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2 T 3816-2020 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03891       资源大小:1.78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2 T 3816-2020 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

    1、 2020-07-14 发布 2020- 08 - 14 实施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ipeline irrigation in paddy field DB32/T 38162020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ICS 93.160 P 57 DB32/T 38162020 I 目 录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规定 . 2 5 工程规划与设计 . 3 5.1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 3 5.2 管道系统布置

    2、. 3 5.3 管道系统工作制度 . 4 5.4 设计流量 . 4 5.5 设计水头 . 5 5.6 水头损失 . 5 6 管材与连接管件 . 6 6.1 管材 . 6 6.2 管件 . 6 6.3 材料运输和储存 . 7 7 工程设施 . 7 7.1 首部枢纽工程 . 7 7.2 管道控制件 . 7 7.3 给水阀与出水口 . 8 7.4 智能测控设备 . 8 7.5 其它 附属设施 . 9 8 管道施工与设备安装 . 9 8.1 基本要求 . 9 8.2 管沟开挖和基础 . 9 8.3 管道施工 . 10 8.4 管沟回填 . 10 8.5 设备安装 . 10 8.6 附属建筑物施工 .

    3、10 9 管道水压试验 . 11 9.1 基本要求 . 11 9.2 管道耐水压试验 . 11 9.3 渗水量试验 . 11 DB32/T 38162020 II 10 工程检验与验收 . 12 10.1 基本要求 . 12 10.2 工程配套设备检验 . 12 10.3 施工安装质量检验 . 13 10.4 工程验收 . 13 11 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 . 13 11.1 基本要求 . 13 11.2 运行与维护 . 1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加筋聚乙烯( PE)管材技术指标 . 15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加筋聚乙烯管道的连接方式 . 17 DB32/T 38162020 III 前

    4、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厅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处、中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叶健、沈建强、 宋成法、刘敏昊、 颜爱忠、丁亚、马恩禄、周晓锋、卜 亚祥、翟林鹏 、缴锡云、 蒋傲、 王景成、吴宏霞、陈靚 、郭守岩、章二子 。 DB32/T 38162020 1 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管道输水灌溉的工程规划与设计、管材与连接管件、工程设施、管道施工与 设备安装、管道水压试验、工程检验与验收、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及改造

    5、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 设计、 建设与管理。其它管道输水灌 溉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9112 钢制管法兰 类型与参数 GB 9113 整体钢制管法兰 GB 5084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GB/T 6111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 GB 13294 球墨铸铁管件 GB/T 13663 给水用聚乙烯( PE)管材 GB/T 18689-2002 农业灌溉设备小型手动塑料阀 GB/T 18691.4 农

    6、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 第 4部分:进排气阀 GBT 30948 -2014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GB 50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 50203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31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GB 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769 节水灌溉工程验收规范 SL 255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SL 317 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 SL 550 灌溉用施肥装置

    7、基本参数及技术条件 DB32/T 3390 一体化智能泵站应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DB32/T 38162020 2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称压力 nominal pressure 管材、管件在 20时的最大工作压力。 3.2 公称外径 nominal outside diameter 管材、管件标定的外径。 3.3 公称壁厚 nominal wall thickness 管材、管件壁厚的规定值,相当于任一点的最小壁厚。 3.4 工作压力 working pressure 管道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作用在管内壁的最大持续水压力,不包括水击压力。 3.5 水击压力 surge

    8、 pressure 由管道内部流体流速的突变引起的流体对管壁的局部冲击压力。 3.6 实壁管 solid wall tube 任意横截面为同一种材料且为实心圆环结构的管材。 3.7 加筋聚乙烯( PE)管 reinforced polyethylene (PE) pipe 以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挤出成型过程中,在管壁内按均匀连续螺旋形成设置受力线材,复 合制成的管材。 3.8 给水装置 Water supply device 从输配水管网向田间供水进行灌溉的控制装置,包括给水栓和出水口。 3.9 给水 栓 hydrant 从输配水管网向田间地面移动管道供水进行灌溉的给水装置。 3.10 出水

