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山杜鹃组培苗盆花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2020 - 08 - 17 发布 2020 - 11 - 17 实施 ICS 65.020.20 B 62 云南省地方标准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9982020 DB53/T 998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与云南春禾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花 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
2、心(昆明)、云南春禾园林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云科花卉有限公司、云南海 达绿化有限公司、云南省花卉育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昆明市花卉遗传改良重 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解玮佳、李世峰、瞿素萍、王继华、彭绿春、张艺萍、李树发、宋杰、张露、 蔡艳飞、杨秀梅、许凤。 DB53/T 9982020 1 高山杜鹃组培苗盆花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山杜鹃组培苗盆花无土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术语和定义、栽培设施与条件、栽培 要求、病虫害防治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滇中及其环境条件相似地区的高山杜鹃组培苗的盆花无土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
3、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山杜鹃 指杜鹃花属( Rhododendron )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 )和杜鹃花亚属 (Subgen. Rhododendron)中的一些常绿杜鹃种类及其栽培品种。 3.2 组培苗 利用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等作为起始材料,通过植物组培生产获得的植株。 3.3 一级分枝 第一次打顶后萌发的新枝。
4、 3.4 二级分枝 一级分枝上打顶后萌发的新枝。 3.5 三级分枝 二级分枝上打顶后萌发的新枝。 3.6 四级分枝 三级分枝上打顶后萌发的新枝。 3.7 一年生种苗 DB53/T 9982020 2 从组培苗定植到生长一年的种苗。 3.8 二年生种苗 从组培苗定植到生长二年的种苗。 4 栽培设施与条件 选择通风条件良好且光照充足的塑料大棚或智能型温室: a) 降温系统:宜采用循环通风扇等能起到降温作用的设施设备; b) 遮光系统:宜采用 60 %80 %遮光率的遮荫网; c) 通风设备:宜采用负压风机,加强通风换气; d) 灌溉系统:宜采用喷灌设备; e) 水 pH 调节:水 pH 范围宜为
5、4.55.5,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 pH 调节。 5 栽培要求 5.1 基质准备 按表1配制栽培基质。 表1 不同生长阶段基质与肥料配比 泥炭 椰糠 椰壳 控施肥 序号 高山杜鹃 种苗生长 阶段 pH 值 纤维长度 (mm) 比例 颗粒大小 (mm) 比例 颗粒大 小 (mm) 比例 元素配比 ( N:P:K) 肥效 (月) 底肥使用 量 ( kg/ m 3 ) 1 组培苗 10 5 6 5 10 3 2.5 2 一年生种 苗 10 5 6 5 10 3 2.5 3 二年生及 以上种苗 4.5 5.5 10 30 5 6 3 10 3 21-5-12+T 3 5 5.0 5.2 盆钵选择 不同规
6、格高山杜鹃种苗选择的盆钵见表2。 表2 不同规格高山杜鹃种苗对盆钵的选择 序号 苗规格(株高:cm) 塑料盆规格(上口直径:cm) 1 8 10 2 20 15 3 30 25 5.3 基质装钵 按4.1的要求准备基质后装入盆钵中,装入量为基质平铺后距离盆口3 cm5 cm。 DB53/T 9982020 3 5.4 种苗要求 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壮种苗。 5.5 换盆 5.5.1 换盆要求 在植株冠幅超过盆口直径或植株根系生长出盆底时进行。 5.5.2 换盆时间 全年均可移栽,组培苗最适为3 月4 月,一年生苗或二年生及以上苗最适为当年10 月2 月。 5.5.3 换盆方法 种苗脱盆去除1/31
7、/2外层基质,敲松剩余基质团,剪除过长根系,放入70%甲基硫菌灵(WP)800 倍液中浸泡10 min15 min,进行移栽。移栽时注意植株直立不歪斜,添加基质至距离盆口3 cm5 cm 处。 5.6 管理措施 5.6.1 空气温湿度 5.6.1.1 空气温度 适宜范围为 15 25 。 5.6.1.2 空气湿度 适宜范围为70 %80 %。 5.6.2 基质温湿度 5.6.2.1 基质温度 适宜范围为15 20 。 5.6.2.2 基质湿度 适宜范围为60 %80 %。 5.6.3 光照强度 组培苗为30000 lux40000 lux,一年生苗或二年生及以上苗为40000 l ux6000
