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9.200 K 81 N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能源 行 业 标 准 NB/T 102882019 交流 -直流开关电源 高加速寿命 试验方法 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 methods of AC-DC switching power supply 2019 11 04发布 2020 05 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2882019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要求 . 2 5 试验方法 . 2 6 试验报告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共模噪声试验
2、.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交流 -直流开关电源本体噪声试验 . 12 参考文献 . 18 图 1 低温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 . 4 图 2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 . 5 图 3 随机振动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 . 6 图 4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示意图 . 7 图 A.1 共模噪声试验原理及布置图 . 9 图 A.2 衰减器的频域特性 . 11 图 B.1 声压级试验示意图 . 14 图 B.2 风扇声压级试验示意图 . 15 图 B.3 声功率级试验传声器位置示意图 . 16 图 B.4 声品质试验示意图 . 17 表 1 高加速寿命试验 . 2 表 A.1 共模噪声限值 . 9 表 B.1
3、PC电源 (ATX、 PS3)的声压级噪声要求 . 12 表 B.2 PC电源的声功率级噪声要求 . 12 表 B.3 PC电源 (TFX、 LFX、 CFX)的声压级噪声要求 . 13 表 B.4 PC电源 (TFX、 LFX、 CFX)的声功率级噪声要求 . 13 表 B.5 PC电源 (Flex)的声压级噪声要求 . 13 表 B.6 PC电源 (Flex)的声功率级噪声要求 . 13 表 B.7 无风扇产品(室内)的噪声要求 . 14 NB/T 10288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器附件
4、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6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航嘉驰源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鸿雁电器有 限公司、万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广东省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 股份 有限公司、深圳 市瓦特源检测研究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 草人: 李细琴 、罗勇进、汪凤琴、汪芳、秦汉军、 蔡军 、曹兵喜、伍金铨、邓以成 。 NB/T 102882019 1 交流 -直流开关电源 高加速寿命 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交流 -直流开关电源高加速寿命试验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 -直流开关电源的高加速寿命试验,为制定产品标准提供依据。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113.101-2016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 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 扰度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 GB/T 6882-2016 声学 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和声能量级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精密法 ISO 7779:2010 声学 信息技术设备和通讯设备 空气噪声的测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高加速寿命试验 highly accelerated
