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4163-2020 水质 藻类计数 视野计数法.pdf

    • 资源ID:1504588       资源大小:1.63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4163-2020 水质 藻类计数 视野计数法.pdf

    1、 ICS 13.060 C 51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163 2020 水质 藻类计数 视野计数法 Water quality Algae count Field count method 2020 - 09 - 25 发布 2020 - 10 - 25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163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原理 . 1 4 试剂和材料 . 1 5 仪器和设备 . 1 6 样品 . 2 7 分析步骤 . 3 8 结果计算与报告 . 4 9 精密度 . 5 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常见藻类图谱 . 6 参考文献 . 20 DB37/T 4163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福州监测站、东营市 自来水公司水质检测中心、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武汉监测站、潍坊市公用事业产品服务质量监测中 心、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瑞宝、孙韶华、王明泉、赵清华、石近淼、刘轲、逯南南、朱光 进、李令春、 张昊天、田立平、

    3、郑琳琳、王辉、王晓波、钱君丽、吴锦铃。 DB37/T 4163 2020 1 水质 藻类计数 视野计数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藻类计数的视野计数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藻类计数的测定。 取样 1 L,浓缩至 50 mL时,本方法检测限为 0.1 万个 /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750.2 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水样的采集与 保存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水和

    4、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增补版)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 原理 藻类漂浮在水体中,难以进行活体显微观察、计数。利用鲁哥氏液固定藻类,并使藻类的鞭毛、纤 毛、细胞核及细胞内淀粉染色,通过计数藻类细胞或个体数目,反映水体中藻类的分布情况。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纯水。 4.1 纯水:符合 GB/T 6682 二级及以上分析实验室用水要求。 4.2 碘:分析纯。 4.3 碘化钾:分析纯。 4.4 甲醛:分析纯,含量 37 % 40 %。 4.5 鲁 哥氏液:碘( 4.2) 50 g;碘化钾( 4.3) 100 g;纯水( 4.1) 1 000

    5、 mL。称取 100.0 g 碘化钾, 溶于 800 mL 蒸馏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充分摇动,再加入 50.0 g 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定容至 1 000 mL, 储存于磨口棕色试剂瓶内。 4.6 40 %甲醛溶液:甲醛( 4.4) 40 mL;纯水( 4.1) 60 mL。量取 40 mL 甲醛,倒入 100 mL 烧杯中,再 量取 60 mL 纯水,倒入烧杯中搅拌均匀,储存于磨口棕色试剂瓶内。 5 仪器和设备 5.1 显微镜:具 10 倍目镜,具 20 倍、 40 倍、 100 倍物镜,测微尺。 5.2 竖式 采水器:不锈钢 2 L。 5.3 样品瓶:棕色玻璃瓶, 4 L。 DB37/T 41

    6、63 2020 2 5.4 筒形分液漏斗: 1 000 mL。 5.5 虹吸管:管内直径 3 mm 5 mm,一端使用孔径 64 m 筛绢扎紧。 5.6 锥形离心管:塑料,具盖 50 mL。 5.7 量筒: 50 mL 和 100 mL。 5.8 滴管: 1 mL。 5.9 浮游生物计数框:体积 100 L,面积 20 mm 20 mm,横竖划分为 10 10 行,共 100 个计数小格, 每个计数小格面积为 2 mm 2 mm。 5.10 浮游生物计数器。 5.11 烧杯: 500 mL。 5.12 容量瓶: 1 L。 6 样品 6.1 样品的采集 6.1.1 采样点位的设置 采样点的设置要

    7、有代表性,采集 的藻类能够代表一个水体或者一个水体不同区域的实际状况。根据 水体和周围环境的自然生态类型、人类干扰的空间特性,布设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断面),与长期定 位观测及水化学监测点位(断面)尽可能保持一致,同时考虑采样点位(断面)布设的经济性。 6.1.2 采样频次 采样频率一般全年至少四次(每季度一次),条件允许时,每个月一次。当出现水华风险时,要随 时增加采样次数。考虑到浮游藻类的日变化,监测时间尽量选择在一天的相近时间,比如上午的 8 10 时,如果无法做到,则需记录下每次实际的监测时间。 6.1.3 采样要求 生活饮用水的采集,参照 GB/T 5750.2 2006,取样时应打

