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220 R 07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structure DB32/T 3811-2020 2020- 09 - 09 发布 2020- 12-01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811-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4 4.1 一般规定 . 4 4.2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检测
2、 . 6 5 接地装置 . 8 5.1 主控项目 . 8 5.2 一般项目 . 8 6 引下线 . 9 6.1 主控项目 . 9 6.2 一般项目 . 9 7 接闪器 . 10 7.1 主控项目 . 10 7.2 一般项目 . 10 8 防侧击雷 . 12 8.1 主控项目 . 12 8.2 一般项目 . 12 9 等电位联结 . 13 9.1 主控项目 . 13 9.2 一般项目 . 13 10 电涌保护器 . 15 10.1 主控项目 . 15 10.2 一般项目 . 15 11 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设施 . 17 11.1 主控项目 . 17 11.2 一般项目 . 17 12 工程质量验
3、收 . 1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防雷装置规格尺寸、搭接、间距要求 . 20 附录 B( 资料性 附录) 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23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24 DB32/T 3811-2020 II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25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条文说明 . 26 DB32/T 3811-2020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镇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镇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南京市江宁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4、、南京市鼓楼 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镇江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江苏建盛工程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江苏 润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 南京市轨道交通建 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南京市江北新区建设和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南京市栖霞区建筑安装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南京 市浦口区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高邮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句容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江苏 方建质量鉴定检测有限公司 、 江苏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旭伟、芮万平、谭鹏、许世伟、刘之渊、杨永胜、肖珊、曹镇、陈国庆、 邢长海、陈国兴、周若涵、李昌驭、殷伟、赖天水、茅心伟、吴文生、范旭红、陈然君宇、金瑞娟。
5、 DB32/T 3811-2020 1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防雷装置效 果,明确验收程序和质量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中的防雷装置的质量验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 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6、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工程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简称。 3.2 防雷装置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 防雷装置组成。 3.3 接地装置 earth-termination 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 3.4 接地体 earth electrode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 3.5 人工接地体 manual grounding 为接地需
7、 要而埋设的接地体。一般可分为人工垂直接地体和人工水平接地体,二者可以结合使用。 3.6 DB32/T 3811-2020 2 自然接地体 natural grounding 具有兼作接地功能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建筑物各种金属构件、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埋 地金属管道等作为接地体。具有兼作接地功能但不是为此目的而专门设置的各种金属构件、钢筋混凝 土中的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统称为自然接地体。 3.7 工频接地电阻 power frequency ground resistance 工频电压流过接地装置时,接地极与远方大地之间的电阻。其数值等于接地装置 相对远方大地的 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
8、中电流的比值。 3.8 冲击接地电阻 impulse ground resistance 冲击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对地电压的峰值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地中电流的峰值的比值。 3.9 接闪器 air-termination system 直接截受雷击的接闪针、接闪带(线)、接闪网,以及可接闪的金属屋面和其它金属构件等。由 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3.10 引下线 down-conductor system 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用于将 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3.11 等电位联结 equipotential bonding