6、 life test 在产品研发阶段,对试验样品施加不同的应力,快速暴露产品的缺陷并进行分析纠正,进而确定和 提高产品的工作极限与破坏极限的程序化的型式试验。 3.2 低温工作下限 temperature lower operational limit 产品正常工作的低温极限值。 3.3 高温工作上限 temperature upper operational limit 产品正常工作的高温极限值。 3.4 振动工作上限 vibration upper operational limit 产品正常工作的振动极限值。 3.5 低温破坏下限 temperature lower destruct l
7、imit 产品失效的低温极限值,低温应力移除后产品无法恢复正常工作。 3.6 高温破坏上限 temperature upper destruct limit 产品失效的高温极限值,高温应力移除后产品无法恢复正常工作。 3.7 NB/T 102882019 2 振动破坏上限 vibration upper destruct limit 产品失效的振动极限值,振动应力移除后产品无法恢复正常工作。 4 要求 高加速寿命试验分两步进行,首先找出产品工作应力极限,然后根据产品工作应力极限试验结果来 确定综合环境应力试验条件并进行试验。 4.1 产品工作应力极限试验 由高加速寿命试验确定的产品工作应力极限
8、(低温,高温,振动)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高加速寿命试验 试验项目 产品工作极限 低温步 进应力试验 -20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 +80 振动步进应力试验 30 Grms 注: 此表中的 Grms引用于 IPC-9592B-2012。 4.2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满足如下要求: 试验样品在试验期间无任何失效发生; 试验结束后,试验样品在常温下恢复 24 h,检查电性能、共模噪声和本体噪声应符合产品规 格要求。 其中,共模噪声测试方法按照附录 A的规范进行,本体噪声测试方法按照附录 B的规范进行。 5 试验方法 5.1 一般要求 5.1.1 高加速寿命试验设备要求: 高加速寿
9、命试验箱可提供六自由度随机振动,并能在宽频 段( 2 kHz 5 kHz)产生至少 50 Grms 振动强度; 高加速寿命试验箱温度变化范围至少为( -60 120); 高加速寿命试验箱必须使用液氮降温以达到足够的温度变化率,温度变化率需大于等于 45 /min; 具备可编程大功率交流电源与直流电子负载; 具备数据采集器与热电偶线,监测试验样品内部温度; 具备频谱分析仪与加速规,监测试验样品振动响应。 5.1.2 高加速寿命试验样品数量要求: 每项试验的样品数量应不少于 3件(含 3件)。 5.2 产品工作应力极限试验 NB/T 102882019 3 5.2.1 低温步进应力试验 5.2.1
10、.1 试验目的 确定产品低温工作下限与低温破坏下 限。 5.2.1.2 试验条件 起始环境温度: 0 ; 每个步进温度间隔: 10 ; 保持时间: 10 分钟;在高加速寿命试验箱温度变化期间试验样品断电,待试验样品内部温度(通 过样品内粘贴热电偶线确定)稳定后,停留 10分钟,在此期间给试验样品输入标称电压,输出额 定满载; 温度变化率:大于等于 45 /min。 功能监测:在试验样品通电期间,监测试验样品功能,根据产品规格指标确定试验样品是否工作正 常。 5.2.1.3 试验程序 S1 在常温下给试验样品输入标称电压,输出额定满载,检测试验样品功能,根据产品规格指标 判定试验样品是否工作正常
11、; S2 如果试验样品工作正常,将试验样品断电,设定环境温度为起始环境温度; S3 待试验样品内部温度(通过样品内粘贴热电偶线确定)稳定后,停留 10分钟,在此期间给试 验样品输入标称电压,输出额定满载,监测试验样品功能,根据产品规格指标判定试验样品 是否工作正常;在试验样品内部温度未稳定期间,试验样品在高加速寿命试验箱内处于断电 状态; S4 如果试验样品工作正常,将试验样品断电,环境温度降低 10 ,降温过程中温度变化率大于 等于 45 /min; S5 重复步骤 S3与 S4,直到试验样品失效(输出电 压不在产品规格指标内)或者环境温度降到 -60; S6 如果试验样品失效,将环境温度升
