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100.20 CCS A 12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273 2020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 风险分级管理规范 2020 - 11 - 19 发布 2020 - 12 - 19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5273 2020 I 前 言 本 文件 按照 GB/T 1.1 2020给出的规 定 起草。 本 文件 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 文件 起草单位:河北安科检测检验有限公司。 本 文件 主要起草人:贾佳、邓杰、杨洋、王晓雪、 付淑玲、朱连清、朱晓灿、李建龙、孔晓峰、 张密贵、杨璞、张阳、段欣然。 DB13/T 5273 2
2、020 1 用人单位 职业病 危害 风险分级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 文件 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职业病危害风险 分级、分级周期、管理要求。 本 文件 适用于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及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 危害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 于本文件。 GBZ/T 298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
3、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Z/T 224 2010、 GB/T 15236 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 以下重复列出了 GBZ/T 224 2010和 GB/T 15236 2008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工作场所 workplace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GBZ/T 224 2010,定义 2.24 3.2 职业危害 occupational hazard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工作有关疾病、职业病和伤害。 GBZ/T 224 2010,定义 2.5 3.3 职业病 occupational dise
4、ases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GBZ/T 224 2010,定义 2.7 3.4 职业病危害因素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中和生产环境中各种危 害因素 的统称。 1 DB13/T 5273 2020 2 3.5 职业卫生 occupational health 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 学科,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
5、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 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 GBZ/T 224 2010,定义 2.1 3.6 防护措施 protection measures 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而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 个人防护、通风等措施或手段 。 GB/T 15236 2008,定义 5.5 3.7 职业病防护设施 facility for control occupational hazard 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或影响,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目地的装置。 GB/T 15236 2
6、008,定义 5.6 3.8 个人防护用品 personal protective devices 为使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穿戴用品。 GB/T 15236 2008,定义 5.7 3.9 职业健康监护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 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 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 康。职业健康监护主
7、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GB/T 15236 2008,定义 6.7 3.10 风险 risk 又称风险度,指 发生不良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GBZ/T 224 2010,定义 2.16 3.11 风险度评估 risk assessment 是指识别、评价对劳动者产生不良健康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将风险划分出等级,以决定 控制和管理的优先顺序。 GBZ/T 224 2010,定义 2.17 4 总体要求 4.1 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理制度,规范有关工作,实现职业病危害风险自辨自 控,切实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DB13/T 5273 20
8、20 3 4.2 用人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有效实施的需要,编制培训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和培训,确保 从业人员知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防范措施、应急方法的相关 知识和技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 存在外委作业的用人单位,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职业健康管理协议,明确各方对职业病危害 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 4.4 用人单位委托社会服务机构提供风险管控服务的,职业卫生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5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5.1 分级依据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应根据职业病危害严重程度、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职业卫生 管理水平三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估分级。 5.2 工作
9、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程度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程度分为工 作场所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工作场所存 在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a)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判定为工作场所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 1) 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2; 2) 存在致癌、致敏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3) 存在职业性放射性危害的(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除外); 4) 存在石棉纤维粉尘、矽尘(含游离二氧化硅 10%以上粉尘)等高危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 ; 5) 国家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6) 县(区)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当地近年来职业病新发病例情况、产业结构特点、 国家和省
10、部署开展专项治理情况等确定需要严 格监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b) 上述 a)规定以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判定为工作场所存在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5.3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的计算和判定方法 a)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在 9 人及以下的,可判定为“少量人员接触”; b)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在 10 49 人的,可判定为“中量人员接触”; c)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在 50 人及以上的,可判定为“大量人员接触”。 5.4 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和分级方法 5.4.1 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和分级方法的依据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表(见附录 A),对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职业
11、健康管理机构 及人员、申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工作场所管理、个人防护、教育培训、健 康监护以及职业病防治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检查抽查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用人单位职业卫 生管理水平进行分级。 5.4.2 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分级方法 评估内容共 22项,其中 10项为重点项, 12项为一般项。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分为 A、 B、 C三个等级。 分别是: DB13/T 5273 2020 4 a) A 级,重点项全部合格、一般项 11 项及以上合格; b) B 级,重点项全部合格、一般项 6-10 项合格; c) C 级,存在重点项不合格,或重点项全部合格但一般项 5 项及以下合格。 5.5
12、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 病危害严重程度、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三个要素的分 级和判定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卫生风险分级表,确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风险级 别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表参见附录 B。 6 分级周期 6.1 职业病危害风险为高风险的用人单位,每年应进行一次风险分级;为中风险或者低风险的用人单 位,每 3 年应进行一次风险分级。 6.2 有如下情形的,用人单位应重新进行风险分级: a)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发生重 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风险分级; b) 用人单位开
13、展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含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建设时,应重新进行风险分 级; c) 用人单位的装置工艺、原辅料、设备发生重大改变,机构和人员、工作制度等发生重大调整 时,应重新进行风险分级; d) 监督检查中发现风险分级与用人单位实际明显不符的; e) 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重大职业卫生管理问题的; f) 有职业卫生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并经查实的; g) 发生职业病群体性事件的; h) 制定本规范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 i) 其他应当修订的情形。 7 管理要求 7.1 职业病危害高风险的用人单位的管理 7.1.1 用人单位应切实提高职业卫 生管理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
