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40.10 CCS B 92 DB41 河南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2007 2020 奶山羊场建设 2020-10-23 发布 2021-01-23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2007 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河南 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畜牧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神工农牧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赖登明、周永亮、王学君、杨国峰、王晓佩、巩丹、胡爽、晁先平、孙春花、 董朝民、苏银池、梁莎、付汝常
2、、李桂莲、侯昭春、刘星。 DB41/T 2007 2020 1 奶山羊场建设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奶山羊场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建设规模与设施、选址与建设条件、工艺与设备、规划 布局与建设用地、建筑与结构、公用工程设施、防疫隔离、环境保护与资源化利用等。 本 文件 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奶山羊场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95
3、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8186 挤奶设备 结构与性能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20014.6 良好农业规范 第 6部分:畜禽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NY/T 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T 2771 农村秸秆青贮氨化设施建设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术语 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奶山羊 以生产羊奶为主要经济用途的山羊。 3.2 净道 场内羊群周转
4、、饲养员行走、运送饲草饲料的道路。 3.3 污道 场内运输粪便、病死动物等废弃物的道路。 DB41/T 2007 2020 2 3.4 全混合日粮( TMR) 根据奶山羊生产各阶段的营养需要,将粗饲料、精饲料和精料补充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充分混合 而得到的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 4 建设规模与 设施 4.1 建设规模 奶山羊场的建设规模可按表 1 划分。 表 1 奶山羊场建设规模划分 单位为只 种类 大型奶山羊场 小型奶山羊场 奶山羊存栏量 1000 500 999 4.2 设施 4.2.1 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 办公用房、职工宿舍、食堂、门卫值班室等。 4.2.2 生产设施 母羊舍、公羊舍、
5、羔羊舍、产房、隔离羊舍、运动场、挤奶 厅、挤奶通道、采精及精液处理室。 4.2.3 辅助生产设施 青贮池、草库、料库、饲料加工车间、地磅房、更衣淋浴室、消毒室、药浴池、兽医室、化验室、 贮藏间、仓库、水泵房、变配电室及发电机房、机修车间等。 4.2.4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 储粪棚或有机肥发酵间、污水处理池、病死尸体无害化处理间等。 5 选址与建设条件 5.1 场址选择应符合本地区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及环评要求。 5.2 场址应符合 GB/T 20014.6 要求 。 5.3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畜禽饮用水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要求。 5.4 电
6、力应充足可靠。 6 工艺与 设备 6.1 奶山羊场生产工艺 6.1.1 饲养工艺:宜采用全混合日粮机械化饲喂,每天饲喂 2 次,自由饮水。 DB41/T 2007 2020 3 6.1.2 挤奶工艺:人工挤奶或机械化挤奶,每天挤奶 2 次。 6.1.3 清粪方式:采用人工或机械清粪。 6.2 仪器设备 设备应选用通用性强、高效低耗、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定型产品,设备要求无毒害、耐腐蚀、易清洁、 结实耐用、配件齐全,能及时更替,便于维修,主要仪器设备见表 2。 表 2 仪器设备表 项目 名称 主要仪器 疫病检测与防治、人工授精、营养分析、环境监测等仪器 主要设备 撒料车、运料车或输送带、推料车(器)
