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60.01 B 90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200 2020 真姬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2020 - 06 - 28 发布 2020 - 07 - 28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5200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提出 。 本标准起草单位: 河北青云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衡水市农业农村局、河北省生态 环境监 测中心、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衡水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景县农业农村局、饶阳县农业农村 局、衡水中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 主要 起草
2、人: 段培姿、李冬梅、霍保安、高晶、耿春辉、解文强、齐雪、王相盼、张嘉楠、 刘芳、王华清、王志杰、张立臣、黄金义、张亮、王博文、曹薇、张亚丽、李艳梅、苑峰会。 DB13/T 5200 2020 1 真姬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真姬菇工厂化生产的生产条件、生产技术要求、采收、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真姬菇工厂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T
3、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DB13/T 2277 食用菌栽培原料质量要求 3 生产条件 3.1 生产场地 生产场区应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环境清洁、水源充足、通风良好,远离食品酿造工业区、畜禽 区、垃圾场、医院和居民区。 5 km以内无化学污染源, 1 km内无工业废弃物; 0.5 km内无水泥厂、禽畜 舍; 0.2 km内无集市、木材加工 厂、垃圾场和死水池塘等。 3.2 产地环境空气 应符合 GB 3095的规定。 3.3 生产用水 应符合 GB 5749的规定。 3.4 厂区设置及配套设备 3.4.1 厂区布局 工厂化厂区一般设置原料仓库、原料处理区、灭菌室、冷却接种区(菌种制备区)
4、、菌丝培养室、 出菇区(菇房)、包装加工区、冷藏库、菌糠处理区等。 原料仓库置于下风口,原料处理区紧邻原料仓库,菌种制备区应远离原料仓库和菌丝培养区。 3.4.2 原料仓库 要求地势高、建筑牢固,防火、防雨、防潮、通风防霉变、地面硬化,并设置给排水设施,配备 物料称量、周转设备。 DB13/T 5200 2020 2 3.4.3 原料处理区 设置给排水设施,一侧或 外部建污水收集池。配备适宜的搅拌机、传送带、装袋(瓶)机、周转 箱(筐)等设备。 3.4.4 灭菌室 配备高温灭菌设备,通风散热良好。 3.4.5 菌种制备区 建有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更衣室、接种室、菌种培养室、质检室、留样室、菌
5、种保藏室等。 3.4.6 冷却接种区 冷却区应达到万级净化要求。接种室配备百级空气净化装置、接种流水线、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 器、温控、风控设备。 3.4.7 菌丝培养室 配备传输转运、温控、湿控、风控及通风设备。 3.4.8 出菇区 配备温控、湿控、风控及光控设备。 3.4.9 包装加工区 配备分、包装设备。 3.4.10 冷藏库 配备制冷设备。 3.5 辅助生产设施 主要辅 助生产设施: 锅炉房,用于蒸汽锅炉安装,按有关要求建造 ; 配电室,内设变压器、配电控制设备 ; 供水系统,建设供水管网和蓄水池 ; 雨水排放系统,建设雨水排放管网,间隔设置窖井。 3.6 安全生产 3.6.1 锅炉工、
6、电工等人员要求持证上岗。 3.6.2 配备消防安全设备。安装生产监控和消防监控。 4 生产技术要求 4.1 生产工艺 DB13/T 5200 2020 3 菌种(自制 /采购) 原料准备 拌料 装袋(瓶) 高压灭菌 冷却 接种 发菌管理 开袋(瓶)搔菌 出菇管理 采收。 4.2 菌种 4.2.1 菌种生产 应符合 NY/T 528规定。 4.2.2 菌种质量 菌龄合适、菌丝浓白、粗壮, 无 菌索 、无 菌皮 、无 黄水, 无 病虫害感染。 4.3 原料及栽培配方 4.3.1 原料质量 应符合 DB13/T 2277 要求。 4.3.2 栽培配方 推荐但不限于下列配方: 棉籽壳 45%、杂木屑
7、28%、玉米粉 6%、麦麸 20%、生石灰 1%,含水量 60% 63%; 玉米芯 30%、棉籽壳 20%、杂木屑 20%、麦麸 17%、玉米粉 7%、豆粕 4%、生石灰和石膏粉各 1%,含水量 60% 63%; 棉籽壳 40%、玉米芯 17%、杂木屑 17%、麸皮 20%、玉米粉 5%、生石灰 1%,含水量 60% 63%。 4.4 拌料 玉米芯 、杂木屑需 提前浸泡。 按 配方要求 把培 养料一次倒入搅拌机搅拌 20 min,再加水拌湿,培 养料水分控制在 60% 63%, 输送到二次搅拌机搅拌 30 min。 4.5 装袋(瓶) 采用装袋(瓶)机 装料,使用海绵或无纺布透气 盖子封口。
8、4.6 高压灭菌 高压灭菌设备内温度达到 121 125 后维 持 3 h 4 h。 4.7 冷却 压力降为 0 时开锅出袋,进入冷却区冷却,袋(瓶)料温降至 25 以下。 4.8 接种 接种室提前 5 h 用臭氧 消毒 30 min。 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 4.9 发菌管理 发菌室温度控制在 21 23 , 空 气相对 湿度维持在 50% 60%, 保持黑暗 ,定期通风, 二氧化 碳 浓度控制在 2000 mg/L 3000 mg/L。发菌 时间 120 d 左右 。 DB13/T 5200 2020 4 4.10 搔菌 去除菌袋(瓶)培养料表面老菌丝约 2 mm,用水 冲洗干净后进出菇室。
9、 4.11 催蕾、出菇管理 催蕾 期,出菇室 温度控制 在 13 15 ,空气相对湿度 85% 90%,二氧化碳浓度 2500 mg/L 3000 mg/L,间隔给予光照刺激,光照度 100 lux 200 lux。 保持 5 d 左右。 菇蕾生长前期, 出菇室 温度控制 在 13 15 ,空气相对湿度 85% 90%,二氧化碳浓度 2000 mg/L 2500 mg/L,间隔给予光照刺 激,光照度 50 lux 100 lux。保持 4 d 左右。 菇蕾生长中期(菇柄高度大约 3 cm 6 cm) ,出菇室 温度控制 在 13 15 ,空气相对湿度 90% 95%,二氧化碳浓度 3000 m
10、g/L 4000 mg/L,间隔给予光照刺激,光照度 50 lux 100 lux。保持 5 d 左 右。 菇蕾生长后期, 出菇室 温度控制 在 13 15 ,空气相对湿度 90% 95%,二氧化碳浓度 4000 mg/L 5000 mg/L,间隔给予光照刺激,光照度 200 lux 300 lux。保持 6 d 左右。 采收前三 天, 控制温度 11 13 ,空气相对湿度 85% 90%,二氧化碳浓度 3000 mg/L 4000 mg/L,间隔给予光照刺激,光照度 300 lux 500 lux。 5 采收 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 。 6 生产记录 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生产各环节。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