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220.30 CCS S60/69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2077 2020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 技术规范 2020 - 12 - 30 发布 2021 - 03 - 30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077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3.1 . 1 3.2 . 1 4 缩略语 . 2 5 总则 . 2 5.1 目标 . 2 5.2 统一性 . 2 5.3 规范性 . 2 5.4 功能性 . 2 6 系统基本要求 . 3 6.1 系统组成
2、. 3 6.2 性能要求 . 4 6.3 人机界面要求 . 4 6.4 报警 . 4 7 状态感知 . 5 7.1 环境感知 . 5 7.2 设备感知 . 5 7.3 接口感知 . 10 8 网络传输 . 13 8.1 网络传输要求 . 13 8.2 网络安全要求 . 13 9 数据存储 . 13 9.1 结构要求 . 13 9.2 功能要求 . 13 9.3 存储要求 . 14 10 智能诊断 . 14 10.1 功能要求 . 14 10.2 分析预警 . 14 10.3 学习建模 . 14 11 云平台 . 14 DB41/T 2077 2020 II 11.1 功能要求 . 14 11.
3、2 资源配置 . 14 11.3 业务部署 . 14 11.4 大数据分析 . 15 DB41/T 2077 2020 III 前 言 本 文件 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 由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提出并归口。 本 文 件 起草单位: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 本 文件 主要起草人: 张兴凯、李亚军、刘宏泰、郝晓平、陈琦、徐淑鹏、雷云鹏、赵晗、张冲、高 彦军、张红欣、成炎、杨辉、田小超、王斌、牛瑜烽、王智慧、陈静梅、郭善彬、艾新、李金文、郑继 平、陈志超、刘振宇、王孝、魏振兴、吴亮、赵承杰、吕兴瑞、柴学艺
4、、王永博、张逸人 。 DB41/T XXXX XXXX 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以下简称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的系统 基本要求 、 功能要求 及智能化维护要求 等 。 本 文件 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 的设计、开发、施工及验收。既有线路维护监测系 统的升级改造 可 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 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40
5、8 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 7417 铁路信号 AX系列继电器 GB/T 12758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19666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GB/T 20271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1562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4338.5 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 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TB/T 3498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6、于本文件 。 3.1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 以 信号系统 关键设备为主要对象,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实现 信号设备的 状态 集中监视、故障智能诊断和 设备 健康评 估。 3.2 安全继电器 用于接通断开电 路、发布控制命令和反映设备状态等,构成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电路的元器件。本 文件涉及安全继电器有: 1DQJ(一启动继电器)、 1DQJF(一启动复示继电器)、 2DQJ(二启动继电器)、 2DJ(二灯丝继电器)、 BHJ(保护继电器)、 DBJ(定位表示继电器)、 DJ(灯丝继电器)、 FBJ(反位 表示继电器)、 QDJ(切断继电器)、 ZBHJ(总保护继电器) 。 DB
