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1.200 CCS P 36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335 2021 文物保护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规范 2021 - 01 - 21 发布 2021 - 02 - 21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5335 2021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 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文物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古代 建筑保护研究所 、 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次立新、李虓峰、张建勋、李会、尚晓帆、孙颖卓、刘国宾、檀平川 。 DB13/T 5335
2、 2021 1 文物保护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了 文物保护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要求、施 工现场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现场管理、 脚手架施工现场管理、临时用电现场管理、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 本 文件 适用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项目施工现场加工区和作业 区的管理,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施工现场管理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 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 文件必不可少 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 50656-2
3、01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GB 50720-2011 建设 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T 188-2009 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DB13(J)/T 100-2016 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3 术语 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文物保护项目 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他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 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
4、项目。 3.2 施工单位 具有相应 施工资质、 承担文物保护 项目 施工 的 独立法人单位。 3.3 项目部 施工单位为完成某一施工项目而设立、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管理组织。 3.4 加工区 用于存放施工材料和对材料 进行 加工的区域。 DB13/T 5335 2021 2 3.5 作业区 实施 文物 本体保护 的操作区域。 4 基本 要求 4.1 施工单位应建立保证文物安全的管理体系,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为保证文物安全的主要责任人。 4.2 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层管理人员参加的文物保护组织(见 5.2),建立 健全保证文物安全的各项制度,制定保护措施,加强日常 巡查。监理单
5、位应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建设 单位应加强日常监管。 4.3 施工现场设置应符合 施工组织设计 的要求,不得对文物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4.4 项目 实施前,施工单位应依据工程批复文件、设计方案、现场环境、周边文物建筑、附属文物(指 古树、碑刻、雕刻、室内陈设和塑像等),编制保证文物安全的专项方案 ,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 核批准, 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同意 ,报建设单位 认可 后实施。 4.5 施工人员进场前,施工单位应对其进行文物保护 的专门培训( 见 5.4) 。 4.6 应建立保证文物安全的日常安全巡查和下班前检查 机制 , 做好交接记录,发现隐患后要及时采取 保护措施( 见 5.6)。
6、 4.7 文物保护 项目 参与各方及 工作 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关于保证文物安全的各项规 定。 4.8 文物安全 应 贯穿施工全过程 ,包括但不 限于 : a) 合理设置加工区和作业区,加工区 不宜 设在文物保护范围内,如需在保护范围内设立, 应 按 照相关要求做好防护措施,保证文物安全。作业区应封闭管理 (见 6); b) 合理 安排施工路线 , 宜 避开具有文物属性的地面、古树等。无法避开的, 应采取 妥善保护 措 施 , 运输车辆宜采用 胶 轮车,并对其载重进行限制。在具有文物属性的地面上堆放材料时, 应 采取 妥善保护 措施 。对石材等重量比较大的材料,石材下另垫不小于 5
