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4083-2020 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服务规范.pdf

    • 资源ID:1504549       资源大小:562.8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4083-2020 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服务规范.pdf

    1、 ICS 03.080.99 A 10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083 2020 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服务规范 2020 - 08 - 20 发布 2020 - 09 - 2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 理局 发布 DB37/T 4083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市群众艺术馆、威海市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隋建波、张美丽、李妍、荆国胜、于宗萍、潘盛南、刘德强、邵志莲、杨晓东。 DB37/T 4083 2020 II

    2、引 言 为明确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的服务方向,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发挥公共文化(群 众艺术)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作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共文 化(群众艺术)馆 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服务提供、服务保障和服务水平的基本要求,是公共文化(群众 艺术)馆公共文化服务效果管理评审的重要依据。 DB37/T 4083 2020 1 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共文化 (群众艺术 )馆的术语和定义、服务条件、人员要求、服务内容、环境要求、 安全与应急、服务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适用

    3、于山东省行政区划内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为“文化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9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 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 18883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31523.1 安全信息识别系统 第 1部分:标志 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T 41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4、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 由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以提供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场 所,整合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 学普及、体育健康等设施为主要职能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场馆。 3.2 公共文化服务 由政府主导,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的,以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向群 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过程。 4 服务条件 4.1 设施设备 4.1.1 服务设施 DB37/T 4083 2020 2 4.1.1.1 文化馆的选址宜选择在文化活动中心区域或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并符合当地文化事 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4.1.1.2 文化馆的建筑面积应根据

    5、当地服务人口比例配置,建筑设计应符合 JGJ/T 41 的规定。 4.1.1.3 文化馆内外应当设立无障碍设施,并应符合 GB 50763 的规定。 4.1.1.4 应设有多功能活动室、多功能展厅、培训教室等满足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用房。 4.1.2 服务设备 4.1.2.1 应配备演出服装、乐器和音响等文艺活动器材、体育健身器材以及用于培训、展览、广播和 信息网络传输的设备。 4.1.2.2 应建有网站、云平台等网络信息平台,配备满足文化馆网络服务需求的软件和硬件设备。 4.1.2.3 根据地方文化特色配备与服务相关的其他设备、器材。 4.2 引导标识 4.2.1 文化馆的主体建筑外应设立

    6、明显的单位标识和导向标识,入口处应设置场所布局图,各功能用 房应设有醒目的标识。标识设计应符合 GB/T 10001.1 的规定。 4.2.2 无障碍设施应设置专用标识,并符合 GB/T 10001.9 的规定。 4.2.3 馆内楼梯、走廊、公共空间、库房、展厅等所有设施应设有安全警示标识、禁烟标识。 5 人员要求 5.1 人员条件 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熟练掌握与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沟通、协调、 组织能力。并满足以下条件: 举止端庄,着装整齐,文明用语,服务热情;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2 人员配备 5.2.1 基本配备条件 应当配备与

    7、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馆人员的比例不低于 70 %。 5.2.2 专业条件 文化馆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文学理论研究、 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数字 化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业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县级不低于 40 %,设区市级不低于 45 %,省级不低于 50 %。 5.3 培训教育 应制定实施针对全体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每人每年再教育及岗位培训不低于 90学时。 5.4 群众文化队伍 DB37/T 4083 2020 3 应建立馆办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由本馆工作人员指导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数量不少于 1

    8、5个,馆办示 范性文艺团队数量不少于 2个。 5.5 志愿者队伍 应建立志愿者服务机制,建立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服务记录。吸引社会文化艺术人 才参与文 化志愿服务工作。 6 服务内容 6.1 服务性质 文化馆实行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6.2 开放时间 省、设区市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每周开放时间应不少于 56小时,县级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 每周开放时间应不少于 42小时;工作日可根据群众需求适当延时开放;公休日应正常开放或错时开放, 错时开放时间应不少于总开放时间的三分之一;节假日期间,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应正常开放。 6.3 公示

    9、服务 6.3.1 公示内容应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人员、服务公约以及群众有关须知、规则等基本信 息和规章 制度。上述信息和规章制度应在馆内醒目位置向公众公示,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基本信息应 定期通过网站等多种途径予以公示。 6.3.2 公示方式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在馆内醒目位置通过公示栏或电子屏幕向公众公示; 利用新闻媒体、网站等方式向公众公示,并提供咨询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 6.3.3 开放时间、活动内容等公示信息发生变更,突遇公共安全等突发性事件需采取临时闭馆的,应 及时发布信息告知公众。 6.4 基本服务 6.4.1 常设基本服务应包括以下内容: 免费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

