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2 T 1104-2016 半导体器件结-壳热阻瞬态测试方法.pdf

    • 资源ID:1501767       资源大小:578.7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2 T 1104-2016 半导体器件结-壳热阻瞬态测试方法.pdf

    1、 A16 备案号: 25941-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WW WW/T 0017 2008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registration of museum objects 2008-02-16 发布 2009-03-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发布 WW/T 0017 2008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 馆藏 文物登录的 流程 1 5 馆藏文 物登录的相关文档 2 5.1 文物鉴定表 2 5.2 入藏凭证 2 5.3 文物编目卡 2 5.4 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3 5.5 文物藏品

    2、分类账 3 5.6 文物 藏品档案 3 6 文物藏品 信息 电子文档的管 理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基本信息项填写说明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馆藏文物照片拍摄技术要求 7 参考文献 9 WW/T 0017 2008 II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TC289)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朱学文、张颖 岚、赵昆、马生涛、叶晔 、张天柱 。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 WW/T 0017 2008 1 馆藏 文物登录 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文物登录的操作流程和所需相关文档(包

    3、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的基本内容和填写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登录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 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 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WW/T 0020-2008 文物藏品档案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WW/T 0020-2008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馆藏文物 museum objects 由文物收藏单位正式入藏并登记入账的文物,包括一

    4、、二、三级和一般文物。其中三级以上文物(含三 级)为珍贵 文物。 3.2 登录 registration 对入藏文物相关资料的建立、管理和维护的过程,包括登记、编目、建账、建档等。 3.3 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general accounts of museum collections 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账,用来记录收藏单位所有入藏文物的账目。设专人负责管理,永久保存。 3.4 文物藏品分类账 ledger of museum collections 是根据文物收藏单位藏品分类的具体情况,按照不同类别和分库管理的状况,分别确立的账册。 3.5 文物编目 catalog of museum ob

    5、jects 对入藏文物各种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登记的过程。 4 馆藏文物登录的流程 4.1 由本单位或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文物鉴定表。 4.2 填写入藏凭证。 4.3 文物影像资料的采集,包括拍照、绘图、拓片等。 4.4 文物编目,填写文物编目卡。 WW/T 0017 2008 2 4.5 填写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4.6 填写文物藏品分类账。 4.7 填写文物藏品档案。 4.8 根据已建立的文物资料将文物藏品信息数字化, 建立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 4.9 主动掌握文物提用信息,将详细提用记录更新到藏品档案中,若文物现状在提用过程中发生变化, 将变化情况同时记录到文物藏

    6、品总登记账、文物藏品分类账和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中。 5 馆藏文物登录的相关文档 馆藏文物登录的内容包括文物的基本信息、历史信息、研究信息、保护修复信息以及对文物的管理、使 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相关信息。基本信息项的填写方法参考附录 A进行,文物照片的拍摄方法参考附录 B 进行。 5.1 文物鉴定表 记录文物的鉴定信息。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 原编号; b) 文物名称; c) 年代; d) 质地; e) 数量; f) 完残程度; g) 文物来源; h) 级别; i) 鉴定意见; j) 鉴定人; k) 鉴定日期。 5.2 入藏凭证 记录文物入藏时的详细信息。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 原编号; b)

    7、 总登记号; c) 文物名称; d) 年代; e) 质地; f) 数量; g) 级别; h) 文物来源; i) 完残程度; j) 藏品移交方和接收方签字; k) 入藏日期。 5.3 文物编目卡 对文物进行编目时填写的记录文物基本信息的 卡片。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 总登记号; b) 文物名称; c) 年代; d) 质地; WW/T 0017 2008 3 e) 数量; f) 尺寸、质量; g) 文物来源; h) 完残程度; i) 形态特征; j) 题识情况; k) 流传经历; l) 照片; m) 级别; n) 鉴定意见、鉴定人; o) 制卡人签字; p) 制卡日期。 5.4 文物藏品总登记账

