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CCS B 6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740 2020 城镇 景观 游憩林建设 技术规程 2020 - 12 - 17 发布 2021 - 01 - 01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2740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建设原则 . 2 5 规划设计 . 2 6 树种选择与配置 . 3 7 造林技术 . 4 8 抚育管理 . 5 9 林内游憩道路及配套设施修建 . 5 附录 A( 资料性 ) 景观游憩林建设推荐树种 . 7 DB
2、51/T 2740 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黎燕琼、郑绍伟、陈俊华、慕长龙、龚固堂、王疆评、谢天资、周大松、曾权、 谢川、孟长来、黄琴、李德鹏、侯晓云。 本文件首次发布。 DB51/T 2740 2020 1 城镇景观游憩林建设 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四川 城镇景观游憩林的类型、树种选择和配置模式、栽植、抚育 管理 、配套基 础设施建 设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 适
3、用于四川 城镇景观游憩林建设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 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1000 2013 容器育苗技术 DB51/T 2261-2016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基础设施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4、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景观林 landscape forest 具有较高美学价值,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为目标 , 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人工或者自然森林 群落 。 3.2 景观游憩林 landscape recreation forest 以满足 人们 观赏、 娱乐、健身、疗养、 休闲 等各种游憩需求为主要 目的 的 景观 林 。 3.3 城镇景观游憩林 urban landscape recreation forest 分布 在 城镇规划区 内 的景观游憩林。 3.4 生态型景观游憩林 eco-landscape recreation forest 具有生态防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
5、性保护等生态防护功能的景观游憩林。 3.5 文化型景观游憩林 cultural landscape recreation forest 具有传承、 展示 、 传播森林文化 功能的景观游憩林。 3.6 康养型景观游憩林 Landscape Forest of Health Care 具有 疗养、保健等康体功能的景观游憩林。 DB51/T 2740 2020 2 3.7 乡土树种 Indigenous Species 指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且不具有生 态入侵能力的归化树种。 3.8 树种配置 Plant Disposition 按林木生态习性
6、、生物学特征和景观美学布局要求,合理搭配布置各种植物,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观赏 特性和生态、保健等功能。 4 建设原则 4.1 生态优先原则 以 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为主体目标 ,将森林的景观、游憩与生态功能优化配置 结合 ,建成功能完善、景 观质量优良的城 镇 居民休闲游憩的生态福利空间。 4.2 适地适树原则 景观游憩林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树种 选择以景观效 果好、生态适应性强的优良乡土树种 为主 ; 适度引进适应性强、观赏效果突出,并 不具有生态入侵能力 的 外来树种,构建地带性稳定群落。 4.3 多层次 配置 原则 景观游憩林 植被配置 应按照近景林、中景林和远景林分层次构建。近
