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水 稻 钵 育 移 栽 全 程 机 械 化 技 术 规 程ICS 65.020.20B 05 DB23DB23/T 2783-2020 2021 - 01 - 02 发 布 2021- 02 - 01 实 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23/T 2783-2020 1 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绥化市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英、蒋春龙、柴永山、王福林、李连文、于德武、张贵红、王吉权
2、、刘化龙、王金峰、孟翔燕。 DB23/T 2783-2020 2 水 稻 钵 育 移 栽 全 程 机 械 化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钵育移栽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钵苗育秧技术,本田整地、本田移栽、本田管理、收获、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水稻钵育移栽全程机械化生产。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404.1粮食种子禾谷类GB/T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
3、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498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DB23/T 21832018DB23/T 255620203 术 语 和 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钵 育 移 栽采用专用的播种机在带有钵体的育秧盘中精确均匀播种,并在育苗大棚中按旱育秧管理方法育苗,当秧苗达到移栽标准时,采用配套的钵苗移栽机将秧苗移栽到大田中。4 产 地 环 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2018的规定,农业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D
4、B23/T 2783-2020 3 5 钵 苗 育 秧 技 术5.1 育 秧 前 准 备5.1.1 育 秧 地 选 择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园田地或旱田地做育秧田或建育秧棚。秧田应长期固定,连年培肥,除净杂草。5.1.2 秧 本 田 比 例秧、本田面积比例为1:801:100,每公顷本田需育秧田100m 2125m 2。5.1.3 扣 棚 盖 膜应提早扣棚,大棚盖膜采取围裙式,大棚两侧架设两道燕尾槽,底槽高度70cm80cm,两道燕尾槽间距35cm40cm。将膜四周压紧,用土培严,并拉好防风网带。5.1.4 整 地 做 床秋整地,
5、秋做床,春做床的早春浅耕10cm15cm,清除根茬,打碎土块,整平耙细,使床面达到平、直、实。平:每10m 2内高低差不超过0.5cm;直:置床边缘整齐一致,置床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0.5cm;实: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一致。5.1.5 备 土选择肥沃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土或水田土做床土,并提倡秋备床土。高温堆积发酵,消灭病原菌、虫卵、杂草籽。发酵好晒干、打碎土块、筛除杂物、并用5目细眼筛子过筛,用编织袋装,待第二年育苗前配制营养土。5.1.6 营 养 土 配 制将备好的过筛床土与过筛腐熟有机肥或草炭土按照3: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床土调理剂(用量按照说明书使用)混拌均匀,然后测定pH值,如未达到
6、4.55.5之间,可再用调酸剂调至规定标准。5.1.7 置 床 调 酸 测定置床pH值,然后用调酸剂按照说明书用量,拌适量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并耙入土中0cm5cm,使置床pH值在4.55.5之间。5.1.8 置 床 施 肥与调酸同时,每平方米均匀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kg10kg或尿素20g,磷酸二铵50g、硫酸钾25g,肥料粉碎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cm5cm。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5.1.9 苗 床 浇 足 底 水置床在播种前1d2d浇透底水,标准是置床下20cm30cm内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当苗床上看不到明水,可以进行摆盘。5.1.10 置 床 消 毒置床
7、调酸、施肥并浇足底水后,使用甲霜恶霉灵等,按照说明书用量进行置床消毒。农药使用应 DB23/T 2783-2020 4 符合GB/T 8321的规定。5.2 育 秧 标 准秧龄35d40d,叶龄4.1叶4.5叶,苗高15cm17cm,根数20条以上,百株苗地上干重4g以上。5.3 种 子 及 种 子 处 理5.3.1 品 种 选 择根据当地积温、气候特点、田间小气候等条件,选用审定推广的熟期适宜的品种。5.3.2 种 子 质 量 标 准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并且发芽率90%以上。 5.3.3 晒 种浸种前选择晴天背阴通风处晾晒种子2d3d,每天翻动3次4次,注意翻动时不要伤害
8、种子表皮。5.3.4 脱 芒在浸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机械脱芒。5.3.5 选 种用机械比重选种,未达标的种子用比重为1.13的盐水或黄泥水选种。5.3.6 浸 种 消 毒采用智能浸种消毒技术,把选好的种子装袋,按井字垛放入浸种箱内,按说明书使用浸种剂,液面要高出种子袋20cm以上,浸种温度1112,浸种时间5d7d,每天上下翻动1次2次。农药使 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5.3.7 催 芽采用智能催芽技术,32破胸露白,80%以上种子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0.2cm,常温条件下晾芽6h左右,方可播种。5.4 播 种5.4.1 播 期当日均气温稳定通过5以上,开始播种。适宜播种期一般为4月5
9、日4月15日。5.4.2 钵 育 秧 盘选用规格为61.8cm 31.5cm2.5cm的钵体育秧盘,上部孔径1.6cm,底部孔径1.3cm,每盘均匀分布448个钵孔,软盘或硬盘均可。5.4.3 播 种 量用配套钵苗播种机进行精量均匀播种,一次性完成播底土、播种、覆土作业。底土厚度要达到秧盘钵的2/3处,播种量达到每钵孔3粒5粒,覆土与钵盘持平,以不见芽谷为宜。 DB23/T 2783-2020 5 5.4.4 摆 盘把完成播种作业的钵盘均匀整齐地摆放在置床上,摆盘时要用平板将钵盘压实,使钵盘底部的每个小钵都与置床紧密接触,不能留有空隙。5.4.5 浇 水用微喷或水管接细眼喷头,缓慢浇水,水一定
