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NB T 10310-2019 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pdf

    • 资源ID:1499631       资源大小:1.12M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NB T 10310-2019 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pdf

    1、ICS 29.120.01 K 10 N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能源 行 业 标 准 NB/T 10310 2019 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 Electric heating strip (wire) of auxiliary heating for compressor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310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型号和结构 . 2 5 技术要求 . 3 6 试验方法 . 5 7 检验规则 . 7 8 标志、包装、运输

    2、和贮存 .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型号命名规则 . 11 图 1 电加热带外形结构图 . 2 图 2 电加热线外形结构图 . 3 图 3 金属外壳电加热线外形结构图 . 3 图 A.1 型号命 名规则 . 11 表 1 出厂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 . 8 表 2 第一组型式检验的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 . 8 NB/T 10310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 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器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6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镇江东方电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

    3、力电器股份有 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安徽省宁国市天成电气有限公司、厦 门三行电子有限公司、西安远征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厦门业盛电气有限公司、安徽卓越电力设备有限 公司、巢湖市银环航标有限公司、巢湖市海风门窗有限公司、安徽都邦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日立电器有 限公司、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股份 有限公司 、江阴市志骏电器线缆有限公司、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 东爵有机硅(南京)有限公司、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江阴鑫佳橡塑电器有限公司、无锡同方 人工环境有限公司、东莞瑞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如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智恒电器科技有限 公司、义乌日清家居用品有

    4、限公司、西安凯益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阳亚太阳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睿迅、谭伟、潘丽霞、张晋东、许行臻、范少稳、钱继友、黄景林、南征、 叶钦赐、赵剑平、徐玉军、李国、聂前顺、周易、 蔡军、 钱峰、马志军、曹锋、郭平、龙克文、周佳伟、 王洋、林金理、倪赞、全永德、张威。 NB/T 10310 2019 1 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以下简称电加热带(线)的术语和定义、型号 和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不大于 480 V,表面工作温度不高于 140 的电加热带(线)。

    5、本标准适用于电加热带、电加热线、金属外壳电加热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4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 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Ka:盐雾 GB/T 5169.5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 5部分:试验火焰 针焰试验方法装置、确认试验方 法和导则 GB/T 26125 电子电气产品 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 定 GB/T

    6、26572 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加热带(线) electric heating strip (wire) 由高电阻合金丝缠绕在经硅树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上,外包硅橡胶作为绝缘导热层的电加热元件。 注: 电加热带(线)包含电加热带、电加热线、金属外壳电加热线。 3.1.1 电加热带 electric heating strip 由高电阻合金丝缠绕在经硅树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上,外包硅橡胶作为绝缘导热层,端部用耐热 硅橡胶导线连接起来的带状电加热元件,两端由弹 簧固定。 3.1.2 电加热线 electric heating w

    7、ire 由高电阻合金丝缠绕在经硅树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上,外包硅橡胶作为绝缘导热层,在绝缘导热 层外再罩以不锈钢丝或镀锡铜丝编织的金属网带,端部用耐热硅橡胶导线连接起来的电加热元件,两端 由弹簧固定。 3.1.3 NB/T 10310 2019 2 金属外壳电加热线 electric heating wire with metal housing 由高电阻合金丝缠绕在经硅树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上,外包硅橡胶作为绝缘导热层,端部用耐热 硅橡胶导线与端子连接并模压,在绝缘导热层外再罩以金属外壳起导热和固定用的电加热元件,使用快 速锁箍固定。 3.2 发热区 heating-area 按图样要求电加

    8、热带(线)表面产生热量的区域。 3.3 正常工作 normal operation 当电加热带(线)与电源连接时,其按正常使用(条件)进行工作的状态。 3.4 工作温度 working temperature 电加热带(线)在额定输入功率且正常工作状态下,发热表面的平均温度。 3.5 模拟条件 simulation condition 在本标准各章条的状态下,采取一些措施,使电加热带(线)发热表面的平均温度与工作温度基本 相符的工作条件。 3.6 工作寿命 operation life 电加热带(线)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至故障的累计工作时间。 4 型号和结构 4.1 型号命名 制造商可根据实际需

