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66 DB21 辽宁省 地 方 标 准 DB21/ T 3342 2020 林下 灵芝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cultivi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under the forest floor 2020 - 10 - 30 发布 2020 - 11 - 3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1/T 3342 2020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生产 准备 .1 5 栽培种制备 .2 6 林下栽培 .4 7 采
2、收 .4 8 病虫害防治 .5 附录 A(资料性 )灵芝生物学生 态学特性 .6 附录 B(资料性 )灵芝常见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7 DB21/T 3342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巨斌、张梅春、闻玉成、王阜郡、徐丽贤、田霄、吴欣然、孙大成、苏木丽、王 建军、张洁、葛秀鹏、范国军、吴卓伟、胡明霞、杨晓光、张明磊、赵静、张宝艳。 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 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
3、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 2号),联系电话: 024-23448927。 标准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沈阳市苏家屯区枫杨路 186号),联系电话: 15840505930。 DB21/T 3342 2020 1 林下 灵芝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下灵芝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 准备 、 栽培种制备 、 林下栽培、 采收、病虫害防治 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 林下 灵芝栽培的生产作业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4、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DB21/T 2085 北方冷棚沙培地栽培香菇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灵芝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Leyss. ex Fr.) Karst. 又名赤芝、红芝、灵芝草,是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灵芝属( Ganoderma Karst.
5、)的真菌。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见附录 A。 灵芝孢子 粉 由成熟芝灵芝盖背面的菌管弹射出来呈卵形的担孢子 。 3.2 段木 适宜栽培灵芝的阔叶树 直径为 1.0cm以上 枝干 ,截成 12cm 15cm捆 扎成直径为 20cm 30cm的 短木 段。 3.3 料袋 培养料和段木装袋后为灵芝菌丝生长、发育提供养分的培养基材料。 3.4 菌木 接种灵芝菌种后灵芝菌丝体已经繁殖的料袋。 4 生产 准备 DB21/T 3342 2020 2 4.1 林地选择与准备 4.1.1 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为 25 以下的 落叶松、红松、杨树、辽东栎、核桃楸、白桦等纯林和针阔混交林 , 郁闭度 0.6左右的林地,
