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4332-2021 内陆水域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04730       资源大小:960.8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4332-2021 内陆水域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技术规范.pdf

    1、 ICS 13.020.01 CCS Z 06 37 山东省 地方 标准 DB37/T 4332 2021 内陆水 域 测水配方 水生态养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te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by aquatic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making releasing plan 2021-03-11 发布 2021-04-11 实施 山东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T 4332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

    2、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 本文件由 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渔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鲁 TC/SC03)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李秀启、付佩胜、董贯仓、孙鲁峰、师吉华、冷春梅、王亚楠、朱士文、丛旭 日、客涵。 DB37/T 4332 2021 1 内陆水域 测水配方 水生态养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内陆水域“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的原则、水环境监测和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水域环 境生态响应评价、水生态养护模式

    3、构建、生物操纵配方技术参数、生态监控与资源养护。 本 文件 适用于山东省内陆湖泊、水库和城市水系不同功能水域的水生态养护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HJ 624 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SC/T 1101 湖泊渔业生态类型参数 SC/T 1149 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 SC/T 9102.3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 3部分:淡水 SC/T 9401 水生生物增殖放

    4、流技术规程 DB37/T 3604 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水配方 aquatic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making releasing plan 基于不同功能水域的水质保护需求,以大水面增殖生态学为 理论基础,根据不同功能水域的营养状 况、饵料生物现存量和增殖容量,构建以增殖渔业资源为主体,科学配置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微生物 等生物类群,达到水质净化、渔业资源修复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技术方案。 3.2 增殖容量 carrying capacity of natural enhancement 某

    5、一时期所能支持的、不会导致水域物种、种群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性改变的鱼类最 大放养量。 3.3 生物操纵 biomanipulation 以改善水质为目的,应用水域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之间的食物链关系,控制过量生长的水生 生物自 然种群的群落管理技术。 3.4 生态浮床 floating treatment wetlands DB37/T 4332 2021 2 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或载体,将经过筛选、驯化的水生植物栽植到种植槽内,放入受损水体中,吸 附、降解或固定受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无土栽培设施。 3.5 有效微生物群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采用生物工程技

    6、术把经过筛选出来的好气性和嫌气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增殖的微生态活性菌群。 4 水生态养护原则 4.1 生态安全性原 则 放养水域应 符合 GB 11607, 避 开污染源和重度污染区域。不应放养外来物种并慎重放养凶猛性和草 食性鱼类,并将放养数量控制在增殖容量以内,确保水域生态安全。 4.2 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优先选择抑制藻类爆发、控制水草疯长或促进沉积物中碎屑分解的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土著底栖 贝类等生态修复物种。 4.3 配方精准化原则 针对水域富营养化、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灾害等问题,综合运用水体中藻类 -水生植物 底栖动物 鱼 类 -微生物多营养级耦联关系,根据放流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栖息

    7、地需求、对水体中的饵料和空间时间 的合理利用,以及放流苗种成活率和放流实际成效,保证“一水一方”。 4.4 简 明适用性原则 按照大配方、小调整的原则,优先适用控制藻类生长的滤食性鱼类配方,根据不同功能水域富营养 化程度估算滤食性鱼类的放养量,计算简便明了、可操作性强。 5 水环境监测和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5.1 自然地理环境 5.1.1 自然地理环境监测和调查的内容包括水域地理位置、形态特征、面积、水文、气象、集水汇流 特征、底质特征、土地利用和水动力特性等 ,水域开放和封闭性、水源、换水周期、水域污染类型、污 染物输入和底泥营养盐积累等状况。 5.1.2 按照 SC/T 9102.3 和 D

    8、B37/T 3604 的规定执行,填写水域自然环境状况调查表(参见附录 A)。 5.2 水环境 5.2.1 水环境监测和调查的内容包括水温,透明度,电导率, pH 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总碱度, 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总磷,可溶性磷酸盐,叶绿素 a 含量。 5.2.2 按照 SC/T 9102.3 和 DB37/T 3604 的规定执行 。 5.3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5.3.1 水生生物资源 5.3.1.1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的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着生生物、水生植物等种类 组成、优势种和生物量等(参见附录 B)。 DB37/T 4332 2021 3 5.

    9、3.1.2 按照 SC/T 9102.3 和 DB37/T 3604 的规定执行。 5.3.2 渔业资源 5.3.2.1 渔业资源监测和调查的内容包括主要经济鱼类种类组成、渔获物群体结构、近三年渔产量和 增殖放流种类和规模。 5.3.2.2 按照 SC/T 9102.3 和 DB37/T 3604 的规定执行。 5.3.3 外来水生生物 5.3.3.1 调查水域外来水生生物种类、生物学特性、引入途径、分布范围、资源状况和防控现状 5.3.3.2 按照 SC/T 9102.3 和 DB37/T 3604 的规定执行。 6 水域环境生态评价响应 6.1 水域富营养化评价 6.1.1 水域富营养化评

