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1.040.21 N 04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1283.10 2020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 第 10 部分:医学影像显示器应用技术规范 2020 - 12 - 29 发布 2021 - 01 - 29 实施 河北省市场 监督 管理 局 发布 DB13/T 1283.102020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 起草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博影云一科技有限公司、宏康医学影像诊疗中心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宗会迁、
2、 刘怀军 、耿左军、杨冀萍 、王勇、田欣、张岩、柳青、张娅、高铎、 杨存、魏昊业、王彦璐、吕健、曹翠、齐焕强、 张寅丰 。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DB13/T 1283.102020 II 引 言 随着 医学 影像科 PACS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普及 ,医学影像显示器在 PACS系统中成为医学影像 图像的 最终呈现者,专业医学影像显示器正逐步取代传统的胶片灯箱显示,成为医学影像显示的首选工具, 实现了医生从“硬读片”到“软读片”诊断方式的转变,其显示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医学影像显示器可分为两大类: CRT显像管显示器和 LCD液晶显示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是后者。 为保障临床诊疗质量
3、,制定本规范。 DBXX/ XXXXXXXXX 1 医学影像学诊疗技术 第 10 部分:医学影像显示器应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诊断用显示器的基本要求,包括专业系列显示终端的分类和型号及其重要说明。 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学诊断的显示器。 本文件 不适用于间接 X线透视系统、手术 C形臂 X线摄影、采集工作站以及因非医学影像诊断目的而 使用的显示器。其它医学影像平板式显示终端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化引用而构成本文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4、适用于 本文件。 GB 4943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GB 9254 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9706.1 2007 医用电气设备 第 1部分:安全通用要 求 GB/T 14858 1993 黑白监视器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960 1994 电视广播接收机用红外遥控发射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B/T 17006.5 2000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 2-5部分:图像显示装置稳定性试验 GB/T 17626 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系列标准 SJ/T 11292 2003 计算机用液晶显示器通用技术要求 SJ/T 11343 2006 数
5、字电视液晶显示器通用规范 YY 0505 2005 医用电气设备 第 1-2部分:安全 通用要求 AAPM TG18 Assessment of Display Performance for Medical Imaging System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图像显示器 利用成像系统提供的输入信号显示图像的装置。一般可分为阴极射线管( 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 器。 3.2 液晶显示 外加 电压 使液晶分子取向改变,以调制透过液晶的光强度,产生灰度或彩色图像的显示方式。 3.3 像素 组成一幅图像的全部可能亮度和色度的最小图像单元。 3.4 DB13/T 12
6、83.102020 2 子像素 /点 在显示器上组成 像素 的最小单元 。 3.5 空间 分辨率 图像水平或垂直方向上所能分 辨出像素的总数。 3.6 每英寸像素数 每英寸屏幕可显示的物理像素的总数。 3.7 时钟伪影 以当内部点时钟频率与输入模拟信号频率有差异时,在固定像素类型影像显示器屏幕上可见的,以 失真的垂直线或条的形式出现的伪影。 3.8 对比度 影像显示器两个影像区域亮度差异的比率,亮度差值除以两个亮度值的平均值。 3.9 数字驱动等级 输入影像显示系统产生亮度的数字信号值。 3.10 显示控制器 提供计算机硬件与影像显示器之间的模拟或数字接口的影像显示系统的部件。 3.11 闪烁