9、 将分开的装置、各导电物体用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3.12 水平接闪带(防雷均压环) horizontal air-termination system 水平接闪带是高层建筑物为防止雷电侧击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敷设的金属物。 3.13 限压型电涌保护器 voltage limiting type SPD 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连续变小。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制 二极管做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的组件。也称“箝压型”电涌保护器。具有连续的电
10、压、电流特性。 3.14 开关型电涌保护器 voltage switching type SPD DB32/T 3811-2020 3 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突变为低阻抗。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硅 可控整流器或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做这类电涌保护器的组件。 3.15 过渡电阻 transitional resistance 过渡电阻是一种瞬间状态的电阻。当电气设备发生相间短路或相 对地短路时,短路电流从一相流 到另一相或从一相流入接地部位的途径中所通过的电阻。 3.16 等电位联结汇流排 equipotential bonding bar 将金属装置、外来导电物、电力线路、
11、通信线路及其它线路连于其上以能与防雷装置做等电位联 结的金属带。 3.17 防侧击雷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sideflash 当建筑超过一定高度时, 需要 建筑物侧面 加设保护 装置或者将外墙金属物接地的措施,用来接侧 面的雷击 。 3.18 检验批 inspection lot 按相同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抽样 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DB32/T 3811-2020 4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作为建筑电气工程的子分部进行验收,划分为接地装置、引下线与接闪器、 等电位联结、防侧击雷、电涌保护器、防雷
12、屏蔽设施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人工接地装置和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体应分别作为 1 个检验批,且大型基础可按区块划 分成若干检验批; 2 对于防雷引下线安装工程, 6 层以下的建筑应作为 1 个检验批,高层建筑中依水平接闪带设置 间隔的层数应作为 1 个检验批; 3 接闪器安装同一屋面,应作为 1 个检验批; 4 建筑物的总等电位联结应作为 1 个检验批,每个局部等电位联结应作为 1 个检验批,电子系统 设备机房的等电位联结应作为 1 个检验批; 5 防侧击雷:高层建筑中依水平接闪带设置间隔的层数应作为 1 个检验批; 6 电涌保护器:总配电箱(一级配电箱
13、)安装的电涌保护器应作为 1 个检验批,分配电箱(二级 配电箱)安装的电涌保护器应作为 1 个检验批,开关箱(三级配电箱)安装的电涌保护器应作为 1 个 检验批; 7 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设施:每个独立的屏蔽设施应作为 1 个检验批。 4.1.2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施工中采用的材料、设备应进场验收合格,并应做好验收记录和验收 资料的 归档,当设计有技术参数要求时,应核对其技术参数,并应符合设计要求文件及本规程的规定。 4.1.3 当对防雷装置采用的主要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存在异议时,应送 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样检测 并经检测合格,方可使用。当对电涌保护器有异议时,同厂家同批次、不同规格的,抽检 1%
14、,且不少 于 2 个。 4.1.4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的施工现场,应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和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防雷装置 的隐蔽工程应经过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建设)单位检查,检查(检测)结果合格。未经专业监理工 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1.5 防 雷装置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子分部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并应 按照本规程 4.2 要求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在自检及检测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建设)单位验 收。 4.1.6 接地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利用建筑物基础接地的接地体,应先完成底板钢筋敷设,然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接地装
15、置施 工,经检查确认后再支模或浇筑混凝土。 DB32/T 3811-2020 5 2 对于人工接地的接地体,应按设计要求利用基础沟槽或开挖沟槽,然后经检查确认,再埋入或 打入接地极和敷设接地干线。 3 降低接地电阻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的 施工,应先按设计要求位置开挖模块坑,并将地下接地干线引到 模块上,经检查确认,再相互焊接; 2)采用添加降阻剂降低接地电阻的施工,应先按设计要求开挖沟槽或钻孔垂直埋管,再将沟槽清 理干净,检查 接地体埋入位置后,再灌注降阻剂; 3)采用换土降低接地电阻的施工,应先按设计要求开挖沟槽,并将沟槽清理干净,再在沟槽底部 铺设经确认合格
