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1674-2020 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504515       资源大小:470.2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1674-2020 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20 B 05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1674 2020 代替 DB37/T 1674 2010 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ear high quality and yield 2020 - 09 - 30 发布 2020 - 10 - 3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1674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 DB37/T 1674 2010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与 DB37/T 1674 2010相比,

    2、除编 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及相关内容; 对“品种与砧木选择”、“授粉树配置”进行了删减,仅保留原则性要求(见 3.2.1、 3.2.2, 2010 年版的 3.2.1、 3.2.2); “开心形”适宜株行距修改为 3 m 4 m 4 m 6 m(见 4.1.1, 2010 年版 4.1.1); “纺锤形”适宜株行距修改为 1.2 m 2.5 m 3.5 m 4 m(见 4.1.4, 2010 版 4.1.4); 将“棚架设置”的内容移至正文中(见 4.2, 2010 年版的附录 A); 删除“中耕”条目( 2010 版 5.1.1); 对“行间生草”内容进行了补

    3、充(见 5.1.2, 2010 年版的 5.1.3); 增加了“摘叶、铺反光膜”条目(见 6.4); “病虫害综合防治”修改为按照 NY/T 2157 的相关规定执行(见 7, 2010 版的 7)。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果茶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瑞雪、田召玲、李明丽、于国合、魏云晓、王志刚、崔秀峰。 DB37/T 1674 2020 1 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梨树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等优质丰产技 术要求。 本标

    4、准适用于山东省梨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 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NY/T 442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 475 梨苗木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2157 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建园 3.1 园地选择与规划 3.1.1 园地选择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灌溉水源充足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和土壤 环境质量分别符

    5、合 GB 3095、 NY/T 5010的相关要求。活土层 50 cm以上,地下水位在 1 m以下,土壤 pH值 6 8,含盐量不超过 0.2 %。 3.1.2 园地规划 按照 NY/T 442的相关规定执行。果园设计及道路规划适应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3.2 品种及苗木 3.2.1 品种与砧木选择 以区域化和良种化为基础,结合立地条件、市场需求和栽培习惯,选择优良品种。砧木选择杜梨、 秋子梨等;试验推广榲桲、 K系列、 S系列等矮化砧木。 3.2.2 授粉树配置 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亲和性好,花粉量大、发芽率高,且果实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品种作为 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 5: 1

    6、8: 1。 DB37/T 1674 2020 2 3.2.3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符合 NY 475的相关规定。 3.3 栽植 3.3.1 栽植时间 宜采用春栽。芽萌动前 1周左右栽植完毕。 3.3.2 栽植密度 根据地形地势、栽培模式等选择适宜栽植密度,一般为 1 m 4 m 4 m 6 m。 3.3.3 土壤准备 建园前一年的秋末,按行距挖深宽 0.8 m 1 m的栽植沟。挖出的土与足量有机肥(每 666.7 m2不少于 5 000 kg腐熟的农家肥)混匀。沟底填厚 0.3 m左右的粉碎作物秸秆后填土。待填至低于地面 0.2 m,灌水 沉实后,再填土至与地面平齐。 3.3.4 苗木处理 栽植

    7、前,对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剪平先端受损部分,浸水 12 h 24 h。 3.3.5 栽植方法 在 栽植沟内按株距挖长、宽、深各 30 cm的栽植穴。将苗木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纵 横成行,边填土边提苗、踏实。栽植后保持根颈与地面平齐。沿树苗周围做直径 1 m的树盘,或沿行向 做畦,灌水浇透,覆盖地膜保墒。 4 整形修剪 4.1 整形 4.1.1 开心形 适宜株行距为 3 m 4 m 4 m 6 m。 树形特点:干高 0.6 m左右,树高 2.5 m 3 m。一般 3个主枝,基角 50以上;主枝两侧着生 3 4个 侧枝,侧枝与主枝夹角近 90,其上着生大中小枝组。 整形要点:栽植后在 0

