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7.040.20 CCS Y 68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764 2020 商用燃气燃烧器具烟气余热利用节能 测试方法 Test method of energy savings for the use of flue gas residual heat in commercial gas combustion appliances 2020 - 11 - 27 发布 2020 - 12 - 27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4/T 3764 2020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2、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建筑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顺昌分布式能源综合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铂悦厨业有限公司、合肥人和 节能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肥昌厨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安徽佰翔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安徽翰翔智能 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轨道交通产品质检中心、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安徽省农机试验鉴定 站、东至县市场监管稽查大队、安徽省厨具协会、合肥市厨具节能减排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敬平、曹洪、章全奎、谷德祥、开军、程文强、朱燕媚、李阳
3、、 周瑾、刘振、 温俊杰、陈昌琼、金玮、方玉涵、考翰林、张家顺、马跃、方涛、黄双喜、郑文才、夏光超、徐辉、阮 锦涛、吴磊、马亚娣、石剑凌、王东哲、曹洪雷、余华书、董吉法。 DB 34/T 3764 2020 1 商用燃气燃烧器具烟气余热利用节能测试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商用燃气燃烧器具烟气余热利用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及试验状态、试验系统与仪 器、试验步骤、结果计算。 本文件适用于以燃气为能源的单个灶眼额定热负荷不大于 60 kW 的中餐燃气炒菜灶、每个灶眼额 定热负荷不大于 80 kW 且锅的公称直径不小于 60 0 mm 的炊用燃气大锅灶及其他类似结构的商用燃气 燃烧器具的余热利用热
4、效率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531 商用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 35848-2018 商用燃气燃烧器具 CJ/T 28 中餐燃气炒菜灶 CJ/T 392 炊用燃气大锅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余热 residual heat 商用燃气燃烧器具在使用过程中从炉膛排出的高温烟气所含的热量。 3.2 余热利用 residual he at utili
5、zation 商用燃气燃烧器具利用从炉膛排出的高温烟气所含热量的过程。 4 试验条件及试验状态 4.1 试验条件 4.1.1 环境条件 4.1.1.1 实验室室温应为 20 5,在每次试验过程中室温波动应小于 5。室温的测定方法是在距 灶具 1.0 m 的正前方、左方、右方,将温度计的感温部分固定在与灶面等高的位置,测量上述三处温度, 取其平均值即为室温。 4.1.1.2 室内通风良好,无影响燃烧的气流,空气中一氧化碳应小于 0.002,二氧化碳应小于 0.2。 4.1.2 试验用燃气 DB 34/T 3764 2020 2 试验用燃气应符合GB 35848-2018中6.1.2的规定。 4.
6、1.3 样品基本条件 4.1.3.1 商用燃气燃烧器具产品应符合 GB 35848-2018 的规定。 4.1.3.2 商用燃气燃烧器具产品应符合 GB 30531 中能效等级要求,取得能效标识或具有国家能效标识 备案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 4.2 试验状态 4.2.1 燃气压力为额定压力。 4.2.2 使用 02 基准气,将热负荷(燃气阀门)调至最大,在额定压力下调节风门,使燃烧器火焰处 于最佳状态,然后将风门固定,各项性能试验时,不应再调节风门。 4.2.3 电源调节在额定工作状态。 4.2.4 商用燃气燃烧器具正常运行 15min 以上。 5 试验系统与仪器 5.1 余热利用热效率试验系
