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3706-2020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规范.pdf

    • 资源ID:1504173       资源大小:971.33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3706-2020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规范.pdf

    1、 ICS 03.220.40 CCS R20 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34/T 37062020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of layout for inland river port logistics park 2020-11-27发布 2020-12-27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3706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2、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海生、王亚武、尹传忠、徐启文、杨昌道、李华治、李夫仲、夏高响、刘世 海、佘然、杨铎、姜玉波、虞杨波、刘淑伟、边峰、卫林枭、柳军、鲁小伟、张伟。 DB34/T 37062020 1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的物流园区分类、布局设计、园区交通、信息化建设、环 保和绿化等。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内河港口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其他类型物流园区可参 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

    3、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19488.1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GB/T 19488.2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

    4、指南 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S 149水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S 166河港总体设计规范 JT/T 697.1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1部分:总则 JT/T 697.2-2014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2部分:公路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697.3-2013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3部分:港口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697.4-2013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4部分:航道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697.5-2013交通信息基础数据

    5、元 第5部分:船舶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697.7-2014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7部分:道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697.8-2014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 第8部分:水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697.12-2016交通运输基础数据元 第12部分:船载客货信息基础数据元 TB 10098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TB 10099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34/T 37062020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流园区 logistics park 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 市周边等区域,集中

    6、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3.2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 inland river port logistics park 以内河港口为依托,由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具有装卸、仓储、运输、流通加 工、配送等基础功能和配套延伸功能的物流园区。 3.3 物流运营面积 logistics operation area 物流园区除生活配套和商务配套用地外的物理设施和物流作业用地的面积,包括码头、铁路装卸线、 道路、仓库、堆场、雨棚、流通加工场所、货车停车场、装卸搬运场地、信息服务用地等。 3.4 流通加工 distribution processing 物品在生产

    7、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切割、计量、分拣、刷标志、贴标签、组装 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3.5 增值物流服务 valued-add logistics service 在完成物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的各种延伸业务活动。 3.6 B型保税物流中心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of B type 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 管的场所。 3.7 SLP方法 system layout planning method SLP方法是一种以综合大量的工厂设施布局设计经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各作业单元间物流强

    8、度,达 到优化设施布局规划的方法。 3.8 物流关系 logistics relationship 物流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在物流方面的联系紧密度。 DB34/T 37062020 3 3.9 非物流关系 non-logistics relationship 物流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在组织管理、配套服务、工作环境等非物流方面的联系紧密度。 3.10 “三区三线” three spaces and three lines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 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4 物流园区分类 4.

    9、1 分类 物流园区共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型服务型五种类型的物 流园区。 4.2 货运服务型 货运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依托河港,兼备水运、铁路、公路节点(枢纽)而规划建设; b) 为大批量货物分拨、转运提供配套设施; c) 主要服务于区域性物流转运及运输方式的转换。 4.3 生产服务型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园区而规划建设; b) 为生产型企业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c) 主要服务于生产企业物料供应、产品生产、销售和回收等。 4.4 商贸服务型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依托各类批发市场、专业市

    10、场等商品集散地而规划建设; b) 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及配套商务服务; c) 主要服务于商贸流通业商品集散。 4.5 口岸服务型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依托对外开放河港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及场所而规划建设; b) 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国际物流综合服务; c) 主要服务于进出口货物的报关、报检、仓储、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国际转口 贸易、商品展示等。 4.6 综合服务型 DB34/T 37062020 4 具备上述两种及两种以上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 5 布局设计 5.1 设计原则 5.1.1 统筹规划原则 园区功能区布局以协调和整合各方面要素为重点,从优化物流系统的整体角度出

    11、发,体现功能区之 间的互补性和协作性,并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相协调。 5.1.2 土地集约利用原则 合理确定各功能区建设规模,优化土地空间布局和园区用地规模。 5.1.3 交通便利原则 园区的各交通系统统一规划建设,多式联运顺畅衔接,货物在各功能区间高效流动。 5.1.4 价值工程原则 简化作业流程,缩短作业周期,有效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等,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 5.1.5 环境友好原则 符合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要求,选用环保、节能型设备,宜优先使用新能源装备等。 5.1.6 适度超前原则 规模宜适度超前,具有可调整性,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5.2 选址 5.2.1