    8、 文物藏品总登记账必须建立,一式一份,不能被复制。填写文物藏品总登记账时应使用不褪色 的蓝色或黑色墨水逐页、逐件、逐项填写,不得任意涂改。如有 订正,应经本单位文物管理部门负责人 批准,在订正处用红色墨水画双线,线上方书写更正内容,并加盖更改人图章。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 总登记号; b) 文物名称; c) 年代; d) 质地; e) 数量; f) 尺寸、质量; g) 级别; h) 文物来源; i) 完残程度; j) 入藏日期; k) 备注。 5.5 文物藏品分类账 文物的分类管理账。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 总登记号; b) 分类号; c) 文物名称; d) 年代; e) 质地; f) 数

    9、量; g) 尺寸、质 量; h) 级别; i) 文物来源; j) 完残程度; k) 库房位次; l) 登记日期; m) 备注。 5.6 文物藏品档案 记录与文物相关的各类详细信息,藏品档案应该报上级文物行政部门和国家文物局备案。其内容包括七 WW/T 0017 2008 4 个方面:藏品的历史资料、鉴定资料、研究资料、保护资料、提供使用资料、影像资料、基本资料。其 填写方法按照 WW/T 0020-2008进行。 6 文物藏品信息电子文档的管理 应建立文物藏品信息数据库,对文物的相关电子文档进行管理。数据库应符合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 录规范的要求,可实现 录入、查询、存储、管理、检索、统计、打

    10、印输出、备份等功能。 WW/T 0017 2008 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基本信息项填写说明 A.1 原编号 文物入藏以前的原有编号。 A.2 总登记号 总登记号一件(套)一号。总登记号一经确定即永久使用,不能更改和重复使用,文物注销后原总登记 号仍应保留。 总登记号应用小字清晰地标写在文物上,书写位置以不妨碍观瞻和不易摩擦为宜;不宜直接书写的文物, 应贴、挂编号标签,标签贴挂应确保牢固,避免遗失。 A.3 文物名称 文物名称通常由特征和通称两部分组成。古代文物特征指年代、款识、作者、地域、工艺、纹饰、颜色、 质地、器形等信息要素,近现代文物特征指物主、时间、地点、事件、用途、质地等要

    11、素。通称是器物 的通用称谓。 A.4 年代 登记文物所属的天文时代、地质时代、考古文化期、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 1949年 10月 1日以前的文物, 有具体纪年的写具体纪年,并加注公 元纪年;具体纪年不明的写历史朝代或历史时期。 1949年 10月 1日 以后的文物,写公元纪年或历史事件时期。 A.5 质地 构成文物主体材料的物质成分类别。 A.6 数量 单件藏品一号即为一件,成套藏品分为实际数量和传统数量两种:组成部分可以独立存在的,按个体编 号计件(实际数量);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的,整体编一个号,每个部分列分号,按一件 (套 )计算, 在实际数量栏内注明整套藏品的实际数量。 A.7 尺寸

    12、、质量 藏品测量方法:平面文物量长和宽,书画类文物量画心;立体文物量长、宽、高或口径、底径、高 ,口 径、底径均量外径;不规则形状的文物,量其最长、最宽、最高处。 WW/T 0017 2008 6 藏品计量单位: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以厘米、克、毫升作为常用文物计量基本单位,较大、较重或 较长的可采用米、千克、公升计量。一般文物不称重量,贵重金属、宝石等文物称重量。 A.8 文物来源 写直接来源的地区、单位和个人,注明发掘、采集、收购、调拨、交换、捐赠、旧藏等入藏方式。出土 文物写明出土时间、地点和发掘单位;近现代文物写明与使用者或保存者的关系;自然标本写明产地、 采集单位或个人。 A.9 完

    13、残程度 写明文物及文物附件的完整、损伤、 残缺或污染等具体情况。 A.10 形态特征 对文物的整体形态特征的描述。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内后外的顺序,应使用文物、考古学对器 物描述的基本术语并揭示藏品的内涵,指出它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A.11 题识情况 文物藏品的题跋、款识、铭文等相关信息。文物藏品的题跋信息包括题跋类别、作者姓名、字数、题写 位置等。汉语古文字款识、铭文一般录其释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款识、铭文和外国文字款识、铭文一 般录其译文。 A.12 流传经历 藏品被现收藏单位收藏以前的流传过程。包括藏品入藏以前的发现、鉴藏、 递藏的过程,以及修复、著 录、传拓、有关传闻等。 A.1