16、的低电阻率土壤,经检查铺设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安装接地装置;接地装置连接 完好,并完成防腐处理后,再覆盖上一层低电阻率土壤。 4 隐蔽防雷装置前,应先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覆土回填。 4.1.7 防雷引下线 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利用建筑物柱内主筋作引下线时,应在柱内主筋绑扎或连接后,接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经检 查确认,再支模; 2 对于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暗敷埋入粉刷层内的引下线,应先检查确认不外露后,再 贴面砖或刷涂料等; 3 对于直接从基础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引出明敷的引下线,应先埋设或安装支架,并经检查确认 后,再敷设引下线。 4.1.8 接闪器安装前,应先完成接地装置和引下线
17、的施工,接闪器安装后应及时与引下线连接。 4.1.9 防雷接地系统测试前,接地装置应完成施工且测试合格;防雷接闪器应完成安装,整个防雷接 地系统应连成回路。 4.1.10 等电位联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总等电位联结,应先检查确认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的接地导体位置,再安装总等电位联结端 子板,然后按设计要求作总等电位联结; 2 对于局部等电位联结,应先检查确认联接端子位置及连接端子板的截面积,再安装局部等电位 联结端子板,然后按设计要求作局部等电位联结; 3 特殊要求的建筑金属屏蔽网箱,应先完成网箱施工,经检查确认后,再与 PE 连接。 4.1.11 防侧击雷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DB32/T
18、 3811-2020 6 1 高层建筑物水平接闪带应与建筑物外圈每根引下线进行焊接,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应 符合附录 A 表 A.0.1”接闪器、引下线 、接地装置、等电位联结钢材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的 规定。 2 高层建筑物外墙金属门窗、金属护栏、金属广告牌等大尺寸金属物应与水平接闪带形成电气贯 通。 4.1.12 电涌保护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涌保护器的标称放电电流 In、冲击电流 Iimp、电压保护水平 Up,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Uc,应符 合工程设计文件,产品进场时,应先核对参数后进行安装。 2 安装在电路上的 SPD,其前端宜安装后备保护装置。后备保护装置如使用熔
19、断器,其值应与主 电路上的熔断器电流值相配合,宜根据制造商推荐的过电流保护器的最大额定值选择,或应符合设计 要求 。如果额定值大于或等于主电路中的过电流保护器时,则可省去。 4.1.13 防雷屏蔽设施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屏蔽体的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件应进行电气 连接,并与防雷装置相连接。 4.2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检测 4.2.1 新建、改建、扩建的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的防雷装置检测项目,应包括防 雷 接地 装置、引下线、接闪器、等电位联结、防侧击雷措施、电涌保护器六个项目。 4.2.2 房屋建筑工程 防雷装置检测为系统性检测,其检测可
20、分为 基础接地检测、过程检测和子分部验 收前检测 三个阶段,各阶段检测项目及参数见表 4.2.2。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可不分阶段检测。 表 4.2.2 各阶段检测项目及参数 阶段 检测项目 检测参数 具体内容 基础接地 检测 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 检测基础地网接地电阻 过程检测 引下线 接地电阻 检测引下线的接地电阻 子分部验 收前检测 接闪器 接地电阻 检测接闪器的接地电阻 过渡电阻 检测屋面金属物与接闪器的过渡电阻 支架垂直拉力 检测接闪器固定支架的垂直拉力 等电位联结 接地电阻 检测等电位联结汇流排的接地电阻 防侧击雷措施 过渡电阻 检测外墙金属物(门窗、护栏等)与防 雷装置的过渡电阻 DB3
21、2/T 3811-2020 7 电涌保护器 ( SPD) 压敏电压(限压型 SPD) 检测 SPD 的压敏电压(限压型电涌保护器) 泄漏电流(限压型 SPD) 检测 SPD 的泄漏电流(限压型电涌保护器) 绝缘电阻 检测 SPD 的表壳绝缘电阻 4.2.3 在防雷装置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本规程要求编制防雷装置检测方案。防雷装置检测方案 应符合以下要求: 1、防雷装置检测方案中应包含各阶段检测的主要内容、检测条件、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 2、防雷装置检测方案应由监理(建设)单位确认。 4.2.4 房屋建筑工程防雷装置基础接地检测宜在工程施工至室外 地坪标高( 0.00)处进行,检测次 数不少于
22、 1 次;房屋建筑工程防雷装置子分部工程验收前检测不少于 1 次。 房屋建筑工程防雷装置过程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低层住宅建筑不进行过程检测,多层、中高层及高层住宅工程过程检测不应少于 1次;除住宅之 外的民用建筑工程单层不进行过程检测,多层建筑过程检测不应少于 1次,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过程检测 不应少于 2次; 2单层工业建筑工程不进行过程检测,其他工业建筑工程过程检测不应少于 1次。 4.2.5 建筑 工程防雷装置的检测数量,应 符合建筑工程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程 DGJ32/TJ XXX-2019 的规定。 4.2.6 防雷装置的检测机构应在基础检测、过程检测后及时向现场提供检测结果,在防
23、雷装置分项工 程检验批验收时应检查 “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 基础接地检测 成果 记录” 和 “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 过程检测 成果 记录”, 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本规程的要求。 4.2.7 建筑 工程防雷装置检测 出现 不合格项时,对不合格的检测项应 在整改后 进行复检, 复检时检测 数量应加倍,复检检测应包含原不合格的点位 。 4.2.8 房屋建筑工程防雷装置当未按本规程及建筑工程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程 DGJ32/TJ XXX-2019 规定进行基础检测或过程检测时,建筑工程防雷装置子分 部工程验收前检测数量应加倍。 DB32/T 3811-2020 8 5 接地装置 5.1 主控项目 5.
