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书书 安徽省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犇犅 犜 主编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批准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 年 月 日 合 肥 安徽省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犇犅 犜 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组织出版发行 (合肥市紫云路 号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 , 邮编:) 开本:毫米 印张 : 字数: 千字 年月第一版年月第一次印刷印数 : 册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公 告 第 号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发布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规范”等 项 地方标准发布的公告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 规范”等 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
2、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 月 日 安徽省地方标准清单 序 号 地方标准 编 号 标准名称 代 替 标准号 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综合管廊运维数据 规程 钢结构制造数字化 模型信息交换标准 既有建筑幕墙安全 性鉴定技术规程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 管理规范 前 言 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年第一批安 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 号)的 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国家和行业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 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设计阶段; 施工与监理; 验收; 运营; 拆除。 本规范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
3、设厅负责归口管理,委托安 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山湖路 号,邮编: ,邮箱: )。 主编单位: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参编单位:安徽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协会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 安徽建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黄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安徽省格致绿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编写人员:沈念俊 龚 玮 张福友 周静娜 肖方初 项炳泉 吕 明 庙诗祥 张 淮 叶长青 刘红萍 丁俊杰 杨 畅 戴洲生 王黎明 丰建
4、国 汤玲玲 许 露 何正亚 谢 斌 许浩天 童 伟 刘圣武 罗 飞 方菲苑 叶正东 樊 敏 倪世元 曹必腾 陈 思 徐 俊 章晓华 李 超 张云广 秦 亮 周振丽 李晓辉 王永春 主要审查人员:吴志敏 李善志 张 崟 杜德平 陈 刚 鲁长权 梁德江 目 次 总 则 术 语 基本规定 设计阶段 一般规定 策划管理 设计管理 施工图审查管理 施工与监理 一般规定 施工管理 监理管理 验 收 一般规定 验收管理 运 营 一般规定 运营管理 拆 除 附录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流程 附录 绿色建筑设计基本信息表 附录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一览表 附录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公示牌模板 附录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记
5、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 总 则 为贯彻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和方针 政策,规范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程序和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安徽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绿色建筑 工程项目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和拆除等阶段的管理。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 国家、行业和安徽省现行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术 语 绿色建筑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 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对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和拆除等阶 段进
6、行管理的活动。 建设相关方 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 及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单位或部门。 运营方 绿色建筑工程建成移交后,对绿色建筑进行运行、维护和 管理的单位。 基本规定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贯穿项目的全寿命期,包括 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和拆除等阶段。 建设单位应按现行绿色建筑政策,明确绿色建筑技术 要求,制定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目标。 建设相关方应遵循动态管理原理,确定绿色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流程,建立管理制度,实施系统管理。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 筑绿色设计规范 以及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 规定。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按国家