    12、 应符合所在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等,注重与产业规划、综 合交通等专项规划的协调。 5.2.2 优先选择在高等级航道网沿线,对外交通便利,距高速公路道口、铁路接线点较近,与市政快 速通道有效衔接的位置。 5.2.3 宜选在河势、河床及河岸稳定少变、水流平缓、水深适当、水域面积大,并具备船舶安全营运 和锚泊条件的河段。陆域宜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防洪排涝条件,且用地成本较低。 5.2.4 宜靠近产业集聚区,并具备供水、供电、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2.5 选址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三区三线”的要求,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 5.3 功能区

    13、划分 5.3.1 园区内部功能区可分为基础功能和延伸功能,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DB34/T 37062020 5 表1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功能区分类 序号 功能区 主要功能 1 基础功能 码头装卸作业区 货物码头装卸搬运 2 堆存作业区 货物堆存保管、装卸搬运 3 仓储配送区 货物仓储保管、分拣配送、运输配载 4 多式联运换装区 多式联运换装,满足货物中转、换装、仓储等需求 5 延伸功能 流通加工区 满足货物的流通加工功能,包括对货物的分类、包装、加固、换装、改装等 6 商贸交易区 商品展示、商品交易、商务会展,商贸合作等 7 保税区 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国际贸易、国际中转等 8 综合办公区

    14、招商引资、物流信息服务、海关服务、工商税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 物业管理、物流系统设计咨询等 9 配套服务区 车辆辅助服务、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医疗等 10 加油、加气站 满足车辆加油、加气、充电等需求 11 停车区 车辆停放与管理 5.3.2 功能区组合原则如下: a) 市场性原则。以物流需求为基础,以发展战略定位为方向,确定园区的基础物流功能和延伸 功能; b) 系统性原则。各功能区既能独立承担物流服务业务,又能共同承担全方位、一体化的物流服 务; c) 互动性原则。根据物流市场需求环境变化进行多阶段修正; d) 柔性化原则。满足现有和未来物流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前瞻性。

    15、5.4 建设规模的确定 5.4.1 总建设规模确定 5.4.1.1 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确定应根据本地及腹地经济发展状况,以物流服务、延伸服务及增值 服务为主,兼顾经济开发功能、口岸功能等。规划面积体现集约用地原则,不宜过大,要预留一定的发 展空间。 5.4.1.2 园区规模的确定涉及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港口吞吐量、工农业生产布局等,园区的建设用 地总面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Z Z Z T tdQ S (1) 式中: Z S园区建设用地总面积(m 2 ); t 规模系数; d修正系数,主要是对园区建设规模影响较大因素的修正,如运量波动、通过港口进入园区货 运量占货运总量的比例等,以适当扩张或紧

    16、缩的方式来调整建设规模。外部环境有利于未来城市物流需 求与供给,其取值则略大于1,反之则略小于1; DB34/T 37062020 6 Z Q 预测规划年的园区年吞吐量(TEU或t); Z T园区年作业天数(d),取值为 350365,建议取值为 350。 t (2) 式中: t 规模系数; 港口腹地规划年份第三方物流(3PL)市场占全社会物流市场的比例(%)。的取值,随区 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可参考部分国家的数据进行估算,见表2; 表2 部分国家3PL占全社会物流市场的比例 国家 /% 日本 80.0 美国 60.0 英国 34.5 法国 26.9 荷兰 25.0 德国 23.8

    17、 通过园区的货物中潜在的、适合进入园区的货运量与货运总量的比例()。取值一般在 60%80%之间,腹地经济总量大,市场化程度高,物流市场需求大,则取较大值,反之取小值; 临港产业对园区的拉动系数。的取值,一般根据临港主导产业来确定,临港主导产业对物 流园区的物流服务功能需求大,的取值就大,参考表3; 表3 临港产业对港口物流园区的拉动系数 与临港产业的关系 非常紧密 1.20 紧密 1.15 一般 1.10 不紧密 1.00 园区的社会功能系数。发达的城市经济和城市物流系统将是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基 础。取值可参考表4; 表4 港口物流园区的社会功能系数 城市物流系统发达程度 非常发达

