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35.240.01 L 7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9232020 工业电子雷管起爆信息采集和验证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industrial electronic detonator initiation 2020 - 09 - 29 发布 2020 - 12 - 29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1923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2、. . 1 4 采集和验证内容 . . 2 5 通用要求 . . 3 6 起爆前要求 . . 4 7 爆破作业 现场要求 . . 6 8 起爆后要求 . . 8 DB35/T 1923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公安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福建锐利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高能建设工 程有限公司、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厦门爆破工程公司、福建省爆破行业协会、福州大学紫金矿 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财安、薛承飞、汪杰明、林立、邓碧元、陈绍潘、胡黎东、肖绍清、章国升、 蒲镐智、楼晓明。 DB35
3、/T 19232020 1 工业电子雷管起爆信息采集和验证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电子雷管起爆信息的采集和验证内容、通用要求、起爆前要求、爆破作业现场要 求、起爆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电子雷管使用环节的起爆信息采集和验证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7222014 爆破安全规程 GA 441 工业雷管编码通则 GA 15312018 工业电子雷管信息管理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GA 15312018、GA 441
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 了GA 1531201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工业电子雷管 industrial electronic detonator 应用微电子技术、数码技术、加密技术,实现延时、通讯、加密、控制等功能的工业雷管。 GA 15312018,定义3.1 3.2 UID码 UID code 在工业电子雷管中写入的用于通信、控制的一组数字、字符或其混合信息体。 GA 15312018,定义3.2 3.3 起爆密码 initiating cipher code 在工业电子雷管中写入的用于同起爆器数据进行核对的一组数字、字符或其混合信息体。
5、 GA 15312018,定义3.3 3.4 工作码 work code 将工业电子雷管UID码、起爆密码和雷管壳体码 组合,经加密编码后形成的一组数字、字母或其混 合信息体。 GA 15312018,定义3.4 DB35/T 19232020 2 3.5 民爆物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safety sup ervision information system of civil explosive 具备民爆物品领取、运往现场、卸货清点、现场爆破、爆后清点、退库运输、清退回库等环节可视 化监管功能,并能实现民爆物品储存库视频图像、民爆物品运输车卫星定位数据及视频图像、爆破作业 现场视频图像实时传输
6、汇聚的信息系统。 3.6 工业电子雷管普通起爆器 ordinary ini tiating device for industrial electronic detonator 用于与工业电子雷管进行通信并控制起爆,不具备人脸识别比对功能,不能直接与民爆物品安全监 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设备。 3.7 工业电子雷管智能起爆器 intelligent initiating device for industrial elect ronic detonator 用于与工业电子雷管进行通信并控制起爆,具备人脸识别比对功能,能直接与民爆物品安全监管信 息系统互联互通的设备。 3.8 起爆联接器 init