7、景林要突出森林 林内的 自然美。 中、远景林重点突出主要色彩,不过分追求色彩变化,起大背景的作用。 5 规划设计 5.1 资料收集 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区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条件、植被状况、地理位置、交通等) 、 社会 经济 、 区域人口现状 、 现有相关规划成果 、 现场勘察获得的资料。 5.2 外业调查 按照 GB/T 26424-2010执行 。 5.3 造林作业设计 5.3.1 城镇景观游憩林施工设计应符合 GB/T 15776-2016 的 相关 规定 。 5.3.2 造林作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区位分析、树种选择、造林技术与要求、抚育管护等设计说明书及概算书、 设计图、效果图等 。
8、 6 树种选择与配置 6.1 树种选择 6.2 总体原则 DB51/T 2740 2020 3 树种选择应 按照景观游憩林的类型和建设目标 。生态型景观游憩林应 选择 食源、蜜源植物和能为鸟类 等动物 提供栖息 的 植物; 康养 型景观林应加大高芬多精分泌类保健树种比例 ;文化型景观游憩林应加大富 有文化寓意、保护和科教价值树种的比例。 注: 推荐树种参见附录 A.1。 6.2.1 生态型景观游憩林树种 树种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以长寿 命 、 慢生 的乡土树种为主 ; b) 以 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易栽培和易管理的 乡土树种为主 ; c) 以有利于当地野 生 动物的栖息和繁衍的树种为主
9、 ; d) 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搭配少量表现好,引种成功且不会导致泛滥性生长的外来树种 。 6.2.2 康养型景观游憩林 树种 树种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树种本身不会对人体和城镇生活环境与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即树种不产生植源性污染 ; b) 以具有抑菌、保健功能的树种为主 ; c) 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易栽培和易管理的乡土树种为主 ; d) 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搭配少量高景观质量和高保 健能力,引种成功且不会导致泛滥性生长的外来树 种。 6.2.3 文化型景观游憩林树种 树种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以具有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文化底蕴、保护价值和科教价值的树种为主 ; b) 以 长寿命 、观
10、赏性强的树种为主 ; c) 以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易栽培和易管理的树种为主 ; d) 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搭配少量具有研究或开发利用前景的外来树种。 6.3 树种配置 6.3.1 基本原则 以地带性建群慢生树种为主与速生、伴生树种相结合,阔叶与针叶搭配,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乔木 与灌木树种结合,耐荫性树种与中性、阳性树种相匹配,上层树种与下层树种相配套的原则, 按照立地条 件、树种确定的造林密度进行配置。 6.3.2 种植行的走向 种植行的走向按以下原则确定: a) 坡地造林树,种植行宜选择等高线走向; b) 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南北走向。 6.3.3 配置 方式 6.3.3.
11、1 生态型景观游憩林树种配置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树种物候特征、形态和色彩季相特征,在大尺度和季节上具有不同特色和较 高美景度,采用多树种混交方式,合理配置春、夏、秋、冬四季景观树种,培育多姿多彩的森林景观。 DB51/T 2740 2020 4 6.3.3.2 康养型景观游憩林 树种配置 采用高保健功能和高美学价值的树种营造混交林,采用常绿与落叶搭配,乔灌复层式种植,营建结构 合理、稳定健康,具有 缓解压力、愉悦心情的森林景观。 6.3.3.3 文化型景观游憩林树种配置 根据文化林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功能需求,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树种,采用多树种混交方式, 营建文化气息浓郁、树种丰富、环
