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160 A 00 DB3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835 2020 法治社会建设水平评价指南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law society construction 2020 - 07 - 14 发布 2020 - 08 - 14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835-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评价目的 . 1 4 评价人员 . 1 5 评价程序 . 1 6 评价内容 . 2 7 评价方式 . 2 8 评价结果运用 . 2
2、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江苏法治社会建设水平评价表 . 3 参考文献 . 8 DB32/T 3835-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司法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福莲、郑重、李长山、许建彤、宋春辉、雷纳君 、杨璐瑶 。 DB32/T 3835-2020 1 法治社会建设水平评价指 南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法治 社会建设水平的评价目的、评价人员、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以及评价 结果运用的指导和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法治社会建设水平的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
3、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647.5 社区服务指南 第 5部分 :法律服务 DB32/T 3244 2017 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规范 DB32/T 3245 2017 县 (市、区 )公共法律服 务中心工作指南 DB32/T 3669 2019 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规范 DB32/T 3670 2019 律师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导则 DB32/T 3672 2019 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指南 DB32/T 3673 2019 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
4、导则 DB32/T * 以案释法制度实施工作指南 DB32/T * 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指南 DB32/T * 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平台建设指南 DB32/T * “ 12348”司法行政服务热线工作规范 3 评价目的 考核各级 党委 和政府 完善法治社会建设监督和管理体制,促进法治社会建设工作规范化发展的情 况。 4 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应为从事法治社会建设研究的专家学者或具备丰富法治社会建设管理和实务工作经验的 依法治理、司法行政等政法机关工作人员。 5 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如下: a) 成立评价领导小组,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确定评 价对象、范围、 评价方式和评分方法等; b) 成
5、立评价小组,确定评价人员; DB32/T 3835-2020 2 c) 组织评价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评价方案、评价人员职责、评价程序和内容等; d) 开展评价工作,对评价对象的法治社会建设水平进行评分并评定等级; e) 撰写评价报 告,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基本情况,包括评价时间、地点、人员、评价对象基本情况、评价方法等; 2) 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普遍性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3) 评价工作中应发扬或推广的内容; 4) 对法治社会建设水平管理、提升和评价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f) 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评价结果,公布评价报告。 6 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 括推动全社
6、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法治社会建设社会评价等法治社会建设 5个一级指标 、 17个二级指标、 63个三级指标,见附录 A。 7 评价 方式 7.1 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登录工作平台、现场调查等方式进行。 7.2 以评价的组织机构划分,可采取以下方式: a) 本级机关对本地区组织开展法治社会建设的情况进行自评; b) 上一级机关 委托第三方法治社会建设研究机构或专家学者 对下一级机关组织开展法治社会建 设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 评价 评估; 或委托 下一级机关 进行监督检查和 评估。 7.3 按照附录 A 给出的指标进行
7、逐项评分,各项评分累计相加的最终得分即为最后得分。根据得分评 定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8 评价结果运用 评价结果可用于: a) 为审查法治宣传、依法治 理、法律服务、依法行政等法治社会建设从业人员履行职责情况提供 依据; b) 为上一级机关评价辖区内下一级机关组织开展法治社会建设的情况提供依据; c) 为党委政府评价所辖行政区域法治社会建设情况提供依据; d) 其他可使用评价结果的情形。 DB32/T 3835-2020 3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江苏法治社会建设水平评价表 表 A.1 江苏法治社会建设水平评价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8、分 值 得 分 一、推动 全社会树 立法治意 识 (25 分) 1、法治宣传教 育机制健全 1)“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 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 步加 强,党委、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各单位的属人管理责 任落实到位,“大普法”格局巩固完善 1.5 2) 法治宣传教育渗透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纳入 党 委政府综合绩效考核、 国民教育体系 及 精神文明创建内 容,各级各类学校按国家规定开设法治课程,法治宣传 在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中权重有较大增长 1.5 3)党委、政府出台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谁主 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意见并得到有效落实 3 4)
9、按照 DB32/T以案释法制度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 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 制 度常态化、长效化运行 2 2、法治宣传工 作体系完备 1) 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机关、乡 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 100%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 法治宣传队伍,社会化普法志愿者队伍、社会团体有效 运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 3 2)设区市、 县(市、区)法治宣传教育中心 全部 建成, 设区 市、县(市、区) 法治文化阵地建成率 100%, 镇(街) 法治文化阵地建成 率 100%、村(居) 法治文化阵地建成 率 85%以上( 法治文化阵地 建设按照 DB
