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 CCS R 18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3711 2020 长大桥梁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养 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gussasphalt pavement of long span bridge steel deck 2020-11-27 发布 2020-12-27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711 2020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
2、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尤平、张小丹、曹威、张立奎、王磊、王民、尚飞、黄维树、蔡传勇、刘守 苗、蒋家君、李洁、王卫彬、崔珊珊、陈兆龙、王韬、郑倩雯、胡德勇、陈诚、张锋、王滔、彭祝涛、 肖丽、周启伟。 DB34/T 3711 2020 1 长大桥梁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养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大桥梁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养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符号、调查与评定、
3、养护设计、施工准备、日常养护、预防养护、修复养护和质量检验及验收。 本文件适用于保护层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磨耗层采用 SMA 或 AC 类沥青混凝土组合铺装结构 的长大桥梁钢桥面铺装养护工程,其他类型桥梁钢桥面铺装养护工程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T 5210 色漆和清漆 拉开法附着力试验 GB/T 8923.1 涂覆涂料前
4、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 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T 13288.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喷射清理后的钢材表面粗糙度特性 第5部分:表面粗糙 度的测定方法 复制带法 GB/T 16777-200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JC/T 1041 混凝土裂缝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 JTG/T 3364-02 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5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SJ/T 3228.4
5、 电子产品用高纯石英砂 第4部分 二氧化硅的测定 DB34/T 2150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小修养护作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钢桥面损坏状况指数 index of s teel deck pavement quality 用于综合评定钢桥面铺装破损、桥面平整度、车辙及抗滑性能状况的指标。 3.2 钢桥面铺装裂缝率 steel deck pavement crack ratio 1000 钢桥面铺装层上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斜缝的裂缝总长度。 3.3 钢桥面铺装修补率 steel deck pavement patching ratio DB34/T 3711
6、2020 2 钢桥面铺装层各类病害修补后的折合面积之和与钢桥面铺装层面积之百分比,不包含灌缝类。 3.4 抗滑精细表处 Anti-slip fine surface 采用专用喷涂设备将由乳化沥青、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和金刚砂等组成的混合物洒布在路面上, 形成的具有修复微裂纹、恢复路面色泽和改善密水性的薄层。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PCIq 钢桥面铺装损坏状况指数 CRq 钢桥面铺装裂缝率 PPRq 钢桥面铺装修补率 5 调查与评定 5.1 调查 5.1.1 调查范围应包括基础资料、铺装层状况等内容。 5.1.2 基础资料应包括技术标准、桥面系条件、路面技术状况检测和专项检测、养护信