7、 可感知的亮度随时间的随机波动。 3.12 灰阶标准 显示函数 依照 Barten模型定义的输入数字驱动等级与对应亮度值的数学对应关系。 3.13 照度 照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被光均匀照射的物体,在 1m2面积上所得的光通量是 1流明时,它的 照度是 1勒克斯。(单位: Lux (lx), lx= 1 lm/m)。 3.14 亮度 表示发光物体表面发光强弱的物理量,单位:坎德拉每平方米 (cd/m2)或称尼特( nit)。 3.15 相位伪差 相位伪差引起显示对象(字母,线条等)的边缘模糊,当内部点时钟的相位设置与输入模拟信号不 同的时候,在固定像素类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屏幕上可见。 3.1
8、6 精确度 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独立测试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3.17 对比度 反映显示设备可显示的最亮部分和最暗部分的亮度比值,对比度高的显示设备,在色彩的鲜明度、 画面 的层次感等方面都会有更佳表现 。 DBXX/ XXXXXXXXX 3 3.18 黑电平 衡量显示设备显示的纯黑到底有多黑以及对于暗部细节的表现能力 。 3.19 锐利度 影像中亮度变化大的界限是否表现自然 。 3.20 色纯 影像中亮、色是否无互相干扰 。 3.21 清晰度 包括液晶面板的物理分辨率以及实际观看时对于画面细节的显示能力,画面细节的显示能力又分为 动态画面以及静态画面两种情况 。 3.22 几何图形 画面比例是
9、否再现图 像比例 。 3.23 去隔行处理 评价隔行转逐行的处理是否真实再现原始影像。 4 主要技术 要求 4.1 与主机配套后可实现的功能要求 对比度不低于 1000: 1;专用灰阶显卡至少具备显示模式、 一 卡两显、主副显示互换、彩色 -黑白 转换、 10bit及以上灰阶输出、横竖屏转换等功能;有亮度恒定控制装置;能进行 DICOM标准模式校正, 有校正光学传感器的接口 ,并配有专业校正软件。 4.2 性能要求 4.2.1 灰阶复现 对于黑色区域的亮度,基准值的偏差不应 超过 25%。对于白色区域的亮度,基准值的偏差不应 超 过 20%。 4.2.2 几何畸变 测试图形的边线应完全可视,线
10、条笔 直,有效显示区域位于屏幕中心。 4.2.3 对比度 测试图形中的所有模块应可视。 4.2.4 空间 分辨率 测试图形中的水平和垂直线条模型都应可识别。显示 空间 分辨率最低要求见表 1。 DB13/T 1283.102020 4 表 1 医 学影像 设备配置 显示 器 空间 分辨率最低要求 显示器用途 空间 分辨 率 最低要求 CT、 MRI、数字胃肠机、 PET、超声 10241280 (竖屏) /12801024 (横屏), 1 百万像素( 1MP),常用横屏显示。 CR、 DSA、数字胃肠机、 PACS 诊断 工作站 12001600 (竖屏) /16001200 (横屏); 2
11、百万像素( 2MP),常用 竖屏显示。 CCD-DR、 PACS 诊断工作站 15362048 (竖屏) /20481536 (横屏); 3 百万像素( 3MP),常用竖屏显示。 平板 DR、乳腺机、 PACS 诊断工作站 20482560 (竖屏) /25602048 (横屏); 5 百万像素( 5MP),常用竖屏显示。 注: 以上均为单幅图像,诊断时如为动态多幅图像的, 应 配用 3 MP及以上 空间 分辨率的显示器。 4.2.5 伪影 测试图像的影像中应无紊乱伪影。 4.2.6 亮度 屏幕最小亮度应不大于 1 cd/m2,最大亮度应不低于 250 cd/m2。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 应不
12、小于 250。屏幕亮度通常设定在( 400cd/m2 500cd/m2) 之间,且至少 3万小时 无明显衰减 。 4.2.7 空间 分辨率要求及亮度标准 ,见表 2。 表 2 空间 分辨率要求及亮度标准 临床使用场景 校准亮度 (cd/m2) 显示 空间 分辨率 乳腺诊断,及 PACS 诊断工作站 450 20482560 (竖屏) /25602048 (横屏); 5 百万像素( 5MP),常用竖屏显示。 CR、 DR、 CT、 MR 和 PET 诊断, PACS 诊断工作站 350 15362048 (竖屏) /20481536 (横屏); 3 百万像 素( 3MP),常用竖屏显示。 数字胃
13、肠机、 医用 超声 , 临床非 诊断 用途 ,浏览显示 250 12001600 (竖屏) /16001200 (横屏); 2 百万像素( 2MP),常用竖屏显示。 4.2.8 亮度均匀性 显示器的亮度不均匀性应不大于 25%。 4.2.9 灰度显示函数 SMPTE 图案中 100%的白色中间 95%的白方块和 0%的白色 (全黑 )中间 5%白色的方块能同时清楚地显 示。 4.2.10 色彩一致性 显示器的色彩一致性差异应不大于 0.03。 4.2.11 响应时间 DBXX/ XXXXXXXXX 5 进行动态影像实时播放的显示器,其响应时间(上升时间与下降时间之和)应不大于 25ms。 4.
