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7.060 CCS D 14 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43162021 1:250 000 水文地质调查编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mapping of hydrogeological survey (1:250 000) 2021 - 02 - 02 发布 2021 - 03 - 02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7/T 43162021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4.1 编图原则 .2 4.2 编图种类 .2 5 地理底图与
2、地质底图的一般要求 .2 6 图件编制 .4 6.1 水文地质图 .4 6.2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10 6.3 环境地质图 .13 附录 A(规范性) 图式 .15 参考文献 .18 DB 37/T 43162021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 开发局
3、。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 张海林 、 李常锁 、 尚宇宁 、 彭玉明 、 康凤新 、 林广奇 、 罗斐 、 张中祥 、 秦品瑞 、 陈奂良、游其军、魏善明、马雪莹、赵志强、吴璇、韩玉英、关琴、王重、吕明荟、徐聪聪、王金晓 。 DB 37/T 43162021 III 引 言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 2007年 2011年山东省组织完成了基础性 、 公益性 1:250 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汇编过程中编制了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图件的图式图例,为了进一步规范 1:250000及其它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图件的编制,制定本文件。 DB 37/T 43162021 1 1:2
4、50 000 水文地质调查编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 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图件的编图原则、内容、表示方法和图式图 例。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 1:250000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图件标准图幅的编制,其他比例尺的水文地质调 查成果图件的编制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 其中 ,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T 958 区域地 质图图例 GB/T 12343.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 第 2部分:
5、 1:2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 13923 基础地理 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9710 地理信息 元数据 GB/T 20257.4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4部分 : 1:250000 1:500000 1:1 000000地形图图 式 DZ/T 0191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文地质图 hydrogeological map 归纳水文地质调查资料 , 反映工作区地形地貌 、 岩土结构 、 地质构造 、 地下水赋存类型和主要含水 岩组,表征地下水富水性、水质、
6、地下水运动及其他典型水文地质特征要素等内容的图件。 3.2 水文地质柱状图 histogram of hydrogeology 表述地层时代 、 岩性柱状图 、 厚度 、 含水层与隔水层划分 、 富水性分级以及水文地质特征描述等内 容,反映区域含水岩组垂向组合特征的图件。 3.3 水文地质剖面图 profile map of hydrogeology 描绘含水岩组结构 、 富水性 、 井 (孔 ) 水位埋深及各种参数 , 反映某一地段沿某一断面在一定垂直 深度内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图件。 3.4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map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DB 37/T 43162
7、021 2 反映工作区有利用价值 的地下水的补给 、 径流 、 排泄条件 , 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以及开采前景的图 件。 3.5 环境地质图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map 反映环境地质背景及存在的 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等内容的图件。 4 总则 4.1 编图原则 山东省 1:250000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图件的编制应以水文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以区域地下水系统 理论为指导, 科学直观地表达水文地质调查成果 ; 应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符合国际惯例和传 统习惯,力求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 4.2 编图种类 山东省 1:250000水文地质调查成果附图按标准
8、图幅,必编图件有:水文地质图;选编图件有:地 下水资源分布图、环境地质图。 5 地理底图与地质底图的一般要求 地理底图修编应依 据 GB/T 12343.2、 GB/T 13923、 GB/T 19710、 GB/T 20257.4、 DZ/T 0191,采用国 家地理信息中心 1:250000地理底图空间数据库数据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 1985国家高程基准 、 高斯 - 克吕格地图投影 , 反映制图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 , 适当简化地形要素 , 尽可能补充新建的重要水利工程 、 公路、铁路等地理信息,并满足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图件编制的需要。 地质底图修编应依据 GB/T 958, 采