12、境优雅宜人、群落稳定健康的森林景观。 6.4 苗木规格 乔木树种应选择 1a 生、高度 1 m、地径 0.8 cm以上,根系完好,无病虫害的全冠容器苗;萌生能力强 的树种可以适量选择截冠苗,如栾树、竹等。灌木应选择 3a 生以上、分枝 3个以上,根系完好,无病虫害 苗。 7 造林技术 7.1 造林地清理 宜采用带状 /团块状和全面清理三种方式。 按照 GB/T 15776 2016的 规定 执行 。 7.2 整地 造林前一个月或 上年秋冬季进行整地 。根据景观游憩林类型、树种、苗木规格、配置模式、造林方式、 立地条件选择适宜 整地 方式和整地规格。具体 按照 GB/T 15776-2016的规
13、定 执行。 7.3 苗木 7.3.1 裸根苗 应使用 GB 6000-1999中 规定的 I、 II级苗木,优先使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的种子培育的苗木。 7.3.2 容器苗 按照 LY/T 1000-2013的规定 执行。 7.4 造林密度 根据景观游憩林类型、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造林密度。具体 按照 GB/T 15776 2016的规定 执行 。 7.5 栽植技术 7.5.1 苗木处理 根据树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处理措施。具体 按照 GB/T 15776 2016的规定 执行。 7.5.2 栽植时间 应选择春季、秋季 , 大容器苗或带土团苗可不受造林季节限制 。 7.5.3
14、 造林方法 DB51/T 2740 2020 5 按 照 GB/T 15776 2016的规定 执行。 8 抚育管理 8.1 抚育 造林后连续前 3年,每年进行 2-3抚育,抚育时间视杂草生长情况而定,以不影响树种生长为度。除草、 松土、灌溉、施肥和管护 、疏伐 等参照 GB/T 15776 2016的规定 执行。 8.2 病虫害防治 做好病虫害监测、预测预报,建立专职或兼职防治队伍,配备防治设施、设备,及早发现、综合防 治, 及时防治森林病虫害。 8.3 后期管护 管护 参照 GB/T 18337.3-2001的 规定 执行。 9 林内游憩道路及配套设施修建 9.1 游憩道路建设原则 根据作
15、业、后期管护和游憩休闲的需求,统筹规划建设林内道路系统,做到布局合理、密度适当 , 并 修建必要的道路与现有路网连接。 9.2 游憩道路修建技术 9.2.1 游憩道路建设 游憩道路一般应与景观游憩林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游憩主干道路宽不 应 超过 3 m,步道不 应 超过 2 m; 步道坡度超过 15 时应设置 台阶,台阶宽度 30 cm 38 m, 台阶 高 10 cm 15 cm。 9.2.2 游憩道路路面建设 砍除通道内所 有的灌木、杂草。对游憩道路进行夯实,有条件的上面可覆盖铺装材质。道路表面铺装 材质可选用多种材料,应以就地取材为宜,步道铺装色彩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9.2.3 道路
16、两侧植被建设 游步道两侧应栽植遮荫植物,并剪除妨碍行走的乔木或灌木侧枝;当遇有原生较大乔木时,步道应考 虑绕行,保留原有树木;步道“之”字型转折处应采用灌木丛状密植,以免产生捷径。 9.3 配套设施建设 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休息点、活动平台、安全警示牌等。建设标准 应符合 DB51/T 2261 2016的规定 。 DB51/T 2740 2020 6 附 录 A (资料性) 景观游憩林建设推荐树种 景观游憩林建 设推荐树种 参见表 A.1的规定。 表 A.1 景观游憩林建设推荐树种 类型 生态型景观游憩林推荐树种 康养型景观游憩林 推荐树种 文化型景观游憩林推荐树种 乔木 柏木、圆柏、侧柏、水杉
17、、 杉木、马 尾松、湿地松、朴树、榆树、枫杨、 刺槐、香樟、楠木、 红椿、 臭椿、喜 树、麻栎、 枫杨、 栓皮栎、枳椇、桤 木、苦楝、南酸枣、杜英、小叶榕、 山矾、乌桕、乐昌含笑、深山含笑、 广玉兰、桂花、马褂木、槭树 、 栾树、 珊瑚树、羊蹄甲、核桃、无患子、慈 竹、毛竹等 香樟、深山含笑、润楠、白玉兰、鸡 爪槭、无患子、桑、 女贞、松、龙柏、 侧柏、圆柏、柏木、 塔柏、 雪松 、三 尖杉、红豆杉、罗汉松 、枫杨、榆树、 厚朴、鹅掌楸、桂花、月桂、杜仲、 枇杷、樱桃、 红 梅、合欢、柿、朴树、 梨、苏 铁、无花果、喜树、香椿、七 叶树、皂荚、木兰、含笑、黄连木、 枫香 等 银杏、 红 梅、桑
18、树、梓树、香樟、 栾树、黄葛树、雪松、柏木、红 豆树、 皂荚 、泡桐、杜英、 珙桐、 梧桐、 油桐、 七叶树、桂花、玉 兰、广玉兰、白兰花、垂丝海棠、 旱柳、榆树、槐树、蓝花楹、含 笑、垂柳、羊蹄甲 、竹、各地的 古树名木和 市(县)树市(县) 花 等 灌木 四川冬青、黄杨、火棘 、海桐、 八爪 金盘、金叶女贞 、 鲜黄小檗 、 檵木、 杜鹃 、 八角枫、盐肤木、 荚蒾、 卫矛、 马桑 等 腊梅、 木芙蓉、枣、 贴梗海棠、玫瑰、 月季、牡丹 、 金丝桃、十大功劳、南 天竺、小檗、卫矛、胡枝子 、 紫荆 、 木槿 等 朱 槿、 丁香、 苏铁 、三角梅、山 茶、杜鹃、紫薇、石榴、迎春、 木香、木槿 、 栀子、腊梅、绣球、 红千层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