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2.200 B 91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084 2020 代替 DB37/T 4007-2020 商务楼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the risk in commercial building 2020 - 08 - 20 发布 2020 - 09 - 2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084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1 4 基本规定 . 2 4.1 组织机构 . 2 4.2 组织机构职责 . 2 4.3 风险报告和通报制度 . 3 4.4 全员培训制度 . 3 4.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方案 . 3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 3 5.1 风险点确定 . 4 5.2 危险源辨识 . 4 5.3 风险评价 . 5 5.4 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与 实施 . 6 5.5 风险分级管控 . 6 6 文件管理 . 7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 7 8 信息化管理 . 7 9 持续改进 . 7 9.1 评审 . 7 9.2 更新 . 8 9.3 沟通 . 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1 DB37
3、/T 4084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市崂山区应 急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丽华、董华、孙宝刚、刘赞科、牟彦高。 DB37/T 4084 2020 1 商务楼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商务楼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 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的具体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商务楼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价、分级、管控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4、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2009 生产过 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与代码 DB37/T 2882 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4 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 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商务楼宇 commercial building 指主要为商务、办公活动提供空间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设施和场地。 3.2 产权单位 property owner 指对建筑
5、具有合法所有权的单位。 3.3 产权托管单位 property custody 指在所有 权不变的条件下,以契约形式获得在一定时期内产权标的物经营权的单位。 3.4 业主组织 owners organization 指业主根据法规成立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单位为了实施物业管理成立的物业管理委员 会。 3.5 物业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DB37/T 4084 2020 2 指楼宇交付使用后,业主组织自行统一管理的组织或者接受业主组织委托的合法物业服务企业。 3.6 驻楼单位 resident unit 指在楼宇内开展商务、办公、会议或经营等活动的单位。
6、3.7 相应资质 corresponding qualification 指由政府相关部门发放的许可证照。 4 基本规定 4.1 组织机构 商务楼宇应建立业主组织(产权单位、产权托管单位)、物业和驻楼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 组成的商务楼宇风险分级管控联席会议(组织领导机构),由业主组织单位负责人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 物业单位负责人担任副召集人。 联席会议下设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由业主组织单位分管负责人担任组长,物业分管负责人与由业 主组织指定的驻楼单位分管负责人分别担任副组长,各驻楼单位负责人为组员。 设立商务楼宇安全员,建立安全员值班制度。商务楼宇安全员由物 业主管领导提名,由联席会议讨
7、 论通过,报业主组织领导批准,安全员应具有相应资质,参加第一响应人培训,并考试合格。 4.2 组织机构职责 4.2.1 联席会议职责 联席会议每年应定期举行,由召集人负责组织,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和管理联席会议信息交流平台, 联席会议的职责是通报商务楼宇风险分级管控情况、审定商务楼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讨论风险分 级管控实施方案等重要事项,确定风险分级管控责任边界,安排风险分级管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等,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可以依托即时通讯平台开展。 4.2.2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职责 负责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任 务的落实,其日常工作可以依托即时通讯平台开展。 4.2.3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组长
8、职责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组长应履行以下职责: a) 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的督促检查; b) 指定专人建立并管理工作组即时通讯群; c) 按照全员参与和全面覆盖的原则,依托信息交流平台组织风险分级管控日常工作,包括风险知 识学习、风险管控制度落实和风险信息发布等,确保风险信息及时、完整和充分共享。 4.2.4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副组长职责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副组长应履行以下职责: a) 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工作的具体实施、安排培训和技术指导; b) 编制风险分 级管控和应急预案文件,并按规定及时修订,对体系实施提出建议; DB37/T 4084 2020 3 c) 物业分管负责人担任
9、的副组长应统筹安排工作组成员做好计划、实施、总结、上报、专家审核 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风险分级管控责任落实及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为各项工作开展配置人 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d) 指定驻楼单位分管负责人担任的副组长应协同其他驻楼单位做好单位内部的风险分级管控工 作,并配合物业做好公共区域的风险分级管控。 4.2.5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成员职责 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成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a) 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 b) 共同参与公共 区域风险辨识,完成各自区域内的风险点辨识、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落实风险 分级管控措施; c) 填报所在单位风险分级管控报表。 4.2.6 商
10、务楼宇安全员职责 商务楼宇安全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a) 履行商务楼宇日常安全保障和应急第一响应人职责; b) 报告和早期处置相关突发事件; c) 填报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风险变更信息表; d) 管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即时通讯群,及时发布和变更风险信息; e) 落实领导交办的其他风险分级管控和应急事项。 4.3 风险报告和通报制度 驻楼单位应及时将本单位的风险信息和风险变化情况报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 应 及时将公共区域风险信息及其变化情况通报所有驻楼单位,并将所有风险信息及其变化情况报当地负 有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责任的部门。所有风险和风险变化信息应及时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信息交流平
11、台 发布,所有成员应及时阅读并确认知晓。 4.4 全员培训制度 4.4.1 商务楼宇风险分级管控联席会议应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与运行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 划,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考核方式等,并按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全员培训。 4.4.2 培训内容应包含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管控措施的标准和依据;组织机构 文 件、实施方 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等。通过培训普及风险知识,提高全员岗位风险意识和风险辨识能力。 4.4.3 驻楼单位安全员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试,按照层级制定考试内容,考试宜采用闭卷方式进行。 4.4.4 商务楼宇风险分级管控联席会议应保留培训计划、培训