9、用 1: 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图进行适当简化 , 保留基础地质 内容 , 地层划分到组 。 山东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 依据原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 关于印发山东省 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的通 知(鲁国土资字 2014185号)文件进行划分。 地理地质底图主要图例见图 1。 图 1 地理地质底图主要图例 DB 37/T 43162021 3 注 1: 未标注的图例参照 GB/T 12343.2、 DZ/T 0191、 GB/T 958执行。 注 2: 红色标注为制图软件系统库中图元编制的要求。下同。 图 1 地理 地质底图主 要图例 (续) DB 37/T 43162021 4 6
10、 图件编制 6.1 水文地质图 6.1.1 编图内容及表示方法 水文地质图主要反映区域基础水文地质条件 、 区域水文地质规律和典型水文地质特征等 , 包括平面 图 、 水文地质柱状图 、 剖面图和镶图 。 基本内容为地下水介质类型 、 埋藏条件 、 单井涌水量 、 地下水溶 解性总固体 (TDS)、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 6.1.1.1 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根据山东省水文地质条 件 , 将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 碳酸盐岩类裂 隙岩溶水,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水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含水岩组富水性等级按单井涌水量划分, 分别用不同的色系或花
11、纹表示 , 含水岩组富水性等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 遵循本文件用色原则增 设图例色标。 a)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富水性( 图例见图 2):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浅层淡水)富水性按换算口径 219mm、 5m降深的单井涌水量表 示 , 根据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 按单井涌水量 5000m3/d、 3000 m3/d Q 5000 m3/d、 1000m3/d Q 3000m3/d、 500m3/d Q 1000m3/d、 500m3/d划分为五级,采 用黄、绿色系表示,不同色阶表示各级富水性;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深层淡水 ) 富水性按换算口径 219mm、 15m降深的单
12、井涌水量表 示 , 按单井涌水量 3000m3/d、 1000m3/d Q 3000m3/d、 500m3/d Q 1000m3/d、 500m3/d划分为四级,分别采用不同稀疏的空心圈花纹表示(为使图面清晰、表述直观, 图幅内有深层孔隙水分布的,也可将深层的富水性以镶图的形式在主图的右下侧表示, 分区采用黄、绿色系表示); 对于咸水 、 盐水及卤水 ( 3g/L TDS 10g/L、 10g/L TDS 50g/L、 TDS 50g/L) 区域 , 用灰色色系表示。 b)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 图例见图 3) :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包括碎屑岩孔 隙裂隙含水岩组及碎屑岩夹碳酸
13、盐岩孔隙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按实际最大降深涌水量 表示,按单井涌水量 500 m3/d、 100 m3/d Q 500 m3/d、 100 m3/d划分为三级,分别采用 深黄、墨绿色系表示,不同色阶表示各级富水性。 c)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富水性( 图例见图 4):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包括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 裂隙含水岩组和大理岩夹片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只表示 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相对隔水层不予表示,两个含水层采用双层结构表示;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富水性按换算口径 219mm、 15m降深的单井涌水量表示 , 按单
14、井涌水量 5000m3/d、 1000m3/d Q 5000m3/d、 500m3/d Q 1000m3/d、 500m3/d 划分为四级,裸露型采用蓝色色系表示,不同色阶表示各级富水性,隐伏型用不同的蓝 色条纹表示隐伏含水岩组富水性; 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按换算口径 219mm、 15m降深的单井涌水量表 示,按单井涌水量 1000m3/d、 500m3/d Q 1000m3/d、 500m3/d划分为三级,裸露 型采用暗绿色系表示,不同色阶表示各级富水性,隐伏型用不同的暗绿色条纹表示隐伏 含水岩组富水性; DB 37/T 43162021 5 图 2 松散岩类 孔隙含水岩
15、组富水性 图例 图 3 碎屑岩类孔隙裂 隙含水岩组富 水性图例 DB 37/T 43162021 6 大理岩夹片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按换算口径 219mm、 15m降深的单井涌水量表示, 按单井涌水量 1000m3/d、 500m3/d Q 1000m3/d、 500m3/d划分为三级,裸露型采 用灰绿色系表示,不同 色阶表示各级富水性,隐伏型用不同的灰绿色条纹表示隐伏含水 岩组富水性。 d) 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 图例见图 5) : 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包括层状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块状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和喷出岩类孔洞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 按实际最大降深涌水量表示
16、 , 按单井涌水量 500 m3/d、 100 m3/d Q 500 m3/d、 100 m3/d 划分为三级,分别采用紫色、砖红及褐色色系表示,不同色阶表示各级富水性。 图 4 碳酸盐岩类裂隙 岩溶含水岩组富水 性图例 DB 37/T 43162021 7 图 4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富水性图例 (续) 图 5 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富 水性图例 6.1.1.2 控制性水点 主要指泉点 、 井 (孔 ) 点 、 水源地及地表水渗漏点等 , 是地下水富水性分区的主要依据 。 控制性水 点图例见图 6。 a) 井(孔)点:第四系井(孔)采用红色空心圆点表示,基岩井(孔)采用红色实心
