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DB21 辽宁省地方标 准 DB21/T 3319 2020 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sisting low temperature to strengthen cultivation in north japonica rice 2020 - 10 - 30 发布 2020 - 11 - 3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ICS 65.020.20 B 00/09 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20给出的 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 本标准起草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铁岭
2、市农科院 。 本标准起草人: 郭志富,赵明辉,张文忠,马殿荣,高继平,陈迪,史国宏,程效义,江琳琳,崔 志波,孙国才,崔月峰。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 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号),联系电话: 024-23447862 本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 120号 ),联系电话: 024-88487164;铁岭市农科院(辽宁省铁岭市柴河街南段 238号),联系电话: 024-72600013 3 北方
3、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育秧期 抗低温壮秧技术 、育秧期冷害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本田期抗低温施肥措施、 水分管理、药剂喷施技术、冷害和霜冻发生后的应 对措施以及建立档案的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方粳稻抗低温强化栽培技术的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禾谷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 DB21/T 2648 水
4、稻育苗基质 DB21/T 2750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延迟型冷害 指从播种到抽穗前的各生育时期遇到较低温度,延迟水稻生长发育、导致穗分化和抽穗时间延迟而 造成减产的现象。 3.2 障碍型冷害 指水稻在幼穗形成期到抽穗开花期的生殖生长阶段遭受短暂而强烈的低温,从而使生殖 相关器官 受 到 破坏而 造成 减产的现象。 3.3 减数分裂期 剑叶 ( 水稻最后一片叶 ) 叶枕与倒 2 叶 ( 水稻倒数第二片叶 ) 叶枕间距在正负 10cm 时为减数分裂 期, 此时期是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时期,对低温较为敏感。 3.4 离乳期 水稻离乳期指
5、秧苗 2 叶露尖到 3 叶展开,经 2 个叶龄期,胚乳营养耗尽, 是 秧 苗由异养到自养的转 变期。 4 育秧准备期抗低温技术 4 4.1 品种选择 选择经审定并符合种植区域要求,具备较强抗低温能力的高产或优质水稻品种,其他各项指标符合 GB4404.1 中规定的良种级标准。 4.2 基质准备 床土和 基 质 中 可 适当增施磷肥 或 完全腐熟的温 /热 性 有机肥,能 提高抵御 低温 冷害的能力 。 床土和 基 质 中最适施磷范围 为磷酸二氢钾 60g/m2 70g /m2。 4.3 浸种催芽 浸种初期用 15 20的水浸种 5d 7d,种子破胸露白后用芸苔素内酯( 0.01%浓度的油剂稀释
6、 2000 倍)或碧护( 0.136%浓度的粉末 1g 兑水 2kg 4kg)等具有提高水稻抗低温作用的药剂进行浸种, 催芽时温度 25 28,催芽 20h 24 h。催芽后在通风环境下晾芽 6h 以上,以提高种子抵御低温的 能力。 5 育秧期抗低温壮秧技术 5.1 育秧棚 设置 大棚比中小棚保温性能好,故宜选择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进行工厂化育苗。 5.2 水分管理 播种时浇透水,秧苗叶龄 1.5 叶期后应控水,卷叶补水。补水方式以喷淋为宜,补水时间以早晨或 傍晚为宜,移栽前 2d 3d 断水炼苗,促进秧苗生长发育。 5.3 温度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暂不通风, 密封 保温、保湿,棚内温度保持在
7、30 32 ,待秧苗出齐后撤去床 膜 ; 秧苗 2 叶 1 心期前,棚内温度 应 严格控制在 25 28 ,如果超过 30 ,要 及时 进行通风降温 ; 秧苗 2 叶至 3 叶 展开后为 离乳期, 应增加 通风口, 使 棚内温度 白天 控制在 20 25 ,晚间保持在 10 以上 , 做好温湿生态调控, 以防止立枯病发生。 5.4 遇低温冷害时应对技术 5.4.1 物理措施 如遇较严重低温天气或春季霜冻,夜间于棚内每隔 5 米点 1 支小蜡烛或煤油灯,并在苗床表面覆盖 一层地膜,待低温过后立即撤除地膜。如气温出现快速升高,要根据外界温度变化采取早通风和调节通 风量(避免大风直接吹苗)、少量浇水