7、统 见图1。 标引序号说明: 1 燃气阀门; 2 燃气调压器; 3 燃气流量计; 4 燃气炉灶; 5 装置上水阀门; 6 余热利用装置; 7 装置下部排水阀门; 8 称重放水阀门; DB 34/T 3764 2020 3 9 止回阀; 10 温度计; 11 循环水泵; 12 水箱排水阀门; 13 水表; 14 保温水箱; 15 水箱上水阀门; 16 玻璃管液位计; 17 装置上部排水阀门; 18 装置上部关断阀门; 19 压力表; 20 燃气阀门。 注: 保温水箱额定容积为500L。 图1 余热利用热效率试验系统 5.2 试验用仪器 按附录A规定采用,也可采用具有同等可靠性和精度的仪器。所用仪
8、器应按有关规定校准或检定。 6 试验步骤 6.1 将余热利用热效率试验系统输入、输出端按照图 1 连接。 6.2 在主灶未开启状态下,打开阀门 15,其余水阀关闭,向 14 注水,当水量达到水箱容积 50%75% 时停止注水,关闭阀门 15;打开阀门 5、17,向 6 注水,商用燃气燃烧器具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 15min; 在余热利用热效率检测前,关闭阀门 5、17,打开阀门 18 同时打开循环泵。 6.3 主灶按 CJ/T 392、CJ/T 28 要求进行热效率测试。 6.4 水初温取室温加 5K,水终温取水初温加 30K,在水初温和终温前 5时用搅拌器搅拌至初温和终 温,初温和终温均为 1
9、4 内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平均温度。 6.5 余热利用热效率测试过程中,应保持主灶锅内水处于非沸腾状态。 6.6 当保温水箱内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平均温度达到终温时记录耗气量,关闭主灶。 6.7 将保温水箱及余热利用装置内水放出,测量储水重量。 7 结果计算 7.1 余热利用热效率 按公式(1)计算 余 %100 3.101 288 273 t-t Vgamb g 1 12 ppp t QV cG (1) 式中: 余 余热利用热效率,单位为百分数(%); 1 t 保温水箱内水的初温值,单位为摄氏度(); DB 34/T 3764 2020 4 2 t 保温水箱内水的终温值,单位为摄氏度(); G
10、加热的水量,单位为千克(kg); c 水的比热,单位为兆焦耳每千克摄氏度(4.1910 -3 MJ/kg); V 实测燃气耗量,单位为立方米(m 3 ); 1 Q 15,101.3 kPa状态下实测试验气低热值,单位为兆焦耳每立方米(MJ/m 3 ); g t 通过燃气流量计的燃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amb p 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g p 灶前燃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V p 温度为 g t 时的饱和水蒸汽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7.2 7 结果取值 余热热效率测试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两次,两次热效率之差不应大于两次热效率平均值的5%,此平 均值即为热效
11、率。 注: 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1位有效数字。 7.3 综合热效率 按公式(2)计算。 总 = + 余 (2) 式中: 总 热效率与余热利用热效率之和,单位为百分数(%); 热效率,单位为百分数(%); 余 余热利用热效率,单位为百分数(%)。 DB 34/T 3764 2020 5 A A 附录A (规范性) 试验所需设备及要求 见表A.1。 表A.1 试验所需设备及要求 测试项目 名 称 规格或范围 精度或最小刻度 温度 环境温度 温度计 050 0.5 燃气温度 水银温度计 050 0.5 水温 水银温度计 0100 0.2 蒸汽温度 水银温度计 0120 0.5 表面温度/烟气温度 热
12、电温度计或 热电偶温度计 0300 2.0 湿度 湿度计 0RH 100RH 1RH 质量 衡器 0 kg200kg 20g 压力 大气压力 动槽式水银气压计 定槽式水银气压计 盒式气压计 81 kPa107 kPa 0.1kPa 燃气压力 U 型压力计或压力表 0 Pa10000 Pa 10 Pa 流量 燃气流量 气体流量计 0 m 3 /h2.0 m 3 /h 湿式流量计 1.0 级, 干式流量计 1.5 级 0 m 3 /h6.0 m 3 /h 0 m 3 /h10 m 3 /h 0 m 3 /h20 m 3 /h 密封性 气体检漏仪 0 mL/h600mL/h 5% 烟气分析 CO 含量 CO 分析仪 2000 ppm (1)5% (2)测量值的最大波动值 4% (3)反应时间10s CO2 含量 CO 2分析仪 025% 5%的测量值 或O 2 含量 O 2分析仪 021% 1% 燃气分析 燃气成分 色谱仪 灵敏度:800mV.ml/mg, 定量重复性:3% 或 燃气相对密度 燃气相对密度仪 2% 燃气热值 热量计 1% 时 间 秒表 0.1s 电压 交流电压表 0V250V 1.0 级 注: 表中所示试验仪器仪表仅为试验的最基本条件,应采用同等性能或更高性能的其他试验仪器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