24、1.1 接地装置的预留测试点应符合设计要求,设置在外墙面的预留测试点不应被外墙饰面遮蔽,且 预留测试点应有明显标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5.1.2 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大于 4。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 基础接地检测 成果 记录 。 5.1.3 接地装置的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寸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附录 A 表 A.0.2”防雷接地装置接地及跨接材料要求一览表”的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 查方法:检查材料进场验收记录。 5.1.4 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极之间,以及接地极与引下钢
25、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焊接时, 宜采用放热焊接 (热剂焊), 当采用通用的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做防腐处理。钢材、铜材的焊接 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接地极为钢材时,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应符 合 附录 A 表 A.0.1”接闪器、引下线、接地 装置、等电位联结钢材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的规定。 2 接地极为铜材与铜材或铜材与钢材时,连接工艺应采用 放热焊接(热剂焊),其熔接接头应符 合下列规定: 1) 连接的导体必须完全包在接头里; 2) 应使连 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连接牢固; 3) 放热焊接的接头表面应平滑; 4) 放热焊接的接头应无贯穿性气孔。 检查数量:接地极之间的
26、连接按不同搭接类别各抽查 10%,且均不得少于 2处。 接地极与引下线主筋之间的连接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检查。 5.2 一般项目 5.2.1 接地网的埋设深度与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极顶面的埋设深度不宜小于 0.8m;水平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 5m,垂直接地极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 2 倍。 检查数量:抽查 10%不少于 2处。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检查、尺量检查。 5.2.2 接地装置由自然 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组成的混合接地体时,在连接处设置的断接卡应符合设计 要求,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 检查数量:抽查 10%不少于 2处。 DB32/T 3811-2020 9
27、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检查。 6 引下线 6.1 主控项目 6.1.1 防雷引下线所用材料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6.1.2 防雷引下线 的布置、安装数量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明敷的引下线全数检查,利用建筑结构内钢筋敷设的引下线按总数量各抽查 5%,且均 不得少于 2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6.1.3 利用建筑物结构竖向构 件的纵向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作为防雷 引下线的主筋应涂红色油漆 进行明显标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6.1.4 当利用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引下线时,金属构件本体
28、应采取焊接、 跨接等措施保证电气贯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6.1.5 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不应大于 4。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 建筑工程防雷装置 过程检测 成果 记录 。 6.2 一般项目 6.2.1 暗敷在建筑物抺灰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并应设置专 用支架固定,引下线焊接处应刷油漆防腐,且无漏刷。 检查数量:抽查引下线的 10%,且不少于 2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6.2.2 专设引下线固定支架应均匀布置,间距不应大于 附录 A 表 A.0.4“接闪器、 专设引下线固定支 架的间距”的规
29、定。 检查数量:抽查固定点的 10%,且不少于 2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尺量检查。 6.2.3 防雷引下线的焊接连接搭接长度及要求应符合附录 A 表 A.0.1”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等电位联结钢材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的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尺量检查 。 DB32/T 3811-2020 10 7 接闪器 7.1 主控项目 7.1.1 当利用建筑物金属屋面 或屋顶上的旗杆、栏杆、装饰物、铁塔、女儿墙上的盖板等永久性金属 物做接闪器时,其材料及截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物金属屋面的间的连接、永久性金属物各部件之 间的连接应可靠、持久。 检查数量:
30、 全数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和材料验收记录 。 7.1.2 接闪器的布置、规格、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尺量检查 。 7.1.3 接闪器与防雷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或卡接器连接,防雷引下线与接地装置必须采用焊接或螺栓 连接。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 检查 方法:观察检查 ,并采用专用工具拧紧检查 。 7.1.4 接闪带、接闪线、接闪杆的最小截面积应符合附录 A 表 A.0.3“ 接闪器、专设引下线的最小 截面积”的要求。 检查数量:每种接闪装置检查 2个点。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尺量 检查 。 7.1.5 屋面金属
31、物体 与 接闪带应电气贯通, 其过渡电阻值 不应大于 0.2 。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检查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7.1.6 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的固定支架应牢固可靠,应能承受 49N 的垂直拉力。 检查数量:按固定支架总数 30%,且不得少于 3个进行抽样检测。 检查方法:检查防雷装置检测记录或检测报告。 7.1.7 接闪器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不应大于 4。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7.2 一般项目 7.2.1 接闪杆、接闪线、或接闪 带 安装位置应正确,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 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防松零件
32、齐全,焊接连接处应防腐完好。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7.2.2 屋面接闪带 、接闪网的布设应符合设计要求,间距允许偏差 20cm。 DB32/T 3811-2020 11 检查数量: 抽取 10%,且不少于 2 处 。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 尺量检查 。 7.2.3 接闪线、接闪网和接闪 带 的焊接连接搭接长度 及要求应符合附录 A 表 A.0.1”接闪器、引下线、 接地装置、等电位联结钢材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的要求。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尺量检查 。 7.2.4 接闪线和接闪带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利用 屋面 钢
33、制护栏作为接闪带时, 护栏的 钢管直径不应小于 20mm。 2 接闪带应构成一个完整的闭合通路,任何两点之间应连通,不同高度处的接闪带应相互贯通。 接闪带在跨越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应采取弧形跨接。 3 接闪带不宜 采取 暗敷 方式 ,当确需暗敷时,应采用 2 根直径不小于 10mm 镀锌圆钢并排敷设, 其敷设净距不小于圆钢直径的 2 倍,或采用不小于 20mm4mm 镀锌扁钢敷设。接闪带表面水泥或装饰 物的厚度不大于 20mm。 4 安装应平正顺直,无急弯,其固定支架 应间距均匀,固定牢固。 5 当设计无要求时,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 150mm,间距应符合附录 A 表 A.0.4“接闪器、专设 引
34、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的要求 。 检查数量: 第 1、 2、 3款 抽取 10%,且不少于 2处,第 4、 5款全数检查 。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尺量检查 。 7.2.5 接闪器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利用建筑物自身 金 属 构件 制作 接闪器 时, 金属板之间 应 具有持久的电气贯通连接 ,各种钢板材 料的 厚度不应小于 0.5mm,铝 板 和锌 板的 厚度不应小于 0.7mm。 2 接闪器位置应布置正确 , 接闪带应平正顺直,焊接处 采取防腐措施 。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7.2.6 接闪 带 或接闪网在过建筑物变形缝处的跨接应有补偿措施。 检查数量:
35、 抽取 10%,且不少于 2 处 。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DB32/T 3811-2020 12 8 防侧击雷 8.1 主控项目 8.1.1 水平接闪带的布设应符合设计要求,水平接闪带与防雷引下线应电气贯通。 检查数量:抽取 20%且不少 于 2处。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 8.1.2 外墙上的幕墙、金属门窗、金属栏杆等较大的金属物应与防雷装置电气贯通,贯通连接的过渡 电阻不应大于 0.2。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8.2 一般项目 8.2.1 水平接闪带与防雷引下线应连接可靠。利用建筑物内部钢筋作为水平接闪带采用螺纹连接时应 跨接,当采用焊接时,焊接长度应符