    18、1.2 发达 1.1 一般 1.0 园区单位生产能力用地参数(m 2 /t)。的取值一般在5070之间,货物种类构成中,高附 加值产品比重大的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DB34/T 37062020 7 平均每TEU货物的吨(t/TEU)(非集装箱货物此参数可以忽略)。取值按本地统计资料确 定,若无资料可取 812。对于非集装箱货物来说,此参数取值为1。 5.4.2 各功能区规模的确定 5.4.2.1 码头装卸作业区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根据港口装卸的货物种类、吞吐量以及流向、车型、船型、运输方式、自然条件等因素综合 考虑相应的设施、设备以及场地; b) 泊位等级与航道通航条件相适应; c)

    19、采用先进的装卸工艺,选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能耗低和维护方便的装卸机械, 可随吞吐量增长分期配置; d) 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环保设施及岸电设施,并配备现代化的通讯和生产指挥调度系统; e) 泊位数、泊位年通过能力等按JTS166-2020中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5.4.2.2 堆存作业区 符合以下要求: a) 根据堆存货物的特性,按种类相对集中布置,一般可分为集装箱堆场、散货堆(库)场以及 件杂货堆(库)场等; b) 具备高效便捷的运输、装卸和管理等条件; c) 场地具有良好的安全、环保、防火、排水、照明等设施; d) 集装箱堆场、散货堆(库)场及件杂货堆(库)场的面积按JTS16

    20、6-2020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5.4.2.3 仓储配送区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根据园区类型、货物特性、货物处理量和装卸搬运作业要求,合理确定仓库规模、类型、结 构及有关保管设备、设施; b) 站台库的站台设置应满足仓储配送区进出货物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c) 仓储配送区侧重于货物仓储保管、分拣配送、运输配载,其面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c cdcc C nK tQ S (3) 式中: C S 仓储配送区的面积(m 2 ); c Q 园区每天货物配送处理量(t/d); dc t 货物存储周期(d),可取59,若具有仓储功能或者其他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延长; c 单位货物占地面积(m 2 /t)

    21、,仓储库每吨货物占地面积的参考取值是1.52.5; DB34/T 37062020 8 c K 仓库面积利用率(),应根据仓库所选用的机械、货物特性、仓库结构和通道布置等因素 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可按表5选用; 表5 仓库面积利用率 仓库类型 c K/ 大批量货物 小批量货物 单层库 6575 6065 多层库 5565 5060 c n 仓库空间利用率(),取值主要取决于货物的堆存方式,采用货架堆存的形式,可按表6 选用;不采用货架堆存的形式,建议取值为30。 表6 采用货架堆存的仓库空间利用率 货架系统类型 空间利用率 存取货物顺序 横梁式货架 30%50% 任意存取 窄巷道货架 45%6

    22、0% 任意存取 双深度货架 45%60% 一半任意存取 驶入式货架 60%70% 先进后出 后推式货架 60% 先进后出 重力式货架 80% 先进后出 穿梭式货架 80% 先进先出/先进后出 5.4.2.4 多式联运换装区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园区一般宜具备多式联运换装条件,保证铁水、公水联运足够的用地,并具备相应的基础设 备、设施; b) 换装设备配置应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进行集装箱货物装卸、掏箱、装箱、空箱管理等作业 时,宜配备相应的换装设施及场地; c) 合理组织多式联运运输方式,尽量避免不同运输方式作业线路之间的平面交叉; d) 换装作业区应有足够的场地,装卸作业不宜占用道路面积,