12、内容、培训签到表、培训影像资料、试 卷及考核评价、培训效果评价等记录。 4.5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方案 商务楼宇工作组应参照本标准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任 务、进度安排等内容。从组织协调、资金保障、宣传推广、基础能力建设、培训交流、督查考核等方面 制定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实施保障措施,以保证工作方案有效实施。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DB37/T 4084 2020 4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公共区域、驻楼单位占用区域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 管理、边界清晰”的原则,商务楼宇分险点划分可
13、按照公共区域和驻楼单位占用区域进行,公共区域可 按照公用设施系统和功能进行细分,驻楼单位占用区域的风险点应由驻楼单位参照 DB37/T 2882 2016 自行划分。 5.1.1.2 工作活动对工作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涵盖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工作活动。 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工作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商务楼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应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对商务楼宇内部和可能影响楼宇安全的外部 环境、经营或商务活动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 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
14、统计表。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工作流程的阶段、楼层、系统、装置、设施、工作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 行。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工作活动危险源辨识 针对工作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推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辨识出有关的危险源,参照附 录 A.1填写风险分级管控记录。 5.2.1.2 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 物业和驻楼单位针对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中的危险源辨识,推荐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 并参照附录 A.2填写风险分级管控记录。 5.2.2 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商务楼宇所有人员的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15、 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行和维保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工作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商务楼宇人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商务楼宇的安防、消防、应急设施、设备、安全防护用品; 商务楼宇的周边环境、车辆等; 工艺、设 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维修与装修; DB37/T 4084 2020 5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5.2.3.1 商务楼宇各单位应自下而上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在对危险源辨识方法进行培训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发动全员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 5.2.3.2
16、 辨识时依据 GB/T 13861 2009 充分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种因素。 5.2.3.3 用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对工作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把一项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辨识 整个工作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并将其汇总。在 工作活动划分时,应以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为主, 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划分出的工作活动在功 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 5.2.3.4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 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
17、不符合标准 的情况和后果。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商务楼宜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LEC)、风险矩阵分析法( LS)、风险程度分析法( MES)等 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 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商务楼宇各驻楼单位 的内部风险按照 DB37/T 2974 2017中确定的评价方法进行。 5.3.2 风险评价准则 商务楼宇各单位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 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8、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意见。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 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 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 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单位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应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 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低风险,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 一 般风险,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需要控制整改; 较大风险,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应制定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重大风险,红
19、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应立即整改,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 始或继 续工作。 5.3.4 重大风险 DB37/T 4084 2020 6 以下情形自动判定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 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安防和消防系统严重损毁、功能缺失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及以上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包含的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5.4.1 驻楼单位和物业应建立重大风险点
20、统计表,落实管控责任。 5.4.2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 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 措 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5.4.3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科学性、安全性、经济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 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5.4.4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位、安全泄放、智慧消 防、物联网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5.4.5 工作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 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等方面。 5.
