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100 C 50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761.12 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 12 部分:临时医学观察和隔离场所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Part 12: Places for temporary medical observation and isolation 2020 - 07 - 29 发布 2020 - 07 - 30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761.
2、12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宾馆类临时医学观察与隔离场所 . 2 5 室内体育场馆、室内展览馆类临时医学观察与隔离场所 . 4 DB32/T 3761.122020 II 前 言 DB32/T 376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目前分为以下部分: 第 1部分:医疗机构; 第 2部分:学校; 第 3部分:农贸市场; 第 4部分:工业企业; 第 5部分:社区; 第 6部分:公共场所; 第 7部分:餐饮服务机构; 第 8部分:养老机构; 第 9部分: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 第 10部分:公共厕所; 第 11
3、部分:大型活动 场所 ; 第 12部分:临时观察 和隔离场所 ; 第 13部分:公共浴室; 第 14部分:影剧院; 第 15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第 16部分:考 场; 第 17部分:建筑工地; 第 18部分:殡葬服务机构; 第 19部分:远洋船舶; 第 20部分:医疗废物处置 机构 ; 第 21部分:环卫工人; 第 22部分: 城镇污水处理厂 ; 第 23部分:放射诊断工作场所; 第 24部分:口腔疾病治疗 机构 ; 第 25部分:公共汽电车 。 本部分为 DB32/T 3761 的第 12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4、本部分由江苏省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部分 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 、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医科大学、镇江市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连、孙伯超、徐斌、马小莹、汪庆庆、丁震、徐燕 、 朱宝立、 徐承平。 DB32/T 3761.122020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 12 部分 : 临时医学观察和隔离场所 1 范围 本 部分 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疫情流行期间临时医学观察和隔离场所的卫生防护要求 和技术要求,包括场所要求、消毒措施、个人卫生防护和管理要求等。 本 部分 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宾馆(包括酒店宾馆、快捷酒
5、店、培训中心、疗养院等)、 室内体育场馆、室内展览馆等改造为用于临时医 学观察和隔离场所。其它用于临时医学观察和隔离场所 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GB 19788 食具消毒柜安全和卫生要求 GB 50849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 院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
6、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临时医学观察与隔离场所 temporary medical observation and isolation sites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临时被征用为密切接触者、特殊人群(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等)医学观 察和隔离的场所。 3.2 三区两通道 three functional areas and two passages 三区指污染区、半污染区、 清洁区,两通道指污染通道和清洁通道。 3.3 污染区 contaminated area 污染区指无症状、确
7、诊 /疑似患者接受隔离、医学处理,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 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区域,包括观察隔离间、处置室、污物间等。 3.4 半污染区(潜在污染区) semi-contaminated area( potentially contaminated area 半污染区指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无症状、确诊 /疑似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 DB32/T 3761.122020 2 等污染的区域,包括工作 /医务人员的办公室、诊疗室, 无症状、确诊 /疑似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 等处理室、内走廊等。 3.5 清洁区 clean area 清洁区指不易受到无症状、确诊 /疑似患
8、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工作 / 医务人员值班室、储物间、男女更衣室、浴室、卫生间等。 3.6 终末消毒 terminal sterilization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 4 宾馆类临时医学观察和隔离场所 4.1 场所要求 4.1.1 选址要求 4.1.1.1 用于改造为临时医学观察和隔离的宾 馆(包括酒店宾馆、快捷酒店、培训中心、疗养院等)宜 为多层独栋建筑。应远离中小学校以及幼儿和老年人聚集的建筑及场所,与其他邻近建筑有安全的卫生 防护距离。 4.1.1.2 选址应避开城市人口稠密区(如学校、住宅区、商业中心等),建
9、议选择郊区宾馆。 4.1.2 功能分区 宾馆类临时场所应相对划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观察隔离者通道和医护人员 /工作人员 通道。应设置物理隔离并标识。医护人员应有穿脱防护服的场所。 4.1.3 供水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4.1.4 污、废水处理 4.1.4.1 宾馆客房面盆下宜有存水弯。卫生间地漏应有水封。 4.1.4.2 集中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应分区集中收集,分体空调的冷凝水宜集中收集或排到卫生间地漏。 4.1.4.3 宾馆宜设置独立化粪池和污水排放池;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放 含氯消毒剂,消毒 1.5 h 后,总余氯量 10 mg/