    9、要选择型号命名规则。 一种电加热带(线)的型号命名规则可参见附录 A。 4.2 典型结构 4.2.1 电加热带外形结构见图 1。 图 1 电加热带外形结构图 4.2.2 电加热线外形结构见图 2。 NB/T 10310 2019 3 图 2 电加热线外形结构图 4.2.3 金属外壳电加热线外形结构见图 3。 图 3 金属外壳电加热线外形结构图 5 技术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电加热带(线)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1.2 电加热带(线)在下列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 周围环境温度 -45 140 ; b) 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 90%(温

    10、度为 20 2 时); c) 工作电源:不高于 480 VAC或 480 VDC; d) 电源频率: 50 Hz或 60 Hz。 5.2 外观 电加热带(线)及引出线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无明显伤痕、气孔等缺陷,带体连接处粘接无脱 皮及龟裂现象,金属外壳无明显机械伤痕、毛刺。 5.3 结构尺寸 电加热带(线)应符合图样和技术文件要求,对未标注公差的尺寸按 GB/T 1804的 V级进行考核。 5.4 机械性能 5.4.1 拉簧扣的铆接以及导线与电加热带(线)连接应牢固可靠,应承受 50 N拉力历时 10 s,不出现 脱离和位移现象。 5.4.2 金属外壳电加热线外壳与锁箍连接应能承受 500

    11、N拉力历时 10 s,不出现脱离和位移现象。 5.4.3 电加热带(线)的两个橡胶套之间应承受 50 N拉力,历时 30 s不出 现脱离、位移和内部断路现 象。 NB/T 10310 2019 4 5.5 额定功率偏差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电加热带(线)的输入功率对额定输入功率的偏离应不大于 7%。 5.6 温度偏差和最高工作温度 电加热带(线)的表面工作温度应均匀,其温度偏差应不大于 10%,最高表面工作温度应不大于 140 。 5.7 绝缘电阻 电加热带(线)带电部分与外壳(水)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100 M。 5.8 电气强度 电加热带(线)带电部分与外壳(水)之间应能承受相应试验电压

    12、(额定电压不大于 440 V时,试 验电压为 1 800 V;额定电压大于 440 V且不大于 480 V时,试验电压为 1 890 V;)历时 1 min, 50 Hz或 60 Hz 基本正弦波耐压试验,在试验期间不应出现击穿闪络现象。 5.9 泄漏电流 电加热带(线)工作温度下泄漏电流 0.2 mA。 5.10 曲挠性 电加热带(线)经曲挠性试验后应完好,带体表面光滑平整 , 无皱折、裂纹(金属外壳电加热线除 外)。 5.11 密封性能 电加热带(线)经密封性能试验后,应符合 5.7 5.9的要求。 5.12 耐高温 电加热带(线)经高温试验后,应符合 5.7 5.9的要求,且表面不得出现

    13、变形、破损、裂纹等现象。 5.13 耐低温 电加热带(线)经低温试验后,应符合 5.7 5.9的要求,且表面不得出现变形、破损、裂纹等现象。 5.14 耐恒定湿热 电加热带(线)经恒定湿热试验后,应符合 5.7 5.9的要求,且表面不得出现变形、破损、裂纹等 现象。 5.15 耐冷热冲击 电加热带(线)经冷热冲击试验后,应符合 5.7 5.9的要求,且表面不得出现变形、破损、裂纹等 现象。 5.16 过载能力 电加热带(线)应能承受 1.33倍额定功率 5个周期的工作循环超载试验,无弯曲破裂和其它影响功 能的现象。 NB/T 10310 2019 5 5.17 耐阻燃 绝缘材料应满足 GB/T

    14、 5169.5的要求,试验样品施加 30 s的针焰试 验后,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a) 试验样品不产生火焰和灼热现象; b) 在移去针焰后,试验样品、周围零件和铺底层的火焰或灼热持续时间应小于 30 s,并且当使用 包装绢纸和白松木板时,包装绢纸不起燃或白松木板不炭化。 5.18 工作寿命 电加热带(线)的工作寿命应不小于 3 000 h。 5.19 盐雾试验 经 48 h试验后金属件表面无生锈、氧化、镀层脱落等现象。 5.20 有害物质限制的要求 应用于电子电器产品中的加热带(线)的有害物质的含量应符合 GB/T 26572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的一般要求 6.1.1 试验应在