7、息、交通状况、 自然条件、经济参数、筑路材料等,如表 1 所示。 表1 基础资料收集项目 序号 收集项目 详细内容 1 技术标准 设计标准、路面结构等 2 桥面系条件 桥型、钢梁类型、钢板厚度、横隔板间距、U肋尺寸、纵腹板间距、横断面形式等 3 路面技术状况检测 和专项检测 历年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定、开展的路面专项检测等 4 养护信息 养护历史、历年路况检测数据及主要病害类型、历史处治措施及效果等 5 交通状况 历年交通量、交通组成数据、事故多发路段、轴载谱等 6 自然条件 最热月温度、最冷月温度、平均温度、降雨量等 7 经济参数 人工费用、运输成本、地方经济指标等 8 筑路材料 材料来源、
8、材料质量、材料单价等 5.1.3 钢桥面铺装一般不得采取钻芯法等破坏性方式进行检测,宜采用雷达、红外成像等无损方法。 5.1.4 铺装层状况调查应采用定期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1.5 定期巡查主要调查铺装层破损状况,应采用人工步行检查方式,不低于 1 次/周,恶劣极端天气 条件应增加检查频率,调查与记录要求见附录 A。 5.1.6 专项检查可采用人工步行检查结合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应不少于 1 次/年。专项检查项目及方 法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DB34/T 3711 2020 3 表2 专项检查项目及方法 序号 检测项目 自动化设备检测方法 人工检测方法 1 破损 多功能检测
9、车 卷尺测量 2 平整度 三米直尺 3 车辙 三米直尺 4 抗滑 横向力系数检测车 摆氏摩擦仪法、铺砂法 5.1.7 铺装层出现严重裂缝、鼓包、严重车辙或推移等病害,或发生火烧、化学物腐蚀等特殊情况时, 应及时进行专项检查,并采取必要的处治措施。 5.2 病害类型 5.2.1 裂缝 5.2.1.1 主要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与行车方向行成一定角度的斜缝。 5.2.1.2 轻:裂缝无啃边,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小于 1 mm,损坏按长度计算,按影响宽 度 0.2 m 换算成面积。 5.2.1.3 重:裂缝有啃边、有支缝。裂缝宽度大于等于 1 mm,损坏按长度计算,按影响宽度 0.2 m
10、 换 算成面积。 5.2.2 坑槽 铺装层松散、脱落造成的空洞,按损坏面积计算。 5.2.3 鼓包 铺装层层间残留的水、油等液体受热膨胀,导致路表面凸起,平面近似呈现圆形的一种病害现象, 按损坏面积计算。 5.2.4 网裂 纵横交错呈网状的裂缝,按损坏面积计算。 5.2.5 龟裂 呈环状或放射状的裂缝,按损坏面积计算。 5.2.6 推移 呈鱼尾状裂纹,沿行车方向出现推挤变形,按损坏面积计算。 5.2.7 松散 路面集料散失剥落、麻面、表面形成小坑洞,按损坏面积计算。 5.2.8 修补 各种损坏的修补面积或修补影响面积(裂缝修补按长度计算,影响宽度为 0.2 m)。 5.2.9 修补损坏 修补后
11、再次出现的不同程度损坏(但不包括已灌缝处治的裂缝),按修补面积计算。 DB34/T 3711 2020 4 5.3 评定 5.3.1 评定方法 钢桥面铺装技术状况评定除应按照 JTG 5210 中相关规定对 PCI、RQ I、RDI、SRI、PBI、PWI 等指 标进行检测评定外,还应根据铺装层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指标,按车道采用网格化方法进行分段、分区 精细化评价,网格划分长度以 8 m16 m 或索间距为宜。 5.3.2 评定指标 5.3.2.1 钢桥面铺装损坏状况指数 PCIq 钢桥面铺装损坏状况采用 PCIq 指数评定,其计算公式参照 JT G 5210 中 PCI 计算公式。各类病 害
12、类型权重系数按照表3 的规定。 表3 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破损换算系数 损坏名称 损坏程度 权重 (wi) 裂缝 轻 0.6 重 1.0 坑槽 / 1.0 鼓包 / 1.0 网裂 / 1.0 龟裂 / 1.0 推移 / 1.0 松散 / 1.0 修补 / 0.1 修补损坏 / 1.0 5.3.2.2 钢桥面铺装裂缝率 CRq 钢桥面铺装裂缝状况采用裂缝率 CRq 评定,按式(1)计算: 1000 CRq=100% L A (1) 式中: L 调查区域内裂缝总长度(m); A 调查区域面积(调查长度与有效路面宽度之积, 2 m ); 5.3.2.3 钢桥面铺装修补率 PPRq 钢桥面铺装修补状况