    10、训、公益性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等基本文化 服务项目,培训基层文 化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 组织广场、社区等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 组织美术、书法、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公益性展览展示; 组织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讴歌 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贴近生活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群众文艺作品; 编印群众文艺辅导资料和信息资料,或编辑馆办刊物,对基层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和群众文化活 动进行指导交流。 6.4.2 基本服务的服务频次应满足以下要求: 公共文化 (群众艺术 )馆常设免费服务项目应不低于 5 项; 年度组织大型文化活动

    11、(含非物质文 化遗产展示活动)省级不少于 8 次,设区市不少于 7 次, 县级不少于 6 次; 年组织大型展览省级不少于 5 次,设区市不少于 4 次,县级不少于 3 次; DB37/T 4083 2020 4 每年举办业余文艺创作培训班省级不少于 4 次,设区市不少于 3 次,县级不少于 2 次; 年度组织各类理论研讨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不少于 2 次。 6.5 流动服务 6.5.1 通过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基层服务点、流动文化车等形式,定期下基层演出、展览和辅导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将文化(群众艺术)馆的服务延伸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及社区、村。 6.5.2 流动服务频次应满足以下要求: 年度组织

    12、馆办文艺团队下基层演出不少于 12 场(次) ; 年度组织下基层展览不少于 10 次; 年度组织下一级文化(群众艺术)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培训辅导活动不少于 2 次。 6.6 数字化服务 6.6.1 应利用网站、云平台等网络载体,开展线上直播、信息发布、艺术欣赏、预约、咨询指导、远 程艺术培训和辅导等网络服务功能。 6.6.2 网络信息服务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充实、便于公众实时了解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 服务动态。 6.7 综合服务 6.7.1 应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服务,提升同一地区公共文 化的服务能力。 6.7.2 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重大活动,

    13、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完成年度 服务工作。 7 环境要求 7.1.1 整体环境整洁美观、舒适干净,有文化氛围,有良好的采光照明。 7.1.2 环境布置应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 7.1.3 室内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应符合 GB/T 18883 的规定。 8 安全与应急 8.1 健全制度 文化馆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8.2 防范措施 8.2.1 文化馆应配备齐全的安全和消防设施。应在公共服务区域内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并定期 进行检修维护,确保正常使用。 8.2.2 大型排演厅、观演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或应急 疏散通道。

    14、 8.2.3 文化馆监控监视设备应配备齐全,运行良好, 并应符合 GB/T 31523.1 的规定。 8.3 应急预案 DB37/T 4083 2020 5 文化馆在开展有关工作活动和所组织的活动中,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的突发事 件,应有必要的安全应急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并协助公安、消防、交警、电力等相关部门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有效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一般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发生偷窃、强抢演出器材或展品事件; 发生演出、装台、拆台期间的伤亡事故; 发现爆燃物或发生爆炸事件; 发生群体骚动或踩踏事件; 发生危及国家财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等事件; 发生火灾、停电

    15、事故; 发生饮食卫生、 环境污染等卫生安全事件。 9 服务评价与改进 9.1 服务评价 9.1.1 文化馆应制定服务质量控制办法,对公益性文化服务进行全程监管与记录,定期进行质量分析、 评价,并对文化馆所有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9.1.2 文化馆应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对服务进行评价: 定期召集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公众参加的座谈会,对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的公共服 务质量进行评价; 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分析并做出有效调整和改进; 建立公众参与反馈机制。开设网上投诉通道,记录公众投诉事项和内容,及时处理并反馈处理 结果。 9.2 服务改进 应根据评价结 果对不符合服务规范或体系要求的方面,以及服务规范或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方面提 出改进措施,接受评价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审查,并将改进结果形成文档。 9.3 服务监督 9.3.1 文化馆应在显著位置设立群众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 9.3.2 文化馆每年度应进行公众满意度调查,群众满意度不应低于 80 %。 9.3.3 文化馆应接受上级部门不定期的满意度调查的检查和监督。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4083-2020 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服务规范.pdf)为本站会员(diecharacter3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