10、要浇透,对因浇水沉淀而缺土的秧盘进行补土,注意补土不宜过多,不能超过盘面。5.4.6 平 铺 地 膜浇足水后,在整个床面平铺地膜,保温保水,出苗60%后立即撤掉。5.5 秧 田 管 理 5.5.1 温 度 管 理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出苗至1叶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棚内适宜温度为2528;秧苗1.5叶期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控制在2225;秧苗2.5叶期3叶期,根据温度变化逐渐转入昼揭盖,棚温控制在20;3叶期以后逐步转为自然温度管理;移栽前可昼夜通风或全揭膜,炼苗3d5d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5.5.2 水 分 管 理秧苗2叶期前,一般不需浇水,进行旱育,但当早
11、晚叶尖无露珠、午间个别新叶片打卷、床土表面发白应及时补水,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保持床土旱田状态。秧苗2叶期后,床土易干旱,要在早或晚浇水,用细喷头浇,一次性浇足浇透,忌勤浇少浇。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5.5.3 苗 床 除 草 钵育移栽严禁秧田封闭灭草。当秧苗1.5叶期进行茎叶灭草,选择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除草剂及配方,按药剂说明书使用。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5.5.4 防 治 立 枯 病秧苗1.5叶期,可选用甲霜灵、恶霉灵、氰霜唑等药剂,按说明书使用,进行苗床喷雾防治,喷后喷清水洗苗。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5.5.5 苗 床 追 肥
12、秧苗2.5叶龄期发现脱肥,每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铵10g15g,稀释100倍液,实施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5.5.6 秧 苗 “ 三 带 ” 下 地一带肥:起秧前1d2d,每平方米均匀撒施磷酸二铵125g150g,少量喷水使肥料较好地粘在苗 床上;二带药:起秧前1d2d,喷施吡虫啉类或啶虫脒类等药剂;三带生物菌剂,按说明书使用。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6 本 田 整 地 DB23/T 2783-2020 6 本田整地按照DB23/T 25562020的规定进行。7 本 田 移 栽7.1 移 栽
13、时 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5时开始插秧,一般5月15日左右开始,5月25日以前结束。7.2 移 栽 规 格使用配套的钵苗移栽机进行移栽,移栽规格根据品种、积温、地力等而定,行距为33cm、穴距一般为12cm 24cm,每穴插一个钵体苗。7.3 移 栽 质 量 移栽要求行直、苗直、穴均、插满插严不缺穴,边角到位,移栽深度控制在1.5cm2cm,且深浅一致,钵苗营养土表面与泥面齐平。8 本 田 管 理8.1 施 肥 方 法8.1.1 施 肥 量 和 比 例提倡应用生物肥、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在一般土壤肥力和栽培水平条件下,氮、磷、钾的纯量比一般为2:1:1.21.5;每公顷施肥总量:纯氮12
14、0kg150kg,纯磷60kg70kg,纯钾60kg75kg,生物菌肥50kg,25%含量的硅肥300公斤。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8.1.2 施 肥 方 法 8.1.2.1 底 肥有机肥于翻或旋地前施入;氮肥总量的40%,钾肥的50 70%,磷肥的100%,全部的生物菌肥和硅肥做底肥,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均匀施入。8.1.2.2 蘖 肥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40%,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施入,分两次使用,第一次蘖肥的75%全田施入,另25%的氮肥主要补施,哪黄哪弱施哪里。8.1.2.3 穗 肥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入氮肥总量的20%和剩余的钾肥,在7月10日15日前施完。水稻长势过旺或遇
15、到低温、多雨寡照或发生病害时,只施钾肥。8.1.3 移 栽 侧 深 施 肥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择应用侧深施肥技术,在移栽机移栽的同时每公顷水田一次性施用侧深施肥专用肥,按说明书使用,随移栽机将其均匀施于水稻秧苗侧方3cm5cm,泥面下5cm8cm的位置。8.2 灌 溉 技 术 DB23/T 2783-2020 7 8.2.1 灌 溉 原 则采取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井灌稻区采取昼停夜灌、早晚灌、昼远灌、夜近灌等增温灌溉方法。8.2.2 返 青 期 灌 溉水稻在花达水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深的水层,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8.2.3 分 蘖 期 灌 溉水稻返青后,进行浅水灌溉,保持3cm5c
16、m浅水。8.2.4 晒 田有效分蘖末期前3d5d排水晒田,一般达到目标苗数的80%85%时,开始晒田,晒田要达到池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的程度,晒5d7d。晒后恢复正常水层。苏达盐碱地块和长势差的 地块不宜晒田。8.2.5 拔 节 孕 穗 期 灌 溉孕穗至抽穗前,采取间歇灌溉,每次灌3cm5cm水层后停灌,让其自然渗干,直到地表无水,脚窝尚有浅水时,再灌3cm5cm水层,如此反复。在水稻减数分裂期(7月中下旬)如遇到17以下低温,则自流灌区应加深水层至15cm20cm护胎,井灌稻区井水应提前增温再进田。低温过后立即恢复原水位。8.2.6 结 实 期 灌 溉从水稻开始抽穗到齐穗之前保持浅
17、水灌溉,水层深度3cm5cm,进入灌浆期后采取间歇灌溉,要保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80%以上。8.2.7 停 灌 期 水稻抽穗后30d以上,水稻进入腊熟末期停灌,到黄熟初期排干水。8.3 本 田 除 草按照DB23/T 2183 2018的规定进行。8.4 病 虫 害 防 治按照DB23/T 2183 2018的规定进行。9 收 获日平均降到13以下或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为收获适期,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应符合NY/T 498的规定。 10 生 产 档 案根据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建立水稻生产档案,记录包括:地块档案、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以备查阅。 DB23/T 2783-2020 8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