源。 4.1.15 电梯配置和选型时,宜采用具有轿厢无人自动关灯、驱动器休眠和能量再生回馈技术等功能的 电梯。 4.2 消防电梯的附加要求 4.2.1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 1台。防火分区的划分,应 符合GB 50016的有关规定。 4.2.2 消防电梯应能每层停靠,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 60 s。 4.2.3 可兼作消防电梯的乘客电梯应符合 GB 500
10、16 第7.3.8 条的有关规定。 4.2.4 当消防电梯拟用于人员救援时,电梯的规格和尺寸可参考附录 B。 4.2.5 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并应符合 GB 50016 第7.3.5 条的有关规定。 4.2.6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 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2.7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4.3 无障碍电梯的附加要求 4.3.1 应按 GB50096的有关规定,对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公共走道等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 4.3.2 无障碍电梯的候梯厅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00 mm;
11、 b) 呼叫按钮高度为900 mm1100 mm; c) 电梯出入口处应设提示盲道; d) 候梯厅应设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抵达音响。 4.3.3 无障碍电梯应满足轮椅使用的相关要求,并在厅外呼梯显示器上或其他醒目的位置设有“轮椅 适用”的标志。 4.3.4 无障碍电梯的轿厢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轿厢门开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800 mm; b) 在轿厢的侧壁上应设高900 mm1100 m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盲文宜设置于按钮上; c) 轿厢的三面壁上应设高850 mm900 mm的扶手,扶手应符合 GB 50763的有关规定; d) 轿厢内应设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语音报站; e) 轿厢正面高900
12、mm处至顶部应采用有镜面效果的材料; f) 轿厢的规格不应小于1400 mm(深)1100 mm(宽); g) 电梯位置应设无障碍标志,无障碍标志应符合GB 50763的有关规定。 4.3.5 要求适用于残障人员使用的电梯的附加要求,可参考 GB/T 24477 的有关规定。 DB52/T 15492020 4 5 电梯数量和规格配置及选型 5.1 住宅电梯的数量和规格,宜采用基于客流高峰期的电梯客流分析模型,根据不同的运行级别要求, 通常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或传统计算方法确定。传统计算方法见附录A。 5.2 电梯运行级别通常以电梯轿厢在客流高峰期相邻两次离开基站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 (INT)
13、和5min 输送能力(HC)来衡量,其值可由建设单位提出,但应满足表1 的相应要求。宜选用“舒适”级别,至 少选用“经济”级别。 表 1 电梯运行级别 电梯运行级别等级 INT(s) 5minHC 舒适 60 7.5%正常 80 经济 100 5.3 电梯设计服务总人数应根据建筑总层数和每层居住人数确定。每户居住人数可由建设单位根据本 区域居民的生活习惯、经济情况等因素提出,但根据套型和电梯服务水平其每户居住人数不应低于表 2 取值。 表 2 电梯配置和选型中每户居住人数 建筑类型 电梯服务水平 舒适 普通 经济 普通住宅 3 4 5 5.4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住宅建筑,可采用基于计算机的仿真模
14、拟分析方法确定电梯的数量和规格。 6 电梯布置 6.1 电梯不应作为安全出口。 6.2 电梯的设置,单侧排列时不宜超过4 台,双侧排列时不宜超过2 排4台;高层建筑电梯电梯分 区服务时,每服务区的电梯单侧排列时不宜超过4 台,双侧排列时不宜超过2 排4台。 6.3 当建筑设有电梯目的地选层控制系统时,电梯单侧排列或双侧排列的数量可超出本标准6.2 条的 规定合理设置。 6.4 同一住宅单元两台及以上电梯控制方式宜为并联或群控。 6.5 电梯不应在转角处贴邻布置,且电梯井不宜被楼梯环绕设置。 6.6 单台布置的电梯,侯梯厅深度不应小于轿厢深度,且不应小于 1.5m;多台单侧排列的电梯,侯梯 厅深
15、度不应小于电梯群中最大轿厢深度,且不应小于1.8 m;多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侯梯厅深度不应小 于相对电梯最大的轿厢深度之和的最大值,并应小于3.5 m。 6.7 电梯机房应有隔热、通风、防尘等措施,宜有自然采光,不得将机房顶板作水箱底板及在机房内 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 6.8 机房宜安装空调,机房中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 40 之间。 6.9 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 振的构造措施。 6.10 电梯候梯厅及机房应与公共通道相连。通往机房(机器设备间)的通道应保持通畅,并且不经过私 人空间。 DB52/T 15492020 5 AA 附录
