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5115 T 71-2021 桑枝食用菌(香菇)生产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500909       资源大小:275.4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5115 T 71-2021 桑枝食用菌(香菇)生产技术规范.pdf

    1、ICS 03.100.01CCS X 00 DB5115四 川 省 ( 宜 宾 市 ) 地 方 标 准DB 5115/T 71 2021桑 枝 食 用 菌 ( 香 菇 ) 生 产 技 术 规 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dible fungi( Mushroom) 2021-1-18 发 布 2021-2-18实 施宜 宾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5115/T 71 2021 I 目 次前 言 .II引 言 .III1 范 围 .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 .13 术 语 与 定 义 .14 栽

    2、培 环 境 要 求 .24.1 生 产 场 地 .24.2 栽 培 场 所 .24.3 菇 房 前 处 理 .2 5 栽 培 技 术 .25.1 菌 棒 制 作 .25.2 菌 棒 生 产 .35.3 出 菇 管 理 .45.4 采 收 .55.5 菇 场 清 理 .56 病 虫 害 防 治 .56.1 防 治 原 则 .56.2 主 要 病 虫 害 .56.3 防 治 方 法 .57 质 量 要 求 .57.1 基 本 要 求 .57.2 分 级 标 准 .5 8 干 制 .68.1 干 制 方 法 .68.2 干 制 条 件 .6附 录 A.7 DB5115/T 712021 II 前 言

    3、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宜宾学院提出。本文件由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宜宾学院、宜宾市农科院、宜宾市高县农业农村局、宜宾三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文浩、黄彭、王涛、游玲、李娟、刘学峰、李云天、祝晓波、张超、朱文优、侯茂、吴芳。 DB5115/T 712021 III 引 言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川、滇、黔三省交会地,是四川省蚕桑的主产区之一。宜宾市现有桑园3.2 万 hm2,位居四川省第二,每年可伐桑枝 28 余万 t。长期以来桑枝被用作燃柴,但随着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

    4、桑枝都被丢弃野外,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大量研究表明,以桑枝屑为主料栽培的香菇口感独特,同时还含有天然生物碱 DNJ( 1-脱氧野尻霉素)、酚类、黄酮类等特殊活性物质,因此利用桑枝栽培香菇不但可以助农增收,还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引领宜宾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宜宾市有菇农 2000 余户,年产桑枝香菇约 60 万袋,并呈逐年递增趋势;但桑枝栽培香菇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标准根据宜宾市桑枝香菇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从菇场选址、菌种繁育、香菇管理、产品质量监测、采后加工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规程,旨在为桑枝香菇 标准化生产提供指导。 DB5115/T 712021 1

    5、桑枝食用菌(香菇)生产技术规范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桑枝食用菌(香菇)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包括质量安全要求、栽培场所要求、投入品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与干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以桑枝屑为主料栽培香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9170 香菇菌种GB 7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NY 5099

    6、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 1061 香菇等级规格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菌种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2 基质微生物菌丝体赖以生存的物质,由主料和辅料组成。3.3 子实体高等真菌的产孢构造,由已组织化的菌丝体组成。 3.4 菇蕾菇类蕈菌从原基上刚刚形成而尚未分化的幼小子实体,形如花蕾丛生。 DB5115/T 712021 2 3.5 转色香菇菌丝在培养料内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代谢产生色素而使表层变为褐色的过程。3.6 催蕾采取保温、保湿、调温差、通风、振动及调节光照等方法促进菇蕾形成的技术措施。4 栽培环境

    7、要求4.1 生产场地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4.2 栽培场所可选择高效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或可控温控湿的培养室等作为生产菇房。应配备可调节温、湿度和光照的草帘、遮阳网等设施。4.3 菇房前处理菇房使用前应清洁整理,清除杂物、杂草等,平整地面,充分通风日晒。清洁后进行灭虫和消毒,可采用的消毒剂包括但不限于:敌杀死喷雾、敌百虫喷雾、溴氰菊酯乳油喷雾、氰戊菊酯乳油喷雾、氧化氯燃烧或喷雾、臭氧等。用法及用量参考相应商品说明书。5 栽培技术 5.1 菌棒制作5.1.1 培养料常用配方及要求原料配比及质量应符合表 1的要求。 表 1 原材料比例及质量要求原料名称 配比 质 量 要 求桑

    8、枝屑 7580% 可采用当年剪伐的新枝条或往年剪伐的无霉变老枝条,机械粉碎成 610 mm片状或颗粒状。应符合 NY 5099要求。麸皮、玉米粉或米糠 1823% 应符合 NY 5099要求。白糖 12% 应符合 NY 5099要求。 石膏粉 12% 应干燥、纯度高、无混杂物。 DB5115/T 712021 3 5.1.2 原料配制将原料按配方称量混匀,加水使培养料最终含水量达到 5560%, pH 47,水质应符合 GB 5084要求。培养料配制完成后, 24 h内完成装袋、灭菌。5.1.3 培养料装袋推荐使用折径 1517 cm、长 5565 cm的聚乙烯或耐高压聚丙烯塑料袋作为菌袋。装

