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22 江 苏 省 地 方 标 准 DB32 DB32/T 3997-2021 早熟晚粳镇糯系列水稻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lutinous rice cultivations of ZhenNuo series of early-maturing late japonica 2021-02-03 发布 2021-03-03 实施 江 苏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 布 DB32/T 399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 :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2、定起 草。 本文件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 林添资 、 龚红兵 、 景德道 、 曾生元 、 李闯 、 谭娟 、 陈楠 、 王文 、 杨军 、 孙立亭 、 余波、钱华飞、姚维成、杜灿灿、胡庆峰、巫章平、周义文。 DB32/T 3997-2021 1 早熟晚粳镇糯系列水稻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早熟晚粳 镇糯系列水稻品种生产 的品种选择 、 种子质量 、 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 、 品质 指标、生育指标、栽培技术、收获和记录。 本文件适
3、用于镇糯 19号、镇糯 20号等早熟晚粳 镇糯系列在 苏南及沿江地区作单季稻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 其中 ,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 仅该 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禾谷类 NY/T 593 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 1922 机插育秧技术规程 NY/T 2156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737.1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 1部分:稻纵卷叶螟 NY/T 2737.2 稻纵卷叶螟和稻
4、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 2部分:稻飞虱 DB32/T 79 水稻壮秧与育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品种选择 镇糯 19 号、 镇糯 20 号等早熟晚粳镇糯新品种。 5 种子质量 符合 GB 4404.1的规定。阴糯米率按 NY/T 593检测,检测值应低于 1.0%。 6 产量指标与产量结构 6.1 产量指标 亩产不低于 650 kg。 6.2 机插秧产量结构 亩有效穗数 22 万 24 万,每穗总粒数 120 粒 125 粒,结实率 93% 95%,千粒重 26 g 27 g。 6.3 直播稻产量结构 DB32/T 3997-2021 2 亩有效穗数 2
5、5 万 26 万,每穗总粒数 110 粒 115 粒,结实率 93% 95%,千粒重 26 g 27 g。 7 品质指标 稻米整精米率不低于 72.0%,胶稠度 100 mm,直链淀粉含量 1.0% 1.2%,白度 1 级,阴糯米率低 于 1.0%。 8 生育指标 8.1 机插秧 8.1.1 秧苗 秧龄 18 d 20 d,叶龄 3.5 叶 4.0 叶,符合 DB32/T 79 的机插秧壮秧标准。 8.1.2 分蘖期 栽后 18 d 20 d够苗,栽后 26 d 28 d达高峰苗,每亩高峰苗控制在 30 万以内。 8.1.3 拔节孕穗期 拔节初期叶色自然褪淡,剑叶露尖时封行,抽穗期单茎绿叶数不
6、少于 5 张。 8.1.4 成熟期 单茎绿叶数 3 张左右。 8.2 直播稻 8.2.1 苗期 苗齐苗匀,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苗基部粗扁,根系发达,白根数多,无病虫草害。叶龄 3.5 叶,苗高约 15 cm,百株茎叶鲜质量约 17 g。 8.2.2 分蘖期 分蘖发生宜早 , 4 叶期可见分蘖 。 播种后 40 d 45 d, 每亩基蘖数达 25 万 26 万 , 最高茎蘖数应 控制在有效穗数的 1.4 倍 以内。 8.2.3 拔节抽穗期 拔节初期叶色自然褪淡,抽穗期单茎绿叶数不少于 5 张。 8.2.4 成熟期 单茎绿叶数 3 张左右。 9 栽培技术 9.1 机插秧 9.1.1 育秧 应
7、符合 NY/T 1922的规定 。 宜在 5月 25日左右播种 , 按盘播种 , 每盘播芽谷 150 g 160 g(指发芽率 90%的用量,芽率每增减 1个百分点,播量相应增减 2 g),每亩大田准备 24 张 26 张塑盘。 9.1.2 整地 秸秆还田、上水施基肥后旋耕整平,田面高低相差不超过 3 cm。在机插前沙壤土沉实 1 d,粘土沉 实 2 d。 9.1.3 栽插规格 行株距 30 cm(12 14) cm,每亩栽 1.6 万 1.8 万穴;穴苗数 3 株 4 株,每亩基本苗 5 万 7 万。机插时薄水浅插,水层深度 1 cm 2 cm,栽插深度以 1.0 cm 1.5 cm为宜。