7、41/T 2077 2020 2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P:无线接入点 ATP/ATO:列车自动防护 /列车自动运行 ATS:列车自动监控 CC:车载控制器 CI:计算机联锁 DCS:数据通信系统 LC:线路控制器 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PIS:乘客信息系统 UPS:不间断电源 ZC:区域控制器 5 总则 5.1 目标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 实现 信号设备的状态集中监视、故障智能诊断和设备健康评 估 ,提升城市轨道 交通 信号 设备智能化 维护 水平,推动 维 护监测系统向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5.2 统一性 5.2.1 信号智能化维护 系统应统一 标准 ,与
8、 ATS、 DCS、 ATP/ATO、 CI、电源等 子系统 同步设计、 开发、 施工 及 验收。 5.2.2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应实现互 联互通,采用 标准 接口、标准协议, 宜 预留与 控制 中心、维修中 心以及延伸线 等相关 接口。 5.2.3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人机界面 应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 采用中文显示, 操作简便 。 5.2.4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应具 备 时钟校核功能,与 ATS 子系 统时钟同步。 5.3 规范性 5.3.1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应采用模块化、网络 体系 结构,可分散、集中设置。 5.3.2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网络 应 单独组网,采用可靠性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
9、 。 5.3.3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与 接口 专业信息交换时,应采用可靠的网络安全隔离技术。 5.3.4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的 状态感知等采集模块应通过 标准计量器具校核 。 5.4 功能性 5.4.1 信号智 能化维护系统应 能监测信号 基础 设备的主要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 ,接入 ATS、 DCS、 ATP/ATO、 CI、电源 等 子系统的维护信息 , 记录监测对象的异常状况,具备隐患预警和故障诊断功能。 5.4.2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应建立动态的设备资产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自动集成 关联设备的运行、变 动、维 护 等全过程管理数据记录 。 5.4.3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应具备多维图形 、
10、设备原理图 、 图表 等可视化展示功能。 5.4.4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 应 具备故障日志自动 转存 功能。 DB41/T XXXX XXXX 3 5.4.5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应 能 辅助维护人员制定预防性和纠正性维护作业计划。 5.4.6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 宜预留移动终端、 智能巡检 接口。 5.4.7 本文件未明确的内 容 ,可参照 GB/T 12758 和 GB 50157 的规定 。 6 系统基本要求 6.1 系统组成 6.1.1 系统结构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为线网、线路和车站 “三级”架构。 系统结构宜参考图 1。 线 网 级 功 能 应 用 云 平 台 全 景 应 用 运 行
11、监 测 数 据 分 析 健 康 评 估 应 急 管 理 计 算 资 源 存 储 资 源 网 络 资 源 智 能 学 习 大 数 据 平 台 多 维 统 计 分 析 接 口 专 业 联 合 分 析 线 路 级 智 能 诊 断 数 据 存 储 网 络 传 输 数 据 流 检 测 及 整 合 特 征 分 析 故 障 诊 断 智 能 分 析 储 存 设 备 服 务 器 硬 线 网 络 车 站 级 基 础 数 据 采 集 + 运 行 数 据 检 测 + 状 态 统 计 + 存 储 资 源 信 号 基 础 设 备 系 统 核 心 设 备 环 境 外 部 接 口 道 岔 、 计 轴 、 电 源 等 A T
12、S 、 A T P / A T O 、 C I 等 温 湿 度 等 车 辆 、 P I S 等 传 输 状 态 感 知 传 输 传 输 传 输 图 1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结构图 6.1.2 设备组成 信号智能化维护 系统由线网级、线路级和车站级设备组成, 可根据 系统 结构 和现场需求调整,设备 组成参考如下: a) 线网 级 智能化维护 设备 应基于云技术,配置通信前置 机 、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Web 服务器、数据分析服务器、存储设备、网 络设备、电源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维护工作站等 ; b) 线路 级 智能化维护 设备应配置 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
