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01 CCS B 16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522.22020 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 第 2 部分:虫害 eries of Regulations That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Potato Disease,Insect Pests and Weeds Part 2: Insect Pests 2020 - 11 - 13 发布 2021 - 03 - 01 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522.2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2、.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绿色防控策略 . . 1 5 基本要求 . . 2 6 绿色防控措施 . . 2 7 商品薯农 药残留要求 . .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主要虫害为害症状及形态学描述 .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主要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 . 8 DB52/T 1522.2 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DB52/T 1522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 规程的第2部分。DB52/T 1522已经发 布了以下部分:
3、 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 第1部分:病害; 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 第2部分:虫害; 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 第3部分:草害。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阳市植保植检站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阳市植保植检站、贵州省植保植检站、安顺市植保植检站、毕节市植保植检站、 普定县植保植检站、黔南州种植业发展中心、荔波县茶产业化发展中心、黎平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岑巩 县植物保护站、修文县植保植检站、纳雍县植保植检站、开阳县植保植检站、遵义市播州区种植业发展 服务
4、中心、贵州新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六枝特区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习水县种植业发展中心、 施秉县植物保护技术服务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斌、王姝玮、吴琼、张慧、郭国雄、陈祖瑶、曾琛、申智慧、陆金鹏、 陈廷弟、薛文鹏、田勇、李添群、丁昭斌、任明国、冯金良、姚高学、周皞、杨胜英、袁江、冯玫、 潘礼梅。 DB52/T 1522.2 2020 1 马铃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 第 2 部分:虫害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基本要求、绿色防控策略、绿色防 控措施、商品薯农药残留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马铃薯虫害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
5、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 38400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DB52/T 1522.1-2020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 采取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
6、、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 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 的。 3.2 种薯处理 播种前对种薯的催芽、晾晒、筛选、切块和药剂拌种等农事和化学处理措施的总和。 4 绿色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针对马铃薯虫 害种类(详见附录A)和发生特点,综合考虑影响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各种因素,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优 先协调运用检疫、理化和生物防治措施,辅助以安全合理的科学用药,实现马铃薯虫害的全程防控。 DB52/T 1522.2 2020 2 5 基本要求 5.1 种薯 选用健康脱毒
7、种薯,脱毒种薯应符合GB 18133的规定。 5.2 肥料 应符合GB 38400和NY/T 496的规定,提倡施用马铃薯专用肥或配方施肥,禁止使用未经国家农业部 门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 5.3 农药 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规定,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低毒有机合成农药,不同作 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 6 绿色防控措施 6.1 植物检疫 种薯调运应遵守植物检疫规定,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6.2 农业防治 6.2.1 种薯选择 按 5.1 执行,提倡小整薯播种。 6.2.2 健身栽培 播种前精耕细作,及时中耕高培土,
8、清除田间杂草。 6.3 理化诱控 6.3.1 色板 在有翅蚜虫发生初期,宜采用田间插挂黄色粘虫板诱杀,插挂密度按5 m/块6 m/块。 6.3.2 杀虫灯 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安装密度为5 hm 2 6 hm 2 1盏。 6.3.3 诱捕器 在田间设置害虫诱捕器诱杀害虫,设置密度根据不同类型诱捕器的有效引诱距离设定。 6.3.4 性信息素 根据特定靶标生物,放置对应的性引诱剂进行诱杀,设置密度3个/667 m 2 5个/667 m 2 。 6.3.5 设置防虫网 种薯生产中,宜使用40目防虫网笼罩。 DB52/T 1522.2 2020 3 6.4 生物防治 6.4.1 保护利用天