7、0mm 厚木板。堆放白 灰等有腐蚀性的材料,应远离古树(不低于 10m),或采取有效的隔断措施;施工车辆在古 树林中通过,应对古树下部(不小于 1.5m 高) 用不低于 20mm 厚木板进行围合防护 ; c)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序,对可能受到损坏和污染的暂不实施的部位 应采取 妥善保护 措施 , 对已完成的部位,及时采取成品保护措施 ; d) 对 修缮 对象 以外的文物 , 如楹联、室内陈列文物、彩壁画、匾额、塑像等 ,应采取 妥善保护 措 施; e) 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拆卸构件,拆卸前进行必要 支护,拆卸的构件应做好 编号、统计、分类和存放。对不能再使用的旧构件,应经项目总
8、监 理工程师 和建设单位确认 后,移交建设单位 。 对不能日晒或雨淋的构件和材料应搭设专门保护棚进行存放,并做好防 火措施 ; 对拆卸下来的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构件, 应 及时交建设单位保存 ; f) 旧构件的修补, 宜 使用手工工具或手持电动工具在作业区内进行 ; g) 瓦面、苫背揭除维修等工作应搭设施工保护罩棚 ; h) 施工期间使用油漆、灰浆等液体材料时,应对建筑本体 采取防污染措施。 对作业区内易 造成 污染的粉状材料, 应 袋装或使用封闭容器。 进行 瓦面苫背拆除、砖瓦 加工 等 作业 时 ,应 采取 防尘 措施 ; i)在施工区域的醒目位置悬挂保护文物内容的标志。 4.9 施工现场脚
9、手架 (见 7) 、施工临时用电 (见 8) 和消防安全管理 (见 9)应符合相关规定。 DB13/T 5335 2021 3 5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5.1 一般 规定 5.1.1 施工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项目部承担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安 全生产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管理,建设单位负责监督管理。 5.1.2 施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组织与责任体系,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对 工程安全生产进行记录,并接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监督检查。 5.1.3 施工单位 应当按照 有关规定编制安全生产专项方案, 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经项目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同意
10、 ,报建设单位 认可 后实施。 5.1.4 施工 单位须按照规定为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 5.1.5 施工期间 应 采取措施保证游客安全。 5.2 安全生产组织与责任体系 5.2.1 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5.2.2 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由各级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和责任 制,负责协调、管理现场安全生产工作。 5.2.3 项目部应建立健全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将 安全目标责任分解到人。 5.2.4 项目部 应 配备专职安全员。安全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履行监督安全生产制度执行、组织 安全生产教育和定期专项安
11、全检查等岗位职责。 5.2.5 项目部应配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的 设施设备、劳动保护用品及相关检测监测器具等。 5.3 安全生产措施 5.3.1 施工现场应配备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制定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悬挂在操作岗位 处。 5.3.2 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 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及主 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 志牌。 5.3.3 项目部应按照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实施,如有变动,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5.4 安全教育和培训 5.4.1 项目部应按照 JGJ 59 和 GB 50