6、以红松、落叶松纯林及与核桃楸、白桦、辽东栎等硬杂木混交的针阔混交林较好 。具 体按 NY/T5010执行。 4.1.2 林地 准备 A)林地清理 林 相 整齐可不清理,否则在不破坏林地环境的情况下,清理掉 林下杂灌及杂物。 B)作 畦 畦床宽为 100cm,高 20cm 25cm,长度随地形而定。畦床四周开好排水沟,排水沟兼步道。畦床间 留出 80cm作业道。 C) 畦床消毒 摆菌木前 1d 2d,畦床上撒石灰粉,用量为 200g/m2, 浇透水后待用。 D) 搭拱棚 畦床上搭建高 80cm的拱棚,两端留小门,上覆塑料布、遮荫网。塑料布采用聚丙烯塑料,厚度 0.04cm; 遮荫网 透光 率 2
7、5% 50%。 4.2 生产区构成 生产区包括发菌棚、段木生产区、装袋区、灭菌区、接种区、堆 料场、产品加工区、冷库仓库区等, 应与生活区隔离。各区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生产场地取水方便,排水系统畅通、环境卫生。 4.3 发菌棚建设 以直径 12cm钢筋做为发菌棚的骨架材料,棚体覆盖物为两层大棚膜塑料中间一层棚毡的三层结构, 发菌棚规格以 长 宽 高为 35m10.5m 3.1m 为宜,发菌棚于每年的 2月中旬至 5月初使用,用于菌木 的培养。具 体 建设规范 按 DB 21/T 2085的附录 A 执行。 4.4 菌种选择 灵芝品种要求遗传性状好,种性纯正,药用价值高;产量高、适应性广、抗
8、逆能力强、芝盖大、芝 形好。 菌种的生产应该符合 NY/T 528和 NY/T 1731的要求。灵芝栽培种要求菌丝活力强,菌丝洁白、浓 密、健壮,菌龄 35d 40d。 5 栽培种制备 5.1 生产原料与配方 5.1.1 生产原料 主料为 段木、木屑。 DB21/T 3342 2020 3 段木应在 接种前 20d砍树枝 。 选择土壤肥沃、向阳坡地上的树木,树木在砍伐和运输过程中,尽可 能保持树皮完整,自然条件下干燥 20d左右至含水量 35% 40%,截制木段扎捆。 要求 选择柞木、桦木、 核桃楸等硬杂木的造材剩余物,直径在 1cm以上的枝条,截成 12cm 15cm的枝段,尽量长短一致,断
9、面 要求 平整,削除疤瘤 。 木屑为 填充段木空隙的碳素营养物质 , 选择 阔叶树硬杂木屑为主,细度在 0.5cm以下,要新鲜,无 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无油污。具体按 NY/ T 5099执行。 辅料为 麦麸、白糖、石膏等。麦麸要求新鲜无霉变 , 用料标准按 NY/ T 5099执行。 5.1.2 培养基配方 硬 杂木屑 77%,麸皮 20%, 过磷酸钙 1%,石膏粉 1%,白糖 1%。 5.2 制袋 选用 厚度为 0.002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 制成直径为 15cm 24cm,高为 55cm的圆筒,将 段 木 装入塑 料筒内,直径达到 20cm 30cm,两端撮 合整齐 。 将培养基淋水
10、,使含水量达到 60% 65%,塑料筒 两头各 放 150g 200g的料袋培养基,装好后两头用线绳扎紧。 5.3 灭菌 可采用常压灭菌, 常压蒸汽灭菌锅内温度上升到 100 保持 20h 24h; 也可采用高压灭菌, 高压蒸 汽灭菌锅内温度上升到 126 保持 3h 4h。 5.4 接种 将料袋放入消毒后的接种室内,将菌种撒在料 袋培养基上,每个料袋用菌种量为 40g50g。接种室 在使用前用 4g/m3的 35%的甲醛水溶液喷雾 消毒 , 并在 接种前用 75%的酒精或浓度为 30%甲酚皂溶液 对接种 人员的手、菌种瓶(袋) 外壁和接种工具进行擦抹消毒。接种时,解袋、放菌种、扎口和堆放等工
11、序进 行流水作业,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料袋接种后即成菌木,将菌木送入发菌棚。 5.5 发菌 5.5.1 发菌棚灭菌 发菌棚 使用前用 4g/m3的 35%的甲醛水溶液喷雾 消毒 。 菌木 采取墙式堆码,中间留走道。 5.5.2 发菌棚 温湿度控制 保持 避光 ,温度控制在 25 28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 60% 70%,保持室内干燥,每天通风 2 次 3 次,每次 30min 40min,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5.3 检查与杂菌处理 发菌期间,每 10d检查一 次菌木,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发现杂菌感染的菌木要及时脱袋清除杂菌 后重新灭菌、接种。 发菌棚内 每周 用 75%的酒精或 3
