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7.060 A 47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2073 2020 代替 DB13/T 2073-2014 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要求 Prevention requirements f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 tourist attractions 2020 - 03 - 25 发布 2020 - 04 - 25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2073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3 5 防御准备 . 3 6 灾害预警
2、 . 5 7 应急响应 . 5 8 灾后处置 . 5 参考文献 . 7 DB13/T 2073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13/T 2073 2014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要求。与 DB13/T 2073 2014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的英文译名(见封面, 2014 年版的封面); 修改了“旅游景区”术语的英文对应词和定义(见 3.1, 2014 年版的 3.1); 修改了“旅游者”术语的英文对应词和定义(见 3.2, 2014 年版的 3.2);
3、修改了“气象灾害”术语的定义(见 3.3, 2014 年版的 3.3); 修 改了“高温”术语的定义(见 3.4, 2014 年版的 3.3.4); 增加了“台风”术语和定义(见 3.6); 增加了“沙尘暴”术语和定义(见 3.8); 修改了开展气象灾害监测工作的规定(见 5.5, 2014 年版的 5.5)。 本标准由河北省气象局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气象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HeB/TC 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笑娟、陈小雷、魏军、李婷、张静、俞海洋、娄朋举、彭相瑜。 本标准于 2014年 9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13/T
4、2073 2020 1 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要求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防御 的 基本要求 、 防御准备、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灾后处置等 具体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旅游景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22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旅游景区 scenic spot; tourist attraction 以满足旅游者出游目的为主要功能,并
5、 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GB/T 16766 2017,定义 4.3.1 3.2 旅游者 tourist 游客 visitor 离开惯常环境一个人的日常工作(或学习)、居住和人际交往的环境旅行,时间不超过 12个 月,且不从事获取报酬活动的人。 GB/T 16766 2017,定义 2.2 3.3 气象灾害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由干旱、暴雨(雪)、连阴雨、雷电、冰雹、高温、低温、寒潮、霜冻、冰冻、冻雨、大风(沙 尘暴)、台风、龙卷风、大雾、霾和干热风等气象因素 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生产、生活和社会功能、 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
6、DB13/T 2922 2018,定义 3.1 3.4 高温 high temperature DB13/T 2073 2020 2 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 35 的天气现象。 注 1: 高温会对农牧业、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 注 2: 改写 QX/T 116 2018,定义 2.8。 3.5 寒潮 cold wave 高纬度 的 冷空气 大规模 地 向中、低纬度侵袭, 造成 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 。 注: 按照 GB/T 21987 2017寒潮等级中的有关“采用受寒潮影响的某地在一定时段内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和 日最低气温值 两个指标来具体划分寒潮等级”的规定,可将寒潮划分为寒潮、强寒潮、
7、特强寒潮三个强度等 级。其中将“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 24小时 内降温幅度大于等于 8 ,或 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等于 10 ,或 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等于 12 ,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 4 的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使某地 的日最低气温 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等于 10 ,或 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等于 12 ,或 72小时内降温幅度 大于等于 14 ,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 2 的冷空气活动”称为强寒潮;“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 24 小时内降温幅度大 于等于 12 ,或 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等于 14 ,或 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等于 16 , 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
8、 0 的冷空气活动”称为特强寒潮。 DB13/T 2922 2018,定义 3.14 3.6 台风 typhoon 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统称。 DB13/T 2018 2014,定义 3.2.15 3.7 大风 gale 平均风力大于 6级 (相当于平地 10米高处 10.8米每秒 13.8米每秒的风速) 、 阵风风力大于 7级 (相 当于平地 10米高处 13.9米 每秒 17.1米每秒的风速) 的风。 注 1: 平均 风力 是 指 在给定 时段内风力的平均值 。 注 2: 大风 会对农业、交通、水上作业、建筑设施、施工作业等造成危害。 D
9、B13/T 2018 2014,定义 3.2.13 3.8 沙尘暴 sand and dust storm 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千米的天气现象。 GB/T 20479 2006,定义 3.3 3.9 暴雨 torrential rain 24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 50毫米,或 12小时降雨量大于等于 30毫米的雨。 注: 改写 QX/T 116 2018,定义 2.2。 3.10 暴雪 snowstorm 24小时降雪量(融化成水)大于等于 10毫米,或 12小时降雪量(融化成水)大于等于 6毫米的雪。 DB13/T 2073 2020 3 DB13/T 201
10、8 2014,定义 3.2.3 3.11 雷电 thunder and lightning 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 注: 雷电会对人身安全、建筑、电力和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 DB13/T 2018 2014,定义 3.2.5 3.12 大雾 heavy fog 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 500米以 下的天气现象。 注: 改写 QX/T 116 2018,定义 2.12。 3.13 防御准备 preparations for defence 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景区内其他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预
11、先开 展的各种防范工作。 3.14 气象信息员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messenger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机构中负责气象灾害监测,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科普活动,接收、传递气象灾害 预警信息,上报气象灾情 ,反馈气象服务需求的人员。 4 基本要求 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景区内其他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 害,旅游景区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做好各种气象灾害防御工 作。 5 防御准备 5.1 设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机构 旅游景区应设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机构,由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气象信息员和 安全保卫等