12、656 要求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做好管理人员和 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 5.4.2 施工现场 应 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教育培训情况。 5.5 安全技术交底 5.5.1 施工作业前,项目部安全员应将分部分项工程有关安全施工的要求向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 安全技术交底。 5.5.2 应结合施工场所状况、特点、工序,对危险因素、施工方案、规范标准、文物保护、操作 规程 和应急措施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5.3 安全技术交底 应 以书面形式进行,由交底人和被交底人进行签字确认。 5.6 安全检查 DB13/T 5335 2021 4
13、5.6.1 施工单位 应 制定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每月对所属文物保护 项目 现场进行至少一次全面检查。 5.6.2 项目部应 每周 组织 至少一次 安全 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 5.6.3 安全员每天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进行全面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 5.6.4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依据专项施工方案实施监督并做好 记录。 5.6.5 项目部应在特殊天气(雨、雪或 六级及以上风 )进行现场检查。当特殊天气对作业环境造成较 大不利影响时,应停止施工。 5.6.6 项目部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 应 定人、定时、定措施组织整改,跟踪复查直至整改完毕,并 做好书面记录存档。 5.6.7 安全员做好各
14、级安全检查记录和改进措施记录的资料。 5.7 安全事故处理 5.7.1 施工单位 应 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备足应急物资、器材和车辆。保证通讯畅通,并定期组织 演练。 5.7.2 发生事故时,施工单位 应 按规定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 止事 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主动配合主管部门调查处 理 ,不 得 隐瞒不报或拖延报告。 5.7.3 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5.7.4 施工单位应建立工伤事故档案。 6 文明施工现场管理 6.1 一般 规定 6.1.1 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场地,按安全性要求合理选址和设置临时生
15、产和生活设施。 6.1.2 易燃易爆和有毒危险品库房、锅炉房、厨房操作间等 不得 建在文物保护范围以内。 6.1.3 木材临时堆放和加工场地、临时动火作业场 宜 设在文物保护范围以外,因需要只能建在文物保 护范 围以内的, 应 采取防火措施。 6.1.4 施工现场内 不得 带入火种和吸烟。 6.1.5 项目部按照相关要求,编制文明施工专项方案,包括封闭管理、施工场地、大门、临建设施、 现场材料管理等主要内容。 6.2 封闭管理 6.2.1 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管理,沿场地四周设置封闭围挡。 6.2.2 围挡应采用硬质定型材料,优先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围挡,围挡色泽和装饰应与周边文物区域的 环境相协调
16、。 6.2.3 主干道或旅游主景区 的施工现场围挡高 度不应低于 2.5m,一般区域围挡高度不应低于 1.8m。 占据交通道路设置的围挡,应采取交通疏导和警示措施。围挡应牢固、稳定、美观、整洁。 6.2.4 不得 依靠围挡墙堆放物料、器具等。 不得 用围挡墙做挡土、宣传牌(含广告牌)和机械设备等 的支撑体。 6.2.5 作业区内临时围挡应采用独立的支撑结构 ,不得 倚靠文物本体, 且 与文物本体保持足够安全距 离 。 6.2.6 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围挡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建立巡查制度和 验收、巡查档案。 特殊 天气条件下 应 进行重点检查。 6.3 施工 现场 DB1
17、3/T 5335 2021 5 6.3.1 按施工 总平面图进行布置。作业区与生活区、办公区应分区设置,且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并设置导向牌和警示牌等标识。 6.3.2 对施工现场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应采取遮盖、封闭、洒水、固化等措施。 不得 从 文物 建筑内 向外抛扬垃圾 , 风速四级以上天气应停止易产生扬尘的作业。 6.3.3 施工现场应有防止污水、废水污染环境的措施。 6.3.4 建筑垃圾应集中、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垃圾清运不得乱卸乱倒。 不得 在施工现场焚烧或就地 填埋有毒有害危险废物。 6.3.5 施工现场应设置人性化安全警示标识标语,在危险区域设置警示语牌,警示用语 牌要统一规
18、范,满足数量和警示要求。 6.4 大门 6.4.1 施工现场 封闭区域 出入口应设置大门 , 建立门卫职守管理制度,对来访人员进行登记,禁止无 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6.4.2 项目概况和施工公告牌宜张挂在大门外两侧围挡上,项目概况应说明工程项目范围和内容,施 工公告牌应写明开竣工日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相关信息。 6.4.3 大门门口醒目位置设置 “ 非施工人员谢绝入内 ”“ 严禁携带火种入内 ”“ 施工现场,严禁吸 烟 ” 等警示标志或标识。 6.4.4 大门内侧醒目位置设置项目标牌,即项目组织架构牌(项目主 要管理岗位责任人姓名电话)、 现场管理规定牌、文明施工措施