7、和地方现行绿色建筑施工图 审查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绿色建筑内容进行审查。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变更不得降低绿色建筑等级和 技术指标,重大设计变更后的设计文件应进行审查。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绿色建筑 相关标准进行施工。 监理单位应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督 检查工作,督促施工单位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文件及绿色建筑专 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建设单位应按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验收标准对绿色建 筑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建设单位应将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移交运 营方,运营方应妥善保存,并建立文件档案。 建设单位应在商品房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 中载明绿色建筑等级、技术措施
8、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保修期 限、保护要求等内容。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宜进行绿色建筑标识评价。 设计阶段 一般规定 建设单位在民用建筑的可行性研究文件及节能评估文 件中,应明确绿色建筑等级、主要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节能减排 效益等内容。 建设相关方在设计、咨询招标及委托时,应明确绿色建 筑等级和技术要求。 策划管理 建设单位应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国有 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载明的绿色建筑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 进行建设。 方案设计单位应按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中载明的绿 色建筑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作为基本条件进行设计。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方案文件中应包含绿色建筑规划专 篇,明确绿色建筑等级和技术指标。
9、 设计管理 设计单位应按绿色建筑规划专篇载明的绿色建筑等级 和技术指标作为基本条件进行设计,设计文件深度应符合国家 和地方的规定。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含绿色建筑全 部设计内容(含景观、幕墙、装修等专项设计文件),并符合下列 规定: 应提供绿色建筑设计基本信息表; 应编制相应深度的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并根据绿色建 筑评价标准 进行自评估; 应编制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相应绿色建筑技术措 施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文件中应明确绿色建筑材料、 设备和产品的技术指标。 施工图审查管理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按照相关要求对设计文件中的绿色 建筑技术进行审查。绿色建筑施工图审
10、查应与其他专业施工 图审查同步进行。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应审查下列资料: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包含计算书、分析计算报告和检测 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 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 安徽省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一览表; 其它绿色建筑相关设计文件。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中明 确绿色建筑符合性结论,载明绿色建筑等级。 施工与监理 一般规定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 程绿色施工规范 以及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 的规定。 施工单位应编制绿色建筑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 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建设(监理)单位应依据现行国家
11、标准建筑节能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及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验收标准 的规定在施工现场进行随机抽样,并委托符合资质条件的建设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复验。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 施工等单位编制竣工图。 施工管理 项目现场应设立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公示牌,绿色建 筑等级和主要技术措施应对社会公示并进行预期目标承诺。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公示牌模板详见附录 。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资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 程资料管理规程 以及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 规定。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联合试运 转和调试,并提供调试报告,联合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 计要求。 监理管理