12、高到 25 ; S7 重复步骤 S3; S8 如果试验样品在 25仍失效,则将试验样品失效时设定的环境温度值记录为低温破坏下限, 将上一步样品工作正常时设定的环境温度值记录为低温工作下限; S9 如果试验样品在 25功能恢复正常,将环境温度降低为试验样品失效时设定的环境温度 +5 ; S10 重复步骤 S3; S11 如果试验样品在失效温度 +5 条件下工作正常,则将此温度值记录为低温工作下限;如果试 验样品仍 失效,则将上一步产品工作正常时设定的环境温度值记录为低温工作下限; S12 如果试验样品在环境温度为 -60 条件下仍工作正常,则将此环境温度值( -60 )记录为 低温工作下限和低温
13、破坏下限。 5.2.1.4 低温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 NB/T 102882019 4 低温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如图 1所示。 图 1 低温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 5.2.2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 5.2.2.1 试验目的 确定产品高温工作上限与高温破坏上限。 5.2.2.2 试验条件 起始环境温度: 60 ; 每个步进温度间隔: 10 ; 保持时间: 10分钟;在高加速寿命试验箱温度变化期间试验样品断电,待试验样品内部温度(通过 样品内粘贴 热电偶线确定)稳定后,停留 10分钟,在此期间给试验样品输入标称电压,输出额定满载; 温度变化率:大于等于 45 /min; 功能监测:在试验样品通电期间,监测试验
14、样品功能,根据产品规格指标确定试验样品是否工作正 常。 5.2.2.3 试验程序 S1 在常温下给试验样品输入标称电压,输出额定满载,检测试验样品功能,根据产品规格指标 判定试验样品是否工作正常; S2 如果试验样品工作正常,将试验样品断电,设定环境温度为起始环境温度; S3 待试验样品内部温度(通过样品内粘贴热电偶线确定)稳定后,停留 10分钟,在此期间给 试 验样品输入标称电压,输出额定满载,监测试验样品功能,根据产品规格指标判定试验样品 是否工作正常;在试验样品内部温度未稳定期间,试验样品在高加速寿命试验箱内处于断电 状态; S4 如果试验样品工作正常,将试验样品断电,环境温度升高 10
15、 ,升温过程中温度变化率大于 等于 45 /min; NB/T 102882019 5 S5 重复步骤 S3与 S4,直到试验样品失效(输出电压不在产品规格指标内)或者环境温度升到 120; S6 如果试验样品失效,将环境温度降低到 25 ; S7 重复步骤 S3; S8 如果试验样品在 25 仍失 效,则将试验样品失效时设定的环境温度值记录为高温破坏上限, 将上一步样品工作正常时设定的环境温度值记录为高温工作上限; S9 如果试验样品在 25 功能恢复正常,将环境温度升高为试验样品失效时设定的环境温度 -5; S10 重复步骤 S3; S11 如果试验样品在失效温度 -5 条件下工作正常,则
16、将此温度值记录为高温工作上限;如果试 验样品仍失效,则将上一步产品工作正常时设定的环境温度值记录为高温工作上限; S12 如果试验样品在环境温度为 120 条件下仍工作正常,则将此环境温度值( 120 )记录为 高温工作上限和高温破坏上限。 5.2.2.4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如图 2所示。 图 2 高温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 5.2.3 随机振动步进应力试验 5.2.3.1 试验目的 确定产品振动工作上限与振动破坏上限。 5.2.3.2 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 25 ; 起始振动强度: 10 Grms; 每个步进振动强度间隔: 10 Grms; 保持时间: 10 min;
17、待试验样品振动稳定(通过样品内粘贴的加速规响应值确定)后,停留 10 min, 在此期间给试验样品输入标 称电压,输出额定满载。 功能监测:在试验样品通电期间,监测试验样品功能,根据产品规格指标确定试验样品是否工作正 NB/T 102882019 6 常。 5.2.3.3 试验程序 S1 设定环境温度为 25 ; S2 设定振动强度为起始振动强度; S3 待试验样品振动稳定(通过样品内粘贴的加速规响应值确定)后,持续振动 10 min,在此期 间给试验样品输入标称电压,输出额定满载,监测试验样品功能,根据产品规格指标判定试 验样品是否工作正常; S4 如果试验样品工作正常,将振动强度增加 10
18、 Grms; S5 重复步骤 S3与 S4,直到试验样品失 效(输出电压不在产品规格指标内)或者振动强度增加到 50 Grms; S6 如果试验样品失效,将振动强度降低为 0 Grms; S7 重复步骤 S3; S8 如果试验样品在 0 Grms仍失效,则将试验样品失效时设定的振动强度值记录为振动破坏上限, 将上一步样品工作正常时设定的振动强度值记录为振动工作上限; S9 如果试验样品在 0 Grms功能恢复正常,将振动强度增加到试验样品失效时振动强度 -5 Grms; S10 重复步骤 S3; S11 如果试验样品在失效振动强度 -5 Grms条件下工作正常,则 将此振动强度值记录为振动工作