13、采用修补率 PPRq 评定,按式(2)计算: 1 PPRq=100% n i i A A = (2) 式中: DB34/T 3711 2020 5 i A 第 i个路面修补(含修补损坏)的面积( 2 m ); A 调查区域面积(调查长度与有效路面宽度之积, 2 m ); 5.3.3 评定结果 5.3.3.1 损坏状况评定 具体指标见表4。 表 4 钢桥面铺装破损评定等级 评价等级 优 良 中 次 差 PCIq 90 80,90 70,80 60,70 60 5.3.3.2 裂缝状况评定 具体指标见表5。 表 5 钢桥面铺装裂缝状况评定等级 评价等级 优 良 中 次 差 CRq 25 25,50
14、 50,75 75,100 100 5.3.3.3 修补状况评定 具体指标见表6。 表 6 钢桥面铺装修补状况评定等级 评价等级 优 良 中 次 差 PPRq 0.4 0.4,1.0 1.0,1.5 1.5,2.0 2.0 6 养护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钢桥面铺装养护设计应遵循分段设计、分类处理的基本要求。 6.1.2 钢桥面铺装养护设计实行动态设计,设计单位应及时跟踪桥面铺装病害发展情况及现场凿除之 后的破损状况,及时进行设计变更。 6.2 养护设计 6.2.1 钢桥面铺装养护设计应根据养护目标,结合现有路况特点提出设计年限要求。 6.2.2 钢桥面铺装预防养护的预期使用年限应
15、符合 JTG 5421 中的有关规定。 6.2.3 钢桥面铺装修复养护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 JTG 5 421 中公路沥青路面功能性修复预期使用年限 的有关规定,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调整。 6.3 养护决策方案 6.3.1 钢桥面铺装日常养护对策方案应按照表 7 进行选择。 DB34/T 3711 2020 6 表7 日常养护措施表 病害类型 损坏程度 养护方案 裂缝 宽度3 mm 贴缝带处治 宽度 3 mm5 mm 环氧树脂灌缝处治或灌缝与贴缝带组合使用 宽度5 mm 扩缝后采用灌缝胶处治 裂缝宽度3 mm、且支缝较多 挖补法修补 坑槽、网裂、龟裂、 推移、松散、修补损坏 局部 挖补法修补 鼓包
16、 - 钻充法处治 油污 表面油污未影响铺装混合料 锯末吸附处理 油污严重导致混合料松散 挖补法修补 6.3.2 预防养护和修复养护决策应根据下列指标,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照表 8 进行决策。 表8 养护决策指标及方案 PCIq CRq PPRq RDI SRI 养护类型 90 25 1.0 90 85 预防养护 1.0 90 修复养护 85,90 25,50 1.0 预防养护 50 1.0 修复养护 85 修复养护 6.3.3 预防养护方案宜采用抗滑精细表处、超固封层,复合型树脂碎石超薄磨耗层等预防养护技术方 案经试验段验证可靠后也可采用。 6.3.4 修复养护方案应根据钢桥面铺装层原设计方案
17、修复,特殊情况可进行专项设计确定修复方案。 7 施工准备 7.1 一般规定 7.1.1 日常养护、预防性养护和修复性养护工程施工准备要求应符合 DB34/T 2150 中的有关规定。 7.1.2 日常养护作业路段应满足基本通行要求,保障现场的养护作业安全。 7.1.3 预防养护与修复养护开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对,根据设计要求、合同、现场情况等编制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7.1.4 预防养护与修复养护开工前,应制定详细的养护实施方案,选择适宜天气实施。 7.2 预防养护 7.2.1 施工前应对各种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进行计量标定,标定完成后需通过试洒标定洒布设备
18、的计 量系统,确保计量准确无误。 7.2.2 采用人工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乳化沥青采用专用设备生产;规模化施工前应进行网格 化试喷试验,根据喷洒厚度要求确定喷洒量,确定喷洒压力泵的压力与喷洒速度。 7.2.3 液体类材料使用应储存在干燥、 阴凉处, 储存期不宜超过 6 个月, 最高储存温度不宜超过 35。 7.2.4 应根据桥面不同车道、不同路段的实测构造深度,确定材料喷洒量。 DB34/T 3711 2020 7 7.2.5 施工进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其他附属设施及相邻桥面不受污染,应采用塑料胶带纸或 PVC 管保护道路标线,防止喷洒到标线上,施工完毕待桥面完全干燥后揭去胶带纸或移除