12、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 程监理规范 以及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 定。 监理单位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建筑监理实施细 则,并实施监理。 监理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主持的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会议。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监理文件资料应及时、真实、完整、 准确、系统、便于查询和使用,并应符合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有 关规定。 验 收 一般规定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应依据通过审查的绿色建筑设计文 件和施工方案进行验收,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以及现行国家和地方各专业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收集、整理绿 色建筑工程项目各环
13、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 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 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 验收管理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验收应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 基础上进行,并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运营方宜参与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 验收工作。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核查下列资料,按规定建立档 案,并纳入竣工技术档案: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和涉及绿色建筑性能的相关设 计变更; 绿色建筑施工方案及绿色施工与管理措施实施记录; 主要材料、设备和构件的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测报告 等质量证明文件、进场检验记录、进场核查记录、进场复验报 告、见证试验报告; 分部、分项工程质
14、量验收记录,必要时核查检验批验收 记录;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 具有相关资质单位出具的绿色建筑现场检测报告; 其它绿色建筑验收资料。 运 营 一般规定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运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绿色建 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以及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 准的规定。 建设单位应移交建筑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电力系 统、智能化系统、给排水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园林绿化等设 计、施工、调试、检测、竣工验收、维修以及评定等的技术资料, 运营方对移交的技术资料应妥善保存,并建立文件档案。 运营管理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运营方应执行设计阶段制定的指 标,落实预定的绿色建筑目标。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运营方应制
15、定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方 案。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运营方应定期对绿色建筑运营管理 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并对绿色建筑运营效果进行评估。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运营方应加强绿色宣传,倡导公众 参与,宜定期进行住户满意度调研。 拆 除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拆除应遵循安全、绿色、可靠的原 则,履行安全生产和绿色施工管理职责,减少污染,避免破坏性 拆除。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拆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拆 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以及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 的规定。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拆除施工现场应设立公示牌,对 建筑拆除信息进行公示。 拆除物的综合利用应满足下列规定: 建筑拆除物分类和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施 工废弃物再
16、生利用技术规范 的规定;剩余的废弃 物应做无害化处理; 不得将建筑拆除物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弃物 混入建筑拆除物; 拆除的混凝土、门窗、管材、电线、设备等材料宜分拣后 再回收利用; 拆除的钢筋和型材宜分拣后再生利用。 建筑拆除工程项目完工,以办理建筑拆除工程备案范 围内的所有建筑全部拆除完毕,建筑垃圾、渣土全部清运且场 地无害化处理完毕为准。 附录 犃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流程 附录 犅 绿色建筑设计基本信息表 填表单位:填表时间: 项目名称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咨询单位项目性质 绿色建筑星级基本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 项目信息 建筑面积建筑高度 容积率建筑密度 绿地率结构类型