13、备、 网络安全设备、电源设备、维护工作站 等; c) 车站 级 智能化维护 设备应 配置站机、采集设备、电源设备、维护工作站 等 。 DB41/T 2077 2020 4 6.2 性能要求 信号 智能化维护系统性能要 求见表 1。 表 1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性能要求 性能指标 性能要求 安全性 网络 电磁兼容性能应满足 GB/T 24338.5要求 。 应建立保密安全屏障和管理措施,遵循 GB/T 22239的规定。 防雷应满足 TB/T 3498要求。 系统运行宜符合 第三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本文件未明确的内容 ,可参照 GB/T 21562 的规定 。 可靠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
14、TBF10 4h。 可用性 冗余服务器主备切换时间 3s。 应保证 7*24h运行。 可维修性 平均故障恢复时间 30 min。 技术性 采集器(板)应符合 GB/T 2408的 V-0级阻燃要求 。 采集器外壳和封装应符合 GB/T 7417要求 。 线缆的阻燃标准应符合 GB/T 19666中阻燃特性 。 6.3 人机界面要求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人机界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实时显示 信号设备基本布置图、列车位置 、车次号 等信息和 道岔、信号机、计轴等设备状态, 支持 ATS、 DCS、 ATP/ATO、 CI、电源等子系统设备的图形化显示 ; b) 提供 设备状态 信息 显示 , 具
15、备设备状态及故障的 查询、保存 、回放等功能 , 可 根据不同设备电 气特性界定波动 阈 值 生成报表和统计报告 ; c) 应具备多维图像、设备原理图、 图表等多种人机界面显示; d) 主界面的 显示宜包括 全景视图 、运行监测、数据分析、健康评估和应急管理等功能应用模块。 6.4 报警 6.4.1 报警等级 报警等级按照对运营列车的影响分为 、 、 、 四类: 类:对行车直接造成影响或设备产生直接危害的报警; 类:对行车或系统设备间接造成影响或已有故障隐患的报警; 类: 对行车或系统设备 暂不 造成 影响 的 设备异常现象或可能存在故障隐患的报警; IV类:除 、 、 类以外的其他报警 或
16、预警信息。 6.4.2 报警方式 各等级 报警 方式 要求 如下 : DB41/T XXXX XXXX 5 类 : 应采用弹出式、声光报警,须经人工确认后方可消除报警 , 给出故障原因、处理建议 、 行车影响及 处置措施 ; 类 : 应采用弹出式、声光报警,须经人工确认后方可消除报警 , 给出故障原因、处理建议 和 行车影响; 类 : 应有提示窗口,给出故障原因及处理建议; IV 类 : 应有提示信息,预警 信息用颜色区分影响程度。 7 状态 感知 7.1 环境感知 7.1.1 温度监测 温度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信号设备室、信号电源室、电子设备机柜内温度; b) 监测点:信号
17、设备室、信号电源室、电子设备机柜; c) 监测量程: -10 60 ; d) 监测精度: 1 ; e) 监测方式:周期巡测(周期 1 s),变化测 。 7.1.2 湿度监测 湿度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信号设备室、信号电源室、电子设备机柜内湿度; b) 监测点:信号设备室、信号电源室、电子设备机柜; c) 监测量程: 0% RH 100% RH; d) 监测精度: 3% RH; e) 监测方式:周期巡测( 周期 1 s),变化测 。 7.2 设备感知 7.2.1 外电网综合质量 监测 外电网综合质量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外电网输入相电压、线电压、电流、频率、相位角
18、、功率; b) 监测点:配电箱空开负荷侧; c) 监测量程: AC380 V 电压 0V 500 V、 AC220 V 电压 0 V 300 V、电流 0 A 100 A、频率 0 Hz 60 Hz、相位角 0 360 、功率 0 kW 80 kW; d) 监测精度:电压 1 %、电流 2 %、频率 0.5 Hz、相位角 1 、功率 1 %; e)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 1 s),变化测,电流采用开口式电 流互感器检测; f) 采样速率:断相、错序、瞬间断电报警的采样周期 50ms ,电压、电流采样周期 250ms ,瞬 时断电波形采集周期 2.5 ms; g) 报警: 1) 输入电压
19、大于额定值的 15%或小于额定值的 20%时应给出报警并记录; 2) 输入电压低于额定值的 65%,时间超过 1000 ms 时应给出报警并记录; 3) 输入电压低于额定值的 65%,时间超过 140 ms,但不超过 1000ms 时瞬间断电报警并记录 ; DB41/T 2077 2020 6 4) 对于 三相 交流 ( 380 V)输入电源,相序错误时应 给出错序报警并记录。 7.2.2 电源屏状态 监测 电源屏采集外电网 、切换开关、稳压器、 UPS、蓄电池、电源模块、分线柜等设备间电源电路溯源 关系显示及各级电压 监 测、时间自动更新等,应具备蓄电池内阻监测,宜具备蓄电池极柱温度、漏液鼓