10、L。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 GB 18466。 4.1.5 通风 4.1.5.1 室外新风口与排风口应保持一定的间距,新风口应避开冷却塔、热泵排风的污染。 4.1.5.2 当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 统时,新风系统应按最大新风量 24 h 运行,同时各房间排风不 间断运行;房间应合理开窗通风。 4.1.5.3 当空调系统为全空气空调系统时,应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运行,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可 降低送风量,有条件时可提高供水温度。 4.1.5.4 没有新风系统又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房间,应停止使用。 4.1.5.5 系统运行前,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器;清洗空调加热(表冷)盘管,对空调风管进行消毒灭菌
11、处理。系统运行中,空气过滤器等应不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灭菌,空调房间内的送、回风口应经常擦拭, DB32/T 3761.122020 3 室内机(含风机盘管)应 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空调器凝结水水盘应保持清洁。有条件时系统上应加装 低阻中效过滤器,并进行压差监测。 4.2 个人卫生防护 4.2.1 医护 /工作人员防护 4.2.1.1 医护 /工作人员防护应按照传染病医院的要求加强自我健康防护,宜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 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 水靴套等。 4.2.1.2 工作期间减少交流和聚集。 4.2.1.3 注意手卫生
12、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工作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 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2.1.4 注意身体状况 在岗期间注意身体状况,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按规定去发热门诊 /定点医院就诊, 应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途中和院内就诊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4.2.2 观察隔离者个人防护 尽量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和设施,喷嚏、咳嗽手捂之后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者使用含 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因特 殊情况暂时离开观察隔离房 间,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4.3 管理要求 4
13、.3.1 居住要求 观察隔离者应单间隔离,隔离期间不得出入房间。 4.3.2 场所消毒 4.3.2.1 物体表面消毒 4.3.2.1.1 客房应由观察隔离者自行清洁、消毒。桌面、床头柜、家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可 用含有效氯 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 4.3.2.1.2 公共区域应由宾馆医护 /工作人员清洁消毒。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电梯间按钮、扶手、 门把手等)、公共卫生间,可用 含有效氯 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擦拭。 4.3.2.1.3 分体式空调 部件 应在更换观察隔离者时清洗消毒。 4.3.2.2 餐(饮)具清
14、洁消毒 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 30 min,也可用含有效氯 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 的消毒剂浸泡 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也可选用一次性餐具,并集中处理。 4.3.2.3 观察隔离者呕吐物处理 呕吐物应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 5000 mg/L 10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浇在吸 水材料上消毒,作用 30 min以上,小心清除干净。 4.3.2.4 终末消毒 当观察隔离者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疑似 /确诊病例后,房间和物品应按照 GB 19193进行终末消毒。 DB32/T 3761.122020 4 4.3.3 垃圾 观察隔离者生活垃圾应当统
15、一收集,按照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 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 4.3.4 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洁 4.3.4.1 宾馆内公共区域应无痰迹和烟头,楼道内无杂物堆放、无卫生死角,楼梯扶手无灰尘。 4.3.4.2 宾馆外地面无纸屑、果皮、烟头、痰迹、污物和积水。垃圾桶整洁 、无异味、定时清理;垃圾 房日产日清、无裸露垃圾。 4.3.5 日常健康服务管理 4.3.5.1 员工健康体检制度。每日对医护 /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监测,并做好记录,严禁带 病上岗。医护 /工作人员家中如有无症状感染者、疑似 /确诊病例出现,则应按相关规定进行隔离,严禁 上岗。 4
16、.3.5.2 餐厅管理。餐厅员工应实行错峰就餐,实行分餐制。疫情流行期间,餐厅应与厨房完全隔断, 并应防止餐厅的风流向厨房。 4.3.5.3 观察隔离者就餐。实行送餐制,由服务人员送餐至客房门口。 4.4 其他 4.4.1 应去除宾馆现有地面的软装织物,如地毯等。 4.4.2 应在宾馆设立急救人员、设备和设施。 5 室内体育场馆、室内展览馆类临时医学观察与隔离场所 5.1 场所要求 5.1.1 功能分区 5.1.1.1 功能分区:室内体育场馆、室内展览馆总体按照 “三区 ”(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 “两通 道 ”(污染通道和清洁通道)进行分区运行使用。 5.1.1.2 各分区应物理隔离,