12、0%甲酚皂溶液 喷施一次,预防杂菌感染。 5.5.4 菌丝生长管理 DB21/T 3342 2020 4 接种 30d 40d,菌丝长满菌木表层,放松袋口扎绳。接种 60d 70d,菌木表层菌丝洁白粗壮,开始 由白色转为淡黄色并出现豆状白色原基 , 进行林下定植。 6 林下栽培 6.1 菌木定植 4 月末 5 月初 , 当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20 以上时,选择晴天,在畦床上开深 15cm 25cm 的沟,将 菌木 排放于沟内, 根据菌木长短和粗细进行分类 整齐地 竖立排放 ,菌木间距 2cm 3cm,行距 6cm 8cm, 有灵芝原基出现的断面朝上,菌木之间填充土,菌木上面盖 2cm 3cm
13、细土,覆土后在畦面上淋透水一 次。 6.2 出芝管理 6.2.1 催蕾 菌木定植 15d 20d后 ,在畦床上开始出现白色瘤状原基时,拱棚内温度 应控制在 在 26 30 ,空 气相对湿度提高到 90% 95%。 每天 上午 10点左右,下午 2点左右 通风 2次 3次,每次 30min 40min, 拱 棚内畦床上土壤保持湿润,瘤状原基逐渐发育成芝蕾。 6.2.2 芝盖分化 芝蕾向上伸长形成芝柄。芝盖分化前 进行疏蕾,及时疏去弱柄畸型芝,一个菌木上留 3朵灵芝为宜。 芝盖分化后,拉 疏遮荫网,调整透光率达到 40%左右, 并保持棚内光线均匀,使芝盖沿水平方向生长 。 当芝盖直径至 2cm 3
14、cm时可向芝盖直接喷水。出芝期间如遇干燥天气且拱棚内 25 以下时,增加喷水次 数,盖严薄膜并提高透光度; 30 以上高 温 天气时,拉起拱棚四周薄膜通风,拉膜高度与芝柄高度持 平, 并拉密阴棚遮阴网 , 保持透光率达到 50%左右。 6.2.3 保蕾成芝 芝蕾形成后 40d左右,芝盖边缘黄、白色环圈完全消失,芝盖不再增大,灵芝生长成熟,继续培养 15d左右, 芝盖不再增厚,即可采收。 7 采收 7.1 灵芝孢子粉 收集 7.1.1 套袋 灵芝生长成熟后,在近芝盖的基部有棕色孢子粉出现时为套袋最佳时间。套袋前排去场地积水,同 时用清洁的毛巾将灵芝周围搽干净,将准备好的套袋套至灵芝的底部。 7.
15、1.2 套袋后管理 套袋后畦床灌水,每天通风 2次 3次,每次 30min,保持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 90%左右,保持拱棚内 空气新鲜。套袋 20d 25d后采收,采集后的孢子粉摊入垫有清洁光滑白纸的竹筐内,放在避风的烈日下 暴晒 2d,用塑料袋密封保存。 7.2 子实体采收 DB21/T 3342 2020 5 选择晴天采收。采收时,将灵芝从芝柄的基部剪下,留 0.5cm 1.0cm柄蒂,灵芝采收后,在阳光下 单个排列晒干或烘干,灵芝含水量在 13%以下,用塑料袋包装贮存。 7.3 灵芝采后处理 灵芝采收后,将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 90% 95%,温度保持在 26 30 , 7d 10d后
16、,在采 收时剪芝柄的地方重新长出原基,经过催蕾和育芝管理, 25d 30d可采收第二 潮 灵芝。采收第二 潮 灵芝 时 , 从灵芝的柄基和菌木相连部位剪下。采完灵芝后在畦床上覆一层 2cm左右的细土。待第二年五一前 后,气温稳定在 20 以上时进行催蕾 和育芝管理,可再收获 二茬 灵芝子实体。 第二年不生产孢子粉, 只 生产一潮芝。 8 病虫害防治 8.1 病害防治 8.1.1 病害预防 灵芝病害是青霉菌危害。灭菌时要求彻底,保证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料袋搬运过程中防止破袋; 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动作要迅速;发菌期间加强通风,保持黑暗环境,定期检查生长情 况,杂菌污染的菌木及时清理或
17、者分开培养 。 8.1.2 病害防治 在菌木局部污染的区域注射 75%酒精溶液或用石灰水涂抹,控制杂菌的生长、蔓延;出芝期间如灵 芝个体感染细菌和杂菌要及时摘除,以防扩散蔓延。 8.2 害虫防治 灵芝生产中的害虫主要有蛞蝓和白蚁,具体防治措施见附录 B。 DB21/T 3342 2020 6 附 录 A (资料性 ) 灵芝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A.1 生物学特性 灵芝 Ganoderma Lucidum(Leyss. ex Fr.) Karst. 又名赤芝、红芝、灵芝草,是多孔菌科 ( Polyporaceae)灵芝属( Ganoderma Karst.) 的食药用真菌 , 子实体一年生, 单生或