20、 包等监测。 电源屏状态监测 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各电源屏输入电压、电流、频率、相位角,电源屏各路输出电压、电流; b) 监测点:电源屏的输入端、电源屏的电压输出保险后端; c) 监测量程:相位角 0 360,电压、电流、频率量程见表 2、表 3、表 4: 表 2 电压量程表 电压 /V 量程 /V 电压 /V 量程 /V 电压 /V 量程 /V 电压 /V 量程 /V 电压 /V 量程 /V AC380 0 500 AC220 0 300 AC110 0 200 AC24 0 50 AC12 0 30 DC220 0 300 DC24 0 50 DC48 0 80 DC12 0
21、 30 DC6 0 10 表 3 电流量程表 电源屏类型 量程 /A 电源屏类型 量程 /A 电源屏类型 量程 /A 2.5 kVA 0 20 10 kVA 0 50 30 kVA 0 100 5 kVA 0 30 15 kVA 0 80 45 kVA 0 100 表 4 频率量程表 电源类型 量程 /Hz 电源类型 量程 /Hz 50 Hz 0 60 25 Hz 0 30 d) 监测精度:电压 1 %、电流 2 %、频率 0.5 Hz、相位角 1 %; e) 监测方式:周期巡测(周期 1s),变化测; f) 采样速率: 250 ms; g) 报警: 1) 电源屏输出电压大于额定值的 3%或小
22、于额定值的 3%时应给出报警并记录; 2) 信号智能化维护系统与电源屏接口通信中断时应给出报警并记录; 3) 系统输入报警:输入单路停电、输入双路停电、输入缺相、输入相位错、输入空开跳闸、 输入过压、输入欠压时应给出报警并记录; 4) 系统输出报警:输出漏电、电源输出断、电源输出过压、电源输出欠压、电源输出过流时 应 给出报警并记录; 5) 设备状态报警:防雷空开断、内二路正常工作开关断、内二路紧急直供开关断、切换电源 板故障、电源模块故障、电源模块通信中断、监控板通 信 中断时应给出报警并记录; 6) 输入输出模拟量预警:输入电压超限、输出电压超限、输出电流超限时应给出报警并记录; 7) U
23、PS 主机报警:通讯中断、蓄电池故障、蓄电池供电、蓄电池电压低、蓄电池耗尽、过温 故障、输入故障、输出故障、输出过载、切换至旁路、旁路故障、请求输出关闭、请求关 机、充电故障、输出关闭、系统异常关闭、风扇故障、熔丝故障、诊断测试故障、系统失 电、延时关机、立即关机 时应给出报警并记录; 8) 电池组报警:单体电压差异、电池组欠压、电池组过 压 、电池组绝缘电阻低、放电电流过 DB41/T XXXX XXXX 7 大、单体欠压、单体过压、温度过高、单体内阻过低时应给出报警并记录。 7.2.3 计轴 监测 车轮传感器电压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车轮传感器空闲及占用电压; b) 监测点
24、:分线柜; c) 监测量程: DC 0 V 30 V; d) 监测精度: 0.01 V; e) 监测方式:实时监测 。 7.2.4 50Hz 相敏轨道电路 监测 50Hz相敏轨道电路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轨道接收端电压、发送端电压、相位角; b) 监测点:轨道测试盘侧面端子、轨道继电器端 、局部电压输出端、相敏轨道电子接收器端; c) 监测量程:接收 端 电压 0 V 40 V、发送端电压 0 V 300 V、相位角 0 360 ; d) 监测精度:电压 1 %、相位角 1 %; e)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 1 s),变化测,轨道继电器励磁时应测相位角; f) 采样速率
25、: 250 ms; g) 报警功能:应给出故障判断及分析,轨道调整电压异常、分路不良、模拟量超限、相邻区段轨 道电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均应给出预警并记录 ; 7.2.5 道岔 转辙机状态 监测 7.2.5.1 直流转辙机监测 直流转辙机状态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道岔转换过程 中转辙机动作电流、故障电流、动作时间、转换方向; b) 监测点:动作回线; c) 监测量程:动作电流 DC 0 A 10 A(单机)、动作时间 0 s 40 s(单机); d) 监测精度:电流 3% ,时间 0.1 s; e) 监测方式:根据 1DQJ 条件进行连续测试; f) 采样速率: 40 ms。 7.2
26、.5.2 交流转辙机监测 7.2.5.2.1 道岔动作曲线监测 道岔动作曲线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道岔转换过程中转辙机动作电流、功率、动作时间、 转换 方向; b) 监测点:电压采样在断相保护器输入端, 电流采样在断相保护器输出 端 ; c) 监测 量程:电流 AC 0 A 10 A(单机)、功率 0 kW 5 kW(单机)、动作时间 0 s 40 s(单 机); d) 监测精度:电流 2% 、功率 2% 、时间 0.1 s; e) 监测方式:根据 1DQJ 条件 进行连续测试; f) 采样速率: 40 ms。 DB41/T 2077 2020 8 7.2.5.2.2 道岔整流
