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39 DB12 天津市 地 方 标 准 DB12/T 1012 2020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que standard for liquid spawn production of edible mushroom 2020 - 12 - 17 发布 2021 - 01 - 16 实施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12/T 1012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2、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莹、周永斌、钱磊、刘连强、王文治、李凤美、訾惠君、李淑芳。 DB12/T 1012 2020 1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菌液体菌种的 生产场地、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规程、使用方法以及标 签、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NY 5099
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术语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罐压 jar-pressure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培养器保持的空气压力,单位: Mpa。 3.2 通风量 quantity of aeration 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每分钟通入培养基中的无菌空气的量。用 V/V(培养基体积 /通入空气体积)标 示。 3.3 接种量 inoculum 接入培养器中的菌种的数量,以菌种体积与培养基体积的百分比标示。 3.4 液体菌种菌龄 age of liquid spawn 菌种接入培养
4、基开始计算的液体菌种生长发育时间。 3.5 空消 sterilizing fermentor 利用蒸汽对无物料的发酵罐及附属设备进行加热灭菌的过程。 3.6 实消 intermittent sterilization DB12/T 1012 2020 2 将蒸汽通入装有培养基的发酵罐中进行加热灭菌的过程。 3.7 摇瓶液体种 liquid spawn in shake flask 装在玻璃三角瓶内在摇床上恒温振荡培养的液体菌种。 4 要求 4.1 生产场地 4.1.1 基本要求 环境 应 干净整洁 、空气优良、通风良好、水源充足且符合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排水畅通、 电源充足、
5、交通便利。 4.1.2 环境卫生要求 应 符合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规定。 4.2 生产设备设施 4.2.1 厂房设置和布局 应 符合 NY/T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4.2.2 发酵间 应 按照 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执行 , 地面应能防水、防腐蚀、防渗漏、防滑,易清 洗,排水坡度 1.0% 1.5%,排水沟必须是圆弧 式不锈钢的 明沟; 墙角为圆角, 墙壁和天花板应能防潮、 防霉、防水、易清洗。 4.2.3 接种间 应 按照 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执行 , 液体菌种接种间设置缓冲间;入口处设置洗手、 消毒和干手设施;车间设封闭式废
6、物桶,安装排气管道或者排风设备,门窗应设置防蚊蝇纱网。 4.2.4 主要仪器设备 应配备 水处理设备、液体菌种培养器 、空气压缩机、空气过滤器、液体菌种接种 器、高压蒸汽灭菌锅、蒸汽锅炉、净化工作台、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 、冰箱、显微镜、磁力搅拌机、 磅秤、天平、酸度计等。在经常停电的地方应有自备电源(发电机)。 4.2.5 主要生产用具 应配备 玻璃三角瓶、接种器、试管、量杯量瓶、玻璃漏斗、定量定性滤纸、精密 pH 试纸等生物实验室常规用品。 4.3 培养基质 原材料 应 符合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的规定。 4.4 生产品种 4.4.1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
7、性强、商品性好的食用菌品种,使用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登记的品种,并且从具有相应技术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且种性清楚。 4.4.2 菌种生产过程应符合 NY/T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 5 液 体菌种生产 工艺 5.1 工艺流程 见图 1。 DB12/T 1012 2020 3 摇瓶菌种 活化 母种 原料培养基配制空消实消 冷却种子罐发酵培养液体菌种 无菌空气 图 1 液体菌种生产工艺 流程 5.2 制备母种 5.2.1 容器 使用 18mm180mm或 20mm200mm玻璃试管 ,试管应保持清洁、干燥。 5.2.2 培养基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 ,
8、常用的配方 参 见附录 A。 5.2.3 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在 121 , 0.11MPa 0.12MPa的压力下,维持 30min。 5.2.4 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上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完成后,在试 管上注明菌种名称、接种时间。 5.2.5 培养 根据食用菌菌种的生长要求,给予其适宜的培养温度 22 28,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65% 75%, 避光培养。 5.2.6 留样 菌种应留样备查,留样的数量应以每个批次母种 3支 5支。草菇在 13 16贮存,其他种类母种 于 4 6下贮存,贮存至该批菌种出第一潮菇。 5.3 制备摇瓶液体种 5.3.1 容器 采用 1000ml的常规三角瓶,三