19、上 限;如果试验样品仍失效,则将上一步样品工作正常时的振动强度值记录为振动工作上限。 S12 如果试验样品在振动强度增加到 50 Grms时仍工作正常,则将此振动强度值( 50 Grms)记录 为振动工作上限和振动破坏上限。 5.2.3.4 随机振动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 随机振动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如图 3所示。 图 3 随机振动步进应力试验示意图 5.3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 5.3.1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的高低温循环条件 NB/T 102882019 7 高低温循环低温工作点:低温步进应力试验中记录的低温工作下限 +10 . 高低温循环高温工作点:高温步进应力试验中 记录的高温工作上限 -10 。
20、温度变化率:大于等于 45 /min。 高温与低温停留时间:试验样品内部温度(通过样品内粘贴热电偶线确定)稳定后各停留 10 min。 高低温循环周期: 5个综合循环周期。 5.3.2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的随机振动条件 温度变化期间振动强度:振动步进应力试验中记录的振动破坏上限 25 。 温度稳定期间振动强度:振动步进应力试验中记录的振动破坏上限 50 。 5.3.3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的电应力 试验样品输入电压:标称电压。 试验样品输出负载:额定满载。 5.3.4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示意图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示意图如图 4所示。 图 4 综合环境应力试验示意图 6 试验报告 高加速寿命试验报告至少应
21、包含如下内容: 试验场地与试验日期; 试验设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制造商,型号,序列号与软件版本等; 热电偶线类型,温度范围,制造商等; 加速规制造商,型号,序列号,灵敏度等; 试验样品型号与产品规格; 试验样品品序列号; NB/T 102882019 8 试验条件,包括输入电压,输出负载等; 试验方法描述; 试验中功能测试数据; 试验结果; 试验失效描述; 试验失效分析与纠正措施。 NB/T 102882019 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共模 噪声试验 A.1 试验目的 共模噪声试验主要是测量带 AC端子的开关电源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共模噪声电平。该噪声电平会 直接影响触屏式设备在充电
22、使用时的操控灵敏度。 A.2 试验原理及系统布置 共模噪声试验原理及布置图见图 A.1。 图 A.1 共模噪声试验原理及布置图 A.3 共模噪声限值 共模噪声限值见表 A.1。 表 A.1 共模噪声限值 频段范围 MHz Peak限值 dB v 0.009 0.1 120 0.1 0.4 106 0.4 1 91 1 100 86 A.4 一般测量条件 A.4.1 环境电平 试验场地应做到能区分来自待测物的骚扰和环境噪声, 可通过环境噪声电平(待测物不工作)来确 定,且应保证噪声电平比表 A.1规定的限值低 6dB。 NB/T 102882019 10 环境噪声和源的骚扰两者之合成结果不超过规
23、定的限值时,则不必要求环境噪声电平比规定的限值 低 6 dB。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源的发射满足规定的限值要求;当环境噪声和源的骚扰两者之和的结 果超过规定的限值时,则不能判定待测物未达到限制要求,除非在超过限值所对应的每个频点上都能同 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环境噪声电平至少比源骚扰加上环境噪声电平低 6 dB; 环境噪声电平至少比规定的限值低 4.8 dB。 A.4.2 对待测物布置的一般要求 试验在 屏蔽室内进行。为了模拟移动终端的等效容性负载,在待测物的输出负端接一个规格为 (100 1)mm (60 1) mm (12 1) mm的导电金属盒子。待测物及其电缆线,负载以及模拟的容性负载