    10、价方法和分级 将水环境 监测和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的结论进行梳理统计, 依据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 分级技术规定, 必须 对不 同功能水域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评价和分级。 6.1.2 水域富营养化响应类型 6.1.2.1 按照 SC/T 1101 规定的方法确定水域富营养化响应类型。 6.1.2.2 湖泊、水源地水库和城市水系富营养化响应类型见表 1。 表 1 不同功能水域富营养化响应类型 功能水域类型 初级生产者 响应类型 湖泊、城市水系 主要是水生维管束植物,敞水区沉水植物覆盖率 大于 50 %,平均生物量 大于 2 500 g/m2。 水生 植物响应型 (草型 ) 湖泊、水库、城市水

    11、系 主要是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覆盖率 小于 20 %。 浮游植物响应型 (藻型 ) 湖泊、水库、城市水系 由浮游藻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组成,沉水植物覆盖率 小于 50 %,平均生物量 小于 500 g/m2。 非响应型 (混合型 ) 6.2 外来有害水生生物评价 6.2.1 评价外来水生生物建立自然种群和扩散以及生态危害。 6.2.2 按照 HJ 624 的规定执行。 7 水生态养护模式构建 根据水域富营养化评价、生态响应类型和水功能区目标,构建不同功能水域生态养护模式见表 2。 DB37/T 4332 2021 4 表 2 不同功能水域生态养护模式 功能水域 水生态问题 生态响应类型 生态养护模

    12、式 生物操纵技术 湖泊、水库 蓝藻水华发生 浮游植物响应型 (藻型 ) 以渔抑藻(蓝藻) 放养滤食性鱼类 城市水系 丝状藻藻华发生 以渔抑藻(丝状藻) 放养滤食性和草食性鱼类 湖泊和城市水系 菹草疯长 水生植物响应型 (草型 ) 以渔控草 放养草食性鱼类 城市水系 水域生态环境退化 混合型 水生动植物与微生物耦合 多营养级生物调控 水库 外来有害贝类入侵 外来有害贝类入侵 以渔控外来有害贝类 放养底栖肉食性鱼类 8 生物操纵配方技术参数 8.1 以渔抑藻模式 8.1.1 放流种类 放养滤食性鱼类鲢、鳙鱼为主,搭配草鱼、鳊和鲂和杂食性鱼类鲤、鲫,以及以着生藻类为食的鲴 类。 8.1.2 滤食性鱼

    13、类放养量 应根据富营养等级确定滤食性鱼类放养量,其中: a) 轻度富营养化的水库鲢、鳙放养量为 800 尾 /hm2 1 200 尾 /hm2; b) 中度富营养化的湖泊鲢、鳙放鱼量为 1 200 尾 /hm2 1 600 尾 /hm2; c) 重度富营养化的城市水系鲢、鳙放养量为 1 600 尾 /hm2 2 500 尾 /hm2。 8.1.3 放养规格 放养鱼种规格照表 3确定,且鲢、鳙和草鱼的放养以大规格苗种为宜。 表 3 放鱼种类与规格表 放流种类 小规格 大规格 鲢 25g/尾 50g/尾 100g/尾 150g/尾 鳙 25g/尾 50g/尾 100g/尾 150g/尾 草鱼 20

    14、g/尾 50g/尾 80g/尾 120g/尾 青鱼 25g/尾 50g/尾 100g/尾 150g/尾 鲤 25g/尾 50g/尾 100g/尾 150g/尾 鲂 10g/尾 20g/尾 鲴类 5g/尾 10g/尾 8.1.4 放养比例 湖泊中鲢鳙放养比例在 7: 3 8: 2,水源地水库鲢鳙放养比例在 4: 6 3: 7,城市水系鲢鳙放养比 例在 6: 1。鲢、鳙的放养比例占总放养量的 60 % 80 %,鲤、鲫、鳊、草鱼占 5 % 15 %,其它鱼占 5 %。 8.1.5 放养时间 8.1.5.1 宜选择在每年 3 月至 5 月或 10 月至 11 月;菹草型水体放养草鱼、团头鲂以秋末冬初

    15、为宜。 8.1.5.2 具体增殖 放流操作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或按照 SC/T 9401 的规定执行。 DB37/T 4332 2021 5 8.2 以渔控草模式 8.2.1 放养草鱼和鲂等草食性鱼类为主,搭配鲢和鳙滤食性鱼类。 8.2.2 滤食性鱼类的放养量参照以渔抑藻模式,草食性鱼类的放养量以鱼产力估算为准,或以参考实 际放流回捕数据统计 分析结果确定。 8.2.3 鱼产力估算按照 SC/T 1149 的规定执行。 8.3 以渔控外来有害贝类模式 8.3.1 放养以底栖动物食性的青鱼 、鲂和鲤为主,搭配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 8.3.2 滤食性鱼类的放养量参照以渔抑