19、 PVC 管。 7.3 修复养护 7.3.1 修复养护所用小型移动式拌合设备应集成物料计量、加热、搅拌和保温功能,且整体方便移动 与运输。 7.3.2 施工设备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修复养护面积小于 100 m 2 时,混合料生产宜采用小型移动式拌合设备,摊铺施工可采用人工 摊铺方式。 b) 修复养护面积达到 100 m 2 及以上时,沥青混合料生产宜采用沥青拌合站,摊铺施工可采用机 械摊铺机。 7.3.3 沥青拌合设备应提前检查其拌合加热系统,并确保内部干燥清洁、无残留料、无积水。运输设 备的数量应根据运距及拌合站的拌合能力确定, 应保持施工现场与拌合站之间的有效联系和施工的连续 性。
20、 7.3.4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数量应根据工作面宽度和摊铺机抗离析性能综合确定,当由于摊铺机螺旋布 料器过长造成混合料离析时,应缩短摊铺机摊铺宽度,并增加摊铺机数量。 7.3.5 钢桥面铺装宜采用振动压路机、 胶轮压路机、 钢轮压路机静压等组合方式, 不宜进行振动碾压。 人工摊铺施工时应配备小型碾压机。 7.3.6 应根据养护工程规模配置一定数量的铣刨机、抛丸机及喷涂设备等,并提前做好设备调试。 7.3.7 施工前材料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工程开工前必须检查材料来源和质量,养护工程在不具备配合比设计的情况下,可采用经验 证的成熟配合比。 b) 各种材料应按照 JTG/T 3364-02 中
21、的有关规定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 7.3.8 针对钢桥面铺装破坏状况,应深入分析破坏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3.9 钢桥面铺装修复养护前须进行试验段施工,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及其组合方式以及相应工艺, 试验段规模满足验证要求即可。 8 日常养护 8.1 一般规定 8.1.1 应根据养护质量要求及路况调查结果编制年度日常养护计划。 8.1.2 日常养护应合理安排各工序衔接时间,缩短养护作业时间。 8.2 日常保养 8.2.1 应清除桥面泥土杂物、污染物、散落物等。 8.2.2 应疏通桥面排水系统,排除桥面积水。 8.2.3 应清除桥面积雪、积冰、积沙等。 8.2.4 夏季高温
22、可洒水降温,洒水作业应满足表 9 的要求,当桥面温度高于 60时应适当增加洒水次 数。 DB34/T 3711 2020 8 表9 夏季洒水时间要求 当日最高空气温度 / 洒水次数 洒水时间 3537 1次 12:0013:00 3738 2次 12:0014:00 38 3次 11:0015:00 8.3 裂缝处治 8.3.1 裂缝处治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 裂缝处治宜采用快速固化型灌缝材料,应当日养护当日开放交通。 b) 灌缝适用于处理沥青路面结构强度较好,没有发生崩边、松散等情况的裂缝。 c) 裂缝较曲折,顺直度较差的宜直接灌缝;单一裂缝较平直、且宽度在 5 mm 以上的裂缝应采用
23、扩缝灌缝。 d) 裂缝清理应干燥、洁净、无杂物,灌缝应密实、饱满。 e) 灌缝应与边缘整齐,表面饱满平整、无气泡。 8.3.2 裂缝处治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灌封胶及贴缝带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DB34/T 2150 中的有关规定。 b) 环氧树脂灌缝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10 环氧树脂灌缝材料技术指标要求 检测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黏度(23) Pas 1 JTG E20,T 0625 可操作时间 min 30 JC/T 1041 固化时间(23) h 8 GB/T 5210 渗透性(23) mm 15 GB/T 5210 拉伸强度(23) MPa 15
24、GB/T 528 断裂延伸率(23) 10 GB/T 528 8.3.3 裂缝处治工艺除应符合 DB34/T 2150 中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灌缝前应对缝内杂物进行清理并烘干。 b) 采用环氧树脂灌缝材料处治且表面未贴贴缝带时, 应确保缝内封闭密实, 并在表面撒布细沙。 8.4 坑槽修补 8.4.1 坑槽修补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 坑槽修补过程中,各工序的界面应该干燥、干净,不得有杂物。 b) 钢桥面铺装坑槽修补应减少对原稳定铺装的损坏,在基面未发生破损时,不宜对其铣刨。 c)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及防水黏结层均破损时,应对钢板顶面进行除锈处理,在施工防水 黏结层后方可