27、盒电压值及温度监测 道岔整流盒电压及温度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道岔整流盒电压值和表面温度; b) 监测点:室外电缆盒; c) 监测量程: DC 0 V 100 V、 AC 0 V 500 V、温度 -10 100 ; d) 监测精度: 1% ; e) 监测方式:站机 周期巡测,变化测 。 7.2.5.2.3 道岔 BHJ 监测 道岔 BHJ电压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道岔 BHJ 输入电压; b) 监测点: BHJ; c) 监测量程: DC 0 V 40 V; d)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变化测 。 7.2.5.2.4 道岔 启动电路继电器动作时序监测 道 岔启
28、动电路继电器动作时序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以曲线形式显示道岔动作过程中继电器动作顺序; b) 监测点: 1DQJ、 2DQJ、 1DQJF、 BHJ、 DBJ、 FBJ、 QDJ、 ZBHJ 等; c)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变化测 。 7.2.5.3 道 岔表示电压监测 道岔表示电压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道岔表示交、直流电压; b) 监测点:分线柜 X2X4、 X3X5、 X1X3、 X1X2; c) 监测量程: DC 0 V 100 V、 AC 0 V 300 V; d) 监测精度: 1% ; e)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 1 s),变化测; f)
29、采样速率: 500 ms。 7.2.5.4 表示缺口监测 道岔 表示缺口监测 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缺口值、 曲线、 图像、 视频 ; b) 监测点:转辙机内表示杆缺口处(直拍模式); c) 监测量程: 0 10 mm; d) 监测精度: 0.1 mm; e) 监测方 式:可采用摄像头、传感器等方式测量 。 7.2.6 电源对地漏泄电流 监测 电源对地漏泄电流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电源屏输出电源对地泄漏电流; b) 监测点:电源屏输出端; DB41/T XXXX XXXX 9 c) 监测量程: AC 0 mA 300 mA, DC 0 mA 10 mA; d) 监测
30、精度: 10 %; e) 监测方式:站机测,人工启动 。 7.2.7 电缆绝缘 监测 电缆绝缘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信号电缆回线(耐压低于 500 V 的设备不纳入测试)对地绝缘; b) 监测点:分线柜; c) 监测量程: 0 M 20 M ; d) 监测精度: 10% (相对误差); e) 监测方式:站机测,人工启动 。 7.2.8 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 监测 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信号机灯丝继电器( DJ、 2DJ)工作电流; b) 监测点:信号点灯电路回路; c) 监测量程: AC 0 mA 300 mA; d) 监测精度: 2 %; e)
31、 监测方式:站机周期巡测(周期 1 s),变化测; f) 采样速率: 500 ms。 7.2.9 站(场)间联系电压 监测 站(场)间联系电压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站(场)间联系电路直流电压; b) 监测点:分线柜; c) 监测量程 : DC 0 V 200 V; d) 监测精度: 1% ; e) 监测方式:周期巡测(周期 1 s),变化测; f) 采样速率: 250 ms。 7.2.10 站台门 状态 监测 站台门继电器工作电压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门关好且锁闭继电器、门切除继电器、关门继电器、开门继电器工作电压; b) 监测点:继电器、分线柜或站台门接口部位
32、; c) 监测量程: DC 0 V 150 V; d) 监测精度: 1% ; e) 监测方式:周期巡测(周期 1s ),变化测; f) 采样速率: 250 ms。 7.2.11 紧急关闭 状态监测 紧急 关闭继电器电压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紧急关闭继电器电压; b) 监测点:继电器、分线柜; DB41/T 2077 2020 10 c) 监测量程: DC 0 V 150 V; d) 监测精度: 1% ; e) 监测方式:周期巡测(周期 1 s),变化测; f) 采样速率: 250 ms。 7.2.12 自动折返 状态监测 自动折返继电器电压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监测内容:
33、自动折返继电器电压; b) 监测点:分线柜; c) 监测量程: DC 0 V 50 V; d) 监测精度: 1% ; e) 监测方式:周期巡测(周期 1 s),变化测; f) 采样速率: 250 ms。 7.3 接口感知 7.3.1 CI 接口 7.3.1.1 监测内容 CI接口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 轨道:轨道占用空闲检测、区段锁闭 显示 ; b) 道岔:总定位表示、总反位表示、道岔单锁 /单解等; c) 信号机:灭灯、绿灯、红灯、黄灯、 红 黄 灯( 引导信号 )、断丝闪灯、信号机非正常关闭等; d) 设备 按钮:总人解、总取消、区故解、引导总锁、上电解锁、全站封锁、列车按钮、调车按钮
34、、 按钮单封等; e) 设备 表示灯:主副电源灯、接车表示灯、发车表示灯、紧急站控、站控、遥控等; f) 设备状态: CI 设备(板卡级)状态、 A/B 机状态、主备机同步状态, CI 与 ATP/ATO、 ATS 网络 通信状态等 ; g) 报警信息:轨道停电、挤岔、灯丝断丝、 CI 板卡 故障、主备机故障、 CI 接口故障等 。 7.3.1.2 接口方式 采用 RS-422/485或 RJ45接口等 。 7.3.1.3 功能要求 应对 当前设备报警或预警进行关联性分析 。 7.3.2 计轴接口 7.3.2.1 监测内容 板卡工作状态、计轴内部继电器状态、计轴日志信息。 7.3.2.2 接口
35、方式 采 用 RS-422/485 或 RJ45 接口等 。 7.3.2.3 功能要求 DB41/T XXXX XXXX 11 计轴接口监测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具备区段占用统计汇总功能; b) 具备计轴板卡故障报警功能; c) 具备 故障预警提示功能。 7.3.3 轨旁 ATP/ATO 接口 7.3.3.1 监测内容 轨 旁 ATP/ATO接口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a) 板卡、通信单元等硬件设备工作状态; b) ZC、 LC 网络状态、版本 变更 状态、日志、报警信息; c) 临时限速、移动授权和防护包络信息 。 7.3.3.2 接口方式 采用 RS-422/485或 RJ45接口等
36、。 7.3.3.3 功能要求 轨旁 ATP/ATO监测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具备 ZC、 LC、 CC 版本信息 显示和变更提示功能 ; b) 具备日志远程下载分析功能 ; c) 宜具备 防护 包络信息显示功能 。 7.3.4 车载 ATP/ATO 接口 7.3.4.1 监测内容 车载 ATP/ATO监测接口应包含以下内容: a) CC 板卡、定位设备、测速设备、通信设备、交换机、风扇等硬件设备工作状态; b) CC 日志等列车运行相关数据; c) 司机显示单元界面状态 。 7.3.4.2 接口方式 采 用 RS-422/485 或 RJ45 接口等 。 7.3.4.3 功能要求 车载
37、ATP/ATO接口监测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实时获取列车轮径校准、定位、停站精度、 CC 与 ZC 通信、扣车、移动授权等 状态信息 ; b) 具备列车 驾驶模式查询 功能 ; c) 具备车载日志远程下载功能 ; d) 宜 具备 车载 CC 定时重启及远程重启 功能 。 7.3.5 ATS 接口 7.3.5.1 监测内容 ATS接口监测应包含以下内容: DB41/T 2077 2020 12 a) 中心服务器:双机在线状态、主备 机 切换报警及记录、双网通信状态、硬盘存储量检测、 CPU 温度、内存占用率 等 状态; b) 数据库服务器:双机在线状态、主备机切换报警及记录、双网通信状态、
38、硬盘存储量检测 、 CPU 温度、内存占用率 等状态 ; c) 站机服务器:双机在线状态、 板卡状态、 主备机切换报警及记录 等 ; d) 工作站:网络通信状态 等 ; e) 大屏接口工作站:网络通信状态 等 。 7.3.5.2 接口方式 采 用 RJ45、 FDDI、 SC光纤接口 等。 7.3.6 DCS 接口 7.3.6.1 监测内容 交 换机、防火墙、服务器、 AP、调制解调器、电源模块等设备状态 。 7.3.6.2 接口方式 采用 RJ45、 FDDI、 SC光纤接口 等。 7.3.6.3 功能要求 DCS接口监测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实时显示轨旁 AP、交换机双网状态 等 信
39、息; b) 具备 光交换机光衰值监测 、报警功 能等 ; c) 监测骨干网、轨旁有线接入网、车地无线通信网络、车载有线网络 等 节点连接状态 。 7.3.7 电源屏接口 7.3.7.1 监测内容 外电网状态、电源屏输出信息、 UPS 状态 、蓄电池 状态等信息。 7.3.7.2 接口方式 采 用 RJ45 接口 等 。 7.3.7.3 功能要求 电源屏监测信息应以知识图谱形式展现,具备故障自动诊断功能并能区分接口专业故障。 7.3.8 智能灯丝报警仪接口 7.3.8.1 监测内容 灯丝断丝报警信息。 7.3.8.2 接口方式 采 用 RS-422/485 或 RJ45 接口等 。 7.3.9 外部接口 DB41/T XXXX XXXX 13 7.3.9.1 综合监控 系统接 口信息 综合监控系统接口信息应包含以下内容: a) 采集牵引供电信息 、 运行图信息( 列车位置信息、 列车区间运行时分信息、列车停站时分信息 等)、列车 阻塞信息、时刻表信息及回执信息等; b) 采集 综合后备 盘各接口关系的供电电源、条件电源等信息,生成实时值和动态曲线; c) 宜具备 接口信息采集或监听 功能 。 7.3.9.2 通信 系统接口信息 通信系统接口信息应包含以下内容: a) PIS、广播、无线、时钟等设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