    9、口 outlet 从输配水管网直接向田间毛渠或格田供水进行灌溉的给水装置。 4 一般规定 4.1 规划设计时 应收集掌握 规划区地理位置、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土壤、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以 及地形地貌、工程现状等资料 ; 了解当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 听取用户对管线布置、运行管理 等方面的意愿。 4.2 规划应在当地农业区划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 应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 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DB32/T 38162020 3 4.3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应将水源、泵站、输水管道系统及田间灌排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 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

    10、显著。 4.4 规划中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投资省、效益高、节水、节能、省地及便于管理的 方案,并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山区、丘陵地区宜利用地形落差自压输水。 4.5 对特别重要的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在可能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时,应进行环境评价。 4.6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 4.7 采用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时,泵站的设备完好率应符合 SL 255的规定。 4.8 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通信、生活供水等系统线路,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协调,充分利 用已有水利工程,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4.9 对 灌溉面积较小,地形、水源及环境条件比较简单的灌区,可将规划、设计合并成一个阶

    11、段进 行。 4.10 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宜不低于 90 。 4.11 管系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 0.95,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 0.80。 4.12 灌水定额一般采用水稻泡田定额,其数值可引用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灌溉定额,也可采 用当地的试验数据或成熟可靠的经验数据。 4.13 大田作物 泡田延续时间宜根据控制泵站面积确定,一般不超过 5天 。 5 工程规划与设计 5.1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5.1.1 应利用长系列资料进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提出灌溉设计保证率下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可 采用典型年法进行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5.1.2 供需平衡分析,包括降雨、蒸发、

    12、下渗、径流等分析方法,计算生育阶段可以进行调节的用 水量。 5.1.3 需水量大于供水量时,宜调整种植比例,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面积或增辟水源。 5.2 管道系统布置 5.2.1 管道布置应符合当地相关规划,并考虑地形、地质条件、道路建设、地下设施情况、施工条 件等因素,经过 综合 比较 后 确定。 5.2.2 管道布置宜平行于沟、渠、路,宜避开填方区和可能产生滑坡或受山洪威胁的地带;当管道 穿越铁路、公路或建(构)筑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 5.2.3 管道系统不宜超过 3级,控制面积不宜超过 300亩, 支管上布置出水口;根据田块形状、水源 位置等条件,管道系

    13、统可布置成树状管网或环状管网。 5.2.4 管道与其它地下管道或建(构)筑物交叉时,管道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敷设和检修管道时,不应互相影响;管道损坏时不应影响附近建(构)筑物的基础; b) 灌溉管道应尽可能避免穿越等级路面、高速公路、铁路或其它 涉及市政管线设 施; c) 管道与其它 地下管道或建(构)筑物的水平和垂直最小净距,应根据两者的类型、高程、施工 先后顺序和管道损坏后果等因素,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综合确定; d) 当与其它 管道同槽排列施工时,管道之间净距应符合 GB 50014 的有关规定。 5.2.5 管道应直线敷设。当转弯部分采用圆弧连接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 130倍管

    14、道外径 DW的值; DB32/T 38162020 4 当采用直线段渐近弯道时,每段水流的折转角不得大于 5 ,渐近弯道半径不宜小于 10倍管道外径 DW 的值。 5.2.6 管道埋深必须大于冻土深度。 5.2.7 直线 敷设的管道,当采用热熔、电熔连接时,如有分支、构筑物进水管和其它 用水点时,各 侧端应有一段无分支的直管段,该直管段长度不宜小于 1.00 m。 5.2.8 管道系统应根据管径、水压、环境温度变化状况、连接形式、敷设及回填土条件等情况,在 转弯、三通、变径及阀门处采取防推脱的混凝土支墩或金属卡箍拉杆等技术措施:焊制的三通、弯 营管件部位应采取混凝土包覆措施;非锁紧型承插连接管

