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 犐犆犛 犈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犃 犙 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失控井口 点火时间规定 犛 狆 犲犮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犻 犵 狀犻狋犻狅狀狋犻犿犲狅犳狅狌狋狅犳犮狅狀狋狉狅犾狅狀狑犲犾犾犺犲犪犱狅犳 狀犪狋狌狉犪犾 犵 犪狊狑犲犾犾犻狀狏狅犾狏犻狀 犵 犺 狔 犱狉狅 犵 犲狀狊狌犾犳犻犱犲 发布 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书书书 目 次 前言 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
2、1G21G21G21G21 范围 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 规范性引用文件 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 术语和定义 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
3、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 点火条件及点火时间 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 附录 (资料性附录) 硫化氢的理化性状及毒理数据 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 附录 (资料性附录) 二氧化硫的理化性状及毒理数据 G21G21G21G21G21G21G21G2
4、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G21 犃犙 前 言 本标准参考加拿大阿尔伯特省 上游石油工业应急准备及响应要求、 酸气开发地域特定应急响应计划、应急计划区及简化应急计划区及我国石油行业标准 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中相关内容,并结合我国国情及含硫气井现状 进行制订。 本标准遵循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实施指南的编 写规则。 本标准的附录 、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
5、中国石油化工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兴凯、邓云峰、曹登泉、吴庆善、席学军、郭再富、王建光、江田汉、李湖生、 刘铁民。 犃犙 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失控井口 点火时间规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陆上含硫化氢天然气井井口失控时确定井口点火条件、点火时间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含硫化氢天然气井的失控井口点火处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6、标准。 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众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硫化氢 犺狔犱狉狅犵犲狀狊狌犾犳犻犱犲 化学分子式为 ,一种无色、可燃、比空气略重的气体,有剧毒,具臭鸡蛋气味,有时存在于油气 开采和气体加工的流体中。 警示:吸入一定浓度硫化氢会导致受伤或死亡,参见附录 犃 。 二氧化硫 狊狌犾犳狌狉犱犻狅狓犻犱犲 化学分子式为 ,硫化氢燃烧后生成的有毒气体产物,比空气重。 警示:吸入一定浓度二氧化硫会导致受伤或死亡,参见附录 犅 。 含硫化氢天然气井 狀犪狋狌狉犪犾犵犪狊狑犲犾犾狑犻狋犺犺狔犱狉狅犵犲狀狊狌犾犳犻犱犲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大于 ( ),且硫化氢释放速率不小
7、于 的天然气井。 硫化氢释放速率的确定方法见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众危害程度分级方法。 井喷失控 狅狌狋狅犳犮狅狀狋狉狅犾犳狅狉犫犾狅狑狅狌狋 发生井喷后,无法用井口防喷装置进行有效控制而出现敞喷的现象。 点火条件及点火时间 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出现井喷事故征兆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进行点火准备工作。 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发生井喷,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应在 内实施井口点火: ) 气井发生井喷失控,且距井口 范围内存在未撤离的公众; ) 距井口 范围内居民点的硫化氢 平均监测浓度达到 ,且存在无防护措施 的公众; ) 井场周边 范围内无有效的硫化氢监测手段。 若井场周边 范围内无常住居民,可适当延长点火时间
8、。 犃犙 附 录 犃 (资料性附录) 硫化氢的理化性状及毒理数据 犃 理化性状 硫化氢: , : ,分子式 ,为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 量: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空气 ): ,饱和蒸气压: (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引燃温度: ,最小点火能: ,最大爆炸压力: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 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 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类和石油溶剂 以及原油中。 犃 毒理数据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