    8、开龙头放水数分钟,排出沉积物,采集 水样。 地表水的采集,需根据采样点位的水深设置采样层次。水深 2 m时,不分层,在表层下 0.5 m采集; 水深为 2 m 5 m时,分别在表层下 0.5 m、底层上 0.5 m各采集一次;水深 5 m时,则在表层下 0.5 m处、 中层以及底层上 0.5 m处各采集一次。不同层次采集的样品作等比例混合样处理。 地下水的采集,对于自喷的泉水,可 在涌口处直接采集;对于不自喷的泉水,应将停滞在抽水管中 的水汲出,新水更替后再进行采集;从井水采集水样,应在充分抽汲后进行,以保证水样的代表性。 采样量根据浮游藻类的密度而定。一般原则使用竖式采水器( 5.2)采集不

    9、少于 2 L水样。 6.1.4 样品标识和记录 在样品瓶外侧标注样品编号,在现场采样记录表上记录采样日期、天气状况、水体名称、采样地点、 采样方法等信息。 6.2 样品的固定和保存 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增补版),取混匀水样 1 L倒入筒形分液漏斗( 5.4), 加入 10 mL鲁哥氏液( 4.5)混匀,静置 24 h。 未固定的水样在 4 10 条件下避光保存不得超过 4 h。 DB37/T 4163 2020 3 7 分析步骤 7.1 浓缩 将虹吸管( 5.5)带有筛绢的一端放入水样中,将上层清液缓慢吸出(不可搅动溶液底部,如被搅 动则需重新静置沉淀 24 h),虹吸管使用时随

    10、液面缓慢向下移动并接近上液面,最后将剩余 30 mL 40 mL 样品转入 50 mL量筒( 5.7)中。为减少藻类损失,用少许纯水冲洗筒形分液漏斗 1 2次并转入 50 mL量筒 中,最终定容至 50 mL,移入锥形离心管( 5.6),室温下避光保存,待检。浓缩液在 14 d内镜检计数。 如需长期保存( 14 d), 补加 1 mL 2 mL 40 %甲醛溶液( 4.6)。 7.2 制片 7.2.1 新购买的浮游生物计数框( 5.9)应对其体积进行校准:吸取 100 L 纯水注入计数框内,制片 后应达到无气泡、无溢出的要求。 7.2.2 将浓缩液缓慢多次摇匀后,将盖玻片斜盖在计数框上,用滴管

    11、( 5.8)吸取 0.1 mL 浓缩液移入 计数框,在计数框中一边进样,另一边出气,避免气泡产生。注满后把盖玻片移正,盖上盖玻片,盖玻 片下不能存有气泡。将计数框放置于潮湿、暗室内静置 15 min 30 min,使具有气囊类藻类沉降至计数 框底层,便于计数。 7.3 镜检 7.3.1 预观察 在 10倍目镜、 20倍物镜下定性观察,在 10倍目镜、 40倍物镜下计数,每个视野以十几个藻体为宜。 若计数框中藻类分布不均匀或杂质粘附无法分辨清楚,再次混匀浓缩液重新制片;若视野中藻类过多难 以计数时,将浓缩液用纯水( 4.1)稀释后重新制片。 7.3.2 分类鉴定 按照藻类形态,对照标准图谱进行分

    12、类。藻类形态学鉴定到属。常见藻类图谱见附录 A。 7.3.3 计数面积选择 计数时,对计数框中的第 2、 5、 8行共 30个计数小格进行计数,视野数可按浮游藻类多少而酌情增 减,以优势种类超过 300个细胞为宜。若每个视野中只有 1 2个藻体,则全片计数。计数面积选择见图 1。 1 2 3 4 5 6 7 8 9 10 2 3 4 5 6 7 8 9 10 图 1 计数面积选择 DB37/T 4163 2020 4 7.3.4 计数 7.3.4.1 当藻体一半以上处于计数视野内则计数;当藻体的一半在计数视野内而另一半在计数视野外,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计数规则见图 2。 7.3.4.2

