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31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924-2020 草莓架式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of propagation with highelevation for strawberry 2020-12-15 发布 2021-01-15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9242020 I 前 言 本 文件 按 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到则 第 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 定 起 草 。 本 文件 由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 本 文件 由 江苏省园艺标准化委员会 归
2、口。 本 文件 起草单位: 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成宝 、 陈月红 、 曹荣祥 、 唐泉 、 童晓利 、 孙永平 、 林久军 。 DB32/T 39242020 2 草莓架式育苗 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莓架式育苗的设施要求、生产环境、母株管理、子苗管理 、 病虫草害防 治 、 出圃和生产记录 。 本文件适用于草莓原种苗和生产苗架式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 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 改 日期 对应 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3、于本 文件 。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DB32/T 3330 草莓生产苗等级划分 3 术语 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 需要界定的 术语和定义。 4 设施要求 4.1 棚室 塑料大棚、连栋大棚 、玻璃温室等棚室并具备降温、通风、遮荫、喷滴灌条件。 4.2 育苗架 采用钢架做成立体 H 型结构,高 130 cm,栽培槽的宽度为 35 cm、深度为 30 cm,栽培 槽内用无纺布固定基质,栽培架之间的人行道宽为 60 cm。 4.3 栽培基质 基质体积比为:草炭:蛭石:珍珠岩:商品有机肥( N+P2O5+K2O5%,有机质含量 30%)
4、比例为 4: 1: 1: 1。 4.4 生产环境 按照 NY/T 391 规定 执行 。 DB32/T 39242020 3 5 母株培育 5.1 品种选择 促成栽培或半促成栽培应选用休眠浅的品种。 5.2 母株选择 选择经炼苗移栽后的健壮、无病虫害,且根茎部直径 1cm以上的种苗作为育苗母株, 定 植时应摘除老叶和花序, 留 四叶一心或五叶一心 ,并带土移栽 。 5.3 定植时间 母株移栽定植时间为 3 月中旬 至 4 月上旬。 5.4 定植要求 将植株单或双行定植在架式育苗槽中,行距 10 cm 15 cm,株距 15 cm 20 cm。植株 栽植的深度是根茎部与基质平齐,弓背朝向立体槽的
5、外方。 5.5 植株 管理 5.5.1 光照 种苗定植后立即遮阳,待成活后撤除遮阳设备。 连续阴雨天应采用 补光灯 ,补充光照 2 h 3 h。 5.5. 2 温度 在生长过程中,及时浇水。当棚内最高温度在 30 以上时,打开通风口并遮阳,同时 开启降温设备。 5.5.3 施肥 植株旺盛生长时,施 N: P2O5: K2O比例为 15: 5: 15的含微量元素的水溶肥 0.3g/株,每 周一次,抽生匍匐茎期,施水溶肥( N: P2O5: K2O比例为 20: 20: 20,含微量元素) 0.4g/ 株,每周一次,在 7 月下旬后不再追肥。 5.5.4 补水 种苗定植后立即 补充水分 ,次日再
6、补水 一次。整个育苗期,空气湿度不超过 80%,保持 基质湿润,种苗叶缘清晨无吐水现象时应及时供水。 5.5.5 摘花 疏 叶 及时摘除种苗的花序、枯黄老叶及病叶。 5.5.6 匍匐茎苗 培育 母株抽生匍匐茎后,定期检查,疏理匍匐茎蔓使其伸展均匀,去除后期抽生的过密的匍 匐茎,保证通风透光。 6 子苗 管理 6.1 盆钵选择 DB32/T 39242020 4 宜 选用直径为 10 cm的营养钵。 6.2 栽培基质 基质配比为草炭:珍珠岩比为 4: 1。 6.3 扦插时间 子苗扦插 时间为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 6.4 扦插方法 从匍匐茎上将子苗剪下,在晴天下午或阴天扦插到营养钵中,子苗扦插
7、后 10 d 内 采用 潮汐式灌溉 ,并覆盖遮阳网, 15 d 后撤除。 6.5 肥水管理 小水勤浇,生产苗要增加磷、钾肥施用量,减少氮肥施用或不施用氮肥,在 8月中旬以 后用 2 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 6.6 去 叶 及时摘除枯黄老叶、病叶。 7 病虫 草 害 防治 发现杂草及时人工清除。育苗期 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炭疽病 、枯萎病 ,主要 虫害 包 括 红蜘蛛、蚜虫、 斜纹 夜蛾 、蓟马 。 药剂的使用 按照 NY/T 1276 规定执行 。 草莓 主要 病 虫 害及其防治方法 参见 附录 A。 8 出圃 符合 DB32/T 3330 规定的一二级苗 ,即可作为优质苗出圃上市。 9 生