    8、.8 m处定干,侧生新梢长到 30 cm左右时,选留 3个 方位适宜、发育良好的作为 主枝培养,其它拿梢;秋季开张主枝角度;冬季将主枝剪留 2/3左右。第 2年在主枝两侧适当位置培养侧 枝;冬季继续中短截主枝延长枝,轻截侧枝。第 3年继续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组。 4.1.2 小冠疏层形 适宜株行距为 3 m 4 m 4 m 5 m。 树形特点:干高 0.6 m左右,树高 3 m左右。一般第一层 3个主枝,每个主枝着生 2个侧枝;第二层 2 个主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第三层 1个主枝。一、二层和二、三层的层间距分别为 0.8 m和 0.6 m。 整形要点:栽植后在 0.8 m左右饱满芽处定干,生长季

    9、选留中心干延长梢 ,选择方位适宜、发育良 好的 3个侧生新梢作为主枝培养,其余疏除或拿梢;冬剪时中心干延长枝剪留 40 cm左右,主枝剪留 60 cm 或剪至饱满芽处。第 2年在主枝两侧适当位置培养侧枝;冬季中心干延长枝、主枝延长枝各剪留 40 cm。 DB37/T 1674 2020 3 第 3年在中心干延长枝上培养第 2层主枝,继续培养第 1层侧枝及结果枝组,冬剪时短截中心干。第 4年培 养第 3层主枝和结果枝组。 4.1.3 Y 字形 适宜株行距为 1 m 1.5 m 4 m 5 m。 树形特点:干高 0.6 m 1 m,树高 3 m左右。 2个主枝,基角 60左右,其上着生结果枝组。

    10、整形要点:栽植后在 0.8 m 1.2 m饱满芽处定干,新梢长到 30 cm时,选择朝向行间、生长健壮的 2 个新梢 ,开张角度,培养为主枝,其余疏除;冬剪时主枝剪留 0.5 m 0.6 m,并抹去剪口下第 1个背上芽。 第 2年新梢长到 30 cm左右时,选好主枝延长枝,选留适当位置枝条培养结果枝组,对背上梢疏除或拿梢。 第 3年进行同样处理。 4.1.4 纺锤形 适宜株行距为 1.2 m 2.5 m 3.5 m 4 m。 树形特点:干高 0.8 m 1.2 m,树高 3.5 m 4 m。中心干上均匀分布 12个以上的骨干枝,基角 70 90,其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 整形要点:栽植后在饱满

    11、芽处定干或不定干,选择方位适当的 3 4个芽刻芽培养骨干枝,生长期选 留中心干延长梢,其余新梢全部拉平甩放,冬剪时在中心干 2/3处短截,剪口芽留饱满芽,骨干枝粗度 超过中心干 1/4者重短截,余者不剪或轻剪。第 2年生长期在中心干上继续培养骨干枝,拉平甩放,骨干 枝背上梢进行摘心或拿梢,第 1年冬季重短截的骨干枝新梢长到 40 cm左右时摘心,促发后部枝条。第 3 年轻剪骨干枝延长枝,不剪中心干延长枝,培养结果枝组。 4.2 修剪 4.2.1 幼树和初果期树 实行“轻剪、少疏枝”。按照不同树形要求,选好主枝、延长枝,中截 促发长枝,培养树形骨架, 加快长树扩冠。拉枝开角,促进花芽形成。 4.

    12、2.2 盛果期树 冬剪与夏剪相结合。疏除外围密生旺枝和背上直立旺枝,改善冠内光照;对枝组选优去劣,去弱留 强,逐年更新。调节平衡树势,保持枝条健壮,花芽饱满,枝组疏密适当。冠间交接时,注意缩枝控冠。 当产量降至 1 500 kg/666.7 m2左右时,对梨树进行更新复壮,每年回缩更新 1 2个侧枝或大型结果枝组, 3 5年更新完毕。 4.3 棚架设置 4.3.1 网架 适用于开心形树形。在果园四周每隔 5 m埋一个重 150 kg的水泥砣于地下 1.2 m,地上立一 45向外 斜向立杆 (3.1 m 3.5 m 0.l2 m 0.l m),地下埋 0.5 m 0.6 m深,用斜拉线拴牢在水泥