17、 、规划 污染源控制 餐饮,环保措施 锅炉房,环保措施 医疗,环保措施 其他: 环保措施: 场地噪声 设备用房降噪措施: 空调设备降噪措施: 电梯降噪措施: 其他降噪措施: 场地人员 安 全 防高空坠物的技术措施: 防雨遮阳棚 绿化带 退台 其他: 室外活动场所、公共走廊、湿环境房间等区域的地 面和路面采取相应的防滑措施 健身场地 和空间 室外健身场地占总用地面积比例: 吸烟区 吸烟区数量:个 吸烟区位置: 续上表 、可再生能源应用 可再生能源 应 用 住宅 太阳能光伏系统,装机容量: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面积: 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建筑面积: 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建筑面积: 其他: 公建
18、太阳能光伏系统,装机容量: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面积: 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建筑面积: 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建筑面积: 其他: 、建筑 建筑节能 设 计 节能计算书结论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是 否 屋面类型: 外墙类型: 楼板类型: 建筑外部 设 施 建筑外部设施建筑一体化设计 居住建筑太阳能集热器: 有安装角度, 太阳能 储水箱位置和管路设置合理,外挑板的长度和宽 度: 空调室外机位布置通风散热良好,安装维修方便, 噪声及排热符合周围环境要求 外部设施的安装、检修、维护方便、安全、可靠 建筑遮阳 遮阳形式: 可调节外遮阳 中置遮阳 其他 应用部位: 应用比例: 土建与装修 一体化 住宅 全装修
19、户数比例: 公建 装修部位: 公共部位 所有部位 续上表 室内自然 通 风 室内自然通风优化分析 主要功能房间外窗开启方式: 推拉窗 外平开 内平开 :其他 开窗方式应便于使用,不妨碍室内人员通行。 进户门开启不妨碍相邻进户门开启和人员通行,开 启后的进户门不宜遮挡和影响消火栓、电梯的使用。 室内采光 改善技术 通风采光井,应用区域: 导光筒,应用区域: 光导纤维,应用区域: 天窗、采光顶,应用区域: 其他: 室内空气 质量控制 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库等通风 系统出口对周围环境无不良影响 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 主要设备 用房设置 主要设备用房节能、降噪、减振、防水、防涝等措施:
20、 制冷机房: 锅炉房: 供配电设备用房: 柴油发电机房: 水泵房: 通风机房: 其他: 地下活动空 间技术措施 天然采光设施: 采光井 导光筒 其他: 自然通风设施: 通风井 下沉式庭院 架空层 其他: 装配式 建造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钢结构 装配式 木结构 总建筑面积: 装配式建筑面积: 结构类型: 装配率: 技术 应 用 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 续上表 、结构 绿色建材 使 用 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新型墙体材 料使用情况 新型墙体材料: 、电气 公共建筑 分项计量 公建: 分项计量 能耗监测,系统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照明功率 密度值 满足目标值: 主要功能房间 所有区域 照
21、明数量 和质量 统一眩光值: 满足 不满足 一般显色指数: 满足 不满足 照度均匀度: 满足 不满足 公共区域 照明节能 控制措施 走 廊: 分区 红外感应 声光控 定时 其它 楼梯间: 分区 红外感应 声光控 定时 其它 门 厅: 分区 红外感应 声光控 定时 其它 大 堂: 分区 红外感应 声光控 定时 其它 大空间: 分区 红外感应 声光控 定时 其它 地下停车场: 分区 红外感应 声光控 定时 其它 其 它: 分区 红外感应 声光控 定时 其它 电 梯 节能措施 单台电梯: 变频调速拖动 能量再生回馈 成组电梯群控: 是 否 自动扶梯自动启停: 是 否 变压器 节能措施 能效等级: 级
22、 级 级 水 泵 节能措施 能效等级: 级 级 级 风 机 节能措施 能效等级: 级 级 级 电动汽车 充电设施 住宅:全部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 是 否 设置位置: 地面 地下车库 设置比例: 公建:设置位置: 地面 地下车库 设置比例: 续上表 、给排水 场地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 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非传统 水源利用 非传统水源来源: 市政再生水 雨水 中水( 卫生间、公共浴室的 盆浴和淋浴等的排水 盥洗排水 空调循环冷却 水系统的排水 冷凝水 游泳池排水 洗衣排水 厨房排水 冲厕排水) 非传统水源用途: 室内冲厕 室外绿化灌溉 道路浇洒 洗车 冷 却塔补水 地库冲洗 水景补水 其他
23、室外透水 铺 装 透水铺装占室外硬质铺装的比例 ; 有调蓄雨 水功能的 绿地及水景 下凹式绿地:面积: ; 雨水花园:面积: ; 其他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 面积: ; 水景:面积: ; 以上绿地和水景的面积占绿地总面积比例 雨水回收 系 统 蓄水池容积: 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 级 级 级 用水计量 装置设置 分级计量 分付费或管理单元计量 分用途计量: 厨房 卫生间 绿化 空调系统 游泳池 景观 其它 、暖通 空调系统 形 式 空调系统形式: 分体空调 多联机 传统集中空调系统: 冷热源形式: 末端形式: 其它: 续上表 冷、热源 机组能效 冷热源机组能效满足基本节能标准要求 冷水(热泵)
24、机组 提高: 直燃型溴化锂机组 提高: 蒸汽型溴化锂机组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 降低: 单元式空调机 提高: 风管送风空调机组 提高: 屋顶式空调机组 提高: 多联机 ( )提高: 燃煤锅炉热效率提高: 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燃油燃气锅炉热效率提高: 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分体空调能效: 级 级 家用燃气热水炉热效率: 级 级 过渡季节 降耗措施 全空气系统过渡季全新风运行 全空气系统过渡季可调新风比运行 可调比例: 冷却塔免费供冷 其他措施: 部分负荷 降耗措施 系统分区控制 冷水机组 值满足节能标准要求 水系统、风系统全部变频 排风热回收 技 术 集中空调系统的排风能量回收系统 热回收效率: 带热
