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4202-2020 太阳能集热工程验收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04702       资源大小:1.28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4202-2020 太阳能集热工程验收技术规范.pdf

    1、 ICS 27.160 CCS F 12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202 2020 太阳能集热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2020 - 11 - 10 发布 2020 - 12 - 1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 管理局 发布 DB37/T 4202 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能源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山东力诺瑞

    2、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中科蓝天科技有限 公司、山东阳光博士太阳能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华春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华临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士强、江红阳、马光 柏、种阳、王恩明、王伟。 DB37/T 4202 2020 1 太阳能集热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集热工程验收的验收模式、验收流程、验收实施和验收结果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容水量 0.6 m3及以上的太阳能集热工程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3、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271 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 GB/T 6424 2007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GB/T 12936 太阳能热利用术语 GB/T 17049 2005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 GB/T 17581 2007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 GB/T 18713 2002 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GB/T 20095 2006 太阳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 GB/T 28737 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容积大于 0.6 m3)控制装置 GB/T 29724 太阳能热水系统能量监测 GB 50364 2018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GB 5

    4、0604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标准 GB/T 50801 201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936、 GB/T 18713 2002、 GB/T 20095 2006、 GB 50364 2018、 GB 50604、 GB/T 50801 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验收模式 验收模式为文件审查及现场评价,太阳能集热工程评价表见附录 A。 5 验收流程 验收流程为: a) 验收申请和受理; b) 文件审查; DB37/T 4202 2020 2 c) 现场评价; d) 验收结果评价。 6 验收实施 6.1 验收的要求 6.1.1 申

    5、请验收的基本要求 申请验收的基本要求为: a) 申请验收的企业应达到工程验收 条件; b) 申请验收的太阳能集热工程所用的集热器、水箱、水泵、控制装置等关键部件应具备合格检测 报告或相关合格证明文件; c) 申请验收的太阳能集热工程所用的主要零部件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的规定; d) 申请验收的太阳能集热工程宜具备数据采集功能,数据采集应符合 GB/T 29724 的规定。 6.1.2 需提交的验收文件 6.1.2.1 工程项目概况包括: a) 太阳能集热工程用关键零部件及主要原材料登记表(见表 B.1); b) 太阳能集热工程用关键部件检测报告或合格证明; c) 太阳能集热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

    6、资质证书登记表(见表 B.2); d) 施工单位的主要生产和检测仪器设 备登记表(包括设备名称、规格、数量、使用场所、完好状 态、制造单位或供应商等); e)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6.1.2.2 工程技术文件包括: a) 该太阳能集热工程承建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文本的技术部分(原件或复印件); b) 该太阳能集热工程设计文件(原件或复印件); c) 该太阳能集热工程施工文件(原件或复印件)。 6.1.2.3 工程验收文件及节能评估报告,集热工程节能量评估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 6.1.2.4 关键部件一致性承诺书(见附录 D)。 6.1.2.5 售后服务承诺书(见附录 E)。 6.2

    7、 文件审查 6.2.1 系统相关技术文件 对施工单位提交的验收文件等进行符合性评审,并对施工单位的质量 保证体系文件进行审核。 6.2.2 工程的设计和安装 工程的设计和安装提供的材料应符合 GB/T 18713 2002和 GB/T 20095 2006的相关规定。太阳能热 水系统控制装置符合 GB/T 28737的规定。 6.3 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的太阳能集热工程用户基本情况和太阳能集热工程基本概况可按表 B.3和表 B.4填写。 6.4 验收评价 DB37/T 4202 2020 3 6.4.1 太阳能集热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系统设计 (主要城市经纬度表推荐见 GB 50364

    8、2018 中附录 A)应符合 GB/T 18713 2002 中第 5 章的规定; b) 施工安装应符合 GB/T 18713 2002 中第 7 章的规定; c) 安全性能应符合 GB/T 20095 2006 中第 6 章的规定; d) 集热效率应符合 GB/T 50801 2013 中 4.1.1 的规定; e) 系统日有用得热量应符合 GB/T 20095 2006 中 6.2 的规定; f) 系统升温性能应符合 GB/T 20095 2006 中 6.2 的规定; g) 贮热水箱保温性能应符合 GB/T 20095 2006 中 6.2 的规定; h) 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应符合 GB