19、牌、安全管理措施牌、消防保卫牌、公告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等 内容。 6.4.5 各类标志牌应设置牢固、美观,宜采取亮化处理。 6.5 临建设施 6.5.1 临建设施选址应合理,符合安全、节能、环保、消防要求和相关规定, 不得 将修缮的文物建筑 用作临建用房。 6.5.2 临建用房应符合 JGJ/T 188 的 要求,所用材 料防火等级达到 规定要求 ,并 应满足卫生、环保和 消防要求。 6.5.3 临建设施应满足坚固、美观、通风、采光、防雨、防潮、保温、隔热、防火等性能的要求。 6.5.4 临建设施的配电及用电管理应满足 JGJ 46 的要求。 6.5.5 临时建筑物在使用前 应 通过验收后
20、方可使用。 6.6 材料管理 6.6.1 施工现场建立材料管理制度,材料、构件、工具应按总平面布置进行分类、有序码放,并应标 明名称、规格、产地等。 6.6.2 材料堆放场地要硬化、坚实、平坦并有排水措施。 6.6.3 各种材料物品堆放整齐,砖应码垛,高度不 宜 超过 2m;瓦按照规格成摞摆放整齐, 筒瓦 每摞 不 宜 超过 0.8m, 板瓦 每摞不 宜 超过 0.7m;白灰应进行覆盖或搭设料棚封闭堆放。木材堆放 应 用硬质支 撑承托,避免受潮或倾 斜,露天存放应有防雨措施,并重点设置防火标志和消防器材。 6.6.4 易燃易爆物品应分类储藏在远离文物区域和火源的专用库房内,不得置于高压线下,库
21、内照明 应选用防爆灯具,采取防火措施,加设警示标志,并应有专人负责及定期检查,建立严格的领退料手 续 , 根据需要随用随取。 6.6.5 生石灰堆放不得邻近木材等易燃材料。 6.6.6 材料加工房应设置在安全地带,并应搭设防护棚,防护棚应防砸、防火、防雨,结构牢固。 DB13/T 5335 2021 6 6.7 其他 6.7.1 施工人员 宜 统一着装,并戴胸卡,管理人员、特殊作业人员、其他人员的安全帽应有颜色区 别。 6.7.2 应配备药箱及一般常用药品以及绷带、止血带等常用急救器材。 6.7.3 施工现场 宜 设置宣传栏,达到牢固、美观、防雨要求,宣传内容应及时更新。 7 脚手架施工现场管
22、理 7.1 脚手架 应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同意 , 报建设单位 认可 后实施。 较为复杂的 脚手 架专项施工方案, 应 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7.2 脚手架及其它支承架存放要分类平堆整齐,并用方木垫好, 扣件 装袋或在铁板箱(或木箱)内分 类存放,并采取防雨措施。 7.3 按照规范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可调托撑 等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 7.4 扣件进入施工场地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扣件使用前逐个挑选,有裂缝、变 形、螺栓出现滑丝的 不得 使用。 7.5 搭设和拆除脚手架人员 应 持证上岗。 7.6
23、 脚手架搭设前,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负责人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双方签认的书面资 料。 7.7 脚手板 应 满铺,接头部位固定牢固。 7.8 架体设置的专用通道符合规范要求。 7.9 卸料平台 的 荷载 应 通过计算确定 , 并 设 置荷载标志牌,平台地板应满铺,固定牢固,材质符合要 求。卸料平台 应 有独立的支撑系统, 不得 与 脚手架架体连接。 7.10 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 JGJ 46 的有关规定 执行。 7.11 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施工用脚手架搭设除执行 JGJ 130 要求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保证文物安 全。 a) 架体外侧应采用阻
24、燃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网间连接应严密 ; b) 脚手架不得直接倚靠文物本体, 与文物本体较近部位应采取防护措施 ; c) 脚手架搭设需立在具有文物属性的砖石地面等部位的, 应 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坐在地面上的 立杆底部设置底座、垫木,垫木厚度不小于 40mm,宽度不小于 200mm,长度不小于两跨 ; d) 用 钢 管和扣件搭设的施工保护棚,当面积大于 200m或高度超过 8m 时,应进行结构计算 ; e) 脚手板应进行阻燃防火处理,厚度不小于 50mm,宽度不小于 200mm; f) 钢 管不 宜 伸出围挡,出头的端头应做软包处理,防止伤害游人。 7.12 脚手架应由项目总监 理工程师 、项目
25、负责人、技术人员、安全员及脚手架班组长进行联合验 收,并履行验收签字手续。 7.13 当有六级及以上风、浓雾、雨或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拆作业。雨雪后搭拆脚手架 应 将雪 清扫干净,并 采取 防滑措施。 7.14 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杆件位置和连接、扣件、 基础进行检查维护。 8 临时用电现场管理 8.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应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DB13/T 5335 2021 7 审核 同意 ,报建设单位 认可 后实施 。 8.2 临建设施、作业棚、堆放构件、材料及其他杂物,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下方施工,其与周边外电 架空线路的边线