16、A (规范性) 电梯配置和选型的传统计算方法 A.1 电梯数量和轿厢容量的选择,应满足5 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力的要求。5 min客流高峰期输送能 力的要求(HC)可由建设单位提出,但应满足本标准第5.2条的要求。 A.2 5 min客流高峰期一般应采用一天内最繁忙5 min上行高峰期,也可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一天内最 繁忙5 min下行高峰期或其它有代表性的客流高峰期。 HC N N i INT P HC P 1 1 300 .(A.1) 1N RTT INT .(A.2) Pvv tPtTSHtRTT 212 .(A.3) v d t f v .(A.4) 式中: 1N 计算电梯组中的电梯
17、总数; P 客流高峰期电梯平均乘客人数,取由轿厢面积确定额定乘客人数的80%; PN 电梯设计服务总人数; RTT 电梯往返一次运行时间(s)。电梯伸至地下室时,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每一层地下室 增加15 s30 s。式A.3给出的是上行高峰期的RTT计算公式,对于下行高峰期及其它设计工况应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RTT计算; H 电梯平均最高返回层,见表A.1; vt 理论层间运行时间(s) ; S 平均停站数,见表A.1; T 从电梯门开始关闭到下一停层电梯门打开到800mm的时间(s),T是一个代表电梯自身性 能的时间参数,由电梯供应商提供,初步设计阶段也可根据电梯运行级别按8 s12 s取
18、值; Pt 每个乘客进(出)轿厢的平均时间,一般可取2.0 s; fd 主楼层到最高层的平均层高(m) ; v 电梯额定速度(m/s) 。 A.3 H 和S 可分别按式A.5 和式A.6 计算,部分额定乘客人数和楼层数对应的H 和S 值可查表A.1。 P f i f f N N i NH 1 1 .(A.5) DB52/T 15492020 6 P f f N NS 1 11 .(A.6) 式中: fN 主楼层以上电梯服务总层数。 A.4 电梯数量和轿厢容量的选择,应考虑电梯分组分层或建筑服务分区。 DB52/T 15492020 7 表A.1 H和S取值 (CC 为电梯的额定乘客人数) N
19、f CC=10 CC=13 CC=16 CC=21 CC=26 HSHSHSHSHS 7 6.6 5.0 6.8 5.6 6.8 6.0 6.9 6.5 7.0 6.7 8 7.5 5.3 7.7 6.0 7.8 6.6 7.9 7.2 7.9 7.5 9 8.4 5.5 8.6 6.4 8. 7.0 8.8 7.8 8.9 8.2 10 9.3 5.7 9.5 6.7 9.7 7.4 9.8 8.3 9.9 8.9 11 10.2 5.9 10.5 6.9 10.6 7.8 10.8 8.8 10.8 9.5 12 11.1 6.0 11.4 7.1 11.5 8.1 11.7 9.2 11
20、.8 10.0 13 12.0 6.1 12.3 7.3 12.5 8.3 12.7 9.6 12.8 10.5 14 12.9 6.3 13.2 7.5 13.4 8.6 13.6 10.0 13.7 11.0 15 13.8 6.4 14.1 7.7 14.3 8.8 14.6 10.3 14.7 11.4 16 14.7 6.5 15.0 7.8 15.3 9.0 15.5 10.6 15.7 11.8 17 15.6 6.5 16.0 8.0 16.2 9.2 16.5 10.9 16.6 12.2 18 16.6 6.6 16.9 8.1 17.1 9.3 17.4 11.1 17.
21、6 12.5 19 17.4 6.7 17.8 8.2 18.1 9.5 18.4 11.3 18.5 12.8 20 18.2 6.7 18.7 8.3 19.0 9.6 19.3 11.6 19.5 13.1 DB52/T 15492020 8 N f CC=10 CC=13 CC=16 CC=21 CC=26 HSHSHSHSHS 21 19.1 6.8 19.6 8.4 19.9 9.8 20.3 11.7 20.5 13.4 22 20.0 6.8 20.5 8.4 20.9 9.9 21.2 11.9 21.4 13.6 23 20.9 6.9 21.4 8.5 21.8 10.0
22、 22.1 12.1 22.4 13.9 24 21.8 6.9 22.4 8.6 22.7 10.1 23.1 12.3 23.3 14.1 25 22.7 7.0 23.3 8.6 23.6 10.2 24.0 12.4 24.3 14.3 26 23.6 7.0 24.2 8.7 24.6 10.3 25.0 12.5 25.2 14.5 27 24.5 7.0 25.1 8.8 25.5 10.3 25.9 12.7 26.2 14.7 28 25.4 7.1 26.0 8.8 26.4 10.4 26.9 12.8 27.2 14.9 29 26.3 7.1 26.9 8.9 27.
23、4 10.5 27.8 12.9 28.1 15.0 30 27.1 7.1 27.8 8.9 28.3 10.6 28.8 13.0 29.1 15.2 31 28.0 7.2 28.8 9.0 29.2 10.6 29.7 13.1 30.0 15.3 32 28.9 7.2 29.7 9.0 30.1 10.7 30.7 13.2 31.0 15.5 33 29.8 7.2 30.6 9.0 31.1 10.7 31.6 13.3 31.9 15.6 34 30.7 7.2 31.5 9.1 32.0 10.8 32.5 13.4 32.9 15.7 35 31.6 7.2 32.4 9.1 32.9 10.8 33.5 13.5 33.8 15.8 DB52/T 15492020 9 附录B (资料性) 担架电梯尺寸 B.1 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轿厢应可水平放置1800 mm450 mm的削角担架。 B.2 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轿厢用于放置1800 mm450 mm的削角担架时,其轿厢内尺寸、开门宽度、井道 净尺寸的一种方案如图1说明。 注:1800 mm450 mm削角担架可顺利进入1600 mm1500 mm(或1500 mm1600 mm)的轿厢 图 B.1 放置 1800 mm450 mm 削角担架的电梯相关尺寸示意 B _ DB52/T 154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