9、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而且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 中毒更为迅速。硫化氢对黏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黏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 所引起。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 )作用后,影 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 到损害。但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而引起化学窒息,仍认为是主要的发病机理。暴 露于不同浓度硫化氢的典型特性见表 。 ( , )中对硫化氢毒理学简介如下:人吸入 ( ): , 。人(男性)吸入 : 。大鼠吸入 (半数致死浓度): 。小鼠吸入 :
10、,属中等毒。 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体内一部分很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等经尿排出,一部分 游离的硫化氢则经肺排出。无体内蓄积作用。硫化氢的急性毒作用靶器官和中毒机制可因其不同的浓 度和接触时间而异。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黏膜刺激作用明显。人吸 入( ) ( ) ,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 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 气。吸入 , 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 ( ) ,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 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根据硫化氢的毒理学特性可以 发现,硫化氢并不是
11、所有浓度都是瞬间致人死亡,其每个浓度致死时间是不同的。 表 犃 硫化氢毒性 在空气中的浓度 体积 暴露于硫化氢的典型特性 通常,在大气中含量为 ( )时,有明显 和令人讨厌的气味,在大气中含量为 ( ) 时就相当显而易见。随着浓度的增加,嗅觉就会疲劳,气体 不再能通过气味来辨别 有令人讨厌的气味。眼睛可能受刺激。美国政府工业卫生 专家公会推荐的阈限值( 加权平均值) 犃犙 表 犃 (续) 在空气中的浓度 体积 暴露于硫化氢的典型特性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专家公会推荐的 短期暴露范围平 均值 在暴露 或更长时间后,眼睛有烧灼感,呼吸道受到刺激, 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局的可接受上限值 暴露 或 以上的时
12、间后嗅觉就会丧失,如果时间 超过 ,可能导致头痛、头晕和或摇晃。超过 ( )将会出现肺浮肿,也会对人员的眼睛产生严重刺 激或伤害 就会出现咳嗽、眼睛受刺激和失去嗅觉。在 过后,呼吸就会变样、眼睛就会疼痛并昏昏欲 睡,在 后就会刺激喉道。延长暴露时间将逐渐加重这些 症状 明显的结膜炎和呼吸道刺激。 注:考虑此浓度为立即危害生命或健康,参见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 康学会 化学危险袖珍指南 短期暴露后就会不省人事,如不迅速处理就会停止呼吸。头 晕、失去理智和平衡感。患者需要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或 心肺复苏技术 意识快速丧失,如果不迅速营救,呼吸就会停止并导致死亡。 必须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和或心肺复苏技术
13、立即丧失知觉,结果将会产生永久性的脑伤害或脑死亡。必 须迅速进行营救,应用人工呼吸和或心肺复苏 犃犙 附 录 犅 (资料性附录) 二氧化硫的理化性状及毒理数据 犅 理化性状 二氧化硫: , : ,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分子式 ,分子量: ,相对密度: ( ),熔点: ,沸点: ,蒸气压: ( ,在 水中溶解度 ( )。易溶于甲醇和乙醇;溶于硫酸、乙酸、氯仿和乙醚 等。潮湿时,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卤素或卤素相互间形成化合物、硝酸锂、金属 乙炔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氯酸钾、氢化钠。 犅 毒理数据 主要经呼吸道吸收。人吸入 : ; : ; : ; : 。大鼠吸入 : 。小鼠
14、吸入 : 。 吸入后,在呼吸道黏膜表面与水作用生成亚硫酸,再经氧化而成硫酸,因此,它对呼吸道黏 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动物试验证明: 从呼吸道吸收,在组织中分布量以气管为最高,肺、肺门淋 巴结及食道次之,肝、脾、肾较少。同时发现 可使动物的呼吸道阻力增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刺激 支气管的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的支气管痉挛;也可能因 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平滑肌,使其收缩或因 直接刺激作用使细胞坏死,分泌增加。吸入大量高浓度 后,可使深部呼吸道和肺组织受损,引起肺 部充血、肺水肿或产生反射性喉头痉挛而导致窒息致死。 还能与血液中的硫胺素结合破坏酶的过 程,导致糖及蛋白质的代谢障碍,从而引起脑、肝、脾等组织发生退行性变。 犃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