    9、/T 17581 2007 中 6.2.11 或 GB/T 6424 2007 中 6.1.11 的规 定; i)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闷晒太 阳辐照量应符合 GB/T 17049 2005 中 5.3 的规定。 6.4.2 太阳能集热工程的试验及评价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系统设计、工程安全性能、耐久性能主要采用形式检查打分评价的形式进行,太阳能集热工程 评价表见附录 A; b) 集热系统效率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50801 2013 中 4.2 的规定; c) 集热系统日有用得热量、升温性能、贮热水箱保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20095 2006 中 8.1 的规定; d)

    10、 系统节能量评估应符合附录 C 的规定; e) 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4271 的规定; f)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闷 晒太阳辐照量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17049 2005 中 6.3 的规定。 7 验收结果 验收结果应包括 a) 验收结果汇总表(见附录 A); b) 验收结论。 DB37/T 4202 2020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 太阳能集热工程评价表 表 A.1 工程安全性能评价指标( 100 分) 评价项目 及分值 分项及 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设备 安全 ( 60) 控 制 项 A01 系统中使用的太阳能集热器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11、规定的安全性能技术要求(包括 耐压、刚度、强度、闷晒、空晒、内、外热冲击、淋雨、耐冻和耐撞击),有合 格检测报告 一 般 项 A02 系统中使用的 太阳能集热器和支架有足够的抗雪荷载能力 12 A03 系统中使用的太阳能集热器和支架有足够的抗冰雹能力 12 A04 在太阳能集热器中使用的传感器能承受集热器最高空晒温度 12 A05 太阳能集热工程中设置在室外的水箱有足够的抗风能力 12 A06 在严寒地区安装的太阳能集热工程中使用的部件在当地极端低温条件下有足够的耐冻能力 12 运行 安全 ( 22) 控 制 项 A07 系统能承受系统设计所规定的工作压力,并通过水压试验 A08 在环境温度可

    12、能低于 5 地区使用的系统 采用有效的防冻措施 A09 系统设置了防过热保护措施 A10 系统通过安全阀等部件排放一定量热水或蒸汽进行过热保护时,不会对人员造成危险 A11 系统中的内置加热系统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 一 般 项 A12 采用排空或排回防冻措施的系统,其系统管路的设计安装坡度能保证集热系统的水完全排空或排回室内贮水箱 6 A13 使用防冻液进行防冻的系统,防冻液的凝固点低于系统使用期内的最低环境温度 4 A14 使用防冻液进行防冻的太阳能集热工程,防冻液能耐受太阳能集热 器的最高闷晒温度,不因高温影响而变质 6 A15 提供给用户的使用说明书中有提示用户防止烫伤的说明 3 A1

    13、6 用于系统排水的自动温控装置具有防冻功能 3 安全 防护 措施 ( 18) 控 制 项 A17 太阳能集热工程安装在室外的部分有可靠的抗风措施 A18 安装在建筑上或直接构成围护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有防止热水渗漏的安全保障设施 A19 在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设置有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A20 支承系统的钢结构支架与建筑物接地系 统可靠连接 一 般 项 A21 太阳能集热工程安装在室外的部分的防风措施具有抵御当地历史最大的风力荷载的能力 6 A22 建筑设计预留了可以保护系统安装、维修人员在进行作业时,能够安全操作的装置和设施 6 A23 太阳能集热工程在建筑物

    14、的防雷系统保护之下,本工程的所有外露部件都使用电气连接与建筑避雷系统相连。 6 DB37/T 4202 2020 5 表 A.2 工程耐久性能评价指标( 100 分) 评价项目 及分值 分项 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与主体结 构施工 ( 42) 控 制 项 B01 既有建筑上的系统安装不损坏 原建筑物的结构 B02 系统安装具有建筑物承受各种荷载的能力 B03 系统安装不破坏屋面防水层和建筑物附属设施 一 般 项 B04 集热器支架安装位置准确,与主体结构固定牢靠、支架基座做防水处理 好 12 较好 9 B05 预埋件与基座之间用细石混凝土填捣 密实,并采取热桥隔断措施,钢基座