9、敌 倡导释放和保护利用食蚜蝇、蚜茧蜂、七星瓢虫等天敌,控制蚜虫等传毒害虫。 6.4.2 生物农药 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控。防治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B。 6.5 科学用药 6.5.1 用药技术 对症选药,大田喷雾时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精准施药技术;倡导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联 防联治。 6.5.2 药剂防控 马铃薯种薯处理和大田期主要虫害防控药剂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 6.5.3 防治适期 6.5.3.1 蚜虫、南美斑潜蝇: 蚜虫防治适期为低龄若虫期,南美斑潜蝇为卵孵化盛末期。 6.5.3.2 夜蛾科害虫 最佳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期。 7 商品薯农药残留要求 商品薯农药残留符合GB 2762、GB
10、 2763规定。 A DB52/T 1522.2 2020 4 A B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主要虫害为害症状及形态学描述 A.1 桃蚜 A.1.1 学名 Myzuspersicae(Sulzer),属同翅目蚜科。 A.1.2 为害特点 该虫为害马铃薯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和嫩茎上,吸食植株汁液,造成叶 片卷曲、皱缩、变形,使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严重受损,据相关试验表明,幼苗期连续20 d受害,减产 可达35%,现蕾至开花期连续20 d受害,减产可达54%。二是成为病毒媒介,传播病毒对马铃薯产生间接 危害,且该方式为害性远大于其直接为害,可传播的持久性病毒有马铃薯
11、卷叶病毒,非持久性病毒有马 铃薯 Y病毒、马铃薯 A病毒、马铃薯黄斑花叶病毒、马铃薯卷叶花叶病毒以及马铃薯纺锤茎类病毒等, 有翅蚜是病毒传播的主要蚜型。 A.1.3 形态特征 A.1.3.1 成虫 主要为有翅孤雌蚜,体长2 mm,腹部有黑褐色斑纹,翅无色透明,翅痣灰黄或青黄色。 A.1.3.2 若蚜 体小,体色呈淡红色,与无翅胎生雌虫相似。 A.1.3.3 卵 呈椭圆形,初始为淡绿色,后逐惭变黑褐色。 A.1.3.4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0代30代,在南方以孤雌胎生,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世代重叠明显。在寄主环境良 好的条件下以无翅蚜为主,在寄主环境渐趋恶劣的情况下,如植株水分不够、植株衰老或
12、种群密度过大 等情况下,就会产生有翅蚜。桃蚜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A.1.4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0代30代,在南方以孤雌胎生,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世代重叠明显。在寄主环境良 好的条件下以无翅蚜为主,在寄主环境渐趋恶劣的情况下,如植株水分不够、植株衰老或种群密度过大 等情况下,就会产生有翅蚜。桃蚜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A.2 小地老虎 DB52/T 1522.2 2020 5 A.2.1 学名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属鳞翅目夜蛾科。 A.2.2 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马铃薯幼苗,主要表现为在贴近地表附近把幼苗咬断
13、,使得整株苗死亡,造成缺窝断行, 幼虫低龄期时也咬食嫩叶和块茎,叶片受害后出现缺刻或孔洞,块茎受害后造成孔洞。 A.2.3 形态特征 A.2.3.1 成虫 体长16 mm23 mm,翅展42 mm 54 mm,体深褐色,前翅由内 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 显著的肾形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后翅灰色无斑纹。 A.2.3.2 幼虫 体长37 mm47 mm,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2条深褐色纵带。 A.2.3.3 卵 长约0.5 mm,半球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出现红斑纹,后变为灰黑色。 A.2.3.4 蛹 长18 mm23 mm,赤褐色 ,有光泽,第57腹
14、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臀棘为短刺1对。 A.2.4 生活习性 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缝、杂草丛或其他隐蔽处,夜间活动, 交配产卵,卵散产或堆产,平均每雌产卵800粒100 0粒。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 部位取食,3龄后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具有假死性,受惊缩成环 形。成虫对黑光灯和糖醋液有强烈的趋性,喜湿暖及潮湿的条件,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雨水充 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沙壤土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生。 A.3 蛴螬 A.3.1 学名 金龟子科幼虫的统称,我省马铃薯主产区主要
15、有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3种。大黑 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鞘翅目,鳃金龟科;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 鞘翅目,金龟科;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鞘翅目,丽金龟科。 A.3.2 为害特点 该虫主危害期为幼虫期,幼虫主要咬食为害地下嫩根、茎和块茎,造成幼苗枯死,田间缺苗断垄, 块茎受害后,咬食成缺刻或孔洞,引起腐烂。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可咬食叶片。 DB52/T 1522.2 2020 6 A.3.3 形态特征 蛴螬身体肥大弯曲呈C形,