    16、藻模式,底栖动物食性鱼类的放养量以鱼产力估算为准,或以 参考实际放流回捕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确定。 8.4 水生动植物与微生物耦合模式 水生动植物与微生物耦合模式及要求包括。 a) 水生植物群落构建:人工辅助种植近岸浅水区种植水生鸢尾、菖蒲、水芹、茭白、慈菇等挺 水植物;水深在 1.0 m 2.0 m 区种植睡莲、菱、莲藕等浮叶植物及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苦 草等沉水植物。水生植物种植面积不应超过水面面积的 60 %。 b) 设置生态浮床:城市河道和园林景观水体设置有框架的湿式浮岛,栽植美人蕉、水蕹菜、黄 菖蒲、水鳖和 鸢尾等水生植物,覆盖率小于等于 30 %。 c) 底播底栖贝类:底播环棱螺、圆田

    17、螺、蚌等大型底栖贝类,放养密度为 50 kg/667 m2 100 kg/667 m2。 d) 微生态制剂调控:采用有效微生物群液体菌剂、固体泥球和立体浮床技术,投放光合细菌、 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有效微生物群。使用菌剂量为 105 个 /mL 106 个 /mL,泼洒频率为 每 7 d/次 10 d/次。 8.5 提出水生态养护建议 综合上述模式技术参数填写“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建议表(参见附录 C)。 9 生态监控与资源养护 9.1 生态监控 监控放流水域水质理化特 征参数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定期监测放养鱼类生长和资源变动情况, 对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调控管理。 9.2 增殖资源养护 9

    18、.2.1 捕捞 采用轮捕轮放、捕大留小的方式,维持大水面一定的渔业资源,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进行 常年捕捞或冬季集中捕捞作业。 9.2.2 定期收割 适时打捞繁殖快、蔓延迅速的水生植物,控制疯长,成熟期定时收割,防止植物体腐烂造成环境二 次污染。 DB37/T 4332 2021 6 A A 附录 A (资料性) 水域自然环境状况调查表 水域自然环境状况调查表参见表 A.1。 表 A.1 水域自然环境状况调查表 水域名称 主管单位 位置 水域功能 开放 /封闭性 面积 水深 水源条件 总库容 兴利库容 死库容 透明度 水色 营养状态 水生植被类型 覆盖度 水域类型 岸线自然度 河流廊道生

    19、态连通性 需水量 水位常年变化状况 水质类型 主要 水 生态问题 污染源 底泥营养盐状况 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 农业面源污染源情况 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渔业生产情况 历年放流情况(种类、数量) 外来生物是否分布 是否属于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涉水工程影响情况 综合结论 DB37/T 4332 2021 7 B B 附录 B (资料性) 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内容 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内容参见表 B.1。 表 B.1 内陆水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内容 调查项目 调查主要内容 水域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 水域 概况;形态特征;集雨区、淹没区和消落区概况;气候气象和水文条件 污染状况调查

    20、 点源、面源污染种类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生物体监测 水的理化性质调查 水温;透明度;电导率; pH 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总碱度;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氮;总磷;可溶性磷酸盐 浮游植物叶绿素测定 叶绿素 a 含量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调查 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 底栖动物调查 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 着生生物调查 种类组成;数量 大型水生植物调查 种类组成;生物量 鱼类调查 种类组成;渔获物分析;主要经济鱼类年龄与生长;渔产量统计 经济鱼类产卵场调查 位置;规模 其它水生经济动物调查 虾、蟹等经济甲壳类与龟、鳖等经济爬行类种类组成;渔获物分析;渔产量统计 DB37/T 433

    21、2 2021 8 C C 附录 C (资料性) “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建议表 “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建议表参见表 C.1。 表 C.1 “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建议表 水域类型:水域面积:地理位置: 测 水 参数 监测值 综合营养 指数 资源量 优势种 参考值 营养状 况评价 水 生 态 监 测 指 标 pH - - - 6.5 8.5 溶解氧 (mg/L) - - - 5 CODMn(mg/L) - - TLI() 30 贫营养 30TLI()50 中营养 TLI() 50 富营养 50 TLI()60 轻度富营养 60 TLI()70 中度富营养 TLI() 70 重度富营养 总氮 (mg/

    22、L) - - 总磷 (mg/L) - - 叶绿素 a(mg/m3) - - 透明度 (m) - - 浮游植物 (mg/L) - - - 浮游动物 (mg/L) - - - 底栖动物 (mg/L) - - - 水生植物 (mg/L) - - - 渔产量( kg/667m2) - - - 水 生态问题 配 方 放养鱼类 底栖贝类 水生植物种植 微生态 调控 种类 数量 规格 时间 种类 数量 种类 面积 种类 剂量 推 荐 方 案 一 推 荐 方 案 二 技术指导单位: 联系方式: 联系人: 日期: DB37/T 4332 2021 9 参考文 献 1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总站生字 2001 090号) 2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农业部令第 20号)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4332-2021 内陆水域测水配方水生态养护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