25、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 8.4.2 坑槽修补材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 钢桥面铺装单个坑槽处治面积不大于 0.5m 2 时,宜采用与原铺装相同或相近的沥青混合料。 b) 防水黏结层宜采用环氧树脂 II 型黏结剂或溶剂型沥青黏结剂,其性能应符合 JTG/T 3364-02 中的相关技术要求。 DB34/T 3711 2020 9 c) 黏层及其它界面的黏结剂宜采用环氧树脂 II 型黏结剂,其性能应符合 JTG/T 3364-02 中的相 关技术要求。 8.4.3 坑槽修补施工工艺除应符合 DB34/T 2150 中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 采用机械切割方法凿除破损桥面时,应保留
26、至少 1.0 cm 厚铺装层采用人工凿除,避免破损基 面,且应对四周平整切面进行凿毛处理。 b) 破损路面凿除过程中,不应使用水进行切割,当保护层与磨耗层均需要凿除处治时,应采用 台阶式修补方法,错台宽度不应小于 10 cm。 c) 在重新涂装防水黏结层之前, 应采用机械打磨方式对钢板表面进行除锈, 清洁度应达到 St3.0。 d) 防水黏结层未破损时,应对防水黏结层表面进行清理,再人工涂刷防水黏结层材料,环氧树 脂黏结剂 II 型用量宜为 0.40.6 kg/m 2 ,溶剂型沥青黏结剂用量宜为 0.20.3 kg/m 2 。 e) 在新老沥青混凝土界面、层间界面、基面均应涂装黏结剂,溶剂型沥
27、青黏结剂应在其完全固 化的情况下,方可铺筑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f) 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合料修补时,宜分层铺筑,且表面应撒布 5 mm10 mm 碎石,用量 4.07.0 kg/m 2 。 g) 热碾压沥青混合料可采用综合养护车进行生产,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宜采用专用生产设备进行 生产,混合料生产拌合及摊铺温度应符合 JTG/T 3364-02 中的有关规定。 h) 修补用沥青混合料可采用人工摊铺,热碾压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小型压路机或夯平机进行碾压, 压实后的路表高度应比原桥面铺装高 1 mm3 mm。 i) 路面新老界面可贴贴缝带进行封闭, 待新铺筑混合料温度降低到 60及以下时, 可开放交通。 8.
28、5 鼓包处治 8.5.1 鼓包处治应采用钻充式修补工艺,在产生鼓包的沥青混合料顶部钻小孔,将里面的气体或水分 排出来,再向内部注入密封材料。 8.5.2 鼓包处治材料应采用环氧树脂黏结剂,其性能应符合表 11 的要求。 表11 环氧树脂防水黏结层材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拉伸强度(23) MPa 3.0 GB/T 528 断裂延伸率(23) 100 GB/T 528 低温柔性(-20) 无裂纹 GB/T 16777-2008 与涂防腐漆的钢板黏结强度(25) MPa 3.0 JTG/T 3364-02 8.5.3 鼓包处治施工工艺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采用电钻进行钻
29、孔,孔径不宜超过 5 mm,钻孔深度应达到空气层,单个鼓包钻孔的数量不 宜小于 3 个。 b) 钻孔后可采用热风机等设备对其内部进行加热烘干处理,可将混合均匀的环氧树脂黏结剂采 用针筒注入到结构内部层间, 注入材料的用量应根据鼓包面积控制在材料正常用量的 1.2 倍。 c) 根据钻孔的数量及分散情况,在孔钻后,集中配置环氧树脂黏结剂,依次处治。 d) 环氧树脂黏结剂注入后,宜采用红外线设备对鼓包周围进行加热软化,并应采用小型夯实机 或小型压路机对鼓包周围进行挤压。 e) 在鼓包部位沉降的同时应将富余的环氧树脂材料从钻孔中挤出来,并在固化前清理掉。对于 无环氧材料挤出的孔应采用环氧材料从内部向外
30、密封。 DB34/T 3711 2020 10 f) 对于局部网裂或脱空的区域,也可采用钻充处治,钻孔间距 1520 cm,钻孔的范围应大于实 际破坏面的范围。钻孔完毕后,依次注入环氧树脂黏结剂,机械碾压整平即可。 8.6 油污处理 8.6.1 发现铺装油污,应及时进行处理。 8.6.2 油污处治应采用锯末或无机粉料进行摊洒遮盖,使粉料吸收铺装表面油污后,再清扫吸附油污 的粉料,重复若干次直至铺装表面油污被充分吸收。 8.6.3 粉料吸收后表面剩余油污宜使用清洁剂冲洗。 8.6.4 路表面油污严重,并出现混合料松散现象,应按照坑槽修补方法进行处理。 9 预防养护 9.1 一般规定 9.1.1