8、DB32/T 3997-2021 3 9.1.4 施肥 9.1.4.1 总原则 总纯氮 18 kg左右,氮素 基蘖肥与穗肥 之比为 6.5: 3.5为宜。 在全量秸秆还田的基本上,磷 P2O5和钾 (K2O)的 投入比例宜为 N: P2O5: K2O=1.0: 0.3: 0.5。 在 N-n 叶龄期、倒 2叶龄期和齐穗期时,顶 3叶与顶 4叶色差值等于 0.0。 9.1.4.2 基肥 于移栽前 2 d,亩施总含量 45%复合肥( N: P2O5: K2O=15: 15: 15) 30.0 kg和硅肥 SiO2(含量不 低于 20%) 15.0 kg。 9.1.4.3 分蘖肥 于栽后 5 d 7
9、 d和 12 d 14 d,分别亩施尿素 8.0 kg和 7.5 kg;视苗情施用适量平衡肥。 9.1.4.4 穗肥 于叶龄余数 4.0 3.5 时,亩施总含量 48%复合肥( N: P2O5: K2O=18: 10: 20) 20.0 kg,根据叶色 酌情提早或延迟;于叶龄余数 3.0 2.5 时,亩施尿素 6.0 kg。钾肥 (K2O)亩用量控制在 4.0 kg 5.0 kg。 9.1.5 水浆管理 9.1.5.1 返青期 栽后 3 d 5 d,晴天灌浅水护苗 3 cm 4 cm,夜间排水露田,阴天可以不上水。 9.1.5.2 分蘖期 以浅水层为主,视苗情土质落干 1 次 2 次 ; 当茎
10、蘖数达到穗数的 80%时开始搁田,反复数次,达 到田面沉实、叶色褪淡。 9.1.5.3 拔节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 以浅水层为主。 9.1.5.4 灌浆成熟期 间隙灌溉,硬板清水,保持湿润,收获前 5 d 7 d断水。 9.2 水直播 9.2.1 整地 要求整个大田高度差小于 5 cm。 9.2.2 播种 9.2.2.1 播期与播量 适宜播期为 5月中旬至 6月上旬,亩播量 4 kg 5 kg。 9.2.2.2 浸种方法 浸种前晒种 2 d,选用 12%的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可湿性粉剂 1: 1000倍液等浸种剂浸种 48 h, 在室内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催芽至 90%破胸露白时,摊凉待播。 9.2.2
11、.3 基本苗 于 3叶 4叶期 , 应及时对田间的空白点 、 埂边 、 水冲沟边进行人工补苗 、 匀苗 , 每亩基本苗控制在 8万 10 万。 9.2.3 化学除草 9.2.3.1 播前封杀 在播前 7 d 8 d,整好田、开好沟,每亩撒施丁草胺 120 g,保水 4 d 5 d 后再排水播种。 9.2.3.2 苗期 于 3 4叶期,每亩用 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 100 ml兑水 40 kg均匀喷雾进行化除,用药时要求田 面湿润无积水,施药后 1 d 2 d建立水层 5 d 6 d。 9.2.3.3 分蘖期 DB32/T 3997-2021 4 阔叶杂草较多的田块 , 排干水后 , 每亩
12、用 20%二甲四氯 100 ml对水 50 kg喷施 , 24 h后建立水层 , 让 其自然落干。 9.2.4 施肥 9.2.4.1 总原则 亩施纯氮 17 kg 18 kg,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为 6.5: 3.5为宜。 9.2.4.2 基肥 亩施总含量 45%复合肥( N: P2O5: K2O=15: 15: 15) 30.0 kg、硅肥 15.0 kg和有机肥 1000 kg。 9.2.4.3 分蘖肥 于 3叶 4叶期,亩施尿素 5.0 kg;于 5 6叶期,亩施尿素 7.5 kg;于 7叶 8叶期,亩施尿素 2.5 kg做 平衡肥。对亩茎蘖数超过 35 万 36 万的群体,亩施氯化钾或
13、颗粒钾 7.5 kg控蘖。 9.2.4.4 穗肥 于叶龄余数 4.0 3.5时,亩施总含量 48%复合肥( N: P2O5: K2O=18: 10: 20) 15.0 kg,根据叶色 酌情提早或延迟;于叶龄余数 3.0 2.5时,亩施尿素 7.0 kg和氯化钾 2.5 kg,钾肥 (K2O)亩用量控制在 4.0 kg 5.0 kg。 9.2.5 水浆管理 9.2.5.1 苗期 播后至 3叶 1心期不轻易灌水,保持土壤湿润直至畦面有细裂缝,遇暴雨上水护苗。 9.2.5.2 分蘖期 于 3叶 4叶期后建立浅水层;当亩茎蘖数达到 25 万 26 万苗时,及时排水搁田,宜多次轻搁。 9.2.5.3 拔节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 以浅水层为主。 9.2.5.4 灌浆成熟期 干湿交替灌溉,收获前 5 d 7 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10 病虫害防治 10.1 病害 按 NY/T 2156的规定执行。 10.2 虫害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分别按 NY/T 2737.1和 NY/T 2737.2的规定执行。 11 收获 于 95%以上谷粒黄熟时期,露水干后机械收获。 12 记录 在全过程进行记录,生产记录应保持两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