8、或用遮阳网等苫盖挡光降温,使棚内温度缓慢回升,秧苗缓慢适 应外界温度,并排出湿气,降低棚内温度,防止急剧增温叶片水分蒸腾过快造成损伤及出现病害。 另外,如果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可适时 采用熏烟、电热线、三膜覆盖、棚外围挡稻草等酿热物等物 理措施进行增温保温。 通风时应注意大棚开口下方用编织物、塑料膜等挡住,避免大风直接吹到秧苗。 5 5.4.2 化学措施 可喷施含有 SOD 酶的生物菌剂、防寒抗逆的 微生物 菌剂及 恶霉灵甲霜灵、精甲咯菌腈等化学 药 剂 , 抑制病害的发生和致病菌的侵染 , 促进受 损 幼苗迅速恢复。 另外,还可 用磷酸二氢钾加防治叶瘟 病 的 药剂进行 叶面喷施 ,更好地促进
9、受损秧苗恢复生长 。 5.5 喷送嫁药和施送嫁肥 在插秧前 3d 4d 用 芸苔素内酯( 0.01%浓度的油剂稀释 2000 倍)或碧护( 0.136%浓 度的粉末 1g 兑水 15kg)进行 喷雾,同时可 在苗床上施 用 80g/m2的 磷酸 二氢钾 , 使 秧苗带磷下地, 可有效 提高秧苗 抵御低温冷害的 能力。 另外,还可追施一次送嫁肥,更好地达到壮秧目的。 6 插秧期抗低温 技术 6.1 秧苗移栽 叶龄为 3.0 叶 4.0 叶,且秧苗整齐一致,长势均匀且健壮时进行移栽可提高秧苗抵御低温冷害的 能力。 6.2 适当稀植 适当稀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可提高秧苗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田间
10、行穴配置以 30cm ( 14cm 16 cm)为宜 。 7 本田期抗低温栽培技术 7.1 营养生长阶 段 7.1.1 药剂喷施 在分蘖盛期用 芸苔素内酯( 0.01%浓度的油剂稀释 2000倍)或碧护( 0.136%浓度的粉末 1g兑水 15kg) 等具备提高抗低温能力的药剂 进行喷施,提高秧苗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 7.1.2 施肥 管理 7.1.2.1 低温冷害预防性施肥措施 营养生长阶段采用“控氮增磷钾补微”施肥方式,氮肥用量比一般稻田减少 20% 30%,磷钾肥增 加 20% 30%,以达到预防和抵御低温冷害的目的。具体措施为:整地前,亩施尿素 5kg 10kg,普钙 30kg 50k
11、g, 45%的复合肥( 15: 15: 15) 5kg 10 kg;移栽后 6d 7d,及时追施分蘖肥,亩用尿素 5kg 10kg,锌肥 1kg 2 kg、硼砂 1kg 2 kg。 7.1.2.2 遭遇低温冷害后的施肥措施 营养生长阶段如遇低温冷害,不能在升温后马上施肥,避免将刚发的幼嫩新根烧死,加速秧苗死亡。 可在叶面适量喷施硼砂、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肥料,加速受损秧苗恢复、促进秧苗生长。 7.1.3 抗低温水分管理 6 7.1.3.1 低温冷害预防性灌水措施 移栽返青后保持浅水层 2cm 3cm;有效分蘖前以湿为主,提高地 (水 )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 束后,生长繁茂地块立 即排水晒
12、田 7d 10d,控制无效分蘖。 7.1.3.2 遭遇低温冷害后的水分应对措施 本田期间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易遭遇延迟型冷害,易出现于移栽后初期,如遭遇低温冷害,应灌深水 5cm 10cm 调控水温,避免低温过后马上排掉田中水层,适度保持田间深水 2d 3d。 7.2 生殖生长阶段 7.2.1 孕穗期前后抗低温栽培措施 7.2.1.1 抗低温药剂喷施 在破口期用 芸苔素内酯( 0.01%浓度的油剂稀释 2000 倍)或碧护( 0.136%浓度的粉末 1g 兑水 15kg) 等具备提高抗低温能力的药剂 进行喷施,提高秧苗抵御低温冷害 的能力。 7.2.1.2 施肥措施 孕穗期不偏施氮肥,亩施硫酸钾
13、10 kg、磷酸二氢钾 6kg 8kg,以提高生殖生长阶段的抗低温冷害 能力,同时防止后期贪青晚熟。 7.2.1.3 水分管理 减数分裂期对低温敏感,此阶段遇障碍型冷害 (17以下低温 )时,必须及时加深水层,深水 15cm 20cm 护胎保穗,御寒抗冷;抽穗开花期遇 15以下低温时,须再次加深水层,深水 10cm 15cm 护根。 7.2.2 灌浆期遭遇霜冻应对措施 7.2.2.1 烟熏法 根据天气预报预测有霜冻的夜晚,在稻田周边熏烟可有效地减轻和避免霜冻 灾害。要重点抓住气温 达到 0以下来霜前一小时内的关键时期点火熏烟,不能过早或过晚,应统一点火时间,合理布堆,每 隔 5 米放置一处,最
14、大限度地发挥烟熏法的效果。以在上风方向点燃效果最好,利用微风使烟幕均匀分 布在作物上方,时间持续到太阳出来后仍有烟幕笼罩在地面,气温高于 0为止。 7.2.2.2 灌水法 灌深水是预防霜冻 简易可行的 方法,灌深水后可以减慢水稻夜间温度下降的速度,提高地温 1 3 ,尽可能在霜冻发生前对田间灌深水 15cm 20cm 保温,使土壤温度、 冠 层温度维持较高水平,待 霜 冻过后要及时撤水晒田 , 保持 泥温,减轻或避免霜冻危害。 8 其它栽培措施 整地、育苗、插秧、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机械化收获等其他栽培措施参照 GB/T 8321、 DB21/T 2750、 NY/T 1534、 DB21/T 2648 等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7 9 建立档案 根据生产实际,建立可追溯生产记录,档案保存 2 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