    23、不应干扰其他运输方式运作,不 宜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e) 多式联运换装区主要有堆场、仓库、停车场及其他换装附属设施,宜结合其他功能区设施统 筹设置; f) 铁路装卸线应满足装卸工艺、平面布置和铁路运行组织的要求。装卸作业段的最小长度按 JTS166-2020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5.4.2.5 流通加工区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满足加工工艺的要求,便于进行商品分类、拣选、包装等; b) 流通加工设备、设施及运输通道的布置应与加工工艺、运输路线、建筑物和道路相协调; c) 流通加工区面积根据需要流通加工的货物量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DB34/T 37062020 9 yy L L T Q kS

    24、 (4) 式中: L S 流通加工区的面积,(m 2 ); k 高峰波动系数,通常取2。 L Q 需要流通加工的年货物总量(t); yy T仓库及堆场的运营天数(d),一般取350365,应扣除影响作业天数的时间; 流通加工区单位面积货物处理量(t/m 2 ),通常取1。 5.4.2.6 商贸交易区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商贸交易区包括商品展示平台、交易大厅等; b) 商贸交易区面积的确定可根据客户人均占用商贸交易区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jyjyjy AUS (5) 式中: jy S 商务交易区面积(m 2 ); jy U单位时间内商贸交易区的平均客户数(人); jy A客户人均占用商

    25、贸交易区的面积(m 2 /人),可取68。 5.4.2.7 保税区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园区可根据进出口货物情况及保税需求进行保税区的建设,考虑到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 要求,保税区宜采用规模较小的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B型)或保税仓库; b) 公用型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保税区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bsbsbsbs bsbsbs bssb TqL tQ KS (6) 式中: sb S 保税区面积(m 2 ); sb K 不均衡系数,可取1.21.5; sb Q 保税区年均货物货流量(t/d); sb t 货物的平均存储期(d),一般为715; sb 入库系数,即入库率(%),视具体情况而定;

    26、 DB34/T 37062020 10 sb 存储面积利用率(%),可取6065; sb L 堆存层数,一般为1层3层,建议取值为2; sb q 每平方米货物堆存量(t/m 2 ),当资料不足时,散货取散货平均堆高与物料密度乘积值,件 杂货按JTS166-2020的表5.10.13选用; sb T 保税区年工作天数(d),一般取值为350365,应扣除影响作业天数的时间。 5.4.2.8 综合办公区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综合办公区的规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取决于园区内的办公人数和内部的设施配置,按 照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办公室面积可按每人4.5m 2 7m 2 计算,并预留一定面积。

    27、 b) 商贸服务型、综合型服务型内河港口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 面积宜小于园区总用地面积的15;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和口岸服务型内河港口物流园 区宜小于10。 5.4.2.9 配套服务区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配套服务区一般包括金融机构、餐饮、住宿、娱乐、医疗等设施,宜利用园区外的资源; b) 配套服务区面积一般根据园区实际运营需求而定,可参考已建成类似的物流园区,也可按照 人均占用配套服务区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ptptpt mUS (7) 式中: pt S 配套服务区面积(m 2 ); pt U配套服务区平均每天的人员数(人); pt m人均占用配套服务区

    28、的面积(m 2 /人)。 5.4.2.10 加油、加气站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充分考虑园区运营安全性、便利性的原则下,可在园区的适当位置可布置加油、加气站等; b) 加油、加气站建设规模和建设等级的确定应符合GB50156的有关规定; c) 应有完善的加油、加气工艺及设施、消防、给排水、电气设施,以及防雷、防静电、报警、 紧急切断系统等安全保护设施; d) 加油、加气站站内平面布置及与园区内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应符合GB50156的有关 规定。 5.4.2.11 停车区 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停车区车辆停放方式及行驶路线需根据园区的停车场、道路及交通组织情况选择; b) 停车区一般

    29、包括货车停车区和小型车停车区; c) 货车停车场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DB34/T 37062020 11 tddt NSS (8) 式中: t S 货车停车区面积(m 2 ); d S 单车投影面积(m 2 ),如表7所示; d 单位车辆系数,根据进入园区的车辆车型确定,通常取23之间; t N 停车场的容车数(辆)。 zdt NNN (9) 式中: t N 停车场的容车数(辆) d N 到达园区的车辆总数(辆); z N 作业区可同时停靠的车辆数(辆)。 j365 Q N n d (10) 式中: d N 到达园区的车辆总数(辆); n Q 通过汽车运输的年货运量(t); j货车净载重(t)