17、圆点表示。 控制性井点的注记,左侧为统一编号和井深,右侧注记涌水量及降深。涌水量单位一律采用 单井涌水量( m3/d),民井、大口井也分别予以表示。 b) 泉: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是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流量大小代表该流域地段 地下水的富集程度,也是含水岩组富水性分级的主要依据。图面上按上升泉、下降泉、季节 性泉、干涸泉分别予以表示。 c) 水源地:已建水源地是地下水富水地段的重要标志。图面主要表示供水量 10000m3/d 的水 源地。对于供水水源地采用规定的符号标注在图面上,按符号不同大小分别表示中型水源地、 大型水源地、特大型水源地,并注记允许开采量、实际开采量和含水岩组类型
18、。 DB 37/T 43162021 8 图 6 控制性水点图例 6.1.1.3 界线及其他 水文地质界线 : 主要包括地下水类型界线、隐伏含水岩组界线、各类含水岩组富水性界线、隐伏古 河道、隐伏冲洪积扇边界、自流水界线、 TDS界线,地下水等水位线、地表分水岭等。 其他: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性质不明的实测或推测断层、阻水断层、透水断层、岩脉、地下水流向、 地表水渗漏处、地下水溢出处等。界线及其他图例见图 7。 DB 37/T 43162021 9 图 7 界线及其他图例 6.1.2 图式 水文地质图以平面图为主 , 并辅以水文地质柱状图 、 水文地质剖面图 , 清晰 、 完整地反映区域水文 地质
19、条件 。 水文地质剖面图垂直比例尺可根据地形的起伏程度和剖面厚度来确定 , 一般控制在 1:5000 1:10000为宜 。 水文地质剖面图附在主图下方 , 水文地质柱状图附在主图左侧 , 剖面及柱状图中岩性花 纹的表示方法参照 GB/T 958、 GB 50027。 DB 37/T 43162021 10 为丰富水文地质内容 , 减轻主图图面负担 , 应增加镶图 , 分别附在主图左侧下方和右侧下方 , 具体 内容根据所编图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水文地质图图式应按照附录 A,图 A.1。 图 7 界线及其他图例 (续) 6.2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6.2.1 编图内容及表示方法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20、为选编图件 , 图面主要反映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与开采资源 , 主图一般表示天然 补给资源模数分区 , 采用不同色 系表示 , 镶图表示地下水开采资源模数分区 。 天然补给资源模数和开采 资源模数的单位为万 m3/km2a。图例见图 8。 6.2.1.1 地下水资源模数 (Q 补 ) 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模数按地下水类型进行划分: a) 松散岩类孔隙水天然补给资源模数分区 , 根据模数大小划分为 25、 20 Q 补 25、 15 Q 补 20、 10 Q 补 15、 5 Q 补 10、 5六级; b)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天然补给资源模数分区, 根据模数大小划分为 10 Q 补 15、 5 Q 补
21、 10、 5三级; c)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天然补给资源模数分区 , 根据模数大小划分为 30、 20 Q 补 30、 10 Q 补 20、 10四级; d) 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水包括层状岩类裂隙水、块状岩类裂隙水及喷出岩类孔洞裂隙水, 根据模数大小划分为 25、 20 Q 补 25、 15 Q 补 20、 10 Q 补 15、 5 Q 补 10、 5六级 。 6.2.1.2 地下水按 TDS 分类 地下水按 TDS分类, 划分如下 : 淡水, TDS 1g/L; 微咸水, 1g/L TDS 3g/L; 咸水, 3g/L TDS 10g/L;盐水, 10g/L TDS 50g/L;卤水,
22、 TDS 50g/L。图面上淡水不填充符号表示, 微咸水、咸水、盐水分别采用单竖线、双竖线、三竖线花纹分别表示,卤水采 用灰色色系 表示。 6.2.1.3 地下水水源地与预测富水地段 DB 37/T 43162021 11 将水源地分为超采水源地 、 采补平衡水源地 、 具有开采潜力水源地 、 停采水源地和预测远景水源地 五种,分别按规定的符号表示,并标记允许开采量、实际开采量和含水岩组类型。将富水性 10000 m3/d,且具备集中开采条件的富水地段予以表示,富水地段花纹符号按含水层岩性花纹符号表示。 图 8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图例 DB 37/T 43162021 12 图 8 地下水资源分
23、布图图例 (续) 6.2.1.4 界线及其他 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区界线、地下水资源亚区界线、地下水资源小区界线及代号、 TDS分区界线、 隐伏古河道带、断层、岩脉、基本无水的灰岩帽顶区等。 6.2.2 图式 为了更好的反映图幅内多年地下 水水位 、 水质的变化情况 , 在每幅图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位和水质 长期监测点 , 分别作出多年水位动态曲线和水质动态曲线 , 放在主图的左侧 , 并在主图上标明各曲线所 对应动态监测点。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图式应按照附录 A,图 A.2。 6.3 环境地质图 DB 37/T 43162021 13 6.3.1 编图内容及表示方法 环境地质图为选编 图件 , 图
24、面主要反映地下水 质量分区 (应依据 GB/T 14848) 、 地下水防污性能分 区 、 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 地质灾害点 、 地下水污染组分等 。 未涵盖的地质环境 问题,可遵循本文件原则增设图例。图例见图 9。 图 9 环境地质图图例 DB 37/T 43162021 14 图 9 环境地质图图例 (续) 6.3.2 图式 环境地质图图式应按照附录 A,图 A.3。 DB 37/T 43162021 1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 图式 各类图式见图 A.1图 A.3。 图 A.1 水文地质图图式 DB 37/T 43162021 16 图 A.2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图式 DB 37/T 43162021 17 图 A.3 环境地质图图式 DB 37/T 43162021 18 参 考 文 献 1 GB/T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 2 GB/T 141571993 水文地质术语 3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4 中国地质调查局 .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2 5 关于印发山东省地层侵入岩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字 2014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