24、应被 放置在 30 cm高的绝缘支撑物上,并且离周围的金属构件至少 30 cm。待测物的输出线应无感摆放,待测 物至负载的最大投影距离为 1.2 m。对于带可拆线的待测物 ,其输出线线号为 22AWG,长度应为 1.2 m。待 测物的输出接满载试验。 参考接地平板应至少超出试验布置投影 0.5 m。 应使用尽可能短的导体将阻抗匹配网络的参考 接地点连接到接地平板上。试验布置的举例供参考 (见示例)。试验布置的规定以文字叙述为主。 示例: A.5 测量方法 A.5.1 测量检波器 应使用 A.5.2所述的峰值检波器接收机进行测量。 A.5.2 接收机 峰值测量接收机应符合 GB/T 6113.1
25、01 2016第 5章的要求,并具有该章中 5.2.1所要求的 6 dB带宽。 A.5.3 隔离变压器 试验采用 1:1的隔离变压器,并内置宽频衰减器。衰减器的频域特性如图 A.2: NB/T 102882019 11 图 A.2 衰减器的频域特性 A.5.4 5 dB放大器 为了便于测量,需将信号先放大 5 dB。 A.5.5 阻抗匹配网络 为了在测量端提供稳定的并与试验系统相匹配 的阻抗,同时把被测电路和电网上的背景噪声隔开, 需要使用阻抗匹配网络。 A.6 测量记录 在超过( L-10 dB)( L为用对数单位表示的限值电平)的骚扰电平中,应至少记录其中 3个最大的 骚扰电平及其对应的频
26、率。 除此之外,试验报告中还应包含进行试验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及有关连接的测量不确定度。 NB/T 102882019 12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交流 -直流开关电源本体噪声试验 B.1 产品分类 类:使用在较安静环境下的产品。 类:使用在日常普通环境下的产品。 类:使用在对噪音要求不高环境下的产品,如网吧。 B.2 产品噪声要求 B.2.1 PC电源 (ATX、 PS3) 没有温控电路的产品噪声必须符合满载要求。 PC电源 (ATX、 PS3)的噪声要求见表 B.1和表 B.2。 表 B.1 PC电源 (ATX、 PS3)的声压级噪声要求 参数 负载 环境 试验距离 米 类 dB
27、(A) 类 dB(A) 类 dB(A) 声压级 空闲 (20 满载 ) 35 0.5 1 25 22 33 28 40 35 典型 (50 满载 ) 40 0.5 1 30 25 40 35 47 42 最大载 (100 满载 ) 50 0.5 1 38 30 45 40 50 45 表 B.2 PC电源的声功率级 噪声要求 参数 负载 环境 试验距离 米 类 dB(A) 类 dB(A) 类 dB(A) 声功率级 空闲 (20 满载 ) 35 1 28 35 35 典型 (50 满载 ) 40 1 33 38 43 最大载 (100 满载 ) 50 1 40 45 50 注 1: 声压级对应基
28、准声压为 20 Pa,声功率级对应基准声功率为 1 pW。 注 2: 声压级试验距离为 0.5米与 1米;声功率级试验半径为 1米。 B.2.2 PC电源 (TFX、 LFX、 CFX) PC电源 (TFX、 LFX、 CFX)的噪声要求见表 B.3和表 B.4。 NB/T 102882019 13 表 B.3 PC电源 (TFX、 LFX、 CFX)的声压级噪声要求 参数 负载 环境 试验距离 米 类 dB(A) 类 dB(A) 类 dB(A) 声压级 空闲 (20 满载 ) 35 0.5 1 27 24 35 30 42 37 典型 (50 满载 ) 40 0.5 1 35 30 42 3
29、7 49 34 最大载 (100 满载 ) 50 0.5 1 40 35 47 42 52 47 表 B.4 PC电源 (TFX、 LFX、 CFX)的声功率级噪声要求 参数 负载 环境 试验距离 米 类 dB(A) 类 dB(A) 类 dB(A) 声功率级 空闲 (20 满载 ) 35 1 28 37 37 典型 (50 满载 ) 40 1 35 40 45 最大载 (100 满载 ) 50 1 42 47 52 B.2.3 PC电源 (Flex) PC电源 (Flex)的噪声要求见表 B.5和表 B.6。 表 B.5 PC电源 (Flex)的声压级噪声要求 参数 负载 环境 试验距离 米
30、类 dB(A) 类 dB(A) 类 dB(A) 声压级 空闲 (20 满载 ) 35 0.5 1 米 30 27 35 30 38 33 典型 (50 满载 ) 40 0.5 米 1 米 36 31 43 38 47 42 最大载 (100 满载 ) 50 0.5 米 1 米 43 38 50 45 52 47 表 B.6 PC电源 (Flex)的声功率级噪声要求 参数 负载 环境 试验距离 米 类 dB(A) 类 dB(A) 类 dB(A) 声功率级 空闲 (20 满载 ) 35 1 31 37 40 典型 40 1 38 45 49 NB/T 102882019 14 (50 满载 ) 最