    15、道每根管段应有 3点以上的固定措施。 5.2.9 管道与其它 管线交叉敷设时,其交叉点净距不应 小于 0.15m,且可按 GB 50268的 要求执行 。 5.2.10 管道敷设后,距管顶不小于 0.30 m处宜埋设警示带,警示带上应标出醒目的提示字样。 5.3 管道系统工作制度 5.3.1 管道系统宜采用干管续灌、支管轮灌工作制度。 5.3.2 规模较小的管道系统可采用续灌工作制度。 5.3.3 轮灌组的规模不应过大,每个轮灌组的灌水延续时间不应超过 1天 ,分配至单个出水口的流 量不应小于 20 m3 h。 5.3.4 对于采用续灌工作制度的管道系统,可视为单独 1个轮灌组,应符合 5.3

    16、.3规定。 5.4 设计流量 5.4.1 灌溉系统设计流量,应按用水最紧张时期情况计算: 0 = ( 1) 式中: 0 灌溉系统设计流量, m3 h; m 用水最紧张时期的灌水定额, m3/hm2; 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 hm2; 灌溉水利用系数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d; t 日工作小时数, h。 5.4.2 树状管网各级管道或管段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 = 0 ( 2) 式中: Qi 某级管道的设计流量, m3 h; n 该级管道上同时开启的出水口个数; N 同一轮灌组开启的出水口个数。 5.4.3 环状管网各级管道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 = 0 ( 3) 式中: 某个节点流量, m

    17、3 h; 节点 i 的第 j 管段流量(流入为正,流出为负), m3 h。 5.4.4 管道系统、各级管道或管段及出水口的流量,应在管道布置及管径已确定的条件下通过水力 DB32/T 38162020 5 计算确定;水泵加压的管道系统,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 5.4.5 管网系统水力设计,最小压力不低于设计压力的 20%。 5.4.6 管道的允许设计流速宜根据管线、管材、管径、管网结构及管道投资、运行成本等因素综合 考虑确定,但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在设计流量下,管内最小流速不宜低于 0.3 m/s;当配水管网兼有施肥或施药任务时,管内最 小流速不宜低于 0.6 m/s; b) 设计流速

    18、不宜大于 2.0 m/s。 5.5 设计水头 5.5.1 管道系统的设计工作水头,按下式: 0 = 0 +0 + + ( 4) 式中: 0 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 m; 0 管道系统进口高程, m; 参考点出水口的地面高程, m; 0 参考点给水装置出口中心与地面的高差, m; 、 分别为管道系统进水口至参考点给水装置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 失, m; 出水口的工作水头, m。 5.5.2 增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水泵运行扬程与流量范围,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并使其工 作于水泵的高效区内。水泵的设计扬程应按下式计算: p = 0 +0 +0+0 ( 5) 式中: p 灌溉系统水泵的设

    19、计扬程, m; 0 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 m; 0 管道系统进口高程, m; 泵站的前池最低运行水位, m; 0 、 0 分 别为站内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即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 系统进口之间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 m。 5.6 水头损失 5.6.1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按公式( 6)计算: f = ( 6) 式中: f 沿程水头损失, m; f 管材摩阻系数; 为管长, m; 管道内径, mm; 为流量指数; 管径指数。 对于塑料管材,参数 f、 、 值可分别取 为 0.948 105、 1.77、 4.77。对于薄壁塑料管, f 值应适 当扩大 5% 10%。 DB

    20、32/T 38162020 6 5.6.2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按公式( 7)计算: = 22g ( 7) 式中: 局部水头损失, m; 局部损失系数; v 管内平均流速, m s; g 重力加速度,取 9.81 m s2。 规划阶段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 10% 15%估算,管道短的取小值,管道长的取大值。 5.6.3 出水口工作压力,应按厂家提供的资料确定,或根据出水口及衔接管件情况按水力学公式计 算。规划阶段可取 2.0 m。 6 管材与 连接管件 6.1 管材 6.1.1 灌溉用管材宜选用聚乙烯实壁管和加筋聚乙烯( PE)管,聚乙烯实壁管应符合 GB/T 13663 的规定,加筋聚乙烯( P