14、2.12 环境和外观结构 要求 4.2.12.1 正常使用条件 使用的额定污染等级 室内使用工作温度: 0 40 ; 室内使用工作湿度: 20 RH 80 RH; 室内使用大气压力: 86kPa 106kPa。 环境照明(推荐值): a) DR、 CT、 MR、核医学诊断阅片室( 10 lux 60 lux) ; b) 独立诊断 阅片室( 60 lux 180 lux) ; c) 非诊断办公室( 180 lux 250 lux) 。 4.2.12.2 外观和结构 4.2.12.2.1 外观形态适宜,无易致人体损伤的棱角和有害物质。 4.2.12.2.2 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的标志应正确、清
15、晰、端正、牢固、指示正确。 4.2.12.2.3 结构件、主要元部件与控制件应完整,且功能正常;机内无脱落物;液体或灌注物无渗 漏以及外溢等现象。 4.2.12.2.4 应有“是 /否具备防辐射或电离损伤功能”的显著标识。 4.2.12.2.5 医学影像显示器的外观和结构、机械和电器安全除应符合 SJ/T 11292 2003中 4.1和 GB 4943的要求外,还应符合医疗设备安全认证标准 (如 EN/IEC 60601),有中国 CCC或美国 FDA 510(K) 认证。显示器宜配有保护板。 4.2.12.3 常温性能要求 常温性能要求 见表 3。 表 3 常温性能要求 序 号 项目 单位
16、 性能要求 1 亮度 彩色显示产品 cd/m2 280 灰阶显示产品 700 2 对比度 彩色显示产品 倍 400 灰阶显示产品 500 3 亮度均匀性 1.25 4 色度均匀性 uv0.01 5 相关色温 彩色显示产品( 128 阶) K 6500 u=0.1978, v=0.4683 9300 u=0.1888, v=0.4457 灰阶显示产品 决定于选择的液晶屏 DB13/T 1283.102020 6 表 3 常温性能要求 ( 续 ) 序 号 项目 单位 性能要求 6 相关色域 彩色显示产品 NTSC R: x=0.6700, y=0.3300 G: x=0.2100, y=0.710
17、0 B: x=0.1400, y=0.0800 sRGB R: x=0.6400, y=0.3300 G: x=0.3000, y=0.6000 B: x=0.1500, y=0.0600 Adobe RGB R: x=0.6400, y=0.3300 G: x=0.2100, y=0.7100 B: x=0.1500, y=0.0600 7 对比度视角 (对比度 10 ) 水平 度 160 垂直 160 8 固有分辨率 不低于 1024768 9 子像素缺陷 不熄灭缺陷点 个 a) 一百万像素以内的液晶屏,个数 2 b) 其它的,个数 5/ 百万像素 c) 不允许 2 个及以上的缺陷连接在一
18、起 不发光缺陷点 个 a) 一百万像素以内的液晶屏,个数 5 , 2 个连 接在一起的对数 2 b) 其它的,个数 5/ 百万像素; 2 个连接在一起 的对数 2/ 百万像素 c) 不允许 3 个及以上的缺陷连接在一起 10 待机消耗功率 W 3 注 1: 色度转换公式: ( x, y)转换为( u, v): u = 4x/(3 + 12y - 2x), v = 9y/(3 + 12y - 2x) ( u, v)转换为( x, y): x = 9 u /(6 u - 16 v + 12), y = 4 v /(6 u - 16 v + 12) 注 2: uv = (u1u2)2 + (v1 v
19、2)2 1/2 4.2.12.4 显示格式 计算机显示功能应至少支持到固有 空间 分辨率及其以下的格式,见表 4;视频输入选项的图像格式 应至少符合表 4中首选项的一种,见表 5。 表 4 计算机显示格式 模式 空间 分辨率 场频 Hz 行频 kHz 时钟 MHz E1_70 640 350 70 31.469 25.175 E1_85 85.080 37.861 31.500 E2_70 640400 70 31.469 25.175 E2_85 85.080 37.861 31.500 T_70 720400 70 31.469 28.322 T_85 85.039 37.927 35.5