17、并设置明显标识或隔离带,观察隔离区应做好床位分区、男女分区,每区 设置的病床位数不应大于 50 张。床位之间宜间隔 1.2 m 以上,每床位应配 置固定式电源插座、被褥、 床头桌、收纳箱、垃圾桶及其他必要的个人生活用品等。 5.1.1.3 在场所外围应设置显著危险标识或隔离带。尽量避开高密度居民区、幼儿园、中小学校等城市 人群密集活动区。确实无法避开的下风向少数附近居民可以考虑暂时搬离。 5.1.2 供水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5.1.3 通风换气 5.1.3.1 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应机械通风加有组织排风;排风应尽量高空排放。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 应开启空气净化消毒
18、装置。 5.1.3.2 污染区和半污染区集中空调系统应使用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有条件时空调机组可设置亚高效过 DB32/T 3761.122020 5 滤器以上等级的洁净空调系统;可在回风过滤器、表冷器附近安装紫外线消毒灯。 5.1.3.3 清洁区等小空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分体式空调,或风机盘管加新风类集中空调;使用全空气 类集中空调系统的,应关闭回风阀。 5.1.4 物表消毒 污染区消毒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进行。厕所、走廊地面、接触到的生活物品用具等可参照 GB 19193 进行消毒。公共桌椅、公共门窗把手、公共卫生间及洗手池等公共用品用具物体表面消毒,可用含有效 氯 500 mg/L 的含氯
19、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擦 拭或喷洒消毒。 5.1.5 污水处理 5.1.5.1 排水管应用不收缩、不燃烧、不起尘材料密封;排水管上的通气管口必须设高效过滤器或其他 可靠的消毒设备,同时应使通气口四周的通风良好。排水管上的通气管口不得接入空调通风系统的排风 管道。 5.1.5.2 污水废水宜进行集中消毒处理;空调冷凝水宜分区集中收集,随各区污废水集中处理。污水参 照 GB 19193、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要求处理,处理后的水质应符合 GB 18466。 5.1.5.3 临时设置的洗浴房、盥洗间的废水不宜直接外排,随各区污废水集中后统 一处理。 5.1.6 厕所卫生 5.1.6.1 临时厕所:观
20、察隔离者如厕使用临时厕所,并走另行搭建的专用密闭通道;优先选用泡沫封堵 型移动厕所。厕所数量按照男厕 20 人 /蹲位、女厕 10 人 /蹲位配置,可依据病人实际需求适当增加。厕 所位置应该在场所下风向并尽量远离餐饮区和供水点。 5.1.6.2 临时厕所中的观察隔离者粪便等排泄物需要进行投药消毒或集中无害化处理。安排专人投药消 毒, 1 日两次。 5.1.6.3 固定厕所:场所内外的固定厕所仅供身体健康的医务 /工作人员使用。 5.1.6.4 所有厕所粪便均需按 照传染病医院要求严格管理,严禁直接外排。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 毒处理后再排放,消毒方式参照 GB 19193。 5.1.7 垃圾
21、处置 各观察隔离单元应设置套有医疗废弃物垃圾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清洁区生活垃圾放置在专用垃 圾桶内,每日清理或随时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 500 mg/L 1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 毒剂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作用 30 min 后送往专门储存医疗废物的房间待集中收运处置。 5.2 个人卫生防护 5.2.1 医护 /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5.2.1.1 医护 /工作人员 防护应按照传染病医院的要求加强自我健康防护,宜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 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 水靴套等。 5.2.1.2 工作期间减
22、少交流和聚集。 5.2.1.3 注意手卫生 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工作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 应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DB32/T 3761.122020 6 5.2.1.4 注意身体状况 在岗期间注意身体状况,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按规定去发热门诊 /定点医院就诊, 应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 具,前往途中和院内就诊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5.2.2 观察隔离者个人防护 观察隔离者之间禁止近距离接触。日常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尽量减少接触公共 物品和设施,喷嚏、咳嗽手捂之后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
23、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5.3 日常健康服务管理 5.3.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做好全环节消毒工作,为相关消毒操作人员配备防护服、手套、面罩、 护目镜、防毒面具以及急救用品。 5.3.2 保持食堂卫生,避免供应 凉菜。操作台、各种物表及地面每日必须进行常规清洁,并用含有效氯 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消毒。 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 30 min,也 可用含有效氯 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浸泡 30 min后,再用清水洗净。也可选用一次 性餐具,并集中处理。 5.3.3 地面防滑。场所内需注意临时观察隔离者防滑;若场所内均未做防滑处理,应铺设临时防滑地垫。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