10、32/T 3672 2019 的要求) 2 3)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健全,新媒体技术在普法中充分 发挥运用 1 3、法治宣传教 育深入开展 1)深入开展“法护人生”行动,群众法治宣传产品需 求和供给渠道畅通,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 模式有效运行,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每年接受不同形 式的法治宣传教育两次以上 2 2)“ 法律六进 ”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 形成法律进机关、 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长效机制 2 DB32/T 3835-2020 4 表 A.1(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分 值 得 分 3)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经常开展,村(居)基层村居 基层 法治文化活
11、动经常开展,每年开展有规模有影响的 法治文化活动四次以上 2 4)积极探索建立法治社会诚信体系,守法诚信得到褒 奖,违法失信行为受到惩戒,法治政府诚信起到示范作 用,社会诚信理念进一步确立 1 4、法治宣传教 育效果明显 1)领导干部、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能力不 断增强,不发生侵害群众合法正当权益的有重大影响的 事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在纠正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 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1 2)全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明显提升,青少年违法犯 罪率、刑事案件发案率呈下降趋势 1 3)全民 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得到有效强化, 民事 判决 执结率逐年上升 1 4)积极探索建立法治社会诚信体系,守法诚信得
12、到褒 奖,违法失信行为受到惩戒,法治政府诚信起到示范作 用,法治社会诚信理念进一步确立 1 二、推进 多层次多 领域依法 治理( 17 分 ) 1、加强 系统治 理、依法治理、 综合治理、源 头治理 1)加强 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立体化、 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 全完善,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 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 层次利益诉求,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制度健全 落实,刑释人员、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不超过控制指 标,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 2)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
13、 进, 党组织领导的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 城乡基层 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村民委员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98%以 上,居民委员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98%以上,省级民主法 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到 45%以上,并积极探索崇 德尚 法新型村 (社区 )建设(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 建 按照 DB32/T 3671 2019 的要求 ) 2 3)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 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基层法治机构覆盖率 100%,基 层法治队伍健全,村(居)民参加村(居)委会选举比 率达 90% 2 DB32/T 3835-2020 5 表 A.1(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分
14、值 得 分 4)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 规范 制定程序合法、内容合规; 有效解决内部公共事务 , 社会组织有效运行 2 2、推进社会共 建共治共享 1)人民团 体和社会组织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建已建率 100%,社会组织发展 达到省定标准,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在人员、经费、办 公场所、职能等方面基本脱钩 2 2)“政社互动”“政民互动”全面推行,社会组织服 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 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 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进一步畅通 2 3)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行业自律(管理、监督)、 专业服
15、务等功能作用发挥,切实履行对其成员行为引 导、规则约束、权益维护等的相关责任 2 3、 妥善 处置涉 及民族、宗教等 因素的社会问 题 1)民族事务依法管理,各项民族政策落实,民族关系 和睦融洽 1 2)各项宗教政策落实,管理服务到位,宗教信仰的正 面积极作用得到发挥,非法宗教活动彻底取缔 2 三、建设 完备的法 律服务体 系( 24.5 分) 1、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 法律服务体系 建设 1)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工作平台,设区市、县 (市、 区 )、乡镇 (街道 )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 (社区 )司法 行政服务站建成率 100%,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 覆盖,形成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
16、时公共法律服务圈(社 区法律服务按照 GB/T 20647.5 要求, 县 (市、区 )公共法 律服务中心工作按照 DB32/T 3245 2017 要求,乡镇(街 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按照 DB32/T乡镇(街道)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指南要求,政府法律顾问服务 按照 DB32/T 3670 2019 要求,村(社区)法律顾问服 务按照 DB32/T 3673 2019 要求 ) 2 2)以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 解、司法鉴定等职能为主体,形成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 的核心业务和产品体系 2 3)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执业水平不断提 高。 每万人口律师、公证、基层