25、回收的新风与排风双向换气装置 热回收效率: 余热废热 利 用 余热或废热源形式: 余热或废热用途: 蒸汽,供能比例: 供暖,供能比例: 生活热水,供能比例: 节水冷却 技 术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 采取 加大集水盘、 设置平衡管、 平衡水箱的方式 采用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 续上表 人员密集 区域室内 空气质量 监 控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控,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应用区域: 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应用区域: 地下车库 浓度 监 控 室内一氧化碳浓度监控,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一个防火分区 监测点数量:个 、景观 水 景 项目内设有景观水体: 是 否 景观水体补水来源:
26、 临近的河、湖水、 市政中水、 建筑中水、 雨水 立体绿化 屋顶绿化:面积 , 占屋面面积比例 垂直绿化:应用部位 复层绿化 复层绿化 绿化节水 灌溉方式 绿化灌溉方式为: 喷灌、 滴灌、 微喷灌、 渗灌、 低压管灌、 其他 是否种植无需永久灌溉植物: 是(种类:)、 否 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 光污染 控制措施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 非玻璃幕墙建筑 景观照明是否有直射光射入空中: 是、 否 注:表格应根据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情况逐项填写,项目 未采用的可以不填。 书书书 附 录 犆 绿 色 建 筑 施 工 图 审 查 一 览 表 审 图 机 构 审 查 时 间 审 查
27、 机 构 项 目 内 部 编 号 审 查 内 容 审 查 人 审 查 章 节 审 查 内 容 审 查 人 审 查 章 节 审 查 内 容 审 查 人 审 查 章 节 安 全 耐 久 生 活 便 利 健 康 舒 适 资 源 节 约 环 境 宜 居 建 设 单 位 设 计 单 位 建 筑 面 积 报 审 时 间 项 目 名 称 用 地 面 积 建 筑 性 质 建 筑 层 数 建 筑 地 点 指 标 体 系 安 全 耐 久 健 康 舒 适 生 活 便 利 资 源 节 约 环 境 宜 居 控 制 项 项 数 ( 设 计 阶 段 共 项 ) ( 设 计 阶 段 共 项 ) ( 设 计 阶 段 共 项 )
28、 ( 设 计 阶 段 共 项 ) ( 设 计 阶 段 共 项 ) 不 参 评 条 款 号 ( 写 明 不 参 评 理 由 ) 涉 及 条 款 控 制 项 达 标 情 况 条 款 达 标 条 款 达 标 条 款 达 标 条 款 达 标 条 款 达 标 书书书 续 上 表 控 制 项 达 标 情 况 控 制 项 通 过 情 况 达 标 未 达 标 达 标 未 达 标 达 标 未 达 标 达 标 未 达 标 达 标 未 达 标 得 分 情 况 安 全 耐 久 健 康 舒 适 生 活 便 利 资 源 节 约 环 境 宜 居 提 高 与 创 新 总 分 总 分 总 分 总 分 总 分 总 分 得 分 得
29、 分 得 分 得 分 得 分 得 分 单 项 得 分 比 例 单 项 得 分 比 例 单 项 得 分 比 例 单 项 得 分 比 例 单 项 得 分 比 例 单 项 得 分 比 例 项 目 总 得 分 绿 色 建 筑 审 图 结 论 : 合 格 不 合 格 审 查 人 员 签 字 审 查 : 审 查 : 审 查 : 审 查 : 审 查 : 审 核 : 审 核 : 审 核 : 审 核 : 审 核 : 绿 色 建 筑 项 目 施 工 图 审 查 负 责 人 : 注 : 本 表 依 据 为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 表 中 章 节 编 号 为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对 应 章 节
30、 编 号 ; 依 据 国 家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准 第 条 规 定 , 当 满 足 全 部 控 制 项 要 求 时 , 绿 色 建 筑 等 级 应 为 基 本 级 ; 达 标 项 在 “ ” 处 填 “ ” , 不 达 标 项 的 “ ” 不 填 , 不 参 评 项 在 “ ” 处 填 “ ” 。 附录 犇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公示牌模板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地址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施工图 审查机构 监理单位 绿色建筑等级执行标准 可再生 能源 可再生能源应用形 式应用建筑面积 非传统 水源 非传统水源应用形 式应用建筑面积 执行的建筑节能标准 围 护 结 构 屋面 保温 外墙 楼地面
31、窗 保温材料种类 传热系数( ) 保温层厚度( ) 主墙体材料 材料厚度( ) 保温型式 保温材料种类 传热系数( ) 保温层厚度( ) 传热系数( ) 保温层厚度( ) 东 南 西 北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比例,或 建筑供暖空调负荷降低比例 节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 住宅建筑隔声性能 外窗气密性能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降低比例 空调形式能效等级性能系数 照明灯具类型 土建与装修一体化 装配式类型装配率 其它绿色建筑和节能措施 附录 犈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记录 表 检验批验收记录 工 程 名 称 分项工程 名 称 施 工 单 位 项目负责人专业工长 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班组长 验收规范 的规定 序号
32、 检验批部位及 验收内容 施工、分包单位 检查记录 监理单位 验收记录 施工、分包单位 检查结果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 月 日 监理单位验收结论 专业监理工程师年 月 日 表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记录 项目名称绿色建筑等级 开工日期完工日期 建设地点 用地面积建筑面积 建筑类型结构类型 建筑层数单体数量 建筑施工 许可证号 施工图审查 合格证编号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 分部工程名称验收结论 绿色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 绿色建筑主体工程 绿色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绿色建筑屋面工程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绿色建筑通风与空调工程 绿色建筑电气工程 绿色建筑智能建筑 绿色建筑节能工程 绿色建筑电梯工程 综合验 收结论