    13、单一细胞个体,按照细胞计数,例如针杆藻、小环藻、曲壳藻、衣藻等。 7.3.4.3 不规则团块藻体,例如微囊藻、团藻等 ,按照估计细胞计数。 7.3.4.4 规则团块、胶被囊类藻体,根据其细胞数量的偶数倍数特性计数。例如:色球藻等以两个细 胞计为一个藻体,卵囊藻、平裂藻、栅藻等以四个细胞计为一个藻体。 7.3.4.5 丝状藻体,以 20 m 为一个计数单位进行计数。例如:伪鱼腥藻、浮丝藻、泽丝藻、束丝藻、 鱼腥藻、颤藻、席藻、直链藻、水绵等。丝状藻体断裂形成藻殖段,不足 20 m 时,与视野中观察到 的下一个藻殖段相加后计数。 7.3.4.6 藻体细胞残体不计数,未完成分裂的按一个细胞计。 图

    14、2 计数规则 8 结果计算与报告 8.1 结果计算 按照公式( 1)计算每升水中藻类的数量: 4= 1 0w cb VANnA V V . (1) 式中: N 每升水中藻类的数量(万个 /L); A 计数框面积,即 100个 计数小格; Ac 计数面积,当计数第 2、 5、 8行时,计数面积为 30个计数小格; Vw 水样经沉淀浓缩后的样品体积( mL); Vb 计数框体积( mL), 0.1 mL; V 水样体积( L); n 计数所得的藻体的个体数或细胞数。 8.2 结果报告 DB37/T 4163 2020 5 测定结果小数点后位数的保留与检测限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9 精密度

    15、9.1 阳性纯藻种精密度 6家实验室对阳性纯藻种进行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 1.2 % 20.4 %。 9.2 实际水样精密度 6家实验室对藻类总数 100 万个 /L 500 万个 /L的地表水进行测 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 7.1 % 15.0 %;对藻类总数 500 万个 /L 2 000 万个 /L的地表水进行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 1.7 % 14.5 %。 10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每批次样品,取其中一个样品的浓缩液,计数两片取其平均值。若两片计数结果相对偏差大于 15 %, 则进行第三片计数,结果取其中相近两片的平均值。 DB37/T 4163 2020 6 A

    16、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常见藻类图谱 A.1 硅藻门 图 A.1 脆杆藻 图 A.2 脆杆藻 DB37/T 4163 2020 7 图 A.3 菱形藻 图 A.4 平板藻 图 A.5 曲壳藻 DB37/T 4163 2020 8 图 A.6 曲壳藻(侧面观) 图 A.7 双壁藻 图 A.8 小环藻 DB37/T 4163 2020 9 图 A.9 星杆藻 图 A.10 针杆藻 图 A.11 直链藻 DB37/T 4163 2020 10 图 A.12 舟形藻 A.2 蓝藻门 图 A.13 颤藻 图 A.14 浮丝藻 DB37/T 4163 2020 11 图 A.15 鞘丝藻 图 A.

    17、16 束丝藻 图 A.17 微囊藻 DB37/T 4163 2020 12 图 A.18 伪鱼腥藻 图 A.19 鱼腥藻 DB37/T 4163 2020 13 图 A.20 泽丝藻 A.3 绿藻门 图 A.21 栅藻 图 A.22 刚毛藻 DB37/T 4163 2020 14 图 A.23 胶网藻 图 A.24 空球藻 图 A.25 空星藻 DB37/T 4163 2020 15 图 A.26 卵囊藻 图 A.27 盘星藻 DB37/T 4163 2020 16 图 A.28 水绵属 图 A.29 衣藻 DB37/T 4163 2020 17 图 A.30 实球藻 A.4 甲藻门 图 A.

    18、31 多甲藻 DB37/T 4163 2020 18 图 A.32 飞燕角甲藻 A.5 隐藻门 图 A.33 蓝隐藻(鞭毛丢失) DB37/T 4163 2020 19 图 A.34 隐藻属 A.6 裸藻门 图 A.35 裸囊藻 DB37/T 4163 2020 20 A.7 金藻门 图 A.36 锥囊藻 DB37/T 4163 2020 21 参 考 文 献 1 胡鸿钧 , 魏印心 . 中国淡水藻类 系统、分类及生态 M. 科学出版社 , 2006. 2 马放 , 杨基先 , 魏利 . 环境微生物图谱 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10. 3 陈茜 . 浙江省主要常见淡水藻类图集(饮用水水源) 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10. 4 郑洪萍 . 福建省大中型水库常见淡水藻类图集 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2012.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4163-2020 水质 藻类计数 视野计数法.pdf)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