17、法律服务等专业法律服 务人员数 逐年增加 2 4) 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融合发展,服 务质量不断提升( 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平台按照 DB32/T 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平台建设指南 “ 12348”司法行政服务热线工作规范要求建设, “ 12348”司法行政服务热线工作按照 DB32/T“ 12348” 司法行政服务热线工作规范要求 ) 2 DB32/T 3835-2020 6 表 A.1(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分 值 得 分 5)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建成,将公共法律服务 体系建设纳入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将公共法律 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内容,
18、纳入政府为民 办实事项目,将公共法律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和政府 采购目录,实现财政保障水平动态增长 2 6)法律服务人员执业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执业监管规 范有效 1 7) 建立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进一 步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渠道 1 2、法律援助制 度健全,司法 救助体系完善 1)法律援助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每万人获得援助率达 万分之十;刑事法律援助辩护率逐步提高,法律援助办 案质量稳步提升(案件办理质量评估按照 DB32/T 3244 2017 要求) 2 2) 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做到应援尽援、应助尽助 2 3) 受援群众对法律援助的满意率达 80%以上(以第三 方机构的评估
19、为准) 1.5 3、推进律师、 公证、基层法 律服务业发展 1)法律服务机构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 展,法律服务行业公信力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 2)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统筹发展 1 4、健全统一司 法鉴定管理体 制 1)司法鉴定管理机构体系健全,管理规定体系完善 1 2) 司法鉴定机构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比例达 98% 以上 1 3)司法鉴定机构能力验证通过率不断提高 1 4)司法鉴定机构五星级诚信等级比例超过 98% 1 四、健全 依法维权 和化解纠 纷机制 ( 27.5 分) 1、化解矛盾纠 纷组织网络体 系健全 1)乡镇 (街道 )、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成覆盖率 10
20、0%,乡镇 (街道 )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达标率 100%, 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达标率 95%以上(人 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按照 DB32T *要求) 2 2)在矛盾纠纷多发行业、领域普遍建立专业性、行业 性人民调解组织,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 解组织规范化 达标率 90%以上 1.5 3)人民调解协会建设进一步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 务功能进一步强化 1.5 2、社会矛盾纠 纷预防化解机 制健全 1)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创新方式方法,构建网 格化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2 2)省、市、县(市、区)三级坚持矛盾纠纷每月分析 研判制度,乡镇及专业、行业人民调解组织注重对重大 典型个案的剖析
21、 1 DB32/T 3835-2020 7 表 A.1(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分 值 得 分 3)建立重大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化解制度 0.5 4)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 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 救济救助机制健全完善,相关渠道畅通 1 5)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 90%以上 0.5 6)民转刑命案在命案总量中占比明显下降 0.5 7)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满意度达 98%以上 1 3、完善多元化 纠 纷 解 决 机 制,构建人民 调解、行政调 解、司法调解 联动工作体系 1)推进公调对接,公安派出所、交警大、中队全面推 行派驻制人民调解工作室 2 2)市县两级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全
22、覆盖,诉调对 接规范和深化 1 3)劳动争议、物业、医疗、道路交通、消费等纠纷 调 解规范 2 4)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充 分发挥 2 5)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 接、相互协调 1 6)仲裁制度完善、公信力提高 1 4、信访纳入法 治化轨道 1) 信访法治化的要求基本落实,保障群众合法诉求依 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进京违法上访 比率下降 1 2) 认真落实涉法涉诉信访终结案件后续管理工作,乡 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做好教育疏导、帮扶救 助、包保稳控、矛盾化解等工作 1 5、建立健全在 维护群众利益 中具 有重大作 用的制度体系 1
23、) 国家人民调解法和省人民调解条例认真贯彻落实, 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人民调 解员补贴经费和专职调解员聘任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 算 2 2)调解矛盾纠纷个案补贴和奖励制度全面建立 2 3)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进一步强化,为当事人申 请司法确认创造条件 1 五、法治 社会建设 社会评价 ( 6 分) 社会认可度 1)公众安全感达到 95%以上 3 2)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 90%以上 3 总 计 DB32/T 3835-2020 8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 2015 2020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3 法律援助 条例 4 司法 鉴定人 管理办法 5 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贯彻落实 实施方案 6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办法 7 江苏省人民调解条例 8江苏省 法 律援助条例 9江苏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10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11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 12江苏省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