14、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按照职业卫生 管理水平评估结果进行整改,从规章制度、机构人员、前期预防、工作场所、防护设施、个人防护、 教育培训和健康监护等全方位对照检查,进行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自评,确保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现状 在 B 级以上。 7.1.2 用人单位三年内发生过职业病病例的,应重点关注职业病病例发生岗位,审视管理制度和预防 措施的适用性和落实情况,必要时应改良生产工艺或工作制度。 7.1.3 用人单位当年受到职业卫生行政处罚的,应针对处罚条款认真研究整改措施,确保整改落实到 位。工作场所存在严 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调整工作班制,降低接触人数,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水 平。 7.2 职业病危害中
15、风险的用人单位管理 DB13/T 5273 2020 5 7.2.1 用人单位应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按照职业卫生管理 水平评估结果进行整改,确保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现状在 B 级以上。 7.2.2 工作场所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调整工作班制,降低接触人数,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 水平。 7.3 职业病危害低风险的用人单位管理 用人单位应继续保持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定期完善管理制度和预防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风险出 现反弹。 DB13/T 5273 2020 6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评估表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参见表
16、 A.1。 表 A.1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表 类 别 项 目 基本要求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 一、 规章制度 1.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13项管理制度。详见工 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7号)第 十一条。 3 查看制度、操作规程等文件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二、 机构人员 2.管理机构 *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或者组织,以文件形式明确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或者组 织。 3 查看机构设置文件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3.管理人员 职业病危害严重或劳动者超过 100人的用人单位应配备专职职业
17、健 康管理人员;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劳动者在 100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3 查看管理人员任命文件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DB13/T 5273 2020 7 表 A.1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表 (续) 类 别 项 目 基本要求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 三、前期预防 4.项目申报 * 按照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重要事项变化时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4 查看申报回执或查询申报系统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5.“三同时”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建设单位要依法开展职业病危害预 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
18、果评价与防护设施验收等工作。 6 查看评价报告、评审材料及 工作过程书面报告等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6.合同告知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 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1 抽查劳动合同或告知书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四、工作场所 7.场所设置 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粉尘、高毒物质岗位与其他岗位隔离,接触有毒有害岗位与无危害岗 位隔开;有毒物品和粉尘的发生源布置在操作岗位下风侧)。 1 现场查看工作场所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8.合理布局 * 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工作场所不得住人。 3 现场查看工
19、作场所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9.告知警示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 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 识和中 文警示说明。 7 现场查看公告栏、抽查警示 标识等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0.危害监测 * 按照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3 查看定期检测报告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DB13/T 5273 2020 8 表 A.1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表 (续) 类 别 项 目 基本要求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 四、工作场所 11
20、.超标情况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3 查看检测报告,是否所有检测点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符合 基本符 合 不符合 12.现状评价 *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每三年至少开展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 查看最近一次现状评价报告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五、防护设施 13.设施有效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台账。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齐全、有效,通风、排毒、除尘、减震、降 噪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处于正常适用状态,并得到及时维护和检测。 3 查看职业病防护设施台账, 现场抽查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六、个人防护 14.用品配备 * 按规定为劳动者配备和及时更换符合职
21、业病防护标准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参考个体防护装 备 选用规范( GB/T11651)、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 2015 124 号)。 8 查看采购发票、合格证书、 安全标志等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5.使用管理 * 做好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记录。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 查看发放记录、询问劳动者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七、教育培训 16.负责人培训 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规定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3 查看培训证书或相关培训证明材料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7.劳 动者培训 按照规定对上岗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
22、培训,定期对在岗期间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 培训。 3 查看培训教材、资料、记录 和试卷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DB13/T 5273 2020 9 表 A.1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评估表 (续) 类 别 项 目 基本要求 检查方法 检查结果 八、健康监护 18.上岗前和离岗时 体检 按照规定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5 抽查新上岗、离岗员工体检 报告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9.在岗期间体检 * 按照规定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在 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 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5 查看职业健康检查汇总报 告、抽查在岗员工
23、体检报告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20.监护档案 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详见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 局令第 49 号)第十九条。 5 查看健康监护档案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21.职业病 * 三年内未发生新发职业病病例。 查询职业病报告表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九、行政处罚 22.行政处罚 * 年度内未受到过职业卫生方面停止作业、罚款等行政处罚。 查看相关 执法文书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 管理水平现状判定 A 级 B 级 C 级 说明:标记 *为重点项,其他为一般项。 A 级:重点项全部合格、一般项 11 项及以上合格; B级:重点项全部
24、合格、一般项 6-10项合格; C 级:存在重点项不合格,或重点项全部合格但一般项 5 项及以下合格。 评估时间: 年 月 日 评估人员签字: DB13/T 5273 2020 10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表 B.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表参见表 B.1。 表 B.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严重程 度 接触危害 因素人数 职业健康管理现状 A B C 严重 大量、中量 中风险 高风险 高风险 少量 低风险 中风险 一般 大量 低风险 中风险 高风险 中量、少量 低风险 中风险 DB13/T 5273 2020 11 参 考
25、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18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发布、 第四十八号修正、第八十一号修正、第二十四号修正) 2 高毒物品目录 (卫法监发 2003 142号 ) 3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7号) 4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8号) 5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49号) 6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51号) 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 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 2014 111号) 8 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 2015 124号)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