    21、E)管应符合附件 A的要求。 6.1.2 设计工作压力大于等于 0.8 MPa时应选用加筋聚乙烯( PE)管等复合管材。 6.1.3 管材管径大于 110 mm时宜优先选用加筋聚乙烯( PE)管等复合管材。 6.1.4 管材管径小于 90 mm时宜选用实壁聚乙烯管管材。 6.1.5 选用的管材公称压力不应小于设计工作压力与残余水击压力之和。 6.2 管件 6.2.1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管道管件应符合 GB/T 13663的规定。 6.2.2 热熔和电熔管件宜采用与管材同一级别的聚乙烯树脂加工成型, 管件本体任何一点壁厚应大 于管材壁厚。 6.2.3 采用聚乙烯( PE8O、 PE100) 管材焊

    22、制 二次加工成型的管件 , 所选管材的公称压力等级,不 应小于 管道 系统所选管 材 压力等级的 1.25倍。 6.2.4 采用松套法兰片时,应首选耐腐蚀的球墨铸铁材质,并符合 GB13294的规定。 6.2.5 采用钢制松套法兰片时,应符合 GB 9112和 GB 9113的规定,松套法兰表面宜采用喷塑防腐处 理。 6.2.6 当管道系统采用球墨铸铁管件时,其内外表面宜采取 PE喷塑防腐处理,防腐性能达到 PE管 材要求。管件公称压力或承压性能应不小于管材的压力等级。 6.2.7 采用机械连接的管件,应采用整体环形橡胶件。 6.2.7.1 橡胶物理力学性能: a) 邵氏硬度 45 55 度;

    23、 b) 伸长率应大于 500%; c) 拉断强度不应小于 16 MPa; d) 永久变形不应大于 20%; e) 老化系数不应小于 0.8( 70、 144 h)。 6.2.7.2 橡胶宜采用三元乙丙( EPDM)、丁苯橡胶,橡胶件不得掺入再生胶。 DB32/T 38162020 7 6.3 材料运输和储存 6.3.1 管材、管件短途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管材运输时不得无规则堆放; b) 管材、管件装卸和搬运时应轻放,应严防沾染污物、重压、与尖锐物件接触碰撞或划伤表面, 装卸时不得采用金属绳索,不得抛、摔、滚、拖。 6.3.2 管材、管件的储存应符合下列规定 : a) 应存放在温度不大于

    24、 40 、通风良好的库房内,不得长期露天堆放 ; b) 施工现场室外临时堆放时应进行遮盖,严禁再阳光下暴晒 ; c) 管材、管件堆放位置应远离热源 ; d) 管材应按规格堆放整齐,横向应有支撑件 ; e) 带承口的管材,每层应交替堆放 ; f) 施工工地的管材 堆放高度不宜大于 1.50 m ,管件成袋、成箱的堆放高度不宜大于 2.00 m; g) 管材堆放场地应平整、无尖硬突出物,底部应有横向支垫物,支垫物间距不宜大于 1.00 m、 宽度不宜小于 0.15 m ,管材外悬部分不宜超过 0.50 m。 7 工程设施 7.1 首部枢纽工程 7.1.1 泵房平面布置及设计,可按 GB/T 502

    25、65或 GB 50288的有关规定执行。 7.1.2 当取用地表水时,泵站进水池应设拦污栅,并应具备良好的水流条件。水泵类型应根据灌区 水源条件、动力资源状况、地形条件及设计流量与扬程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对比选择。 7.1.3 水泵及动力配套宜优先选用技术成熟、性能先进、高效节能的产品;水泵类型应根据灌区水 源条件、动力资源状况、地形条件及设计流量与扬程等因素,通过经济对比选择。 7.1.4 当设计流量不大于 250 m3/h或总装机功率不大于 100 Kw时宜优先选用一体化智能型泵站,一 体化智能泵站应满足 DB32/T 3390的要求。 7.1.5 管道输水灌溉可设置施肥(药)装置。施肥(