31、钢桥面预防养护宜在连续晴天后进行,不应在桥面潮湿的条件下施工。 9.1.2 预防养护实施之前,应对桥面的裂缝、坑槽等病害进行彻底修复。 9.2 材料要求 9.2.1 抗滑精细表处预防养护技术用乳化沥青质量应符合表 12 的要求,水性环氧树脂质量应符合表 13 的要求,固化剂质量应符合表 14 的要求,耐磨砂质量应符合表 15 的要求。 表12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慢裂 T 0658 筛上剩余量(1.18 mm 筛) 0.1 T 0652 沥青标准黏度C 25,3 s 825 T 0621 1 d 贮存稳定性 1.0 T 0655 蒸发 残留物 含
32、量 50 T 0651 25针入度 0.1mm 40120 T 0604 软化点 50 T 0606 5延度 cm 20 T 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 97.5 T 0607 注: 乳化沥青采用 70#基质沥青,阳离子乳化剂。 表13 水性环氧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外观 - 乳白色均匀液体 目测 环氧当量 g/eq 320350 Q/SH 1085134 旋转黏度(25) mPaS 5003000 Q/SH 1085138 固含量 5565 Q/SH 1085141 DB34/T 3711 2020 11 表14 固化剂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33、外观 - 浅色透明液体 目测 胺值 mgKOH/g 260320 Q/SH 1085051 旋转黏度(25) mPaS 280400 Q/SH 1085138 表15 耐磨砂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相对表观密度 - 2.50 T 0328 含水率 1 T 0332 含泥量 0.5 T 0333 二氧化硅含量 99 SJ/T 3228.4 粒径要求 mm 0.2500.425 筛分 9.3 施工工艺 9.3.1 施工应清除桥面尘土和松动的杂物,宜对桥面进行强力清扫,确保桥面保持洁净、干燥。如桥 面有油污斑点,应先用中性清洗剂进行彻底清洗,干燥后再进行施工。 9.3.2 在路表面
34、磨光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对沥青铺装层表面进行喷砂抛丸处理。 9.3.3 混合前应先将各组分材料搅拌均匀,防止离析,然后应按照规定比例将改性乳化沥青、固化剂 先混合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 2 min,按比例再加入水性环氧和耐磨砂搅拌 35 min。 9.3.4 混合均匀的材料可采用手持式喷枪或一体化洒布车洒布,一体化洒布车单车工作宽度应不小于 3.5 m,工作效率宜不低于 200 m 2 /h。 9.3.5 抗滑精细表处施工时桥面的温度不宜超过 65,手持式喷枪喷涂时喷嘴距地面的距离宜控制在 4560 cm,枪口应垂直地面以往复螺旋轨迹移动,人工喷涂不均匀的区域,可采用人工刮涂的方式进 行处治
35、。 9.3.6 一体化洒布车在作业时应保持匀速行进,采用标定后的控制参数进行洒布。磨耗层为 SMA 时, 洒布量宜为 0.81.2 kg/m 2 ,磨耗层为 AC 时,洒布量宜为 0.81.0 kg/m 2 。 9.3.7 施工过程中应目测外观质量,对不均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9.3.8 通车前应及时清理表面未黏附牢固的砂粒。 9.3.9 施工完成后应满足养护时间方可开放交通,养护时间见表 16。 表16 抗滑精细表处施工养护时间表 环境温度 / 养护时间 / h 35 4 3035 46 2030 68 1020 812 9.3.10 养护期间应做好成品保护,严禁任何车辆碾压或雨水浸泡。
36、 10 修复养护 DB34/T 3711 2020 12 10.1 一般规定 10.1.1 修复养护应以恢复桥面铺装功能为目的,应注重修复效果耐久性。 10.1.2 钢桥面铺装修复养护施工天气条件应符合 JTG/T 3 364-02 中的相关要求,严禁在雨雪、结露 等不利气候条件下施工。 10.1.3 修复养护,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修复铺装材料、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等应符合 JTG/T 3364-02 中的相关要求。 10.1.4 宜采用分车道修复方式,并结合工期选择合适的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10.1.5 钢桥面铺装层横向施工缝应避开横梁不小于 50 cm;纵向施工缝应避开纵腹板、纵