20、00 DBXX/ XXXXXXXXX 7 表 4 计算机显示格式 ( 续 ) 模式 空间 分辨率 场频 Hz 行频 kHz 时钟 MHz V_60 640480 59.940 31.469 25.175 V_72 72.809 37.861 31.500 V_75 75.000 37.500 31.500 V_85 85.008 43.269 36.000 SV_56 800600 56.250 35.156 36.000 SV_60 60.317 37.879 40.000 SV_72 72.188 48.077 50.000 SV_75 75.000 46.875 49.500 SV_85
21、 85.061 53.674 56.250 X_60 1024768 60.004 48.363 65.000 X_70 70.069 56.476 75.000 X_75 75.029 60.023 78.750 X_85 84.997 68.677 94.500 SX_60 12801024 60.020 63.981 108.000 SX_75 75.025 79.976 135.000 SX_85 85.024 91.146 157.500 WX+_60 1366768 59.799 47.720 84.750 UX_60 16001200 60.000 75.000 162.000
22、F-HD_60 19201080 59.940 67.433 148.352 WUX_60_RB 19201200 59.950 74.038 154.000 QX_60_RB 20481536 59.980 94.769 209.250 QHD_60_RB 25601440 59.951 88.787 241.500 QHD+_60_RB 25601600 59.972 98.713 268.500 QSX_60_RB 25602048 59.980 126.379 343.750 QFHD_RB 38402160 59.997 133.313 533.250 表 5 图像格式 输入图像信号
23、格式 显示图像参数描述 隔行比 扫描行数 行频 /kHz 场频 /Hz 幅型比 720576i* 2:1 625 15.625 50 4:3 720576p 1:1 625 31.25 50 4:3 1280720p 1:1 750 45 60 16:9 1280720p 1:1 750 37.50 50 16:9 19201080i 2:1 1125 28.125 50 16:9 19201080i 2:1 1125 33.75 60 16:9 19201080i 2:1 1250 31.25 50 16:9 注: 带 *为首选项。 DB13/T 1283.102020 8 4.2.12.5
24、 显示性能要求 4.2.12.5.1 一般计算机图像质量要求 一般计算机图像质量要求分为 : a) 几何图形(主图):显示图形边框与显示域的四边重合,而且清晰无伪影 ; b) 基本色块:红( 255, 0, 0)、暗红( 128, 0, 0)、绿( 0, 255, 0)、暗绿( 0, 192, 0)、 蓝( 0, 0, 255)、暗蓝( 0, 0, 192)、黄( 255, 255, 0)、暗黄( 192, 192, 0)、青( 0, 255, 255)、暗青( 0, 192, 192)、紫( 255, 0, 255)、暗紫( 192, 0, 192)、黑( 0, 0, 0)、深灰( 128,
