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200CCS A 00 DB14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 22212020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导则 2020 -11- 10发布 2020- 11-20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22212020 I 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条件 .15 文旅资源 .16 产业融合 .2 7 管理与创新 .3 DB14/T 22212020 II 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2、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文件由山西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方圆标志认证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山西君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博物馆文化传播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永成、马天颖、龙科、吴可嘉、吴栖凤、郭海胜、景小勇、孙高岭、张建婷、赵旭芳、王晓青、王玲艳。 DB14/T 22212020 III 引 言山西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对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创建提供指引,旨在突出文旅融合发展条件下的资源整合、产业
3、融合,通过文旅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或整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产业共生体。 DB14/T 22212020 1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导则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的基本条件、文旅资源、产业融合、管理与创新。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以文旅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示范、支撑、带动作用的企业、园区(聚集区)或纳入规划重点布局的区域。4 基
4、本条件4.1 发展定位明确,文化旅游业态丰富,具有鲜明的文化旅游主题和地方文化特色。4.2 有完整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意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4.3 有经评定的省级以上文化或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4.4 注重生态保护,宣传倡导资源保护型旅游开发、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4.5 近三年内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5 文旅资源5.1 保护与传承5.1.1 保持传统物质文化资源的历史性和真实性,保留传统节庆、地方戏曲、民俗表演等非物质文化形式,文化的传承性体现充分。5.1.2 建立明确、完整、有效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传
5、承与保护制度,严格保护当地文化得以形成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 5.1.3 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性利用各类文化和旅游资源,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DB14/T 22212020 2 5.1.4 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热爱并珍重当地文化,形成普遍的保护意识,无明显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5.2 优化和整合5.2.1 全面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分析资源的规模、丰度、品级品质、开发潜力等情况,编制资源保护开发名录。5.2.2 挖掘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保护性开发。5.2.3 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5.2.4 推动文旅并重开发,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
6、资源互补、客源共享。6 产业融合6.1 产品融合 6.1.1 充分挖掘所在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文化旅游产品。6.1.2 发展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优化产品组合模式,提高产品供给品质。6.1.3 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场馆、文化演艺产品、文创产品开发项目、节庆活动等入区发展,扩大产品供给范围。6.1.4 开发并提供与主题文化相联系,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创产品、数字旅游产品、民俗工艺品、生活化艺术品等旅游商品。6.2 业态融合6.2.1 推动文化旅游业态与观光、休闲、度假、研学、康养等旅游业态的产业联动,促进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6.2.
7、2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推出遗址探秘、农业观光、商务会展、研学科考、养生养老、体育赛事等业态。 6.2.3 提升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的融合度与渗透力,挖掘先进思想、文化基因、多彩民俗、生态价值、艺术灵感等 IP元素,辅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业态创新。6.2.4 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时尚消费等消费热点,开拓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等多元化消费业态。6.3 服务融合6.3.1 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演艺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改造升级,增强观赏、体验和参与等旅游服务功能。6.3.2 推动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游集
8、散中心等提升艺术和文化内涵,增加文化传承、创作表演、艺术普及、全民阅读等文化服务功能。6.3.3 完善政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6.4 市场融合 6.4.1 运用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品牌输出、跨界经营、兼并重组等方式向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6.4.2 实施品牌营销战略,构建完整统一、形象清晰、知名度和名誉度高的品牌体系。6.4.3 加强与重点客源市场的旅游合作,推进旅游资源共享、旅游客源互动、旅游品牌共建。 DB14/T 22212020 3 7 管理与创新7.1 建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7.2 建立文旅融合运营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健全、运营机制规范。7.3 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紧急救援机制、突发事件处理及应急预案等,落实安全管理责任。7.4 建立完善的投诉和处理制度,提供监督投诉电话、意见箱、网络投诉平台等多种投诉渠道。7.5 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的文旅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文旅服务诚信体系。7.6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