7、、自动饮水系统、人工哺乳设备; 铡草机、揉丝机 、粉碎机、取料机、( TMR)全混合日粮搅拌机; 挤奶、贮奶、 初乳杀菌、清洗消毒及配套设备; 通风降温设备、采暖保温设备;个体识别与 记录系统、羊舍环境测控系统、移动称重自动分群装置、保定装置;刮粪机、 粪便运输车、固体发酵抛翻机、 修蹄、去角、 污水处理、发电机、无塔供水等 设备 7 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7.1 规划布局 7.1.1 应符合 NY/T 682 的要求。 7.1.2 功能分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 7.1.3 生活管理区一般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处或者侧风处。 7.1.4 辅助生产区应靠近生产区。
8、7.1.5 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应 严格隔开,并在大门口和羊舍门口设立消毒池。 7.1.6 废弃物处理区设在场区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并与生活管理区、生产区保持应有的防疫安全距 离;与生产区和场外的联系应有专门的大门和道路。 7.1.7 道路设置应符合 NY/T 682 的要求。净道和污道应避免交叉与混用。 7.1.8 各建筑物间距应满足通风、防疫、消防要求。 7.2 用地指标 奶山羊场占地面积宜按每只奶山羊 15 45 计算,各类羊群占栏面积 宜按表 3 计算。 表 3 各类羊群 占栏面积参照表 类别 占栏面积 /只 种公羊 4.0 6.0 泌乳 羊 1.5 2.0 干奶羊 2.0 2.5 后备
9、羊 0.8 1.0 断奶 羔羊 0.5 0.8 哺乳 羔羊 0.3 0.4 DB41/T 2007 2020 4 8 建筑与结构 8.1 建筑 8.1.1 羊舍 羊舍建筑宜符合下列要求: a) 建筑形式:封闭式或半封闭式。 b) 栏位排列方式:单列式、双列式或多列式。长度以 60 m 80 m 为宜;单列式宽度以 6 m 为宜, 双列式宽度以 10 m 14 m 为宜。 c) 羊床:宜采用漏缝地板形式,由竹、木、塑料、混凝土等材料制成。 d) 围栏:种公羊围栏高 1.2 m 1.5 m,泌乳羊、干奶羊围栏高 1 m 1.2 m,其他羊围栏高 1 m。 e) 饲槽:底面比 羊站立位置高出 25
10、cm 35 cm,饲喂挡墙高度 10 cm 15 cm。 f) 饲喂通道:单列式宽度 1.8 m 2.5 m,双列式宽度 2.3 m 3 m,全混合日粮机饲喂通道宽度 3 m 3.5 m。 g) 饮水系统:羊舍和运动场应设置饮水器或水槽,冬季饮水宜采取保温措施。每个饮水器能提供 6 8 只干奶羊、泌乳羊, 10 14 只断奶羔羊、后备羊使用;饮水槽或饮水碗高度距地面不少 于 40 cm。 h) 运动场:运动场的面积宜为羊占栏面积的 2 4 倍为宜。 8.1.2 挤奶厅 挤奶厅设计参照挤奶工艺及挤奶设备布置的参数要求,挤奶设备结构和性能应符 合 GB/T 8186要求 。 8.1.3 饲料贮存、
11、加工设施 饲料贮存及加工设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青贮池:按 NY/T 2771 进行设计建设。 b) 干草库:檐高 4 m 6 m,干草贮备量应不低于养殖场 60 d 的需要量。 c) 精料库:精料贮备量不低于养殖场 60 d 的需要量。 d) 饲料加工间:应满足相应规模饲料生产加工的需要。 8.2 结构 8.2.1 奶山羊场各类建筑结构宜选用轻钢结构或砖混结构。 8.2.2 结构形式宜选用门式钢架结构。 8.2.3 基础设计按照 GB 50007 执行。 8.2.4 设计荷载按照 GB 50009 执行。 8.2.5 抗震设计按照 GB 50011 执行。 9 公用工程设施 9.1
12、供水 奶山羊场应有充足的供水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设施,宜采用水塔、蓄水池或压力罐给水管网供水。 9.2 供电 DB41/T 2007 2020 5 奶山羊场供电设施应与场内用电负荷相匹配。各种电器设备及其传动部分,应设置防护罩、接地和 避雷装置。 9.3 排水 场区排水应采用雨污分流,生产及生活污水采用暗管排放、雨水宜采用明沟排放。在设计排污沟时 应考虑最大排水量。明沟设计尺寸宜为:深 30 cm,上口宽 30 cm 60 cm,沟底纵向坡度不小于 0.3%。 9.4 道路 场内净道宽度 3.5 m 6 m,污道 2.5 m 3 m。道路路面宜采用混凝土路面。 9.5 消防 奶山羊场消防设施应符合
13、 GB 50039要求。 10 防疫隔离 10.1 奶山羊场应加强整体防疫体系建设,各项防疫设施应完整、配套、实用性强。 10.2 奶山羊场四周应建围墙,并设绿化隔离带,大门口和生产区入口处应设有车辆消毒设施和人员消 毒间。 11 环境保护 与资源利用 11.1 奶山羊场应建设与生产能力(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粪便收集、贮存和处理设施。储粪棚或有机肥 发酵间应有防腐、防渗漏、防雨淋、防臭设施,污水处理池应做防渗、防漏、防腐、防溢、防雨处理。 11.2 新建奶山羊场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与奶山羊场建设同步进行,其处理能力和效率应根据 建设规模计算和设计。 11.3 奶山羊场粪便应 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加以合理利用,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粪肥应符合 GB 7959 要求。粪便处理场区臭气浓度应符合 GB 18596 要求。 11.4 奶山羊场污水经处理后灌溉农田应符合 GB 5084 要求,排放应符合 GB 18596 要求。 11.5 羊舍的生产噪声或外界传入的噪声不得超过 85 dB,对产生噪声较大的车间,应控制噪声声源, 应选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隔音减噪控制措施。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