    30、。 d z z S S N (11) 式中: z N 作业区可同时停靠的车辆数(辆); z S 作业区内可供货车停车面积(m 2 ); d S 单车投影面积(m 2 ),如表7所示。 表7 常见车型单车投影面积 车型(整备质量) 34吨卡车 68吨卡车 1010.5吨卡车 15吨拖挂车 投影面积/(m 2 ) 25 35 45 60 d) 小型车停车区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在园区内相应办公区和生活服务区建筑物周边宜设置地面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 2) 地下停车场宜利用人防地下空间; 3) 小型车停车区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t tt cwcws 60 TW SPSS (12) 式中: s S 小型

    31、车停车区面积(m 2 ); DB34/T 37062020 12 cw S 单个车位的面积,一般为3m6m; P小型车停车数(辆); t W 高峰小时停放的小车数量(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t T 平均停车时间(min),一般为60; t 停车场车位利用率(),一般取70。 5.5 平面布局 5.5.1 园区的平面布局方法宜采用工业工程中的系统布局设计(System Layout Planning-SLP)方法, 对园区各功能区及设施进行合理布局。 5.5.2 基于SLP方法的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流程如下: a) 确定物流园区功能区布局所需的基本要素; 1) 物流对象(P, Produc

    32、t),货物; 2) 物流量(Q, Quantity),物流园区的货物吞吐量; 3) 物流作业路线(R, Route),园区内物流对象在各功能区间的运行路径; 4) 辅助、服务部门(S, Service),指保证园内所有物流活动正常运行的辅助服务性活动、 设施及服务的人员; 5) 时间安排(T, Time),指完成物流作业、流程、流动、周转等标准时间。 b) 分析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明确各功能区间的综合相互关联程度; c) 绘制功能区位置相关图,确定其相对位置关系; d) 绘制功能区面积图,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评价、调整和修正,形成多种候选方案; e) 方案评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33、、评价,选择最佳方案; f)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SLP方法见附录A。 6 园区交通 6.1 一般规定 6.1.1 根据货运量、货种、流向、运输组织和进线条件等因素进行交通组织设计,并满足园区功能区 布局及装卸工艺的要求。 6.1.2 园区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出入口与外部集疏运道路宜留适当距离。 6.1.3 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选择路线合理、集疏运便利、投资节省和营运成本低的设计方案。 6.2 道路运输 6.2.1 园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园区内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道; b) 满足运输、消防、排水和环境卫生等要求; c) 园区内部道路网应与外部集疏运道路的

    34、有效衔接; d) 园区内道路的互相交叉,宜采用平面正交。平面交叉应设置在直线路段,当需要斜交时,交 叉角不宜小于45度; e) 道路宜环形布置,尽头式道路末端应设置车辆回转场地。 6.2.2 园区内主干道可按企业内部道路标准设计为双向4车道或6车道,应符合JTS166-2020的规定, 最小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5m;园区内次干道可设计为双车道,支道为单车道,每车道宽3.5m4.5m。 6.2.3 园区内道路等级应根据交通组织设计及交通密度确定,并应符合GBJ 22及JTJ B01的规定。 6.2.4 园区内道路边缘至铁路中心线的距离应不小于3.75m,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指建筑物外墙边缘) DB3

    35、4/T 37062020 13 的最短距离应满符合JTS166-2020的有关规定。 6.3 铁路运输 6.3.1 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应综合考虑年货运量、货物运输要求、园区位置与铁路网的关系及场地条 件等因素,并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 6.3.2 铁路专用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铁路专用线的引进线和进入园区的位置应综合考虑铁路部门对引进线、接轨点等方面的要求, 选取线路短、干扰少、工程量小、作业简单的线路; b) 配置相应的设备、设施,满足装卸作业、运输和安全生产的要求; c) 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换装应高效衔接。 6.3.3 园区铁路装卸线的布置应考虑各功能区的布局、装卸工艺及通过能力