25、 128, 128)、浅灰( 192, 192, 192)、白( 255, 255, 255)等 16基本色 显示正常 ; c) 字符显示:清晰、无阴影 ; d) 交错(干涉)图案:无干扰波纹。 4.2.12.5.2 医学影像 诊断系列显示终端的计算机图像质量要求 医学影像 诊断系列显示终端的计算机图像质 量 ,应符合 AAPM TG18( Assessment of Display Performance for Medical Imaging System, AAPM)的相关要求。 4.2.12.5.3 一般视频图像质量要求 4.2.12.5.3.1 视频静态图像主观试 验评价 要求 视频
26、静态图像主观试验评价分为: a) 对比度测试, 100%、 99%和 98%灰度可以隐约分辨 ; b) 黑电平测试, 0%、 1和 2%灰度的亮度都可以分辨 ; c) 色调测试,透过蓝色滤光片, 基本观察 不 到 色差 ; d) 色度测试,透过蓝色滤光片,各色块饱和度一致 ; e) 锐利度测试,细竖线可以分辨 ; f) 伽玛测试,从白到灰、从黑到灰层次协调 ; g) 色纯度测试,灰阶图像中没有掺杂 “ 彩色 ” ; h) 几何形状等测试,圆形精确,几何图像填充整个显示区域。 4.2.12.5.3.2 视频动态 图 像主观试验评价 要求 5级质量制, 5分制评分,要求单项平均分(算术平均)和总平
27、均值 Pm都不低于 4分且标准偏差不高 于 0.1。质量分级如下: a) 5(优): 非常清晰; b) 4(良): 清晰; c) 3(中): 较清晰; d) 2(差): 不清晰; e) 1(劣):无法 辨认 。 4.2.12.5.4 校正性能要求 4.2.12.5.4.1 校准亮度 标准亮度分为 : a) 彩色显示产品:液晶屏最大亮度 600cd/m2时校准亮度 350cd/m2,液晶屏最大亮度 600cd/m2 时校准亮度 450cd/m210cd/m 2,或技术要求亮度 10cd/m 2; b) 单色显示产品:最大亮度 1000cd/m2时校准亮度 450cd/m2,或技术要 求亮度 10
28、cd/m 2。 DBXX/ XXXXXXXXX 9 4.2.12.5.4.2 亮度 响应 曲线校正要求 见表 6,亮 度响应曲线的基准值偏差不应 超过 10%。 表 6 灰阶校正要求 序号 亮度响应曲线名称 备注 1 伽玛( Gamma) Native Native 2 1.8 - 3 2.0 - 4 2.2 - 5 DICOM DICOM Part14,工厂设置 4.2.12.5.4.3 色温校正要求 适合于彩色显示产品。相关色温的色度偏差范围见表 7。 表 7 色温校正要求 分界 亮度 1 cd/m 2 1 cd/m2亮度 5cd/m 2 5 cd/m2亮度 色度偏差 x=0.025 ,
29、y=0.025 x=0.01 , y=0.0 1 x=0.006 , y=0.006 4.2.12.5.4.4 显示性能稳定性要求 稳定性周期: 3个月;试验频次:每 7天 1次。 4.2.12.5.4.5 亮度校正稳定性 亮度校正稳定在 4.2.12.5.4.1校正值的 10cd/m 2范围内。 4.2.12.5.4.6 亮度响应曲线校正稳定性 亮度响应曲线稳定在 4.2.12.5.4.2校正值的 10 %内。 4.2.12.5.4.7 色温校正稳定性 灰阶色度稳定在 4.2.12.5.4.3校正值的表 7的范围内。 4.2.12.5.4.8 校正性能的保证措施要求 为保证校正性能的长期符合
30、性,应配置显示器质量管理软件及配套的色度传感器,软件应至少具 有亮度标定、亮度响应曲线校正功能。 4.2.12.5.4.9 色域 映射要求 uv0.01 。 4.2.12.6 声性能要求 若有声音功能,则声音性能要求符合 SJ/T 11343的 5.5.3规定。 4.2.12.7 遥控发射器性能要求 若有遥控接收功能,则遥控发射器性能应符合 GB/T 14960的有关规定。 DB13/T 1283.102020 10 4.2.12.8 安全性 能 要求 产品类型见表 8,产品安全 性能 要求应符合 GB 4943或 GB 9706.1的规定。 表 8 产品类型 序号 产品分类依据 产品类型 1