    15、周围环境温度为( 20 2 ),无风、无强烈辐射,相对湿度不大于 90%。 6.1.2 电源电压偏差不超过 1%。 6.1.3 元件装在电器内或在模拟条件下进行。 6.1.4 额定功率测试仪表精度不低于 0.5级,其他仪表精度不低于 1.0级。 6.2 外观 用目测的方法进行检测,应符合 5.2的要求。 6.3 结构尺寸 使用钢直尺、卷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尺寸应符合 5.3的要求 6.4 机械性能试验 用测力机测量,拉伸速度为 5 mm/s,到达规定值后,按规定时间稳定,应符合 5.4的要求。 6.5 额定功率测量 使电加热带(线)在额定电压及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当输入功率稳定后,测量输入功率,

    16、应符合 5.5要求。 在出厂检验时,允许通过测量电加热带(线)的冷态电阻值,并按下列公式( 1)进行功率折算: (1) 式中: P 功率,单位为瓦 特 ( W); U 额定电压,单位为伏 特 ( V); NB/T 10310 2019 6 R 冷态电阻,单位为欧 姆 ( ); Ct 电热丝的工作温度系数 。 6.6 温度偏差测量 在额定电压下,试件通电 20 min达到额定输入功率后用半导体点温度计或符合测试要求的其他温度 计,在电加热带(线)沿长度方向发热区距离两端 50 mm以外,均匀分布不少于 5个点测量表面工作温度, 分别求出上下温度偏差值,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公式( 2) 公式( 4)如

    17、下: (2) (3) (4) 式中: ht 温度上偏差 ; 温度下偏差 ; 温度最高值; mint 温度最低值; avt 平均温度值; it 测量值。 6.7 绝缘电阻测试 将电加热带(线)浸入自来水中,引出线两端离开水面( 10 2 ) cm,用兆欧表测量带电部分与外 壳(水)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 5.7的要求。 6.8 电气强度试验 将电加热带(线)浸入自来水中,引出线两端离开水面( 10 2 ) cm,用耐压测试仪测量带电部分 与外壳(水)之间的电气强度,额定电压不大于 440 V时,试验电压为 1 800 V;额定电压大于 440 V且不 大于 480 V时,试验电压为 1 890

    18、V,试验设备的整定电流为 5 mA,试验结果应符合 5.8的要求。 6.9 泄漏电流测量 将电加热带(线)浸入自来水中,引出线两端离开水面( 10 2 ) cm,通 1.1倍的额定电压,待输 入功率稳定后,测量带电部分与外壳(水)之间的泄漏电流,应符合 5.9的要求。 6.10 曲挠性试验 试验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将电加热带(线)带体部分 180弯曲 20次,曲挠速 度每秒钟一次,曲挠 半径为 30 mm,试验后应符合 5.10的要求。 NB/T 10310 2019 7 6.11 密封性能试验 将电加热带(线)浸入自来水中,引出线两端离开水面( 10 2) cm,浸水时间为 24 h,测试其性

    19、 能应符合 5.11的要求。 6.12 耐高温试验 电加热带(线)本体置于温度为( 200 5)的环境中放置 168 h,再在室温下恢复 2 h,应符合 5.12 的要求。 6.13 耐低温试验 加热带(线)本体置于温度为( -45 5)的环境中放置 168h,再在室温下恢复 2h,应符合 5.13 的要求。 6.14 耐恒定湿热试验 加热带(线)本体置于温度为( 60 5),相对湿度为 90% 95%的环境中放置 168 h,再在室温下 恢复 2 h,应符合 5.14的要求。 6.15 冷热冲击试验 试样放在( -45 5)的恒温箱中 1 h,取出试样放在室温环境 2 min 3min,再放

    20、在( 150 3) 恒温箱内 1h,取出放置在室温环境 2 min 3 min作为一个周期,连续进行 30个周期。试验完成后,应符 合 5.15的要求。 6.16 过载试验 调节电源电压,电加热带(线)在 1.33倍额定功率条件下,使表面温度达到恒定后关断电源同时吹 风冷却使温度降到( 43 10) 再进行通电加热,如此循环 5个周期后检查,应符合 5.16的要求。 6.17 阻燃试验 按照 GB/T 5169.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应符合 5.17的要求。 6.18 工作寿命试验 电加热带(线)施加 1.15倍额定电压,连续通电 3 000 h后,应符合 5.18的要求。 6.19 盐雾