12、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本景区气象灾害的普查、 防御规划及应急预案 编制、防御知识普及、 监测、防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5.2 开展气象灾害普查 旅游景区应对景区内与气象灾害 有关的以下情况进行普查: a) 地理环境,景点分布及景区旅游者的容量和开放时间; b) 气象灾害易发生区域或地点; c) 历史上已发生的气象灾害种类、时间、区域或地点、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 DB13/T 2073 2020 4 d) 旅游宾馆(饭店)和医疗机构的分布及其服务能力。 5.3 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与应急预案 5.3.1 旅游景区应依据气象灾害普查的结果,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编制能够满足景区防御和应
13、急 处置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需要的规划。 旅游景区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a) 防御原则和目标; b) 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 c) 防御和应对突发气象灾害所必需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的统筹安排。 5.3.2 旅 游景区应依据气象灾害普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旅游景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编制的目的、原则、依据和适用范围; b)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c) 预警信息的 发布条件与发布; d) 应急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e) 应急响应的等级和相应措施; f) 灾情的报告 ; g) 灾后的防御工作总结与规划、预案的修订等。 5.4 普及气象灾
14、害预防知识和抢险救援常识 旅游景区应对本单位职工开展有关的气象灾害预防知识、抢险救援应急常识宣传普及活动;对安 排参加气象灾害应急抢险的救援人员开展相关的抢险技能培训,并定期进行必 要的应急演练。 旅游景区应对旅游者开展有关的气象灾害预防知识和避险、互救应急常识宣传。 5.5 开展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旅游景区应根据景区的地理特征、易发生气象灾害的种类,当地的通信条件,出资方的经济能力, 建设用于监测诸如高温、寒潮、台风、大风、沙尘暴、暴雨、暴雪等气象灾害的,包括气温、风向、 风速、降水量,以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自动观测气象站或人工观测气象站。 开展气象灾害监测应使用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要
15、求,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查 合格 1)和在检定合格有效期的气象观测仪器。 开展气象灾害监测的方法,仪器的安 装、使用和维护应符合 GB/T 35221和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5.6 建设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 5.6.1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播、报警设施 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确保旅游景区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气象主管机构所 属气象台站以及有关部门或单位畅通的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通信设施;建设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 时传播的包括广播、电子显示屏、固定电话等设施;设置能够满足报警或遇险人员求助需要的固定电 话。 1) 有关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技术要求,并经国务院气象主管
16、机构审查合格的气象观测仪器名录可通 过中国气象局网站( )的通知公告栏查询。 DB13/T 2073 2020 5 5.6.2 避险场所 旅游景区应在暴雨、暴雪、雷电、寒潮、大风和大雾等气象灾害多发地域,建设供旅游者使用的 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并 设置明显标志。 5.6.3 雷电防护装置 旅游景区建设、安装在雷电灾害多发地域的建(构)筑物、设施,应安装符合国家有关雷电防护 标准规定的雷电防护装置,并进行定期检测。 5.7 标明应急撤离通道、路线 旅游线路较为复杂的旅游景区,应显著标明应急安全撤离通道、路线,并保证其畅通。 5.8 配备应急用品、工具 旅游景区应根据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17、在有关场所配备必要的应急用品(如设置隔离区 用的隔离桩、绳、带,救援用的急救包、救生衣、担架、急救绳索等)、工具(如铁锹、扫帚等), 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随时能够正常使用。 6 灾害预警 旅游景区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机构要认真研究所在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灾害 预报预警信息 , 密切关注景区及其周围地区的天气变化趋势 , 深入分析 、 评估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 当预测旅游景区未来可能发生相关气象灾害时,应及时通过有效途径或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开展隐患 排查,安排参加气象灾害的应急抢险救援人员进入岗位,做好启动应急响应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向 旅游者宣传预防和
18、避免、减轻相关气象灾害损害的常识,公布咨询、求助电话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具体 地址、到达路径,以及应急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 7 应急响应 气象 灾害发生并达到景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的,旅游景区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机构应及 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同时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必要时可 越级上报),并根据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以及已经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或可能造成的损失和 影响,采取相应的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a) 暂停有关设施运行; b) 设置气象灾害危及区,组织旅游者撤离该区域; c) 关闭部分景区,组织旅游者撤离该部分景区; d) 关闭全部景区,组织旅游者撤
19、离景区。 当气象灾害对旅游景区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超出景区自身控制或抢险救援能力时,旅游 景区的气象 灾害防御领导机构应请求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或单位予以支援。 8 灾后处置 气象灾害结束后,旅游景区应对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进行及时调查、收集、 分析和评估,认真总结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经验教训,制定维修、重建被损坏建(构)筑物、设施和恢 DB13/T 2073 2020 6 复景区开放计划,修订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气象灾害防御指 挥部及有关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DB13/T 2073 2020 7 参 考 文 献 1 GB/T 16766 2017
20、 旅游业基础术语 2 GB/T 20479 2006 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 3 QX/T 116 2018 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等级 4 DB13/T 2018 2014 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要求 5 DB13/T 2922 2018 冬小麦种植气象服务规范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016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2018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
21、厅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2009 12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河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2013 13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2013 14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暴雨灾害防御办法 2012 15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暴雪大风寒潮大雾高温灾害防御办法 2012 16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2017 17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5 18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北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2019 19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2 20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气象灾害普查办法 2017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