31、 按照防电击类型 I 类设备 2 按照运行模式 连续运行 4.2.12.9 电磁兼容性要求 产品电磁兼容性要求,见表 9。 表 9 产品电磁兼容性要求 项目 等级 基础标准 传导发射( CE) A 类 GB 9254 / YY 0505-2005 辐射发射( RE) A 类 GB 9254 / YY 0505-2005 静电放电抗扰( ESD) 3 级( LEVEL 3) GB/T 17626.2 辐射抗扰( RS) 2 级 80MHz 2.5GHz GB/T 17626.3 传导抗扰( CS) 2 级 GB/T 17626.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抗扰( EFT) 3 级( LEVEL 3)
32、GB/T 17626.4 浪涌抗扰( SURGE) 3 级( LEVEL 3) GB/T 17626.5 工频磁场抗扰( PFMS) 2 级 GB/T 17626.8 电压暂降( DIP) 、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 / GB/T 17626.11 5 测试评价 方法 5.1 测试 的一般要求 5.1.1 环境条件 本 文件 中除特别规定外,其它试验在下述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 0 40 ,优选 25 ; 相对湿度: 20 RH 80 RH; 大气压力: 86kPa 106kPa。 环境照明(推荐值): a) DR、 CT、 MR、核医学诊断阅片室( 10 lux 60 lux) ;
33、b) 独立诊断 阅片室( 60 lux 180 lux) ; c) 非诊断办公室( 180lux 250 lux) 。 观看距离: 35cm。 5.1.2 评价小组 人数不少于 5人 ,由医学影像工程、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等副高以上 职称 人员组成 。 5.1.3 数据处理 DBXX/ XXXXXXXXX 11 根据各评价人员所评得的各项记分其最后的评分用平均值 Pm来表示,按照公式 ( 1) 计算: n P P n i 1 m平均值 ( 1) 式中: P1 Pi Pn评得 n个分数 。 同时给出相应的标准偏差 S,按照公式( 2)计算: 1标准偏差 n 1 2 n PP S mi( 2
34、) 式中: P1 Pi Pn评得 n个分数 。 评价结果的置信程度随着标准偏差的上升而下降。 5.1.4 图像质量评价 图像质量评价,显示质量符合 4.2.12.5的要求,评分方法如 表 10所示 。 表 10 图像质量各项指标评分 评分 杂波和干扰可见度 画面清晰度 亮度层次 彩色保真度 均匀性评价 5分 觉察不到 清晰 亮度层次丰富,画面 柔和细腻 彩色清晰、自然,正常 ,色彩一致性好 觉察不到不均匀 现象 4分 稍可觉察,但不令人 厌烦 个别画面欠清晰 亮度层次较丰富,画 面基本上柔和细腻 彩色较清晰、自然,基 本正常,色彩基本一致 屏幕边缘有 轻微 不均匀 3分 明显觉察,令人有些 厌
35、烦 一些画面欠清晰 个别画面偏亮、偏暗 或缺少层 彩色欠清晰、自然,有 可见的失真现象,色彩 一致性不够好,有色彩 不稳定或显示色彩欠佳 现象 明显觉察到不均 匀性,但可以接 受 2分 杂波或干扰严重,令 人厌烦 总体上不是很清 晰 一些画面偏亮、偏暗 或缺少层次 彩色清晰度差,色度不 正常 不均匀性很严重 ,难以接受 1分 极严重 不清晰 总体上亮度层次欠丰 富 彩色质量很差 不均匀性非常严 重,不能忍受 5.1.5 稳定时间 显示器应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工作 30 min,以使显示器性能稳定。 5.1.6 测试场地 测 试 应在不受来自外界电磁场干扰的室内进行。如果干扰可能影响 测试 结果,