    14、3 照片 包括传统照片和数码照片。 A.14 级别 根据文物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确定的级别。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 则和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A.15 鉴定意见 文物编目卡中应填写最近一次的鉴定结论,文物藏品档案中应填写历次鉴定结论。 WW/T 0017 2008 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馆藏文物照片拍摄技术要求 B.1 拍摄设备 馆藏文物二维影像的拍摄设备至少不低于以下要求 : a) 120 或 135 传统机身, 600 万 像素(含)以上数码单反机身; b) 具有可以移动和俯仰镜头光轴的中焦距镜头; c) 影室灯一套(不少于三盏,每盏输出功率 500WS,造

    15、型灯功率 150W;调光范围 ;有同步触发和闪光触发;含柔光箱),对于需要多段拼合的影像拍摄,建议采 用重复性能好,色温稳定的数码闪灯系统。 B.2 拍摄环境 a) 场地宜高大有进深,面积不小于 30m2,高度 3m; b) 特大型文物如飞机、汽车等,选择暗背景拍摄; c) 场地环境应适于保护藏品与摄影设备。 B.3 拍摄规格 a) 应同时使用 正片和负片; b) 藏品数码影像采用 RGB 真彩色模式的位图表示法; c) 藏品数码影像每个原色的灰度等级不低于 64 级( 26); d) 藏品直接数值化采集数码影像时,每帧不小于 300 万像素。 B.4 格式与精度 a) 珍贵品应采用 TIF

    16、格式,不压缩储存; b) 普通品可采用 JEPG 格式存储,压缩后影像质量为“中”。 B.5 拍摄工作规范 B.5.1 立体藏品拍摄工作规范 a) 每件独立编号的立体藏品必须以主要代表面,拍摄全形图像一张,并拍摄正视角度的顶面 和底面图像各一张; b) 对没有独立编 号的成套藏品必须拍摄组套图像,并加拍独件文物的全形图像; c) 对具有花纹、附件、内壁铭文或其他特殊情况的立体藏品各相应部位进行局部拍摄。对具 有不同花纹、铭文的各个面都要进行正面拍摄; d) 对扁平形器物(如扁担、钱币等)一般拍摄正、反两面,如有边沿上的特殊信息,加拍边 沿影像; e) 对具有连续花纹、内壁铭文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文

    17、物(如不规则形状的文物)每隔 30 45 拍一张; f) 藏品如附有图纸或拓片的应加拍相关资料的影像。 B.5.2 平面藏品的拍摄工作规范 WW/T 0017 2008 8 a) 每件平面藏品必须拍摄全形 图像一张,尽量用一幅画面记录平面文物的影像; b) 无法在一张影像中记录全形的,以分段拍摄形式记录时,胶片上画面的接口重叠部分不得 小于 0.5cm(每一分段以独立的影像编号命名,拼合后的影像数据给予一个全新的影像编 号。例:藏品编号为 100 的原件分为三部分拍摄,获得三个影像文件,分别命名为 100-1、 100-2、 100-3,由三个影像文件拼合而成的完整影像文件命名为 100-4。

    18、); c) 对有铭文、款识等附加信息的平面藏品要加拍相关影像,如有特殊的装裱形式亦应对其做 影像记录(如宋画以明代封套盛放 ,除对画心拍摄外,对装裱部分亦应予以记录)。 B.6 拍摄技术规范 B.6.1 藏品拍摄基本技术规范 a) 主体突出,背景干净; b) 为保证影像信息含量,被摄体应尽量充满画面; c) 注意视点的选择,减少由于镜头透视产生的视差; d) 色调准确、层次丰富。 B.6.2 立体藏品拍摄技术规范 a) 主题图案清晰; b) 器形完整,无明显的俯仰变形。 B.6.3 平面藏品拍摄技术规范 a) 布光均匀,画面内无明显亮度差别; b) 拍摄平面与被摄物平面保持平行,保证画面无畸变。 WW/T 0017 2008 9 参考文献 1 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著录规范 2 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 3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5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注意事项

    本文(DB52 T 1104-2016 半导体器件结-壳热阻瞬态测试方法.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