18、丛生,菌盖初期 圆形, 成熟后近 圆形或扇形,单生子实体直径 10cm 20cm,中央稍下凹至漏斗形,表面有绒毛, 有环 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 灰褐色至浅黄白色 , 菌盖背面污白色、淡黄色 ; 有柄、木栓质,菌柄近圆柱形, 侧生或偏生, 菌柄长 5cm 18cm,横断面圆形,棒状至球茎状,白色光滑,肉质坚实 ; 菌盖及菌柄有红 褐色油漆样光泽;孢子卵形或顶端平截, 外壁无色,内壁有疣状突起,长 8m 12m,宽 5m 8m。灵 芝菌丝散在或粘结成团,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 径 2.5m 6.5m。 该种生长期短, 是我国当前进行人工栽培的主要种类。 灵芝主要成份含氨基酸、多肽、
19、蛋白质、真菌溶菌酶,以及糖类(还原糖和多糖)、麦角甾醇、三 萜类、香豆精甙、挥发油、硬脂酸、苯甲酸、生物碱、维生素 B2及 C等;孢子还含甘露醇、海藻糖 。 A.2 生态学特性 A.2.1 温度 灵芝菌丝可在 5 35 范围内生长,菌丝较耐低温,不耐高温,超过 35 时菌丝代谢活动异常, 容易死亡。子实体在 5 30 范围内生长,比较适宜的温度是 20 28 。温度低,长出的子实体品 质较好,菌肉致密,光泽度好;温度高, 子实体生长较快,但品质稍差。 A.2.2 湿度 菌丝生长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为 55% 60%,空气相对湿度 70% 75%。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 宜保持在 85% 90
2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60%时,子实体生长较慢;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45%时,菌丝生长停 止,不再形成子实体;空气相对湿度高于 95%时,灵芝子实体会因缺氧而死亡。 A.2.3 空气 在自然条件下菌丝可正常生长,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间对二氧化 碳浓度很敏感,二氧化碳浓度高于 0.1%(是自然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的 2 3倍)时,子实体的生 长会 受 到抑制,子实体的外形发生变化,变成畸形菇甚至不形成子实体。 A.2.4 光照 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照,光照对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子实体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光照,在弱 光或黑暗条件下,只长菌柄,不会形成菌盖。 A.2.5 酸碱
21、度 灵芝适宜在偏酸性的条件下生长,菌丝在 pH值 3 9的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宜的 pH值为 4 6。 DB21/T 3342 2020 7 附 录 B (资料性 ) 灵芝常见病虫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名称 危害 特点 防治措施 青霉菌 是灵芝主要致病菌,一般在培养料表层、菌 柄生长点、菌盖下的子实层部分易发生发病 严重时病斑扩大,并产生霉层,组 织明显溃 烂以至芝体完全腐烂。 在菌木局部污染的区域注射 75%酒精溶液或 用石灰水涂抹,控制杂菌的生长、蔓延;出芝 期间如灵芝个体感染细菌和杂菌要及时摘除, 以防扩散蔓延 蛞蝓 俗称鼻涕虫,系软体动物,身体裸露,无外 壳。其畏光怕热,白天躲在砖、石块下
22、面及 土缝中,黄昏后陆续出来取食为害,天亮前 又躲起来。它嚼食子实体,影响其商品价值。 可以配置毒饵处理蛞蝓 , 傍晚施撒 , 或直在 撒 盐,使蛞蝓脱水而死。严重的直接用杀虫药剂 防治。首先做畦时拌入 氯吡硫磷 ,用量为 11g/m2。一般危害用 5%的食盐水进行喷杀或人 工捕捉。严重时用 豆饼与 0,0-二甲基 - ( 2,2,2-三氯 -1-羟基乙基)磷酸酯 按 10: 1 的比例制成毒饵,傍晚时每亩地撒施 11g/m2 14g/m2进行 诱杀。 白蚁 白蚁直接啃食菌种。 定植前暴晒 畦床 ;撒生石灰,每亩 50 kg 75kg,可有效地减少白蚁侵害;严重发生时, 可用 氯吡硫磷 1000 1500倍液喷淋防治。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