    9、袋机装料后,清理袋口并用细绳或铝扣扎紧,检查袋面,如有破损,应用耐高温透明胶带粘贴密封。在料袋外再套一层单头开口的塑料防护袋,扎紧袋口。5.1.4 料袋灭菌将料袋整齐码放到灭菌锅的蒸仓内,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灭菌: 常压灭菌:将料袋摆放入灭菌锅蒸仓内,加热至沸腾后保持仓内温度 90以上,持续至少 12 h;高压蒸汽灭菌:需使用 56丝聚丙烯袋,应使用专用高压灭菌锅,排净冷空气后, 0.101 MPa( 121)持续 1.5 h,或 0.147 MPa( 126)持续 1 h。灭菌后待蒸仓内的温度降至 50以下,放完锅内蒸气,将料袋搬入无菌室,待料袋温度降到 30以下时方可接种。5.1.5 菌种选择

    10、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桑枝代料栽培的品种。菌种质量应符合 GB 19170的要求,不使用污染、未成熟及老化、菌丝生活力弱的菌种。适宜宜宾桑枝代料栽培的香菇品种参见附录 A。5.1.6 接种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接种前对接种房间、料袋表面及接种工具进行消毒。接种房间采用气雾剂消毒30 min 左右,料袋表面及接种工具采用 75%酒精消毒。接种时在料袋两侧的交错位置,用消毒打穴器分别戳 3个和2 个接种穴,每个种穴直径约1.5 cm ,深22.5 cm ,然后用接种器从菌种瓶里取出菌种迅速接入穴中,填满,不留空隙。再迅速套上防护袋,重新封好口制成菌棒。5.1.7 接种

    11、时间注意避开夏季高温接种。5.2 菌棒生产5.2.1 场地要求荫凉、干燥、洁净、通风,远离工业三废、禽畜养殖场、垃圾站和堆肥场等污染源。 5.2.2 环境条件温度保持在 1528,以 1825为佳,料温不超过 28。相对湿度宜控制在 5080%,以 6070%为佳。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遮光培养。 DB5115/T 712021 4 5.2.3 堆叠摆放地面覆盖一层塑料膜,在膜上将菌棒按“井”字形紧密地水平摆放,堆叠 57层,接种口朝向两侧,不被挤压。堆与堆间距 5080 cm,用遮阳网覆盖菌棒进行避光养菌。5.2.4 翻堆接种后 1520 d,当接种口菌丝生长到23 cm 时,第

    12、一次翻堆,促进菌丝均匀生长。当接种口菌丝长到68 cm 时,第二次翻堆,脱掉防护袋,拉大“井”字形菌棒堆的距离,每个菌棒水平间距 1012 cm,堆与堆间距 1015 cm。接种 2030 d各接种点菌斑相连,针对菌斑进行第一次刺袋增氧;菌丝满袋后,第 2次刺袋增氧,加速菌丝生长。翻堆时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要轻拿轻放,避免袋壁破损。当环境温度高于 30时应注意及时翻堆和通风。5.2.5 通风降温 随着菌丝生长量的增加和外界气温的升高,菌棒呼吸发热增加,应注意通风换气,每天换气 12次。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气温高于 30,应采取强制通风,严禁阳光直射菌棒。5.2.6 转色

    13、管理接种 5566 d,菌丝长满培养基,大部分菌棒表面形成菌皮和瘤状物。当菌棒表面分泌出黄水时,可通过加大通风、降低温度、增加昼夜温差等刺激措施加快转色;当菌皮逐渐由白色转为棕褐色,菌棒手捏有弹性,表面出现龟裂时,及时脱袋。5.2.7 脱袋脱袋时用干净的刀片将包裹菌棒的塑料袋纵向划开,脱掉外袋。脱袋时气温宜在 1525,脱袋后菌棒应避免风吹和日晒,菌棒表面溢出的褐色液体可用少量清水冲净。 5.3 出菇管理5.3.1 排场排场前,将出菇棚地面平整。用细铁丝沿棚的方向平行拉铁丝,间距 30 cm,高 2530 cm,每隔 300cm做支撑横架,形成网格状支架。每 5道铁丝间留出 6080 cm操作

    14、通道,形成出菇畦。将脱袋后的菌棒竖立于网格状支架中,菌棒交错摆放,间距 810 cm。也可采用层架式,层高 25-30 cm,可用竹、木、钢管搭建,以 5层为宜,菌棒间隔 10 cm。5.3.2 催蕾环境温度控制在 1022,昼夜温差 510,空气相对湿度8090% 。大棚两端昼闭夜开,加大温差,促进菇蕾形成, 57 d可形成菇蕾。 5.3.3 温湿度管理菇棚温度控制在 520,空间相对湿度在 8590%。每天早晚进行交替喷雾状水 12次。出菇期间,要勤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可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直至菇体成熟。 DB5115/T 712021 5 5.3.4 补水采收第 1潮菇后,菌棒明显失水变轻