33、 (通过不通过)验收 参加验 收单位 建设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勘察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设计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施工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监理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本标准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 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
34、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安徽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安徽省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犇犅 犜 条文说明 编制说明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经安 徽省
35、市场监督管理局 年 月 日以第 号公告批准、发 布。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是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参编单 位是安徽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协会、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 督检测站、安徽建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安徽地平线 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黄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有限公 司、安徽省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安徽省格致绿色建筑设计 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员是沈念俊、龚玮、张福友、周静娜、肖方 初、项炳泉、吕明、庙诗祥、张淮、叶长青、刘红萍、丁俊杰、杨畅、 戴洲生、王黎明、丰建国、汤玲玲、许露、何正亚、谢斌、许浩天、 童伟、刘圣武、罗飞、方菲苑、叶正东、樊敏、倪世元、曹必腾、陈 思、徐俊、章晓华、李超
36、、张云广、秦亮、周振丽、李晓辉、王永春。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使用本 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 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 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目 次 总 则 基本规定 设计阶段 一般规定 策划管理 设计管理 施工图审查管理 施工与监理 一般规定 施工管理 监理管理 验 收 一般规定 验收管理 运 营 一般规定 运营管理 拆 除 总 则 本条明确了编制本规范的目的。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的
37、适用范围。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与其他规范标准的关系。 基本规定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应围绕着绿色建筑的要求,规范绿 色建筑在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和拆除等各阶段的管理行为, 以达到绿色建筑的建设目标。 建设单位与建设相关方约定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目 标时,一要根据安徽省及地方现行绿色建筑政策规定;二要考 虑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三要结合项目各阶段的绿色建筑技 术要求,进行有机的内容集成和利益平衡。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流程详见附录 。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按照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以及 相关政策要求,对建设项目应该达到或预定达到的绿色建筑等 级和绿色建筑相关设计标准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逐一核对 其设计文
38、件是否满足相关设计及评价标准,对未达标准的,提 出修改意见。未达到有关规定绿色建筑标准的,施工图审查不 予通过。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 存在设计变更,本条明确设计变更不得降低绿色建筑等级和技 术指标并应进行审查。 设计变更文件由原设计单位完成,经建设单位同意,由原 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其中重大设计变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内容: 建筑专业:( )改变建筑层数;改变建筑层高、改变建筑 总高度;( )改变项目的主要使用性质或功能;( )建筑平面形 状和形式、建筑面积发生重大改变的;( )降低节能设计标准 的;降低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星级评价等级的;( )增加或减少楼 梯、电梯的数
39、量; 结构专业:( )改变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设防类 别或抗震等级;( )改变结构体系(如框筒改框剪,或现浇改装 配式等);( )由于岩土勘察重大变更、建筑专业重大变更引起 的结构专业变更;( )建筑结构需进行加固的;( )其它影响结 构安全的变更; 给排水专业:( )改变给水、排水主干系统和涉及环保、 卫生、公共利益的设施;( )改变消防系统和设施;( )由于建筑 专业重大变更引起的给排水专业变更; 暖通专业:( )改变防排烟系统及设施;( )改变集中供 暖或空调系统及设施(需提供新的冷、热负荷计算书);( )改变 室内通风系统及设施;( )由于建筑专业重大变更引起的暖通 专业变更; 电