7、iating link-up device 用于将工业电子雷管普通起爆器与民爆物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设备。 4 采集和验证内容 4.1 采集内容 起爆信息采集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单位代码、起爆器编码、经纬度、雷管壳体码、 爆破作业任务、UID码等。 4.2 验证内容 起爆信息验证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人脸照片、电子雷管数量、雷管壳体码、UID码、起爆密码、 起爆授权码、准爆要求、禁爆要求等。 4.3 信息格式要求 信息格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信息格式表 序号 信息名称 格式要求 1 人脸照片 采用 JPG 格式,大小在 50 KB100 KB 之间。 2 单位代码 单
8、位营业执照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3 起爆器编码 1)采用 11 位 ASCII 码,由特征码、生产企业代号、流水号组成,不重复。起爆器外表面应 明显标识起爆器编码,且与机器内部电子编码一致。 2)特征码:使用字母“F”表示。 3)生产企业代号:按照 GA 441 执行。 4)流水号:使用 8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5)上述编码应连续排列。 GA 15312018,4.5 4 经纬度 采用 ddd.ddddd度 . 度 格式的十进制,小数点后保留 5 位。 5 雷管壳体码 按照 GA 441 的规定执行。 6 爆破作业任务 按照民爆物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要求进行任务创建。 DB35/T 19232
9、020 3 表 1 信息格式表 (续) 序号 信息名称 格式要求 7 UID 码 1)长度应不少于 13 位字节,使用阿拉伯数字、字符或其混合方式表示。 2)UID 码应不重复。 GA 15312018,4.1 8 起爆密码 1)长度应不少于 8 位字节,使用阿拉伯数字、字符或其混合方式表示。 2)起爆密码应随机生成。 GA 15312018,4.2 9 起爆授权码 1)长度应不少于 6 位字节,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2)起爆授权码应随机生成。 5 通用要求 5.1 信息要求 5.1.1 采集和验证频次要求 每次起爆作业均应按照第4章要求进行信息采集和验证。 5.1.2 加密要求 工作码、起爆
10、授权码、起爆密码等起爆信息传输应采用国密SM4算法加密。 5.1.3 传输方式 起爆联接器和工业电子雷管普通起爆器之间应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其他信息应通过互联网传输。 5.2 安全管控要求 5.2.1 密码管控要求 应符合GA 15312018中6.1的规定。 5.2.2 禁爆、准爆管控要求 应符合GA 1531 2018中6.2的规定。 5.2.3 科研试爆管控要求 应符合GA 15312018中6.3的规定。 5.2.4 使用现场管控要求 5.2.4.1 工业电子雷管使用前应逐一检测,检测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应及时清退,每发雷管的现场 检测记录应及时上传至民爆物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简称为“
11、民爆系统升级版 ”)。该系统是指福建省 民爆物品“一体化”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5.2.4.2 应按照 GB 67222014 要求装填工业电子雷管,防止在装填、联网等环节损伤工业电子雷管 和脚线,造成网路故障,影响正常起爆和起爆信息上传。 5.2.4.3 起爆预警信号发出前应将工业电子雷管使用数量、UID 码/雷管壳体码、人脸识别验证、经纬 度、爆破作业时间等信息上传至民爆系统升级版,并在所有人员撤出警戒线之外后,方可进行起爆网路 检测、连接起爆器、充电和起爆等操作。 DB35/T 19232020 4 5.2.4.4 网路测试过程中发现网路故障,应按照 GB 67222014 的规定进行处理
12、。 5.3 起爆设备功能及管理要求 5.3.1 起爆器管理要求 应符合GA 15312018中7.3的规定,并在民爆系统升级版中登记。 5.3.2 起爆联接器功能要求 起爆联接器应具备以下功能: 采集地理位置信息和日期、时间同步功能; 采集已起爆的 UID 码、起爆经纬度、起爆时间等信息的功能; 更新准爆要求、禁爆要求的功能; 人脸识别比对、上传起爆信息的功能。 5.3.3 起爆联接器管理要求 应在民爆系统升级版中登记。 5.3.4 起爆信息上传要求 5.3.4.1 爆破后应立即将已起爆的 UID 码、起爆经纬度、起爆时间、起爆方式(在线/离线)等信息上 传至民爆系统升级版。 5.3.4.2