36、测试 应在屏蔽室内 进行。如果为非接触式的 测试 方式, 测试 亮度、色度时应在暗室中进行,杂散光照度 1 l ux 。 DB13/T 1283.102020 12 5.2 测试工具 5.2.1 色彩分析仪 亮度 测试 范围不小于 0.01cd/m2 1000cd/m2; 测试 孔径角(受光角) 5;亮度 测试 精确度至少在 2%范围内。 5.2.2 测试 图像 测试图像包括 : a) 全白场信号产生的图像; b) 全黑场信号产生的图像; c) 全红场信号或红场窗口产生的图像; d) 全绿场信号或红场窗口产生的图像; e) 全蓝场信号或红场窗口产生的图像; f) 静态图像序列 ; g) 0 2
37、55共 256级每一灰阶全场或窗口信号产生的图像; h) VESA Flat Panel Display Measurements Standard Version 2.0 Patterns测试图像 ; i) TG18 Patterns测试图像 。 5.3 测试 条件 5.3.1 输入适应性调整 测试之前,通过菜单进行自动偏移和增益的调整。 5.3.2 图像对比度和亮度的调整 将图像对比度和亮度的调整置于正常状态,不进行单独调整。 5.3.3 色温的调整 将色温置于需要试验的选项(比如 6500K)。 5.4 外观和机械结构检测 用目测和手感 检测 外观和机械结构,应符合 4.2.12.2的要
38、求。 5.5 功能试验 按技术规格书的规定进行操作,逐一检查其功能,应符合规定要求。 5.6 接口检查 接口检查采用相应的信号源进行试验。 5.7 常温性能检测 将显示终端调整到 5.3规定的 测试条件,测试以下参数 。 5.7.1 最大亮度 输入全白场信号,将背光亮度调节到最大,测量屏幕中心亮度。 DBXX/ XXXXXXXXX 13 5.7.2 对比度 输入全黑场信号,测量屏幕中心亮度 Lb,输入全白场信号,测量屏幕中心亮度 Lw, 用公式( 3) 计 算对比度 Cr: Cr=Lw/Lb( 3) 式中: Cr: 对比度 ; Lw:全白场信号 屏幕中心 的 亮 度 ; Lb:全黑场信号的 屏
39、幕中心亮度 。 5.7.3 亮度均匀性 输入全白场信号,测量图 1规定的 P0 P4各个点的亮度值 L0 L4。 图 1 亮度均匀性测量点示意图 其中最大亮度 Lmax,最小亮度为 Lmin, 用公式( 4) 计算亮度均匀性 w: w=200 (Lmax-Lmin)/(Lmax+Lmin)( 4) 式中: w: 亮度均匀性 ; Lmax: 最大亮度 ; Lmin: 最小亮度 。 5.7.4 相关色温 输入全白场信号,测量屏幕中心的色温。 5.7.5 色度均匀性 使 用 TG18-UNL80,测量并计算色差 uv。 5.7.6 可视角 亮度计在水平或垂直轴向移动,保持观察距离不变,测量对比度为
40、10倍的角度。 5.7.7 固有分辨率 P1 P0 P2 P3 P4 H/4 H W/4 W DB13/T 1283.102020 14 输入与技术规格书标称的固有分辨率一致的分辨率图像信号,观察图像是否清晰可辨。 5.7.8 像素缺陷检测 5.7.8.1 显示终端分别输入全黑场信号,目测和用放大镜测量不熄灭点的子像素点数。 5.7.8.2 显示终端分别输入全白场信号及红、绿、蓝基色信号,目测和用放大镜测量不正常发光点的 子像素点数。 5.8 评估方法 视觉评价方法按照表 11和 表 12进行 。 表 11 视觉评价方法表(主观评价) 评价方法 测试图像 整体 医学 影像质量评价 TG18-QC 测试图 亮度均匀性评价 目视均匀性 TG18-UN80 测试图 色度均匀性评价 色彩均匀性 TG18-UN80 测试图 像素缺陷评价 检测亮、暗像素缺陷 TG18-UN10 和 TG18-UN80 测试图 表 12 客观评价方法表 评价方法 测试工具 基本亮度评价 亮度计 亮度响应评价 亮度计 亮度均匀性评价 亮度计 色度均匀度评价 亮度计 环境光评价 照度计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