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27.140 P 5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344.22020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2部分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级规范 Regulations of techniques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in small watershed -Part 2: Guidelines for ecological and clean small watershed assessment 2020 - 12 - 29发布 2021 - 07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管管理局 发布 DB36/T 134
2、4.22020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指标体系.1 5 评价方法.3 DB36/T 1344.2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根据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颂华、李洪任、莫明浩、张金生、刘艳、张磊、涂安国、张利超、王辉文、 郑海金、王凌云、聂小飞、熊永。 DB36/T 1344.22020 III 引 言 为了保证小流域水土流
3、失综合治理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和效益的实 现,制定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范已经成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根据小流域水 土流失治理需求,本阶段首先出台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由三部分组成: 第1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规范。目的在于建立适应江西省 各地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满足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要求。 第2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级规范。目的在于建立一套小流域生 态清洁整体性评价标准,更好地开展流域生态建设。 第3部分: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崩岗治理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确立江西省崩岗治理的设计
4、、 施工、管护等技术要求。 新时期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多按照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要求。生态清洁小流域内涵丰富, 涉及指标面广,且在我国南、北方有差异,小流域治理效果如何评价,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尤其在南方 红壤侵蚀区。制定江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评级规范可为南方红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效果评价提供 依据,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DB36/T 1344.22020 1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2部分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级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 本文件适用于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5、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219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 534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SL 653 小流域划分及编码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SL 653规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态清洁小流域 ecological and clean small watershed 流域内水、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 承载能力之内,生态
6、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流域。 4 评价指标体系 4.1 体系结构 按照“水、土壤、植被、人与社会”四个方面的14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DB36/T 1344.22020 2 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 土壤 植被 人与社会 径流变化 率 河流连通 性 地表水环 境质量 饮用水源 水质达标 率 水土流失 率 化肥施用 强度 农药施用 强度 林草覆盖 率 河岸带植 被覆盖率人口密度 农民人均 纯收入 生活污水 处理率 规模养殖 污水处理 率 规模养殖 污水处理 率 图1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 4.2 分级标准 各指标评价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表
7、1 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划分等级及标准 指标 单位 很清洁 (10-8分) 清洁 (7-5分) 不清洁 (4-0分) 径流量变化率(C1) (%) 10 1020 20 河流连通性(C2) 好 中等 差 流域出口地表水环境质量 (C3) 类 类 类 劣于类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C4) (%) 100 10080 80 水土流失率(C5) (%) 15 1530 30 化肥施用强度(C6) (kg/hm2) 225 225250 250 农药施用强度(C7) (kg/hm2) 10 1025 25 林草覆盖率(C8) (%) 80 8050 50 河岸带植被覆盖率(C9) (%) 7
8、0 7050 50 人口密度(C10) (人/km2) 100 100500 500 农民人均纯收入(C11) (元/人) 7500 75003500 3500 生活污水处理率(C12) (%) 90 9080 80 规模养殖污水处理率(C13) (%) 100 100 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C14) (%) 90 9080 80 DB36/T 1344.22020 3 5 评价方法 5.1 评价指标权重 偏重水环境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其权重如表2所示。偏重经济发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其权重如表3 所示。 表2 偏重水环境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权重 目标层A 准则层B B层指标相对于A层权