16、体色多白色,有的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有疏生细毛,头部 较大且呈圆形,黄褐色至红褐色,左右生有对称的刚毛,有3对胸足,后足较长,腹部10节,第10节称 为臀节,上生有刺毛。 A.3.4 生活习性 蛴螬的栖息地为土壤中,不同蛴螬种类完成1代所需时间不同,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1年1代, 大黑鳃金龟2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蛴螬的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地表下10 cm 土地温达5 时开始上升至表土层,在13 18 时活动最盛,23 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 土温下降到其适宜温度范围时再向上层土壤移动,土壤湿润则活动性强。幼虫具有假死性。 A.4 南美斑潜蝇 A.4.1 学
17、名 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 A.4.2 为害特点 以幼虫和成虫为害。幼虫在寄主叶片中潜食叶肉,多从主脉基部开始危害,形成弯曲较宽的虫道, 沿叶脉伸展,但不受叶脉限制,若干虫道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取食斑,叶片受害后期枯黄死亡。幼虫还为 害嫩茎,在表皮下纵向取食,致使植株生长缓慢,重者茎尖枯死,也为害叶柄。成虫产卵、取食刺破叶 片表皮,形成较粗大的产卵点和取食点,致使叶片水分散失,生理机能受抑制。 A.4.3 形态特征 A.4.3.1 成虫 体长约1.3 mm1.8 mm,较美洲斑潜蝇稍大。额黄色,侧额上面部分较黑,内、外顶鬃均着生于黑
18、色区域,触角第3节一般棕黄色,中胸背板黑色有光泽,小盾片黄色,翅长1.7 mm2.25 mm,雄虫外生 殖器的端阳体与中阳体仅以膜囊相连,足基节黑黄色,腿节基色为黄色,有大小不一的黑纹,内侧有黄 色区域,胫、跗节黑色,有时也呈棕色。卵椭圆形,微透明乳白色状。 A.4.3.2 幼虫 初孵时呈透明状,后变为乳白色,个别略显黄色,老熟后体长约2.3 mm3.2 mm,后气门每侧具6 9个孔突和开口。 A.4.3.3 蛹 淡褐色至黑褐色,腹面略扁平。 A.4.4 生活习性 该虫主要在保护地越冬,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分别为-12.27 和-11.01 ,喜温凉、耐低温,抗 高温能力差,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成
19、虫羽化当即可进行交配,具趋黄性和在寄主植株上层顶端飞翔活动 特性,刚羽化的成虫具趋光性。成虫期约为5 d25 d, 雌雄虫可多次交配,卵产在叶表皮下,平均每 雌产卵量在550粒左右,最高可产780粒左右,幼虫老熟后钻出叶片,在叶表面或表层土壤中化蛹。 DB52/T 1522.2 2020 7 A.5 甜菜夜蛾 A.5.1 学名 Spodoptera exigua(H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 A.5.2 为害特点 该虫主要以幼虫啃食马铃薯植株叶片为害,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网内取食叶肉,留下 表皮,严重时仅剩下叶脉和叶柄,也能以幼虫钻蛀块茎为害,为害时粪便残留在块茎内造成污染,使得
20、马铃薯块茎失去商品价值。 A.5.3 形态特征 A.5.3.1 成虫 灰褐色,头、胸有黑点,体长8 mm10 mm,翅展 19 mm25 mm,前翅灰褐色,基线仅前段有双黑 纹,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剑纹为一黑条,肾纹和环纹都是粉黄色,中央褐色,黑边, 中横 线黑色,波浪形,外横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前、后端的线间白色;亚缘线也白色呈锯齿形,两侧有黑 点,外侧在M1处有一较大的黑点。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 A.5.3.2 卵 呈白色圆球形,成块产于叶面或叶背,8粒100粒不等,排为1层3层,外覆白色绒毛。 A.5.3.3 老熟幼虫 长约22 mm,体色多变,背线有或无,颜色各异,腹部
21、气门下线为明显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 纵带末端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 A.5.3.4 蛹 黄褐色,长约10 mm,中胸气门显著外突,臀棘上有刚毛2根,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刚毛。 A.5.4 生活习性 该虫喜温性,我国从北向南年发生红4代7代。以蛹在土 室内越冬。越冬蛹发育起点10 ,有效 积温220 , 成虫发育最适温度20 23 ,相对湿度50%75%, 有趋光性,夜间活动, 产卵期为3 d 5 d,雌虫第头产卵红100粒600粒,卵期约为3 d6 d,幼虫一般为5龄,3龄前群集为害,食量少, 4龄后食量暴增,有假死性,白天蛰伏,晚间活动取食,当虫口密度过高时有互相残杀的习性,幼
22、虫老 熟后,钻入地下4 cm10 cm土层化蛹,蛹期7 d11 d,幼虫抗寒能力弱,在2 以下经数日即大量死 亡。 DB52/T 1522.2 2020 8 B C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主要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 表 B.1 马铃薯主要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 虫害名称 类别 药剂名称 稀释倍数/ 使用剂量 施用方法 80 亿孢子/ml 金龟子绿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 500 倍液 喷雾 生物农药 0.5%苦参碱水剂 500 倍液 喷雾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 喷雾 70%烯啶噻嗪酮水分散粒剂 1500 倍液 喷雾 蚜虫 化学农药 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1500 倍液 喷
23、雾 25g/L 溴氰菊酯乳油 1250 倍液 喷雾 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1500 倍液 喷雾 蛴螬、 小地老虎 化学农药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20 ml/100 kg 拌种 南美斑潜蝇 化学农药 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 5000 倍液 喷雾 20 亿 PIB/ml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750 倍液 10 亿 PIB/ ml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生物农药 5 亿 PIB/g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500 倍液 喷雾 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 5000 倍液 喷雾 甜菜夜蛾 化学农药 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1500 倍液 喷雾 _ DB52/T 1522.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