    13、砣上。果园四周 用 6股 10号钢铰线围好固定于斜向立杆,相对两斜向立杆用 5股 12号钢铰线连接成网面主线,将四周围线 和网面主线拉紧成网。网面上每隔 0.8 m拉一条副线,全园连网成片。网顶距地面 1.8 m 2 m。主线每隔 1道用固定在地面的水泥杆顶起。 4.3.2 屋脊架 DB37/T 1674 2020 4 适用于 Y字形树形。将 2根水泥杆( 4 m 5 m 0.12 m 0.1 m)顶点相连,在行间搭成屋脊状,底部 埋入地下 0.6 m 0.7 m,脊高 2.5 m 3.O m,脊下为行间。同行两屋脊架相隔 lO m左右。搭好屋脊架后, 顺行向分别在屋脊架的两个斜面上各拉 4

    14、5道铁丝,间隔 0.5 m 0.6 m,脊顶再拉 1道铁丝。为牢固架体, 除将两水泥杆顶部固定结实外,还需在每根水泥杆下端 0.8 m处钻 (留 )一小孔,将相邻两杆下端通过该 小孔用铁棍固定在一起,全园连成一体。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覆盖 覆盖材料可选用作物秸秆及杂草等,距离根颈 50 cm左右,覆盖厚度 15 cm 20 cm,上面零星压土。 连覆 2 3年后结合秋施基肥翻埋。 5.1.2 生草 根据梨园具体条件,可人工生草,选用黑 麦草、毛叶苕子、苜蓿等;也可自然生草,选留马唐、稗 草、狗尾草、牛筋草等适宜的禾本科乡土草种,当草长到 30 cm 40 cm时进行

    15、刈割,割下的草覆盖于树 盘。 5.2 施肥 5.2.1 施肥原则 按照 NY/T 496的相关规定执行。提倡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 5.2.2 基肥 秋季施入,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 666.7 m2施 3 000 kg 5 000 kg,并混入适量化肥。施肥时 沿树冠外缘挖环状沟或条沟施入,沟深、宽各 50 cm左右,肥料与土混匀后回填并及时灌水。 5.2.3 追肥 5.2.3.1 土壤追肥 萌芽前以氮肥为主,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以磷钾肥为主,果 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在树冠下开 环状沟或放射状沟施入。施肥量根据土壤和树体长势确定,全年追肥量可参照每生产 l00 kg梨果施纯氮 0.2

    16、kg 0.3 kg,氮、磷、钾比例 l: 0.5: l计算。 5.2.3.2 叶面追肥 结合喷药进行。一般花期喷 1次 0.1 % 0.3 %的硼砂,生长前期喷 2 3次 0.2 % 0.3 %尿素,中后期 喷 2 3次 0.2 % 0.3 %磷酸二氢钾。 5.3 水分管理 5.3.1 灌水 灌水时期应根据梨树需水特性和土壤墒情而定,主要包括萌芽前、花后、果实膨大期和封冻前等四 个时期。推广应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 DB37/T 1674 2020 5 5.3.2 排水 雨 季及时排出果园积水。 6 花果管理 6.1 授粉 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推广蜜蜂或壁蜂授粉。

    17、6.2 疏花疏果 根据品种特性及产量要求,及早疏除过量花、果。一般每隔 20 cm 25 cm留一个花序,每个花序留 1 个边果。 6.3 果实套袋 6.3.1 纸袋选择 选择抗风吹雨淋、透气性良好的优质梨专用纸袋。 6.3.2 套袋时间 一般在花后 20 d 30 d开始套袋。 6.3.3 套袋前病虫防治 套袋前全园喷布 1 2次杀菌剂。慎用波尔多液及乳油类等对幼果刺激性较强的农药。 6.3.4 套袋方法 套袋时,先使袋体膨起,一手抓果柄,一手托袋底,把幼果套入袋口中央,将袋口 从两边向中部果 柄处挤摺,再将铁丝卡反转 90,弯绕扎紧,封严袋口。套完后,用手往上托袋底,使全袋膨起,两底 角的出水气孔张开,幼果悬空在袋中。 6.3.5 摘袋 红色品种采收前 15 d 20 d摘袋,其他品种带袋采收。 6.4 摘叶、铺反光膜 红色品种摘袋后,将贴近果实、影响着色的叶片摘去,在树冠下顺行向铺设反光膜。 7 病虫害综合防治 按照 NY/T 2157的相关规定执行。 8 采收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确定采收适期。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1674-2020 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吴艺期)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