9、重 指标层C C层指标相对于B层权重 C层指标相对于A层权重(C i) 径流量变化率(C1) 0.1026 0.0378 河流连通性(C2) 0.0500 0.0184 小流域出口地表水环境质量(C3) 0.4237 0.1561 水 (B1) 0.3684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C4) 0.4237 0.1561 水土流失(面积)率(C5) 0.7778 0.2865 化肥施用强度(C6) 0.1111 0.0409 土壤(B2) 0.3684 农药施用强度(C7) 0.1111 0.0409 林草覆盖率(C8) 0.7500 0.1446 植被(B 3) 0.1928 河岸带植被覆盖率(C
10、9) 0.2500 0.0482 人口密度(C10) 0.0294 0.0021 农民人均纯收入(C11) 0.1153 0.0081 生活污水处理率(C12) 0.2851 0.0201 规模养殖污水处理率(C13) 0.2851 0.0201 生态清洁 小流域 (A) 人与社会 (B4) 0.0704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14) 0.2851 0.0201 表3 偏重经济发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指标权重 目标层A 准则层B B层指标相对于A层权重 指标层C C层指标相对于B层权重 C层指标相对于A层权重(C i) 径流量变化率(C1) 0.1026 0.0214 河流连通性(C2) 0.0
11、500 0.0104 小流域出口地表水环境质量(C3) 0.4237 0.0885 水 (B1) 0.2087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C4) 0.4237 0.0885 水土流失(面积)率(C5) 0.6000 0.1770 化肥施用强度(C6) 0.2000 0.0590 土壤(B2) 0.2951 农药施用强度(C7) 0.2000 0.0590 林草覆盖率(C8) 0.6667 0.1654 植被(B 3) 0.2481 河岸带植被覆盖率(C 9) 0.3333 0.0827 人口密度(C10) 0.0304 0.0076 农民人均纯收入(C11) 0.3501 0.0869 生活污水处理
12、率(C12) 0.2065 0.0512 规模养殖污水处理率(C13) 0.2065 0.0512 生态清洁 小流域 (A) 人与社会 (B4) 0.248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14) 0.2065 0.0512 DB36/T 1344.22020 4 5.2 各指标计算及赋分 5.2.1 径流量变化率 径流量变化率为最大程度消除降雨频率的影响,采用近3a平均天然径流量来表征一段时期内流域径 流量的变化情况。计算公式见式(1): | - | 100%D dx D .(1) 式中: x径流量变化率; D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多年为水文测站历年已有数据资料的年份,如缺乏资料,可选择为近 5a;
13、 d近3a平均天然径流量。 径流量数据可通过水文测站或小流域出口卡口站观测获取;如遇小河流缺乏实测径流资料的情况, 或者虽有短期实测径流资料但无法延展,年径流量则通过水文比拟法和参数等值线法等间接方法推求。 5.2.2 河流连通性 5.2.2.1 河流连通性特征主要包括:水流速度、水量、泥沙输运及河流纵向、横向和垂向的连续性等; 河道的平面形态、断面形态、河床底质及河岸带状况(如是否受石墙圈围或束窄、横向工程的数量和高 度、河底衬砌、植被受扰动的程度)。 5.2.2.2 “好”代表河道保持自然或接近自然,流水与泥沙输移畅通,无人为干扰或河道一岸被束窄, 河底与地下水连通; 5.2.2.3 “中
14、等”代表流水与泥沙输移受中等程度的影响,河道两岸被束窄,河底连通,有横向拦挡 物,但不阻碍河流连续性; 5.2.2.4 “差”代表流水与泥沙输移受较大影响,河道两岸被束窄,有横向拦挡物,在一定程度上阻 碍河流连续性。 5.2.3 小流域出口地表水环境质量 5.2.3.1 通过取水样进行水质监测,取样根据SL 219的规定。 5.2.3.2 水质按照GB 3838进行监测和分级。 5.2.4 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数量占饮用水水源地总量的比例。该指标数据可参考当地水资源公报成果。计算 公式见式(2): 100%ey E .(2) 式中: y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 e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数
15、量; E饮用水水源地总量。 5.2.5 水土流失率 评价期间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水土流失面积根据SL 190确定。计算公式见式(3): DB36/T 1344.22020 5 100%fz F .(3) 式中: z水土流失率; f评价期间水土流失面积; F同期土地总面积。 5.2.6 化肥施用强度 指一年内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施用量。SL 534要求每年化肥使用量小于等于250kg/hm2,以此作为 小流域生态清洁的标准。 5.2.7 农药施用强度 指一年内单位面积的农药施用量。包括农地、果园等施用的农药,国际公认的上限标准为225kg/hm2, 以此作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标准。 5.
16、2.8 林草覆盖率 林草植被面积占区域土地面积的比例。林草植被面积指乔木林、灌木林与草地等林草植被面积之和。 采用现场调查、遥感监测等。 5.2.9 河岸带植被覆盖率 河岸、河滨带乔灌草面积占河岸带总面积的比例。采用现场调查、遥感监测等。 5.2.10 人口密度 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反映某一地区范围内人类活动密集程度的大小。 5.2.11 农民人均纯收入 评价期内农村居民的纯收益与该时期流域人口数的比值,表征村庄能够自发改善流域环境的能力。 5.2.12 生活污水处理率 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按照SL 534要求,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等于80%。 5.2.13 规模养殖
17、污水处理率 经过处理的规模养殖污水占所有规模养殖污水排放总量的比重。按照SL 534要求,养殖污水处理率 达到100%,依此确定分级标准。 5.2.14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经过处理的生活垃圾占所有生活垃圾总量的比重。SL 534要求,处理率大于等于80%,以此作为 小流域生态清洁的底限。可将生活垃圾转运专门处理场所的转运率作为判断标准。 5.3 综合评价 进行综合评价,则小流域生态清洁指数(A)的计算方法见式(4): DB36/T 1344.22020 6 1 n i iiA C P .(4) 式中: Ci第i个指标的C层指标相对于A层的权重(见表2、表3); Pi第i个指标无量纲化后的分值; n指标层内指标的个数。 生态清洁程度按生态清洁指数A值的大小判断。评级按A值确定:8-10为很清洁;5-7为清洁;0-4为不清洁。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