    15、(失重 2030%)需及时补水,可通过注水或浸泡( 24 h)恢复其含水量。5.4 采收子实体长至七八分成熟,菌盖边缘仍向内呈铜锣边状时采收,一般可采收 35批。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紧握菇柄,左右旋转使柄蒂与基质脱离,不可留菇脚于菌棒,以避免感染。宜采大留小,不碰伤周围小菇蕾。5.5 菇场清理最后一潮菇采收后,应及时清理菇场。废菌棒经过堆制发酵,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对弃用塑料要统 一处理或回收。6 病虫害防治6.1 防治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药剂防治应符合GB/T 8321 的相关规定。栽培前场所消毒可使用化学药剂,出菇期间严禁使用化学农药。6.2 主要病虫害

    16、主要病害:镰刀霉、绿霉、木霉、曲霉等。主要虫害:菌螨、菌蝇、眼罩蚊、蛞蝓等。6.3 防治方法 6.3.1 病害防治严格生产过程,定期检查,及时剔出污染菌棒;人工除去病斑、罹病子实体;菇房保持良好的通风、清洁卫生。6.3.2 虫害防治栽培场所出入口、通风口安装防虫网,做到随手闭门,经消毒隔离带进棚。菇棚悬挂黄板、黑光灯诱杀等害虫。7 质量要求7.1 基本要求香菇质量安全要求应符合 GB 7096的规定,出口的产品还应符合进口国或地区对该产品质量安全的 要求。7.2 分级标准应符合 NY/T 1061对香菇的分级要求。 DB5115/T 712021 6 8 干制8.1 干制方法鲜菇采后立即分级装

    17、入烘筛中进行干燥,最长时间不超过 3 h。若超过干燥机容量,则暂置冷库或通风处,以免菇体失去原有色泽、菌褶倒伏、变色,甚至腐烂。按鲜菇大小、厚薄分级装筛,均匀单层摆放。烘筛的摆放:干燥室的上段( 1115 层),放装小菇的烘筛;干燥室的中段( 410 层),放装质量好的中、大鲜菇;干燥室的下段( 13 层),放装质量较差的大鲜菇。8.2 干制条件干燥初期(菇体水分大量蒸发):吸气口、排气口全开,起始温度 4045,时间 06 h。干燥中期(五至七分干):吸气口、排气口半开,温度 5055,时间712 h ,以菇体表面干燥,开始出现光泽,菌褶开始变成淡黄色为宜。干燥后期(菇体水分慢慢蒸发):吸气

    18、口、排气口全闭,温度6065 ,时 间 1318 h,以菌褶干燥,呈淡黄色,菌盖边缘卷缩,菌柄干燥,重量为鲜重的 1214%为宜。 DB5115/T 712021 7 附 录 A(资料性)推荐使用的香菇品种推荐使用的香菇品种有 808、 838-1、香 L5、武香 1号、 931、 236。A.1 808, 838-1:孢子印白色;菌丝粗壮浓白;子实体单生,中大叶型,半球形;菌盖直径 4.57 cm,深褐色,菌盖表面丛毛状鳞片明显,呈圆周形辐射分布;菌肉白色,致密结实不易开伞,厚度在 1.52.2cm;菌褶直生,宽度 4 mm,密度中等;菌柄长约 1.56 cm,粗 12.5 cm,温度较高时

    19、,盖小柄长,菌柄上细下粗,而温度较低时,盖大柄短,菌柄下细上粗,基部圆头状;菇蕾初现时形似“假菇”,子实体发育时,先长菌柄,后长菌盖,同时菌柄变细。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 533,菌龄 90125 d,最长可达 210 d;出菇温度为 1228,最适出菇温度为 1522;菇蕾形成期需 6以上的昼夜温差刺激,属中 高温型菌株;春、秋季出菇为主,冬、夏季也可出菇;转色适宜时,出菇整齐、潮次明显。A.2 香 L5,武香 1号, 931, 236:子实体多数单生,少数丛生;朵形圆正,通常 510 cm;表面淡灰褐色,被有鳞片,幼时边缘内卷,有白色绵毛,随生长而消失;菌盖下有菌幕,后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环;菌肉白色,肉质,质韧;菌褶弯生,白色;菌柄 36 cm11.5 cm,中生,内部结实,纤维质,白色;孢子印白色,担孢子在显微镜下无色,椭圆形,一端稍尖, 57 m3.44 m;菌丝有锁状联合;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 534,适温为 2028,菌丝生长快,浓白,旺盛;菌龄 6070 d,适宜的接种期为 3月 4月,出菇期 511个月。


    注意事项

    本文(DB5115 T 71-2021 桑枝食用菌(香菇)生产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