36、合附录 A 表 A.0.1”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联结钢 材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 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8.2.2 建筑 物 60m 以 上突出外墙表面的金属广告牌应与水平接 闪带或防雷装置相连接,连接点不应 少于两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8.2.3 设计要求接地的幕墙金属框架和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应就近与防雷引下线连接可靠,连接处不 同金属间应采取防电化学腐蚀措施。 检查数量:按接地点总数抽查 10%,且不得少于 1 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DB32/T 3811-2020 13 9 等电位联结 9.1 主控项目 9
37、.1.1 建筑物等电位联结的范围、形式、方法、部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9.1.2 等电位联结导体 的材料和规格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 要求,不同部位各种材质的连接导体最小 截面积应符合设计的要求,材料截面允许偏差应符合附录 A 表 A.0.2“防雷接地装置接地及跨接材料要 求一览表 ”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查阅相关质量控制资料。 9.1.3 总等电位联结汇流排材料尺寸应符合设计要 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附录 A 表 A.0.5“等电 位联结各部件的规格尺寸 ”要求,总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与接地装置应不少于 2 处联结 。
38、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9.1.4 电缆金属外皮、金属套管、电梯导轨和金属水管、燃气管道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干管以及配电 设备 PE 母排等与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的联结应可靠。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 现场观察检查,查阅相关质量控制资料。 9.1.5 金属管道、电力线、信号线和其他导电物体与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联结应可靠,各种屏蔽结 构(如电缆桥架、金属护管)和设备外壳等其他局部金属物与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联结应可靠。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检查,查阅相关质量控制资料。 9.1.6 等电位联结汇流排接地电阻 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大于
39、4。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9.1.7 需 做等电位联结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或 外界可导电部分的连接应可靠。采用焊接时,应符合附录 A 表 A.0.1”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联结钢材焊接时的搭接长度及焊接方法 ”的要求。采用 螺栓连接时,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 第 23.2.1 条第 2 款的规定,其 螺栓、垫圈、螺母等应为热镀锌制品,且应连接牢固 。 检查数量:抽取 10%且不少于 1 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9.2 一般项目 9.2.1 浴室和卫生间内的金属给排水管道、金属浴盆、插座等应按设计要求与局部等电位
40、可靠联结。 联结等电位的专用接线螺栓应有标识。 DB32/T 3811-2020 14 检查数量:抽查 10%,且 不少于 2 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9.2.2 建筑物内电梯轨道、吊车、防静电地板、电缆桥架、管道设施等金属物应与等电位联结带或其 他已做了等电位联结的金属物或等电位网络可靠连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9.2.3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表面应无毛刺、明显伤痕、残余焊渣。端子板安装应平正,连接牢固。用作 等电位联结分支回路的绝缘导线应使用黄绿相间的铜质绝缘导线,绝缘层无老化龟裂现象。 检查数量:抽查 10%,且不少于 2 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9.2.4
41、 等电位联结安装的螺栓、垫片、螺母等应为热镀锌制品,其镀锌层应完好。 检查数量 :抽查 10%,且不少于 2 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9.2.5 等电位联结导体与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之间应采用螺栓连接,连接部位应进行热搪锡处理。埋地 的等电位导体之间连接不得采用螺栓连接。 检查数量:抽查 10%,且不少于 2 处。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DB32/T 3811-2020 15 10 电涌保护器 10.1 主控项目 10.1.1 电涌保护器的规格、参数及保护模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现场观察检查,查阅产品合格证、安装说明书和有效期内型式检验报告。 10.1.2 安装后的限压型电涌保 护器,其压敏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