    15、及 预埋件涂防腐涂料,妥善保护 好 12 较好 9 主要设备 安装 控 制 项 B06 集热器产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B07 集热器与其支架牢靠固定 ,不会脱落 B08 贮水箱安装位置能满足建筑物上所处部位的承载要求,贮水箱与其底座牢靠固定,不会移位 B09 贮水箱内胆应有防止雷击的措施,并做好接地处理 辅助设备 安装 ( 58) 控 制 项 B10 直接加热的电热管安装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B11 电缆线路施工及其他电气设施安装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控 制 项 B12 所有电气设备及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属部件都做接地处理 B13 支架及其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应符合国家现行

    16、有关标准的规定 一 般 项 B14 系统管路安装、保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很好 12 较好 9 B15 承压管路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路做灌水试验 6 B16 水泵安装符合国家标准,有检修空间, 接地保护,室外水泵有防雨措施及防冻 措施 好 12 较好 9 B17 水泵、电磁阀、阀门等的安装方向正确,并便于更换,电磁阀安装前加装细网过滤器,阀后加截止阀 6 B18 供热锅炉及辅助设备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 DB37/T 4202 2020 6 表 A.3 工程经济性能评价指标( 100 分) 评价 项目 及分值 分项 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系统性能 ( 100) 控

    17、 制 项 C01 系统热性能各项指标按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检验 C02 系统日有用得热量: 直接系统, q17 7.0 MJ/m2 间接系统, q17 6.3 MJ/m2 C03 系统升温性能: 所有系统, t17 25 C04 系统贮水箱保温性能: 对于 V 2 m3, tsd 8 对于 V 2 m3 4 m3, tsd 6.5 对于 V 4 m3, tsd 5 一 般 项 C05 节能的投资回收期不超过主要部 件使用年限 低很多 9 略低 6 基本相等 3 C06 日有用得热量( MJ/m 2):直接系统 (间接系统) 8.5 (7.7) 9 8.0 (7.2) 6 7.5 (6.7)

    18、3 C07 系统升温性能():对于所有系 统 30 9 28 6 26 3 C08 贮水箱保温性能(): V 2 m3; 2 m3 4 m3; 4 m3 6.5; 5; 3.5 9 7; 5.5; 4 6 7.5; 6; 4.5 3 C09 辅助能源设备在保证太阳能系统 充分工作的前提下运行 好 9 很好 6 较好 3 C10 供热水管路保温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 好 6 较好 4 DB37/T 4202 2020 7 表 A.4 工程部件评价指标( 100 分) 评价项目 及分值 分项 及分值 子项 序号 定性定量指标 分值 集热器 ( 21) 控 制 项 D01 集热器应具有国家法定计量检测单

    19、位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 D02 集热器的耐压要求与系统的工作 压力相匹配 D03 集热器前后排距离合理,集热器之间按“同程原则”连接 基本符合 12 比较符合 9 贮水箱 ( 79) 控 制 项 D04 贮水箱内胆做内表面防腐处理,水质清洁,运行时不发生渗漏 D05 钢板焊接的贮水箱内外壁应做防腐处理,能承受热水最高温度 一 般 项 D06 贮水箱保温层 外应有防护外壳、 尺寸和安装符合工程要求、 设有溢流口、排污口、排气口 符合 12 基本符合 9 D07 贮水箱材料坚固 耐用,设计使用寿命不少于 10 年 不少于 12年 12 不少于 10年 9 D08 贮水箱保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20、贮水箱 与其底座之间设有隔热垫,不直接刚性连接 好 12 较好 9 D09 贮水箱的位置具有相应的排防水设施,周围有 检修空间 好 9 较好 7 支架 控 制 项 D10 支架的刚度、强度、防腐性能满足安全要求,与建筑牢固连接 管路 控 制 项 D11 金属管路材质与建筑给水管路材质匹配,与系统传热工质相容 D12 水泵做好接地保护,室外的水泵有防雷保护措施 D13 自然循环系统中,循环管路朝贮水箱方向有向上坡度 D14 回流防冻系统中,管路的坡度使系统中的水自动回流 D15 闭式间接系统循环管路中设置膨胀箱、安全阀等 其他设备 控 制 项 D16 辅助能源加热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1、 D17 辅助电加热器的外露带电接线柱,有良好的绝缘保护装置 DB37/T 4202 2020 8 表 A.5 评价汇总表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一般项 控制项 总分值 评价 等级 工程 安全性能评价 ( 100 分 ) 设备 安全 运行安全 安全防护措施 小计 工程 耐久性能评价 (100 分 ) 与主体结构施工 主要设备安装 辅助设备安装 小计 工程 经济性能评价 ( 100 分) 节能 小计 工程部件 评价 (100 分 ) 集热器 贮水箱 支架 管路 其他设备 小计 总计 DB37/T 4202 2020 9 B B 附 录 B (资料性) 太阳能集热工程技术文件表 表 B.1 太阳能