13、起爆信息应加密上传。 6 起爆前要求 6.1 信息采集和验证流程 普通起爆器起爆前信息采集和验证流程如图1所示,智能起爆器起爆前信息采集和验证流程如图2 所示。 DB35/T 19232020 5 起爆联接器 人脸识别验证 爆破作业人员是否 合规 禁止 申请 否 起爆器编 码、准爆 要求、禁 爆要求、 爆破作业 人员信 息、加密 的工作码 字符 爆破作业人员人 脸识别验证通过 信息、单位代 码、起爆器编 码、经纬度、雷 管壳体码、爆破 作业任务 是 申 请 工 作 码 加密 的工 作码 字符 民爆系统升级版 全国工业电子雷 管密码中心 工业电子雷管 普通起爆器 点对点加 密传输 图1 起爆前信
14、息采集和验证流程图(普通起爆器) 工业电子雷管 智能起爆器 人脸识别验证 爆破作业人员是否 合规 禁止 申请 否 起爆器编 码、准爆 要求、禁 爆要求、 爆破作业 人员信 息、加密 的工作码 字符 爆破作业人员人 脸识别验证通过 信息、单位代 码、起爆器编 码、经纬度、雷 管壳体码、爆破 作业任务 是 申 请 工 作 码 加密 的工 作码 字符 民爆系统升级版 全国工业电子雷 管密码中心 图2 起爆前信息采集和验证流程图(智能起爆器) DB35/T 19232020 6 6.2 工作码申请 6.2.1 申请上传信息 申请工作码时,应通过民爆系统升级版上传下列信息: 爆破作业人员人脸识别验证通过
15、信息; 爆破作业单位代码; 起爆器编码; 经纬度; 雷管壳体码; 爆破作业任务相关信息。 6.2.2 回传内容要求 6.2.2.1 工作码的管理应符合 GA 15312018 的规定。 6.2.2.2 工作码申请成功后,应将下列信息传至工业电子雷管智能起爆器或起爆联接器: 起爆器编码; 准爆要求; 禁爆要求; 爆破作业人员信息; 工作码。 6.2.2.3 民爆系统升级版同时应自动生成一个起爆授权码并下发至爆破作业单位企业账户,用于爆破 作业现场无网络信号(通信网络、GPS/北斗信号)时起爆工业电子雷管,企业应妥善保管起爆授权码。 6.3 工作码管控要求 应符合GA 15312018的规定。 7
16、 爆破作业现场要求 7.1 信息采集和验证流程 爆破作业现场信息采集和验证流程如图3所示。 DB35/T 19232020 7 开始 检验爆破作业现场 的电子雷管数量、雷管壳体 码是否与申请的一致 人脸识别验证爆 破作业人员、监理人员 (若有)是否合规 是 是 是 清退 回库 严禁 起爆 否 否 否 排查并处理问题, 重新申请工作码 接收存储返回的加密字 符串 按约定解码,获得UID 码、起爆密码、雷管壳 体码、准爆禁爆要求 检验是否在准爆 和禁爆要求允许范围 否 是 严禁 起爆 否 完成现场准备工作 检验现场起爆器 检测到的在线电子雷管数 量、UID码是否与申请的 一致 时延设置 检验 雷管
17、起爆密码 是否正确 现场有网络和 GPS/北斗信号 采集爆破工程技术人员、 爆破员、安全员、监理人 员(若有)人脸照片 输入起爆授权码 检验 起爆授权码是 否正确 起爆 结束 是 否 是 否 重新输入 正确的授 权码 严禁 作业 是 图3 爆破作业现场信息采集和验证流程图 DB35/T 19232020 8 7.2 工作码接收要求 下列信息验证通过后,起爆器方可接收工作码: 爆破作业人员(应至少包括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爆破员、安全员,经设区市公安机关审批的项 目还应增加爆破安全监理人员); 现场工业电子雷管的数量; 现场工业电子雷管的壳体码。 7.3 工作码解密要求 起爆器应按GA 153120
18、18的规定解密工作码,解析出下列内容: UID 码; 起爆密码; 雷管壳体码; 准爆要求; 禁爆要求。 7.4 工作码使用要求 7.4.1 起爆器应验证准爆要求、禁爆要求,验证不通过时不得起爆。 7.4.2 工业电子雷管应验证起爆密码,验证不通过时不得起爆。 7.4.3 准爆要求、禁爆要求和起爆密码校验成功后,方可进行起爆操作。 7.4.4 爆破作业现场无网络信号(通信网络、GPS/北斗信号)时,起爆前应先采集爆破工程技术人员、 爆破员、安全员人脸照片,经设区市公安机关审批的项目还应采集爆破安全监理人员人脸照片,再输入 正确的起爆授权码后,方可进行起爆。 7.5 异常情况处理规则 7.5.1
19、爆破作业过程中因非主观因素导致实际起爆信息与上传信息不符时,应及时拍照取证,并向现 场爆破技术负责人报告,同班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爆破员、安全员应签字确认,经设区市公安机关审 批的项目还应增加爆破安全监理人员现场签字确认(全程拍照或录像记录)。爆破作业结束后,应及时 将事发经过、未能上传的雷管壳体码、取证情况等内容书面报告当地县级公安机关。 注: 非主观因素主要指爆破作业过程中意外出现工业电子雷管掉入炮孔内、脚线损坏等情况,造成工业电子雷管信 息无法上传,但不影响整个网路起爆的现象。 7.5.2 其他异常情况应按照 GA 15312018 中 5.6 的规定处理。 7.6 起爆密码使用期限 起爆密码使用期限为24小时,超过24小时应重新申请。 8 起爆后要求 8.1 信息回传内容 起爆完成,应记录并自动回传下列起爆信息: 起爆时间; 在线雷管的 UID 码; DB35/T 19232020 9 起爆经纬度(井下或隧道作业应采集井口或隧道口的经纬度); 爆破作业人员信息; 起爆物品信息; 爆后清点信息; 爆破作业现场工作情况记录表图片。 8.2 信息回传要求 应将起爆信息按照5.3.4的规则回传至民爆系统升级版。 8.3 其他要求 未按规定回传起爆信息的单位不得再次申请新的工作码。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