40、气专业:( )改变用电负荷等级、一级配电电压及系 统结线、系统容量、低压配电系统(一、二级)结线形式等;( )改 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联动控制、探测器选择、系统供电 等;( )由于建筑专业重大变更引起的电气专业变更; 其他涉及强制性标准的重要变更。 监理单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以及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实施监理, 并对施工单位是否按照绿色建筑设计文件及绿色建筑专项施 工方案进行施工实施监理。监理单位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施 工过程中应采用巡视、旁站及平行检查等手段做好绿色建筑工 程的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工作,督促施工单位按照绿色建筑设 计文件及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41、 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对项 目建设全过程严格监管。在建设工程项目验收环节更应严格 执行绿色建筑相关强制性要求和管理规定,因此,建设单位在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前,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对绿色建筑实施内容 进行验收。相关责任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各项程序和组织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的要求。若验收 前已确定有运营方,建设单位应组织运营方参加验收。项目验 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组织运营方进行技术资料对接,将绿色 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资料移交给运营方,运营方应妥善保存, 并建立文件档案。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当注重各个阶段、环节的
42、资 料衔接,尤其是建设与运营的交接环节,建设单位应移交绿色 建筑相关的建筑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电力系统、智能化系 统、给排水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园林绿化等设计、施工、调 试、检测、竣工验收、维修以及评定等技术资料,运营方对移交 的技术资料应妥善保存,并建立文件档案。 本条是要求商品房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 中载明所销售房屋的绿色建筑等级及其技术措施,保证了购房 人对锁钩房屋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情况的知情权,便于用户进行 节能运营管理和日常维护。在商品房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 说明书中载明绿色建筑等级、技术措施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保 修期限、保护要求等内容,可以明确质量责任,维护买卖双方的
43、 法律权益。 鼓励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依据现行国家标 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申请绿色建筑评价。绿色 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 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设计阶段 一般规定 本条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节能评估文件内容提出了要 求,除了注明绿色建筑等级和主要技术措施外,还应对采取的 技术措施进行节能减排效益评价。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单位或部门,都 可称为建设相关方。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咨询招标及委 托的主体可以是建设单位,也可以是政府部门和工程项目管理 公司等,因此本条采用建设相关方的说法,覆盖全面。 本条旨在强化绿色建筑前期管理,在项目初期便明确绿色
44、建筑等级和技术要求。 策划管理 本条对建设单位提出要求。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的组 织者,对落实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起着决定性作用。 明确建设单位在绿色建筑建设中的基本要求,可有效保证绿色 建筑工程质量和绿色性能的落实。 经地方政府同意的土地性质变更文件亦可作为建设依据 执行。 本条对方案设计单位提出要求。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应 在方案设计阶段明确场地选址、日照、绿地、建筑间距、公共服 务配套设施、交通组织、无障碍设施、垃圾收集点设置、海绵城 市等绿色建筑相关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绿色建筑等级和海绵城市技术指 标应满足安徽省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财
45、政 厅安徽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通 知(建科函 号)文件要求:自 年起,全省城 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安徽省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构建 第 条:“自现在起,全面推进全 省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各层级规划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理 念、规划要求和相关措施;到 年,池州市作为国家海绵城 市建设试点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水利部考评验收,合 肥、亳州、蚌埠、滁州、芜湖、宣城、铜陵、安庆、黄山等海绵城市 试点建设取得成效,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得到解决,示范区年 径流控制率达 以上。全面总结国家和省试点建设经验,向 全省推广”。 绿色建筑规划专篇中应包含绿色建筑星级要求、按专业说 明主要技术措施、场地室外环境模拟分析结果、自评分表等。 有海绵城市指标要求的项目应有海绵城市规划专篇,专篇中应 包含主要技术措施及应用区域、场地径流控制率计算等。 设计管理 本条对设计单位提出要求。设计单位应遵循因地制宜 的原则,结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