    22、集热工程用关键零部件及主要原材 料登记表 名称 规格 /型号 牌号 供应商 生产商 验收证书 / 检验报告号 备注 集热器 支架 贮热水箱 连接管道 控制装置 温度传感器 循环泵 电磁阀 温控阀 安全阀 排气阀 辅助加热部 件 电加热器 燃油锅炉 燃气锅炉 高温蒸汽 锅炉换热额 定效率: 锅炉额定供 热量: 表 B.2 太阳能集热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登记表 名称 姓名 (单位 名称 ) 资质证书及编号 资质证书核发单位 资质证书获 得时间 备注 设计人员 资质证书 施工单位 资质证书 DB37/T 4202 2020 10 表 B.3 太阳能集热工程用户基本情况 用户基本情况 主要参

    23、数 主要参数描述 环境条件 安装地点经纬度 月均日辐照量 日均日照时间 环境温度 用水情况 日均用水量 用水方式 用水温度 用水位置 用水流量 场地情况 场地面积 场地形状 建筑物承载能力 遮挡情况 水电情况 水压 电压 水电供应情况 DB37/T 4202 2020 11 表 B.4 太阳能集热工程基本概况 系统各部件 参数及要求 系统运行方式 自然循环直流式强迫循环 集热部件类型 横双排竖单排非承压式承压式 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 (*支 * *m;无反射器 )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系统设计产水温度 高于 60 不高于 60 系统集热器面积 (附计算过程) 可以附件形式提供 储水箱容量 辅助

    24、能源 换热器类型 单循环换热器双循环换热器 集热器安装倾角 安装方位 正南南偏西南偏 东正西 集热器排间距 集热器的连接方式 并联串联串并联 系统保温措施 系统防冻措施 整个系统采光面 (所有太阳集热工程采光面 肯定有光照,光照区域可有 部分或全部的差别 ) 无阳光遮蔽有部分阳光遮蔽,日遮光时长: *小时 太阳能集热工程保证率 DB37/T 4202 2020 12 C C 附 录 C (规范性) 集热工程节能量评估 C.1 节能评估依据 GB/T 50801 201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 C.2 节能评估的评价指标 C.2.1 太阳能集热工程的太阳能保证率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

    25、明确规定时,太阳能保证率应符合 表 C.1的规定。 表 C.1 太阳能保证率 太阳能资源划分 太阳能保证率 资源极富区 f 60 % 资源丰富区 f 50 % 资源较富区 f 40 % 资源一般区 f 30 % C.2.2 集热系统效率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明确规定时,系统的集热效率 应 42 %。 C.2.3 系统的供热水温度 tr应满足设计要求。 C.2.4 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量应满足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当无文件明确规定时, 应在评价报告中给出。 C.2.5 系统的费效比应满足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当无文件明确规定时,应在评价 报告中给出。 C.2.6 系统

    26、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应满足项目立项 可行性报告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当无文件明确规定时, 太阳能供集热工程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应不大于 5年并应在评价报告中给出。 C.2.7 系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应满足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当无文件明确规定时, 应在评价报告中给出。 C.2.8 系统的二氧化硫减排量应满足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当无文件明确规定时, 应在评价报告中给出。 C.2.9 系统的粉尘减排量应满足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当无文件明确规定时,应在 评价报告中给出。 C.3 评价指标的计算 C.3.1 集热系统效率 DB37/T 4202 2020 13 太阳能热

    27、利用系统的集热系统效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00/j HAQ . (C.1) 式中: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系统效率 (%); Qj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系统得热量 (MJ); A 集热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 m2); H 太阳总辐照量( MJ/m2)。 应进行四种典型气象条件下的集热效率测试: a) H1 8 MJ/m2; b) 8 MJ/m2 H2 13 MJ/m2; c) 13 MJ/m2 H3 18 MJ/m2; d) 8 MJ/m2 H4 13 MJ/m2。 集热系统效率评价按照 GB/T 50801 2013中 4.3.2给出的方法进行。 C.3.2 太阳能保证率 f 太阳能保证率