26、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8.3 电工 应 持证上岗。 8.4 配电箱、电缆、漏电保护器等电气产品 应 使用登记备案产品。 8.5 施工临时用电 应 符合 “ 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 ,达到 “ 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 的要求。电箱设 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 接地装置、动照分设、电气联接、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应符合规范要 求。 8.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除执行 JGJ 46 相关要求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 a) 总配电箱应设置在施工加工区,不得设在作业区 ; b) 施工作业区应采用明敷线路, 应 采用绝缘电缆 ; c) 沿地面或墙角明敷线路 应 用绝缘电缆穿管敷设,管口或管接头
27、 应 密封,敷设管可采用防火的 PVC 管或金属管。采用金属管敷设时,金属管 应 做等位连接,且 应 与 PE 线相连 ; d) 闸箱不得固定在文物本体上,线路需固定在文物建筑上时不得采用钉子或打孔固定,应采用 绝缘线绑扎固定 ; e) 建筑 照明采用低温照明灯具 。 8.7 维修检查时, 应 将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 “ 禁止合闸,有人作业 ” 停电标 志牌, 不得 带电作业。施工现场下班时间或停工期间,应将总开关箱断电上锁。 8.8 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电器测试仪器,定期检查维护,现场专业电工每天进行巡检,漏电保护器 测试每周不少于一次,各类电器的绝缘、接地电阻测试每季度
28、不少于一次,雨雪天气后 应 进行测试, 做好检查维修记录。项目部和监理单位每月进行 一次 检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每季度进 行一次联合检查。 9 消防安全管理 9.1 项目部应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编制施 工现场防火专项方案以及施工现场灭火预案 , 由施工单 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经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同意 ,报建设单位 认可 后实施 。 9.2 施工人员进场时,施工现场的消防 安全管理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9.3 施工作业前,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应向作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施工 现场的消防安全负责人应定期组织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消
29、防安全进行检查。 9.4 施工现场 应 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施工现场设兼职消防队员, 应 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并将培训 资料存入内业档案中。 9.5 施工现场 应 设置临时消防 通道 , 不得 在临时消防 通道 上堆物、堆料或挤占临时消防 通道 。 9.6 充分利用作业区内已有的消防设施,同时按照 GB 50720规定配备满足消防需求的灭火器, 应 有明 显的防火标识,并经常检查、维护、保养,保证灭火器材灵敏有效 , 同时应满足 以下 要求: a) 灭火器应放置在位置明显和取用方便地方,并设置明显标示 ; b) 灭火器设置在室外应有必要防护措施 ; c) 单体文物建筑至少应配备 2 具 满足
30、要求的灭火器,最多不得超过 5 具灭火器 ; d) 作业区 不得 进行电焊等明火作业 。 9.7 对施工产生的锯末、刨花、木屑等易燃物,应及时清理装袋,在下 班前集中清运出场;对易燃 及有毒材料,应在作业区外设专门库房存放,不得在作业区内存放,多余材料及时运离现场。 9.8 电焊工作业等明火作业应在加工区进行,要对周边易燃、可燃物清除,采取隔离等措施,配备看 DB13/T 5335 2021 8 火人员和灭火器具,作业后 应 确认无火源隐患后方可离去。 9.9 库房应采用非燃材料支搭,易燃易爆物品应专库储存,分类单独存放,保持通风,用电符合防火 规定。 9.10 施工现场 消 防内业资料 包括: a) 消防 设施 平面 分布图 ; b) 消防制度 及 预案; c) 消防组织机构 信息 ; d) 消防设施、器材等维修验收记录; e) 电气焊人员持证上岗记录及复印 件; f) 施工现场消防检查记录。 DB13/T 5335 2021 9 参 考 文 献 1 JGJ 146-201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2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文化部 令第 26号 ) 3 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求( 2016年发布)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