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CCS B 0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0972021 燕麦滴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of drip irrigation oat 2021-02-26发布 2021-03-2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5/T 2097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2、 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M/TC 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景辉、米俊珍、赵宝平、武俊英、田露、杨彦明、齐冰洁、王林、李银换、 高卿、卜一、王欣欣、王崴、张晓虹。 DB15/T 20972021 1 燕麦滴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燕麦滴灌栽培的备耕、播种、滴灌带、灌溉、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燕麦滴灌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3、,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4 粮食作物种子第 4部分:燕麦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备耕 4.1 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好、具有滴灌条件的地块,前茬作物以非燕麦为宜。 4.2 整地 播种前翻耕整地,耕翻深度 25 cm30 cm 。翻后随即耙耱、整平。 5 播种 5.1 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区域选择适宜的水浇地燕麦品种。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4的规定。
4、 5.2 种子处理 播种前 3 d5 d ,在干燥向阳处把种子摊开晒种2 d 3 d 。 5.3 播种时间 0 cm 5 cm土层温度达到 5 以上即可播种,一般为4月上旬至5 月下旬。 DB15/T 20972021 2 5.4 播种量 播种量为10 kg/667 m2左右,保苗 35 万株 /667 m240 万株/667 m2。 5.5 播种方式 采用播种机条播,深度3 cm 5 cm ,行距 15 cm20 cm。 6 施肥 6.1 种肥 种肥通过播种机随播种与种子分层深施。施纯N、P2O5 、K2O 量分别为3 kg/667 m25 kg/667 m2 、 1.5 kg/667 m2
5、3 kg/667 m2、4 kg/667 m2 6 kg/667 m2。肥料使用要符合 NY/T 496的规定。 6.2 追肥 在拔节期和抽穗期,结合滴灌分别追施1 次纯N 2 kg/667 m23 kg/667 m2。 7 滴灌带 7.1 滴灌带的选择 选择滴灌出水量 1.3 L/h 1.8 L/h,滴头距离 30 cm40 cm的滴灌带。 7.2 滴灌带铺设 每隔三行铺设一根毛管, 滴灌毛管铺设于两行中间。滴灌毛管间距45 cm 60 cm。 8 灌溉 若遇干旱,播种后需滴灌,滴灌量为 15 m3/667 m2。苗期到分蘖期灌溉 1次,灌溉量 15 m3/667 m2; 拔节期到抽穗期灌溉
6、 1次。 灌溉量 30 m3/667 m2;抽穗期到灌浆期灌溉1 次,灌溉量 20 m3/667 m2。灌溉水符合 GB 5084要求。 9 病虫草害防治 9.1 原则 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措施,使用高效药械,农药使用符合GB/T8321.8 和NY/T 1276的规定。 9.2 草害防治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封闭除草或苗后除草。封闭除草在播种后出苗前用 150 mL/667 m2 180 mL/667 m2 45 %二甲戊灵微胶囊剂对水60 kg/667 m2 喷施地表。苗后除草为燕麦3 叶至4 叶期,用80 mL/667 m2 100 mL/667 m2 40 %二甲溴苯腈对 水 30 L/66
7、7 m2,杂草叶面均匀喷雾。 9.3 虫害防治 DB15/T 20972021 3 防治蚜虫用 5 %吡虫啉乳油对水稀释至 2000倍液至 3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红蜘蛛用 8 %阿维哒螨灵 乳油40 mL/667 m2对水稀释至 1000倍液至1500 倍液均匀喷雾。 9.4 病害防治 用 50 %多菌灵干拌种剂或湿拌种剂拌种防治燕麦黑穗病,用量为种子重量 0.3 %;用20 % 吗啉胍 乙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至600 倍液喷洒防治燕麦红叶病。 10 收获与贮藏 10.1 收获 进入蜡熟期用稻麦联合收割机直接脱粒或小型割晒机收获。 10.2 晾晒与贮藏 脱粒后及时晾晒,籽粒含水量达到13 % 以下装袋贮藏。 10.3 滴灌带回收 收获后,采用机械或人工回收滴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