    28、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00/ zj QQf . (C.2) 式中: f 太阳能保证率( %); Qj 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 (MJ); Qz 系统能耗 (MJ)。 C.3.3 系统全年得热量 系统全年得热量,根据典型地区日平均 辐照量数据分别计算不同辐照状况下的系统累积得热量。 44332211 jjjjnj QxQxQxQxQ . (C.3) 式中: Qj1、 Qj2、 Qj3、 Qj4 按 GB/T 50801 2013中 4.2.3确定的各太阳辐照量下的单日集热系统得热量, 根据 GB/T 50801 2013中 4.2.7给出的方法进行; x1、 x2、 x3、 x4 按 GB/T 5

    29、0801 2013中 4.2.3确定的各太阳辐 照量在当地气象条件下按供热水、 采暖或空调的时期统计得出的天数。对于全年使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x1、 x2、 x3、 x4 可按照 GB/T 50801 2013附录 C取值。 典型地区日平均辐照量数据见附录 F。倾斜面上太阳辐照度的计算方法见附录 G。 C.3.4 能源替代量 Qt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 njtr qQQ . (C.4) 式中: Qtr 太阳 能热利用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量( kgce); DB37/T 4202 2020 14 Qnj 全年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热量( MJ); q 标准煤热值(

    30、 MJ/kgce),取 29.307 MJ/kgce; t 以传统能源为热源时的运行效率,按照项目立项文件选取,当无文件明确规定时,根据项 目适用的常规能源,可按照电 0.31、天燃气 0.84选取。 C.3.5 太阳能集热工程的费效比 CBR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费效比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qQ CC BR tr Zr 6.3r . (C.5) 式中: CBR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费效比(元 /KWh); CZ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增量成本(元),增量成本依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决算书进行核算, 项目结算书应对可再生能源的增量成本有明确的计算和说明; Qt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量(

    31、 kgce); q 标准煤热值( MJ/kgce),取 29.307 MJ/kgce; N 系统寿命期,根据项目立项文件等资料确定,当无明确规定,取 15年。 C.3.6 静态投资回收期 太阳能热利用 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年限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SR ZrCCN h . (C.6) 式中: Nh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年限; CZ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增量成本(元),增量成本依据项目单位提供的项目决算书进行核算, 项目决算书中应对可再生能源的增量成本有明确的计算和说明; CS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年节约费用(元)。 C.3.7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Qrco2 太阳能热利用系

    32、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2r COtrCO VQQ . (C.7) 式中: Qrco2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kg); Qt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量( kgce); Vco2 标准煤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kg/kgce),取 2.47 kg/kgce。 C.3.8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二氧化硫减排量 Qrso2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二氧化 硫减排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2 SOtrrSO VQQ . (C.8) 式中: DB37/T 4202 2020 15 Qrso2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二氧化硫减排量( kg); Qt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

    33、量( kgce); Vso2 标准煤的二氧化硫排放因子( kg/kg标准煤),取 0.02 kg/kgce。 C.3.9 太阳能集热工程的粉尘减排量 Qrfc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粉尘减排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fctrrfc VQQ . (C.9) 式中: Qrfc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粉尘减排量( kg); Qtr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量( kgce); Vfc 标准煤的粉尘排放因子( kg/kgce),取 0.01 kg/kgce。 DB37/T 4202 2020 16 附 录 D (资料性) 关键部件一致性承诺书 关键部件一致性承诺书 (企业名称) 郑重承诺: (项目名称) 项

    34、目中, 所使用的真空管、集热器、支架、水箱、泵阀、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与所提 交的检测报告、合格证明等相关技术文件中所描述的内容具有性能一致性。 如果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自愿取消企业补贴资质并承担相应后果。 承诺人(企业名称) 公章 日期 DB37/T 4202 2020 17 D D 附 录 E (资料性) 售后服务承诺书 售后服务承诺书 (企业名称) 郑重承诺: ( 项目名称) 项目由 (工程代理商或生产商名称) 提供故障维修等售后服务,我公司将按照约定 自觉按时履行售后服务义务,其范围如下: 承诺人(企业名称) 公章 日期 DB37/T 4202 2020 18 E E 附 录 F (资料