37、梁、轮迹带 不小于 50 cm;磨耗层与保护层横、纵向施工缝宜错开不小于 30 cm。 10.2 材料要求 修复养护时,沥青结合料、集料等材料及混合料性能应不 低于 JTG/T 3364-02 中的有关规定,防 水黏结层、黏层及其它界面黏结剂宜采用环氧树脂 II 型黏结剂,其性能应满足 JTG/ T 3364-02 中的 有关规定。 10.3 施工工艺 10.3.1 钢桥面铺装保护层保持完好时,仅对磨耗层进行破除后再重铺,磨耗层破除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磨耗层破除应采用大型铣刨机进行铣刨,铣刨时应保持边线平直,废料应及时清运; b) 磨耗层铣刨时应严格控制铣刨深度,应按略大于磨耗层厚度进行
38、铣刨,不得留有夹层; c) 破除后,应对工作面进行清理,保证工作面清洁; d) 保护层局部有病害时,应修复后方可实施下一道工序。 10.3.2 磨耗层和保护层需全部破除重铺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可采取机械铣刨与人工凿除相结合的方式; b) 铣刨过程中不得损伤钢桥面板,应保留不小于 1.0 cm 厚度的原保护层,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 式进行清除。若钢桥面板存在损伤,应按照 GB 50661 的相关规定进行修复; c) 铣刨过程中,保护层与磨耗层宜设置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大于 30 cm; d) 铣刨后,应及时清理工作面留存的散料、粉料。 10.3.3 防水黏结层未失效时,应对其表面进行清理后方可
39、施工黏结层。防水层黏结层已失效时,应予 以清除,对钢桥面板进行除锈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除锈宜采用自动真空无尘抛丸机,对抛丸机无法作业的边角位置或零星坑槽,可采用手提式 真空喷砂机、角磨机等工具进行处理; b) 喷砂除锈后钢板应达到清洁度 Sa 2.5 级,粗糙度应达到 Rz:60140 m;机械打磨或人工打 磨后钢板的清洁度应达到 St 3.0 级; c) 钢桥面板除锈后,如不实施防腐层,应在 4 h 以内进行防水黏结层施工。 10.3.4 防腐层、防水黏结层及粘层施工应按照 JTG/T 3364-02 中的相关要求执行,应采取措施确保界 面洁净、干燥、不被污染。 10.3.5 浇注
40、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除应符合 JTG/T 3364-02 中的相关要求,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保护层修复养护面积小于 100 m 2 时,可采用人工摊铺;大于 100 m 2 时,应采用浇注式专用摊 铺机进行摊铺; b) 摊铺过程中,应及时撒布 510 mm 预拌碎石,油石比宜为 0.20.3,撒布量为 4.07.0 kg/m 2 。 10.3.6 热碾压改性沥青 SMA/AC 和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应符合 JTG/T 3364-02 中的相关要求。 10.3.7 沥青混合料与原铺装的界面宜采用环氧树脂黏结剂 型或沥青灌缝胶抹缝处理, 浇注式沥青 DB34/T 3711 2020 13
41、混凝土施工缝可采用沥青贴缝条进行封闭。 11 质量检验及验收 11.1 日常养护 11.1.1 裂缝处治和坑槽修补质量检验应符合 DB34/T 2150 的有关规定。 11.1.2 鼓包处治质量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处治区域应不渗水。 b) 处治区域的平整度应不大于 3 mm。 11.1.3 油污处理质量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油污处理后的表面应无明显浮油且表面无松散脱粒现象。 b) 按照坑槽修补方法进行处理的应符合 DB34/T 2150 的有关规定。 11.2 预防养护 11.2.1 抗滑精细表处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表 17 的要求: 表 17 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
42、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检测方法 基面状态 全线连续 表面平整、干燥、无杂物 目测 接缝 全线连续 平整、顺直、美观 目测 环境温度() 5 次/d 不低于10 温度计 洒布量(kg/m 2 ) 1 次/2000 m 2 设计值0.2 总量反算法 表干时间(h) 3 点/2000 m 2 4 GB/T 16777-2008 B法 外观 全线连续 无凝胶、结块,呈均匀状态 目测 11.2.2 抗滑精细表处施工后验收标准见表 18。 表18 抗滑精细表处交工验收标准 检测项目 检测频率 质量要求或允许误差 检测方法 外观质量 全线连续 均匀一致 目测 渗水系数(ml/min) 2 处/100m 50