8、0 lux。 5.7 水管理 EC值0.5 ms.cm -1 ,pH 4.55.5。以喷施为主,晴天约1 d 2 d浇清水一次,阴天约3 d4 d浇清 水一次。 5.8 肥管理 5.8.1 叶面肥 DB53/T 9982020 4 3月4月,每隔10 d15 d,喷施1次液态肥(N:P:K=2 0:20:20+TE),按1000倍液配制喷施; 9月 中下旬,喷施液态肥(N:P:K=10:20:20+ TE),按1000倍液配制喷施。 5.8.2 追肥 7月8月,施高磷钾肥(N:P:K= 10:30:20 ),按15 g/盆进行施肥,每隔2 月3 月,补施一次控 施肥(N:P:K=20:20:2
9、0+TE),按15 g25 g /盆进行施肥,保证基质EC值范围在1.5 ms.cm -1 2.0 ms.cm -1 之间。 5.9 整形修剪 5.9.1 第 1 次打顶 当高山杜鹃组培苗的植株高度达到8 cm15 cm时进行第1次打顶修剪。 在植株顶芽萌发至4 cm5 cm 时,在距离新梢基部2 cm3 cm处剪除该新梢,以促进其新梢下方的侧芽萌发,形成一级分枝。第1次 打顶修剪约1个月后,即在 5月6月,对新萌发的分枝进行疏枝处理,保留2 个3 个分枝,去除其余 分枝。 5.9.2 第 2 次打顶 在8 月9 月,当植株的一级分枝顶上再次萌发出新梢(即二级分枝)时,进行第2次打顶修剪。 当
10、新梢长至4 cm5 cm时,再次重复第1 次打顶修剪的步骤,以促进二级 分枝萌发;对于一些顶芽下方 已具有2 个3 个饱满侧芽的植株,可以采取直接摘除顶芽的方式进行第2次打顶修剪。 5.9.3 再疏枝处理 在10月11月,进行再疏枝处理,保留2 个3 个二级分枝后,剪除其余二级分枝;在第二年的3 月4 月,重复进行以上的修剪步骤,促进三级分枝和四级分枝的形成;第三年重复同样的整形修剪, 即能培育出枝条繁茂、株型较好的高山杜鹃盆花用种苗。 6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为枯梢病、叶斑病、蚜虫、红蜘蛛、介壳虫、金龟子等,其症状表现及防治方法参见附 录A。 DB53/T 9982020 5 附 录 A
11、(资料性附录) 高山杜鹃主要病虫害症状表现及防治方法 A.1 高山杜鹃主要病虫害症状表现及防治方法见表 A.1 表A.1 高山杜鹃主要病虫害症状表现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症状表现 防治方法 枯梢病 发病初期顶梢叶片枯萎,嫩枝凋萎、弯曲;随 着病害发展, 枝干表面出现红褐色的溃疡病斑, 并生成大小不一的纵向裂纹;后期植株顶梢枯 死,叶片脱落,茎干干枯变成褐色,最终枯萎 死亡。高温高湿情况下易发病。 可喷施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硫黄悬浮剂800 倍液,注意喷施植株全株,尤其注意喷施植株茎段 部分。平时注意加强植株养分管理,生长健壮的植 株较不宜感病。伤口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修剪枝 条时应及
12、时消毒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叶斑病 植株叶片上出现许多红褐色小斑点,逐步扩展 成为较大的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后期病斑组 织中央变成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斑互相连 接,叶片几乎无绿色,枯黄并提早落叶。高温 高湿情况下易发病。 可用喷施50%多菌灵800倍或75%百菌清800倍溶液, 注意叶片正反面均要喷洒。 该病宜以早期防病为主, 平时浇水注意不要浇到叶片上,避免傍晚浇水,叶 片带水过夜。 蚜虫 群聚新叶、花蕾等处吮吸汁液,导致叶片皱缩、 生长畸形。 用黄色黏虫纸诱杀蚜虫,并进行数量的监测,根据 虫口密度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可用10%吡虫啉可 湿性粉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 1500倍液喷雾
13、。平时 注意通风,避免棚内温度过高。 红蜘蛛 群聚叶背吮吸汁液,吐丝结网靠飘散传播,导 致初期叶片正面有大量阵状大小失绿的黄褐色 小点,后期叶片逐渐变黄,大量落叶。 喷施40%三氯杀螨醇乳剂 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 油1000倍液喷雾。注意喷洒叶背。 介壳虫 群聚叶簇中央或茎段刺吸汁液,严重时会引起 次生病害煤烟病, 高温干燥情况下易发生虫害。 喷施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或5%蚧螨灵 1200 倍液,注意喷洒叶背、叶簇中央及茎段。 金龟子 成虫啃食叶片、花朵,幼虫蛴螬在地下咬食根 部。 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可用防虫网防范金龟子;中耕 冬翻消灭幼虫; 可用50%杀螟松1000倍液或2.5%高效 氯氟氰菊酯800倍液浇灌根际;或于下午喷施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后封棚杀成虫。 _ DB53/T 99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