    21、试验 按 GB/T 2423.17的规定进行,试验时间 48 h,试验条件:温度( 35 2 ), 5%的 NaCl溶液连续喷 雾,溶液 PH值 6.5 7.2之间。试验结束后,用温度不超过 35 的清洁流动水轻轻洗去试验样品表面残 留的盐沉积物,然后在通风的条件下将样件自然放置 1 h 2 h;试验后观察样品上的金属部件,应符合 5.19的要求。 6.20 有害物质含量检测 按照 GB/T 26125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后,应符合 5.20的要求。 7 检验规则 NB/T 10310 2019 8 7.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 出厂检验 7.2.1 凡提出交货的产品

    22、,均应按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试验。每个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检验 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或在产品上有厂方规定的合格标志方能出厂。 7.2.2 出厂检验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 1。 表 1 出厂检验项目、要求和 试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标志检查 8.1 视检 2 外观 5.2 视检 3 结构尺寸 5.3 6.3 4 功率偏差测量 a 5.5 6.5 5 绝缘电阻 5.7 6.7 6 电气强度 b 5.8 6.8 a 出厂检验试验可利用测量冷态电阻值的方法进行替代。 b 出厂检验试验允许使用等效方法替代:试验电压提高 25%,时间缩短为 1 s。 7.3 型式检验 7

    23、.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当结构、材料、工艺有重大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 停产一年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对连续批生产的产品,至少一年进行一次; 使用单位或质量监督部门认为有必要时。 7.3.2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经过出厂检验且经包装后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7.3.3 型式检验的产品分两组,每组三件。 第一组型式检验的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 2。 表 2 第一组型式检验的项目、要求和试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标志检查 8.1 视检 2 外观 5.2 视检 3 结构尺寸 5.3 6.3 4 机械性能 5.4 6.4 5 功率偏差测

    24、量 5.5 6.5 6 温度偏差和最高工作温度测量 5.6 6.6 7 绝缘电阻 5.7 6.7 NB/T 10310 2019 9 8 电气强度 5.8 6.8 9 泄漏电流 5.9 6.9 10 曲挠性试验 5.10 6.10 11 密封性能试验 5.11 6.11 12 耐高温试验 5.12 6.12 13 耐低温试验 5.13 6.13 14 耐恒定湿热试验 5.14 6.14 15 冷热冲击试验 5.15 6.15 16 过载试验 5.16 6.16 17 阻燃试验 5.17 6.17 18 盐雾试验 5.19 6.19 19 有害物质限制的要求 5.20 6.20 第二组型式检验项

    25、目是工作寿命试验,按 6.18的方法进行,应符合 5.18的要求。 7.3.4 经型式检验后的产品不得作为成品交货。 7.3.5 在表 2第 1、 7 9、 11 17项检验项目中,只要出现一项不合格,则判该型式检验不合格。 7.3.6 在表 2的其他检验项目中,如果有一个以上试样不合格,则判型式检验不合格;如果只有一个 试样不合格,则可以从该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的试样重复该项试验,重复试验的试样均应合格,只要 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判该型式检验不合格。 7.4 其他 订货方有权检查产品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交收时按出厂检验项目验收,若对产品质量有疑问时, 有权要求增加检验项目。若检验合格则连同试

    26、样一起交货。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产品标志 8.1.1 电加热带(线)上应有耐擦性的标志,标志内容应包括: a) 制造厂名或代号或商标; b) 产品型号; c) 出厂年月; d) 额定电压及额定功率。 8.1.2 包装箱外应有耐久明显的标志,标志内容包括: a) 制造厂名称; b) 产品名称及型号; c) 元件的数量; d) 净重、毛重; e) 箱子尺寸,长宽高( mm); f) 装箱编号; g) “轻放”、“防晒”、“防雨”、“防潮”标记; NB/T 10310 2019 10 h) 出厂年月。 8.2 包装 8.2.1 加热 带(线)应装在有合适衬垫的包装箱内,箱内应有合格证、装箱数量、使用说明书若干份。 8.2.2 生产制造商与客户有协议的按照包装协议进行。 8.3 运输 加热带(线)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到冲击振动及雨雪直接淋袭。 8.4 贮存 加热带(线)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周围无腐蚀性气体并且不会受雨、雪侵袭的仓库中。 NB/T 10310 2019 11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型号命名规则 一种电加热带(线)的型号命名规则可以参考图 A.1。 图 A.1 型号命名规则 示例: RDAC220V40W表示为交流电压为 220 V,额定输入功率为 40 W的电加热带。 _


    注意事项

    本文(NB T 10310-2019 压缩机辅助加热用电加热带(线).pdf)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