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61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888 2020 乌饭树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seed propagation of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 2020 - 10 - 13 发布 2020 - 11 - 13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888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林业局提出 并归口 。 本标准 由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鹏、陈庆生、张敏、
2、 李飞 、 黄婧。 DB32/T 3888 2020 1 乌饭树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饭树播种育苗过程中苗圃地建立、播种、苗期管理、 容器 移栽、 移栽后管理 、病 虫害防治 和 记录 。 本标准适用于乌饭树播种繁殖。 2 苗圃地 建立 2.1 圃地选择 宜选择土壤疏松、壤质或沙质、排水良好的土地 ;土壤 pH 5.5 pH 6.0;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 3%。 2.2 施基肥 整地前 撒施腐熟的 有机肥 300 g/m2 和 复合肥 5 g/m2。 2.3 整地 宜在冬季上冻 前进行翻耕,深度为 25 cm 30 cm。及时平整和压实。翌年春季播种前旋耕、碎土, 清除杂草
3、、宿根等杂物。圃地周边开排水沟。 2.4 作床 宜作高床,床宽 120 cm,高 30 cm 40 cm,南北走向,长度根据圃地情况定,苗床间隔 50 cm。 2.5 土壤消毒 在作床后播种前 1周,用 3%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苗床,地膜覆盖 1周后揭开备用。 3 播种 3.1 种子处理 3.1.1 沙藏 将种子与湿河沙(河沙采用 0.3%高锰酸钾浸泡 6 h 进行消毒)按体积比 1: 5混拌,湿度以手握成 团、松 手 即散开为宜,然后置于 5 低温沙藏 45 d。 3.1.2 激素浸泡 沙藏 后,采 用 300 mg/L赤霉素溶液浸泡 种沙混合物 24 h。 3.1.3 催芽 DB32/T 3
4、888 2020 2 将种沙混合物置于温度 25 、 湿度 80的温室中催芽,期间经常翻动 并 保持湿润。催芽 10 d 20 d 时,胚根突破种皮开始萌发,当种子萌发率达到 30% 以上时即可播种。 3.2 播 期 宜在 2 月 下 旬至 3 月上旬。 3.3 播种量 播种量为 3 g/m2。 3.4 播种 将种沙混合物均匀撒播在床面上, 撒后镇压,浇足水分,并用 松针覆盖 , 扣上塑料拱棚。 4 苗期 管理 4.1 温度控制 当拱棚内 温度达 30 时,揭开薄膜通风降温。 4.2 水分管理 出苗期,适时适量洒水,保持床面湿润 ;幼苗长出真叶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保持根系 层土壤湿润
5、 。 及时排除圃地积水。 4.3 追肥 幼苗长出 2片 3片真叶时 ,每隔 15 d进行 1次叶面施肥,喷施浓度为 0.1 % 0.3 % 的尿素溶液。 4.4 除草 以人工除草为主,结合除草进行松土,深度以 3 cm 5 cm为宜。 5 容器 移栽 5.1 设施 可在温室内进行。 5.2 容器 选择 12 cm 10 cm或 12 cm 12 cm的 营养钵。 5.3 基质 采用珍珠岩:泥炭 =1: 1混合基质 。 5.4 移栽 当 幼苗长至 4 cm 5 cm 时 ,即可 移栽 于容器中培养 。 移 栽 宜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 6 移栽后管理 DB32/T 3888 2020 3 6.
6、1 温湿度控制 设施内 白天温度保持在 25 28 , 夜间温度保持在 15左右 , 空气湿度 80%。 夏 季 高温时, 应采 取遮阴降温措施。 6.2 水分管理 移栽后浇 1遍透水,在缓苗期根据容器 基质 水分 情况 ,进行适度喷灌,保持土壤湿润。 在基质达到 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 生长后期 控制浇水。 6.3 追肥 根据苗木生长状况,可 酌情追肥,在 7月中旬追施氮肥 1次。 7 病虫害防治 幼苗期 极易发生瘁倒病、灰霉病,可用乙蒜素 2500倍液 或多菌灵 1000倍液进行有效防治。 移栽后要 重点做好根(茎)腐病的防治工作,可用 噁 霉灵 1000倍液进行防治。 8 记录 建立档案,根据育苗技术规程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和项 目编号,制定管理制度,档案填写落实到人, 按时填写,做到准确无误 ,记录保存 2年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