8、产记录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存档 2年以上。 DB32/T 39242020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草莓 主要 病 虫 害及其防治方法 A.1 草莓 主要 病 虫 害及其 防治 方法 见表 A.1 表 A.1 草莓 主要 病 虫 害及其 害防治 方法 名称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炭疽病 主 要 病 原 菌 为 胶 孢 炭 疽 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 Penz .)。 受害部位初始产生溃疡状病 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 形圈时,病斑 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 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及时剪除病叶。降低空气温湿度,移栽初 期
9、施用 325 g/L 苯甲 嘧菌酯 悬浮剂 1000 倍液,或 250 g/L 苯醚甲环唑 乳油 2000 倍 液喷雾。每隔 5 d7 d 喷施一次,轮换用药。 安全间隔期 7 d 以上。 白粉病 主要病原菌为羽衣草单囊壳( Sphaerotheca aphanis (wall.) Braun.)。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初期在叶片 背面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后期花蕾、花染病, 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染病,幼果不 能正常膨大,干枯,果面覆有 一层白粉。 加强栽培管理,经常通风透光, 降低湿度。 发病初期 用, 12.5% 粉唑醇悬浮剂 1000 倍 液,或 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
10、油 2000 倍液 喷雾。安全间隔期 7 d 以上。 枯萎病 主要病原菌为 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oporum Schl )。 病菌侵害根部 。 先在地上部分表现出病态, 心叶变黄绿色或黄绿色卷曲,变小变狭,呈船形, 叶片无光泽,下部叶片变紫色枯萎,叶缘褐色向内 卷。地下根系呈黑褐色,不长新根,潮湿时近地面 基部长出紫红色的分生孢子。 加强检疫,采用水旱轮作。发病初期 50% 硫菌灵可湿性 粉剂 8001000 倍液 或 50%异 菌脲 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灌根。 红蜘蛛 主要为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群聚于 叶背,使叶
11、片呈 灰白色或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叶片 干枯脱落,并在叶上吐丝结网,严重时影响植物生 长发育。 释放捕食螨 。 化学防治 用 0.5%依维菌素乳 油 500 倍液喷雾,或 43%联苯肼酯悬浮剂 2000 倍液喷雾。喷药时注意将叶背和叶基 全部喷施。安全间隔期 7 d 以上。 蚜虫 主要为桃 蚜 ( Myxus persicae)。 群集于叶腋或叶背, 有明显白色棉状物,刺吸叶片汁液,造成斑点,严 重时叶片枯黄。 在放风口设防止蚜虫进入的防虫网,黄板 诱杀蚜虫。 释放异色瓢虫。化学防治 喷洒 10%吡虫灵可湿性粉剂 5000 倍液, 或 2% 苦参碱水剂 1500 倍液喷雾 , 每 4 d5 d
12、喷 药 1 次,连用 2 次 3 次 。安全间隔期 7 d 以 上。 斜纹 夜 蛾 斜纹夜蛾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啃食根及根 盘,造成全株生长势减弱,不能正常开花。 人工直接捕杀, 释放寄生蜂。化学防治 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10000 倍液喷施。 安全间隔期 3 d 以上。 蓟马 主要为 花蓟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以成 虫和若虫锉吸植株的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 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 节间缩短;果实被害后会硬化 ,影响产量和品质。 黄板诱杀蓟马。化学防治 6%乙基多杀菌素 悬浮剂 1000-2000 倍液 或 2.5%多杀菌素悬 浮剂 1000 倍液 防治。 安全间隔期 7 d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