43、 T 0971 摩擦系数Fb(BPN) 2 次/100m 50 T 0964 黏结强度(25) 2 次/100m 2.0 Mpa 拉拔试验 11.3 修复养护 修复养护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表19 的要求,交工验收应符合表20 的要求。 表 19 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测项目 检查频度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喷砂除锈 清洁度(抛丸机) 9 点/1000m 2 , 每段落不少于 3 点 Sa2.5 GB/T 8923.1 清洁度(打磨机等) St3.0 粗糙度(抛丸机) 60140m GB/T 13288.5 DB34/T 3711 2020 14 表 19(续) 检测项目 检查频度 规定值或允
44、许偏差 检查方法 环氧树脂 黏结剂 型 用量 3 点/1000m 2 0.50.05 kg/m 2 T 0982 均匀性 随时 均匀一致,无漏涂 目视 黏结强度(与钢板,25) 3 点/1000m 2 3.0 MPa JTG/T 3364-02 浇注式沥 青混凝土 油石比 2次/d 0.3 T 0725 级配 4.75 mm 4 2.36 mm 3 0.075 mm 2 贯入度及增量 12 次/d 14 mm,0.4 mm JTG/T 3364-02 热碾压改 性沥青混 凝土 油石比 2 次/d 0.3 T 0722 级配 4.75 mm 4 T 0725 2.36 mm 3 0.075 mm
45、 2 空隙率 34.5 T 0702、T 0709稳定度(60) 6kN(AC) 6kN(SMA) 流值(60) 1.54 表 20 交工验收标准 检测项目 检查方法与频率 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 表观 目视,所有养护区域 均匀一致,平整密实 摩擦系数 摆式仪,每 200 m 一处,或每一施工段不少于 3 处 56BPN 渗水系数 渗水仪,每 200 m 一处,或每一施工段不少于 3 处 不渗水 接缝密实性 渗水仪,每 200 m 一处,或每一施工段不少于 3 处 不渗水 平整度 3 m 直尺,每 100 m 连续十尺 最大间隙3 mm 平整度仪,全桥每车道连续检测,每 100 m 计算 IRI和
46、 IRI2.5 m/km 1.5 mm 平均厚度(mm) 施工时采用插入法量取混合料松铺厚度或每日用混合料数量及实铺 面积计算平均厚度 0,+3 压实度 按碾压吨位及遍数复核 / 横坡() 水准仪:每 200 m 测 4 个断面 0.3 DB34/T 3711 2020 15 附录A (资料性) 钢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记录方法 A.1 为进一步掌握钢桥面铺装层病害发展趋势,提高钢桥面铺装层管养水平,制定本办法。 A.2 本办法适用于养护管理中心管养钢桥面铺砖层病害人工调查、记录,其他有对铺装层病害或路面 病害进行定期跟踪观测需求的特殊段落,可参考使用。 A.3 钢桥面铺装层病害主要分为缺陷类、变
47、形类和其他病害三大类。缺陷类病害主要为裂缝、龟裂、 坑槽等;变形类病害主要为车辙、推移等;其他病害主要为鼓包、网裂、松散、修补等。 A.4 钢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采用人工步行调查方式,对 5.2 中规定的病害类型、位置、尺寸、严重程 度按车道进行记录。 A.5 钢桥面铺装层病害位置采用区间编码方式进行定位,并绘制病害分布图。以桥型某特征如索杆、 护栏作为分区节点,或区间长度以 816 m 或索间距为宜。按行车方向将整桥分为上行和下行,其中 S 表示上行,X 表示下行。按车道将钢桥面分为第一车道、第二车道、第三车道,分别用 1、2、3 表示。 以吊索为区间划分依据,在区间内以护栏划分小区域,如图
48、A.1 所示。 图中: D:大区间编号,一般从 1 开始编号; Y:大区间内小区域编号,一般从 1 开始编号(如护栏桩与吊索横向位置不一致,则自吊索处沿行 车方向的第一个护栏为小区域起点)。 图A.1 A.6 对调查的病害按表 A.1 进行编号并记录病害类型。 表A.1 钢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统计表 序号 方向 车道 区间 小区域 病害类型 病害尺寸 病害描述 1 S/X 一/二/三/Y 1 1-10 横缝 3.75 m 最大缝宽 4 mm 2 纵缝 5.6 m 位于左轮迹带,最大缝宽 6 mm 3 DB34/T 3711 2020 16 A.7 按表 A.2 分车道对病害数目进行统计。 表A.2 车道病害数目统计表 车道 横缝数量(道) 纵缝数量(道) 修补数量(处) 其他病害数量(处) 累 计 S1 S2 S3 X1 X2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