    36、等因素;其有效长度应按 货运量、货种、作业性质、取送车方式和一次装卸车数量等因素确定。 6.3.4 园区铁路专用线及其各类设施的设置除执行本规范以外,并应符合TB 10098、TB 10099及相关 的铁路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7 信息化建设 7.1 一般规定 7.1.1 园区信息系统应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等,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高效运转和快速 响应的原则。 7.1.2 支持异构系统及不同协议的互联,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具备容错能力、备份功能及开放性。 7.1.3 园区信息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满足未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 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要求。 7.

    37、1.4 园区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元和信息分类与编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T/T 697.1、JT/T 697.2、 JT/T 697.3、JT/T 697.4、JT/T 697.5、JT/T 697.7、JT/T 697.8、JT/T 697.12、GB/T 19488.1和GB/T 19488.2等有关规定 7.2 技术要求 7.2.1 应用软件先进成熟、稳定可靠,宜具备兼容性及。 7.2.2 网络平台中的全部设备应满足系统需求并留有余量,选择稳定可靠的传输介质。 7.2.3 数据库平台具备容错、错误恢复、记录、预警等能力,支持联机、脱机备份和多种标准语言开 发存储。 7.2.4 服务器平台根据

    38、关键业务进行冗余配置。 7.2.5 具备数据共享接口,为行业和社会提供相关数据服务,数据及接口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 有关规定。 7.2.6 符合GB/T 22239和GB/T 25070等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按GB 17859和GB/T 22240的规定进行 等级划分和保护。 8 环保与绿化 8.1 一般规定 8.1.1 园区规划与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环境污 DB34/T 37062020 14 染,保护环境。 8.1.2 宜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监管系统,并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活动。 8.2 技术要求 8.2.1 园区的环境空气应达到G

    39、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8.2.2 装卸作业场所环境噪音应达到JTS 149中装卸作业库场标准,非装卸作业场所环境噪音应符合 GB12348-2008中规定的3类标准。 8.2.3 园区应设置环卫设施,组织收集废弃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8.2.4 鼓励园区的入驻企业通过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8.2.5 物流园区绿地率不宜大于15; 8.2.6 园区绿化设施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a) 园区的绿化面积应遵照所在城市的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b) 充分利用园区内的可绿化面积,根据园区类型、特点及景观要求,合理选配各类植物 c) 综合办公区和配套服务区的

    40、景观设计应融入人文、地理环境、企业文化等要素。 DB34/T 37062020 1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SLP方法 A.1 SLP布局设计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图A.1所示。 图A.1 实施步骤 A.2 SLP布局设计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A.2.1 根据物流园区各功能分区之间的物流关系,把一定时间周期内的物流对象移动量作为物流强度。 SLP方法中将物流强度分成五个等级:分别用A、E、I、O、U来表示,分别对应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 强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物流强度。各功能区间物流线路上的物流强度可按照物 DB34/T 37062020 16 流

    41、线路比例或承担的物流量的比例来确定,对于不存在固定物流的功能区间,其物流强度为U级,如下 表A.1所示。 表A.1 物流强度等级划分表 物流强度等级 符号 物流路线比例(%) 承担的物流量比例(%) 超高物流强度 A 10 40 特高物流强度 E 20 30 较大物流强度 I 30 20 一般物流强度 O 40 10 可忽略物流强度 U 0 0 A.2.2 将非物流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如下表A.2所示;同时,可将物流园区作业区间相互关系密切 程度等级划分为A(绝对必要靠近)、E(特别必要)、I(重要)、O(一般)、U(不重要)、X(不希望靠近)。 表A.2 物流园区作业分区相互关系等级理由