9、角瓶应保持清洁、干燥。 5.3.2 装液量 每瓶装量为 400ml,用 通氧砂芯硅胶塞 封口。 5.3.3 培养基 根据食用菌品种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摇瓶培养基 , 常用的配方 参 见附录 B。 5.3.4 灭菌 同 5.2.3高压蒸汽灭菌法。 5.3.5 接种 DB12/T 1012 2020 4 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 30以下进行接种,每瓶接入 0.5cm2的琼脂斜面母种 3块 5块。 5.3.6 培养 将接种后的三角瓶放到 摇床 上进行振荡培养,根据食用菌品种的不同生长要求,给予其适宜的培养 温度 22 28,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 65% 75%,避光培养。频率随具体品种而定。 5.4
10、发酵罐检查与清洗 5.4.1 检查 检查罐上全部阀门、安全阀、压力表, 要求完好,工作正常。 5.4.2 清洗 对罐体内、外和全部阀门用流水进行冲洗,达到无死角、内壁无任何培养料残余物的洁净程度。 5.5 煮罐和空消 培养器初次使用、出现 染菌、长期放置、更换品种时,都要求煮罐和空消进行灭菌。有内置电加热 棒的培养器加水至容积的 80%加热至 121,灭菌 40min。用外源蒸汽灭菌的培养器,蒸汽压力达到 0.11 Mpa 0.12Mpa、温度 121 124、灭菌 40min。 5.6 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具体配方根据原料资源和生产品种的营养需求,使用适宜的配方,准确掌握加水量,加入适量的消
11、 泡剂。用水 应 符合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用的配方见附录 B。 5.7 投料与定容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放入培养器中,加水定容,培养基投料量为罐体总 容 积的 70% 80%,然后拧紧上料口盖。 5.8 培养器实消和培养基灭菌 培养器内蒸汽压力达到 0.11Mpa 0.12Mpa,培养基温度达到 121 124、保持时间 40min。 5.9 冷却降温 灭菌结束通过冷却系统,使培养基降温至 24 28。保持压力平稳,防止罐压回零。 5.10 接种 菌种罐接种处设置百级层流罩,用带有手柄的内径略大于接种口的铁丝圈缠绕纱布,蘸上 95%的酒 精,套在接种口上点
12、燃。打开液体摇瓶种瓶塞,用火焰灼烧瓶口 30 40秒,打开接种口盖,将液体摇瓶 种迅速倒入罐中,迅速盖好接种口,拧紧。 5.11 液体菌种培养条件 5.11.1 通风量 通过进气阀和排气阀将通风量调节至 1: 0.5V V 1: 1.2V V(料液体积空气体积 )。 5.11.2 罐压 DB12/T 1012 2020 5 罐压保持在 0.02Mpa 0.04Mpa。 5.11.3 温度 常见品种培养温度调节在 24 28 ,少数品种根据特殊需求具体设定。 5.11.4 培养时间 菌种培养时间由品种而定。 5.12 留样与检测 5.12.1 留样 摇瓶液体菌种样品;培养器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样品
13、;培养过程中定期从培养器中取出的样品,用 作镜检和其它理化指标测定。上述样品放 4冰箱内保存一周以上。 5.12.2 无菌检测 对上述留存样品应在无菌检测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在 28恒温培养 2d 5d, 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 况,若划痕上没有细菌、霉菌、酵母菌菌落生长,则表明该样品无杂菌。对留样样品应在取样后及时镜 检,确定菌丝生长发育状态和有无杂菌污染。 5.12.3 pH 值 采用酸度计测定,应在正常发酵液 PH值范围之内。 5.12.4 菌丝湿重 采用 15cm的定量滤纸,将 100ml液体菌液,过滤至无水滴滴下,称重后减去滤纸湿重。 5.12.5 镜检 观察菌丝生长状况和有无杂菌污染。
14、 5.13 液体菌种放罐指标 5.13.1 经镜检和其它理化指标等方法检验质量合格即可放罐接种。 5.13.2 感官指标见表 1。 表 1 感官指标 项目 指标 菌液色泽 球状菌丝体呈白色,滤液呈棕色。 菌液形态 菌液稍粘稠,有大量片状或球状菌丝体悬浮、分布均匀、 不迅速分层,菌球间液不混浊。 菌液气味 有食用菌液体培养液特有的香气,无异味,如酸、臭味等。 培养器排气口气味正常,无明显改变。 5.13.3 理化指标见表 2 表 2 理化指标 DB12/T 1012 2020 6 项目 指标 pH值 在该品种正常范围内 菌丝湿重( g 100ml) 8 显微镜下菌丝形态和杂菌鉴别 可见食用菌菌种
15、液体培养中特有的菌丝形态,球状和丛状 菌丝体大量分布,菌丝粗壮,菌丝内原生质分布均匀、染 色剂着色深;无霉菌菌丝、酵母和细菌菌体。 留存样品无菌检查 有食用菌菌丝生长,划痕处无霉菌 、酵母菌、细菌菌落生 长。 6 使用方法 将待接种的食用菌三级固体种袋(瓶)或栽培袋放置在输送带,输入至无菌接种区。在接种区用接 种器将液体菌种注入,每个接种点 15ml 30ml。移至发菌室培养。 7 标签、贮存 7.1 标志 注明菌种种类、级别、品种、生产单位、接种日期。 7.2 贮存 7.2.1 摇瓶种保存方法 摇瓶培养的液体菌种用牛皮纸包好,放在 4的温度下可保存 5天 7天。 7.2.2 种子罐液体菌种保
16、存方法 15 20室温可保存 1天 2天。 DB12/T 1012 2020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常用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简称 PDA培养基 ) 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琼脂 (凝固剂 )20 g,水 1000mL, pH值依据菌种调配。 综合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CPDA培养基) 马铃薯 200g(用浸出汁 ),葡萄糖 20g,磷酸二氢钾 2g, 硫酸镁 0.5g,琼脂 20g,水 1000mL, pH值依据菌种调配。 DB12/T 1012 2020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常用摇瓶种培养基 葡萄糖 3.0,豆饼粉 2.0,玉米粉 1.0,酵母粉 0.5,磷酸二氢钾 0.1,碳酸钙 0.2%,硫酸 镁 0.05, pH值依据菌种调配。 可溶性淀粉 3.0 6.0,蔗糖 1.0,磷酸二氢钾 0.3,硫酸镁 0.15,酵母膏 0.1, pH 6适 合于多种食用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