31、大载 (100 满载 ) 50 1 45 52 55 B.2.4 无风扇产品(室内) 无风扇产品(室内)的噪声要求见表 B.7。 表 B.7 无风扇产品(室内)的噪声要求 产品 负载 参数 类 dB(A) 类 dB(A) 类 dB(A) 适配器、充电器 全负载 声压级 15 20 23 LCD电视电源 全负载 声压级 15 20 23 开架式电源 全负载 声压级 15 20 23 LED灯电源 全负载 声压级 15 20 23 注 1: 声压级对应基准声压为 20 Pa。 注 2: 声压级试验距离为 10厘米。 B.3 试验方法 B.3.1 半消声室 应 符合 GB/T 6882 2016的
32、要求 。 B.3.2 声压级试验 声压级试验符合 ISO 7779:2010第 7款规定之程序,声压级单位为分贝(基准声压 20 Pa); 频率带宽: 100 Hz 20 kHz in 1/3 倍频; 频率计权网络: A计权; 试验时间: 30秒。 试验前,产品需在最大负载条件下老化 10分钟。 图 B.1 声压级试验示意图 NB/T 102882019 15 注 1: PC电源试验 距离(传声器与待测产品距离)为 0.5米与 1米; 注 2: 无风扇产品试验距离为 10厘米; 注 3: 对于有风扇产品,传声器对准产品风扇;无风扇产品,传声器对准产品内变压器或电感所在面。 B.3.3 风扇声压
33、级试验 频率带宽: 100 Hz 20 kHz in 1/3 倍频; 频率计权: A计权; 试验时间: 30秒。 传声器与吸声尖劈(顶部)及反射地面之距离必须在 100厘米以上。 待测风扇任意表面与吸声尖劈(顶部)及反射地面之距离必须在 100厘米以上。 试验前,风扇需在最大转速条件下老化 10分钟。 图 B.2 风扇声压级试验示意图 注 1: 待测风扇下边缘距离地平面高度为 100厘米; 注 2: 传声器与待测风扇进风口水平距离为 100厘米。 B.3.4 声功率级试验 频率带宽: 100 Hz 10 kHz in 1/3 倍频; 频率计权: A计权; 试验时间: 30秒; 试验半径: 1米
34、; 传声器位置示意图见图 B.3。 NB/T 102882019 16 图 B.3 声功率级试验传声器位置示意图 B.3.5 声品质试验 B.3.5.1 声品质试验平台的搭建 声品质试验设备为人工头与仿真躯干,低噪传声器;分析软件为 BK 7698;声品质试验中试验设备 与待测样品具体要求如下: 待测样品放置于标准试验台上,待测样品与试验台之间放置 4个橡胶脚垫,橡胶脚垫高约 1.2 厘米,标准试验台符合 ISO 7779:2010要求,桌面高度为 75 厘米;待测样品具体摆放参考下 述各项 。 人工头与仿真躯干,低噪传声器为声压探测设备;人工头与仿真躯干中心位于试验台面几何中 心线上,人工头
35、鼻子与试验台边缘水平距离为 28 厘米,耳朵距地面高度为 120 厘米;低噪传 声器同样位于试验台面几何中心线上,与待测样品后面距离为 50厘米,传声器指向待测样品; 试验台位置,人工头与仿真躯干,传声器,待测样品对声学环境的影响应符合 ISO 7779:2010 要求; 待测样品前面,进风口或出风口中心与试验台前边缘水平距离为 22厘米(试验台前边缘靠近 人工头与仿真躯干);因此,待测样品进风口或出风口与人工头鼻子水平距离为 50厘米; 在待测样品与人工头及低噪传声器之间,不允许存在障碍物; 在试验期间,样品通过电子负载拉载,使用外部直流电源为样品风扇供电;为避免电子设备引 起的噪音干扰,必
36、须将电子负载与直流电源放置于半消声室室外。 声品质试验示意图见图 B.3。 B.3.5.2 声品质试验要求 半消声室的背景噪声小于 20 dBA(基准声压: 20 Pa); 待测样品输入条件: 120 Vac/60 Hz, 240 Vac/50 Hz; 待测样品负载条件:符合客户或产品规格书要求; 试验前,样品需连续工作至少 1分钟以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A计权声功率试验符合 ISO 7779:2010,响度试验符合 ISO 532B; 突出比符合 ECMA-74,11th ed., Dec. 2010中“突出比方法”; 风扇转速:由外部直流电源控制; 记录时间: 10秒。 NB/T 102882019 17 分析参数: A计权声压级,响度,尖锐度,音调,纯音突出比等。 试验判定: A计权声压级,响度,尖锐度与音调需满足客户或产品规格书要求; 纯音突出比需符合标准 ECMA-74,11th ed., Dec. 2010或客户要求。 图 B.4 声品质试验示意图 NB/T 102882019 18 参 考 文 献 1 IPC-9592B-2012 计算机和电信行业电源转换装置的要求( Requirements for power conversion devices for the computer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ies)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