    26、药)装置应符合 SL 550的规定; 7.1.6 施肥(药)装置宜安装在泵站的泵房内,接口与管网连接应方便、 可靠 ;外露转动部件应设 置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 7.1.7 管道 输水灌溉 系统 宜 设量水设备,量水设备规格应与管道流量相适应 ; 量水设备 宜具备远程 通讯功能,并定时将计量数据发送给信息采集平台 。 7.1.8 灌溉泵站宜考虑自动化控制功能,应能接受远程智能指挥调度系统的指令,并根据指令自动 运行。 7.2 管道控制件 7.2.1 各级管道的首端应设置开关阀。阀门宜采用闸阀、截至阀等不易快速开启和关闭的阀门。 7.2.2 阀门应满足设计压力和流量要求,且密封性好、安全可靠、操作

    27、维护方便、水流阻力小。 7.2.3 为保证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压力管道轴线起伏段的高处和顺流向下弯处,应设 置进排气阀。进排气阀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18691.4的相关规定,且通气孔直径应按下列公式计 算: DB32/T 38162020 8 = 1.05D ( 8) 式中: dc 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单位毫米 (mm); va排出空气流速单位为米每秒 (m/s),可取 45m/s。 7.2.4 在顺坡压力管道 的节制阀下游侧、逆坡压力管道节制阀上游侧,以及可能出现负压的其它 部 位,应设置负压消除设施。 负压消除设施的排放能力,在管道压力上升但未超过管材公称压力 1.5 倍

    28、时,应达到管道的设计流量。 7.2.5 管道上安装的安全阀应符合 GB/T 12241的相关规定。对安全阀检验时应在 0.03 MPa静水压力 和 1倍公称压力下各保压 5 min, 不应出现渗漏现象 7.2.6 顺坡压力管道尾部以及管道局部最低点应设置泄水装置。 7.3 给水 阀 与出水口 7.3.1 给水 阀 (或出水口)应按灌溉面积均衡布设,间距宜为 40 m 80 m,单口灌溉面积宜为 0.25 hm2 0.5 hm2,单 向浇地取较小值,双向浇地取较大值。 7.3.2 给水 阀 (或出水口)应结构合理、坚固耐用、密封性好、操作方便且水流阻力小,有足够的 过流能力。 7.3.3 给水

    29、阀 (或出水口) 宜优先选用具有低功耗和无线远程控制的一体化智能电动阀门 。 7.3.4 给水 阀 (或出水口) 的检验方法应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a) 金属材质的结水装置在 1.5 倍额定公称压力下保压 5 min,塑料材质的给水装置在 GB/T 18689-2002 中表 A.2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给水装置不应出现永久变形和 泄漏 现象; b) 塑料材质的 给水 装置 在 0.02 MPa 静水压力和 l 倍 公称压力下各保压 5 min,结水装置密封接 口处均不应出现渗漏现象 。 7.4 智能测控设备 7.4.1 对灌溉规模较大、分布范围较广、人工控制操作复杂,且经济条件较好的管道灌溉工程

    30、,宜 采用田间自动控制系统。 7.4.2 田间自动控制系统应设置智能控制阀, 灌水控制阀开启数量与灌溉系统流量调节联动 , 轮灌 组灌水时间应受约束于灌水周期 。 7.4.3 具有田间自动控制功能的管道灌溉控制系统应具有土壤温湿度或稻田水位 、气象及灌溉水量 等测量 装置。 7.4.4 具有田间自动控制功能的管道灌溉控制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为减少田间布线,田间 控制 设备宜采用 低功耗(内置电池或太阳能供电)、无线远传及控制的 一体化智能测控装置 ; b) 田间自动控制设备宜采用无线通信实现远程控制; c) 田间自动控制设备应具有手动应急控制的功能; d) 出现管道破裂等故障时能及时停机; e) 田间自动控制设备应具有防雷电措施。 DB32/T 38162020 9 7.5 其它 附属设施 7.5.1 管道与建(构)筑物交叉时,应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安全、可靠和经济性的基础 上确定交叉的位置、形式和施工方法,交叉建(构)筑物应具有稳定性和密封性。 7.5.2 管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镇墩: a) 管道内压力水头大于或等于 6 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 15 ; b) 管道内压力水头大于或等于 3 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 30 ; c) 管轴线转角大于或等于 45 ; d) 管道末端。 7.5.3 镇墩应


    注意事项

    本文(DB32 T 3816-2020 农田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