    35、性) 典型城市太阳辐照量计算数据 表 F.1 山东省各主要城市纬度及年平均太阳辐照量 城市 纬度 冬至日正午 12 时太阳 高度角 春秋分正 午 12时太 阳高度角 年平均太 阳辐照量 ( KJ/m2) 城市 纬度 冬至日正 午 12时太 阳高度角 春秋分正 午 12 时太 阳高度角 年平均太 阳辐照量 ( KJ/m2) 济南 36 40 29 52 53 25 17447 德州 37 27 29 03 52 37 17417 青岛 36 08 30 27 53 57 16577 临沂 35 04 31 30 55 02 16603 淄博 36 48 29 46 53 23 17137 滨州

    36、37 22 29 12 52 44 17807 潍坊 36 42 29 53 53 24 17427 郓城 36 27 30 02 53 36 17133 烟台 37 32 29 02 52 27 17227 菏泽 35 15 31 12 54 46 16730 威海 37 30 29 03 52 26 16890 莱芜 35 12 30 22 53 54 17297 济宁 35 25 31 06 54 39 16683 泰安 36 11 30 22 53 55 17297 枣庄 34 52 31 41 55 14 16233 日照 35 26 31 09 54 41 16803 东营 37

    37、28 29 07 52 41 17813 注 :表中纬度及太阳高度角数据来源于日均万年历 表 F.2 济南各月水平面及倾斜面月平均日太阳总辐照 济南 纬度 36 41经度 116 59海拔高度 51.6m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室外 气温() -1.4 1.1 7.6 15.2 21.8 26.3 27.4 26.2 21.7 15.8 7.9 1.1 水平面月平 均日太阳总 辐照量 ( MJ/m2日) 8.37 6 10.9 30 14.42 3 16.67 9 20.77 0 21.05 5 16.77 6 15.66 3 14.88 4 12.

    38、09 3 9.089 7.657 倾斜表面月 平均日太阳 总辐照量 ( MJ/m2日) 13.6 30 15.2 25 16.63 4 16.52 3 18.71 6 18.21 2 14.81 2 14.97 9 16.49 8 16.00 3 14.16 2 13.85 4 月日照小时 数 175 177. 3 217.7 248.8 280.3 263.1 216.9 224.3 224.4 216.4 181.2 171.9 DB37/T 4202 2020 19 F F 附 录 G (资料性) 倾斜 表面上太阳辐照度的计算方法 G.1 倾斜表面上的太阳总辐照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39、(E.1) . (E.2) . (E.3) . (E.4) . (E.5) . (E.6) . (E.7) . (E.8) . (E.9) 式中: 倾斜表面上的太阳总辐照度( W/m2); 倾斜表面上的直射太阳辐照度( W/m2); 倾斜表面上的散射太阳辐照度( W/m2); 地面繁琐的太阳辐照度( W/m2); In 垂直于太阳光线表面上的太阳直射辐照度( W/m2); 太阳直射辐射的入射角,太阳入射光线与接收表面 法线之间的夹角(); 赤纬角(); 当地地理纬度(); 表面倾角,至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表面方位角(),对于朝向正南的倾斜表面, =0; 视角(),每小时对应的时角为

    40、15,从正午算起,上午为负,下午为正,数值等于 离正午的时间( h)乘以 15;日出、日落时的时角最大,正午为 0; 一年中的日期序号(无量纲); 水平面上的散射辐照度( W/m2); 地面反射率,工程计算中,取平均值 0.2,有雪覆盖地面时取 0.7; 水平面上的直射辐照度( W/m2); 高度角(); DB37/T 4202 2020 20 倾斜表面上的直射太阳辐照度与水平面上的直射太阳辐照度的比值。 G.2 倾斜表面上的太阳总辐射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E.10) . (E.11) 式中: Ha 倾斜采光平面上单位面积的全年总太阳辐射量,( MJ/m2); Hh 倾角采光平面上单位面积的小时太阳辐射量,( MJ/m2); n 总时数,计算全年总太阳辐射量时,取 8 760 h; t 倾斜表面上太阳辐照量的小时计算时间,取 3 600 s。 G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4202-2020 太阳能集热工程验收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