    42、编号 关系等级理由 1 作业流程的连续性 2 作业性质的相似性 3 物料搬运 4 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 5 监督和管理方便 6 噪声、灰尘等环境问题 A.2.3 进行物流关系分析,得到各个作业区间物流相关性程度,通过物流强度等级指标来表示,可得 到各个作业区间的物流相关性表,如下表A.3所示。 表A.3 物流园区作业区间物流相关性表 堆存 作业区 仓储 配送区 流通 加工区 商贸 交易区 综合 办公区 配套 服务区 货车 停车区 堆存作业区 仓储配送区 流通加工区 商贸交易区 综合办公区 配套服务区 货车停车区 A.2.4 进行非物流关系分析,物流园区作业除了与物流相关的功能区域外,还有许多与

    43、物流无关的管 理或辅助性的功能区域。这些区域尽管本身没有物流活动,但却与其他区域有密切的业务关系,故还需 DB34/T 37062020 17 对区域间进行非物流关系的分析,通过物流园区作业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来表示,物流园区作业区 间的非物流相关性表,如下表A.4所示。 表A.4 物流园区作业区间非物流相关性表 堆存 作业区 仓储 配送区 流通 加工区 商贸 交易区 综合 办公区 配套 服务区 货车 停车区 堆存作业区 仓储配送区 流通加工区 商贸交易区 综合办公区 配套服务区 货车停车区 A.2.5 进行相互关系分析,将各功能区间的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进行整合。将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 流关

    44、系的密切程度等级量化,一般取A=4,E=3,I=2,O=1,U=0,X=-1。确定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的 相对重要性,其相对重要性比值m:n一般不超过1:33:1,根据物流园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比值,可取m: n=3:1,2:1,1:1,1:2,1:3,m:n亦称为加权值,用来计算量化功能区间综合相互关系;设两功能区Ai 与Aj(ij),其量化的物流强度等级为MRij,量化的非物流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为NRij,则作业单元i 与j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数量值 ijijij NRnMRmTR 。得到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的综合相互 关系计算表,如下表A.5所示。 表A.5 物流园区功能分区综合关系计

    45、算表 功能区对 关系密切程度 综合相互关系 物流关系加权值m 非物流关系加权值n 分数 等级 等级 分数 等级 分数 A.2.6 根据物流园区各功能区间的综合关系分值,综合相关功能区的对数,计算统计物流园区各功能 分区的综合关系等级划分比例,如下表A.6所示。 表A.6 物流园区综合关系等级划分比例 分值 等级关系 功能分区对数 百分比(%) 合计 100% DB34/T 37062020 18 A.2.7 最后,根据物流园区各功能区关系密级等级 A.3 SLP布局设计方法的功能区位置分析 在量化物流园区各功能分区的综合相互关系后 系级别用A、E、I、O、U、X表示出来 接近程度分值越高,说明

    46、该功能分区越应该靠近规划图的中心位置 划图的边缘位置。物流园区功能分区布置排序如表 能分区依次进行布置,可得物流园区各功能分区的最佳相对位置 堆存 作业区 仓储 配送区 堆存作业区 仓储配送区 流通加工区 商贸交易区 综合办公区 配套服务区 货车停车区 综合接近程度 排序 ,绘制得到各功能区综合相互关系图 图A.2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 ,确定各功能分区的相对位置。首先根据综合相互关 ,同一级别功能分区按综合接近程度分值由大到小顺序确定 ,分值越低说明该功能分区应处于规 A.7所示。根据上表,对A、E、I ,示例如图A.3所示 表A.7 功能区排列关系 流通 加工区 商贸 交易区 综合 办公区 配套 服务区 ,如图A.2所示。 ,综合 、O、U、X等级的功 。 货车 停车区 DB34/T 37062020 19 图A.3 物流园区功能分区相对位置图(示例) A.4 进行功能区面积计算。 A.5 调整和修正。经过上述步骤得到初始布局图,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评价、调整和修正。在综合 考虑各种调整因素和实际限制条件的各种影响因素后,对功能区的面积图进行调整,得出多种候选方案。 A.6 方案评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从而得到最终的布局方案 图。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3706-2020 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布局设计规范.pdf)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