21、4.6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 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 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5.4.7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估: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一般风险; 是否会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适用实际工作。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 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工作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 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同时,上一级负责对下一级风险
22、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 增加或合并,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 控层级。一般分为物业(公司)级、部门级、岗位级,也可结合商务楼宇具体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 行调整: 低风险,蓝色,岗位级管控; 一 般风险,黄色, 部门级、岗位级管控; 较大风险,橙色,驻楼单位、部门级、岗位级管控; 重大风险,红色,物业级、驻楼单位级、部门级、岗位级管控。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DB37/T 4084 2020 7 工作组应在每一轮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 评价、管控措施修订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 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
23、控清单(可参照附录 A.1、 A.2),并及时更新。 5.5.3 风险告知 商务楼宇物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标明商 务楼宇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相关风险信息应 率先在工作组的信息交流平台发布,工作组成员应回复确认知晓风险事宜,让物业、产权托管单位、驻 楼单位全体人员和相关方确切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 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 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 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
24、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 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单位。风险公告警示相关信息应归档备查。 6 文件管理 驻楼单位和物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括风险分级 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内容 的文件;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和应急预 案等, 应单独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驻楼单位和物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 提高商务楼宇安全
25、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完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风险意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 ,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信息化管理 驻楼单位和物业在完成风险评价分析后,应根据要求实现风险管控信息化管理,将组织机构及人员、 工作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等全部风险信息录入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 9 持续改进 9.1 评审 商务楼宇风险分级管控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对风险分
26、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 进行公示,并上报相关部门。 9.2 更新 DB37/T 4084 2020 8 商务楼宇各单位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 新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 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根据非常规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 险评价。 9.3 沟通 商务楼宇内部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以及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
27、通机制,建 立不同层次的信息交流平台,普及风险知识,提高风险意识,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 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 训和风险信息传 递。 DB37/T 4084 2020 9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重要工作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表)见表 A.1。 表 A.1 重要工作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表)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工作活动名称 工作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风险管控级别 风险管控措施 活动负责人 1 *业务推介活动 业务推介 大厦 1-3 层 2019.10.01 日上午 9:
28、00-11:00 公司 管理 /应急措施 * 2 *公司年会 工作总结奖励 大厅、公司所在楼层 2018.12.25 日下午 14:00-17:00 物业 管理 /培训 /应急措施 * 3 *公司研讨会 工作研讨 公司所在楼层 2019.10.01 日上午 9:00-11:00 公司 管理 /应急措施 * 4 *公司装修 公司装修 公司所在楼层 2019.10.2 日 -2019.10.17 日 物业(公司) 管理 /应急措施 * 填表人: * 填表日期: * 年 * 月 * 日 审核人: * 审核日期: * 年 * 月 * 日 DB37/T 4084 2020 10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29、(样表)见表 A.2。 表 A.2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样表) (记录受控号)单位: : 序号 设备名称 类别 型号 所在部位 是否特种设备 风险管控级别 风险管控措施 风险管控责任人 备注 1 中控室(消防控制室) 通用设备 / 一层 是 物业 管 理 /个人防护 /应急措施 * 2 客梯 (货梯 /消防电梯 ) 直梯 TKJ/1000/1.5 各楼层电梯间 是 物业 管理 /应急措施 * 3 消防通道 步行楼梯 / 各楼层电梯间 是 物业 管理 /应急措施 * 4 配电室 电气设备 / 地下一层 是 物业 管理 /个人防护 /应急措施 * 5 消防泵(系统) 通用设备 XBD7.0/
30、10-dl 地下二层 是 物业 管理 /应急措施 * 6 地下停车场 地下公共区 域 / 地下一层二层 否 物业 管理 /应急措施 * 7 管道井 公用设施 / 各楼层 否 物业 管理 /应急措施 * 8 应急疏散标识 安全标识 / 各楼层 否 物业 管理 /应急措施 * 9 氦气瓶 压力容器 / 5 层 是 公司 管理 /应急措施 * 10 氧气瓶 压力容器 / 5 层 是 公司 管理 /应急措施 * 11 溅射镀膜试验台 仪器 / 6 层 否 岗位 管理 /应急措施 * 12 硫酸 危化品 (2kg) 4 层 否 物业 管理 /个人防护 /应急措施 * 填表人: * 填表日期: * 年 * 月 * 日 审核人: * 审核日期: * 年 * 月 * 日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