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NB T 10186-2019 光储系统用功率转换设备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99616       资源大小:2.41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NB T 10186-2019 光储系统用功率转换设备技术规范.pdf

    1、 ICS 29.120.01 K46 备案号: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 能源 行业标准 NB/T 101862019 光储系统用功率转换设备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Power conversion equipment used for PV Energy storage system 2019 - 06 - 04 发布 2019 - 10 - 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101862019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使用条件 . 2 4.1 环境条件 . 2 4.2

    2、工作模式 . 3 5 技术要求 . 3 5.1 结构材料 . 3 5.2 功能 . 12 5.3 环境可靠性 . 17 5.4 性能 . 18 5.5 电磁兼容性 . 21 6 试验方法 . 25 6.1 外观及结构检查 . 25 6.2 基本功能 . 32 6.3 保护功能 . 36 6.4 环境可靠性 . 37 6.5 性能 . 38 6.6 电磁兼容 性 . 41 7 试验项目 . 44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符号 . 46 A.1 设备标识上使用的符号 . 46 NB/T 10186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3、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许昌开普检测 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 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 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协合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新疆金风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 限公司 、艾斯玛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本标准

    4、起草人:王婷、 刘睿、 果岩、陈卓、黄晓阁、韩治国、李彬、杨波、张玉林、江涛、黄浪、 赵芫桦 、胡鼎、赵帅央、朱敏、曾春保、 方振雷 、郭庆 、龚元平 。 本标准首次制定。 NB/T 101862019 1 光储系统 用功率转换设备 技术规范 1 S范围 本标准 规定了 光 储系统 用功率转换设备的基本功能、 技术 要求及 试验 方法 。 本标准适用于直流电压不超过 1 500 V、 交流电压 不超过 1 000 V的光储系统功率转换设备 ;本标 准所规定的 光储 系统功率转换设备含 “光伏侧 ”、“ 储能侧 ”、“ 电网 /负荷 侧” 3类 端口。 2 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

    5、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技术 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技术 标准 。 GB/T 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1 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A :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3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C:恒定 湿热 GB/T 12326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

    6、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IEC 61000-4-2:2001 ,IDT ) GB/T 17626.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IEC 61000-4-5: 2005, IDT) GB/T 17626.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17626.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 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 -4-8:2001, IDT) GB/T 17626.1

    7、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 IEC61000-4-14:2002 ,IDT ) GB/T 17626.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NB/T 42035 防孤岛 试验装置技术规范 IEC 60990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 IEC 60695-2-20 着火危险试验 基于灼热丝 /热丝的基本试验方法 热丝线圈引燃性设备试验方法 和导则 IEC 61000-4-18:电磁 兼容性 第 4-18 部分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和测量技术 IEC 62509 光伏 系统用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性

    8、能及功能要求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储系统 PV Energy Storage system 光伏与储能结合的发电系统。 NB/T 101862019 2 3.2 功率转换设备 Power conversion equipment 可在光伏 组件 、电网、负载 、电化学电池 之间实现能量转换的 设备。 3.3 充放电切换时间 transfer time between charge and discharge 功率转换设备在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间 。 一般 是指从90% 额定功率充电状态转 换到90 %额定功率放电状态与从 90%额定功率放电

    9、状态转换到90% 额定功率充电状态所需时间的平均值。 3.4 离网运行 is landed operation 功率转换设备在预先设置的控制策略模式下,转入 电压源 运行模式保持对储能系统所连接的 负荷 持续供电的状态,又称为独立运行或计划性孤岛运行 。 3.5 稳流精度 stabilized current precision 在保持恒流充电状态下,功率转换设备直流侧输出电流在其额定值范围 内 任一 数值上 保持稳定 时 , 其输出电流稳定程度,按 下式计算 : I= 100% I稳流 精度;I M输出 电流波动最大值;I Z输出 电流整定值。 3.6 稳压精度 s tabilized vo

    10、ltage precision 在保持恒 压 充电状态下,功率转换设备直流侧输出电压在其额定值范围 内 任一 数值上 保持稳定 时 , 其输出电压 稳定程度,按 下式计算 : U = 100% u稳 压精度;U M输出 电压波动最大值 ;U Z输出 电压 整定值。 4 使用条件 4.1 环境条件 4.1.1 环境温度 功率转换设备正 常使用 的 周围空气 温度应满足: -20+4 5。 4.1.2 湿度 PCE 正常 使用 的 周围 空气 相对湿度 应 满足 : 功率转换设备: 4% 100%,有凝露。 NB/T 101862019 3 4.1.3 海拔 功率转换设备正常 使用 地 的海拔高度

    11、不超过 2000m,高于 2000m 的可降额 使用。 4.2 工作模式 根据功率转换设备 可实现的能量流向以及功能划分如下几种工作模式: a) 并网模式 光伏组件 发电或 /和 电池放电经功率转换设备之后 将 直流电 逆变为交流电部分 或全部接入电 网。 并网模式下可同时兼容充电或放电模式 :市电经功率转换设备变为 直流电之后给储能系统充 电或光伏组件直接给电池充电;储 能 系统放电之后 经功率转换设备逆变为 交流电回馈 入 电网。 b) 离网模式 光伏组件 发电 或/ 和电池放电经 功率转换设备 之后 将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 完全 供负载所用 。 离网模式下可同时兼容放电 模式 :储 能 系

    12、统放电之后 经功率转换设备逆变为交流电 供给负载。 c) 电池充电模式 光伏组件 发电 经 功率转换设备直接以直流给 储能系统 充电 ; 市电经 功率转换设备 整流 为直流电之后给 储能系统充电。 d) 电池放电模式 储能系统放电之后 经 功率转换设备逆变为交流电回馈 入电网 或 负载 。 5 技术要求 5.1 结构材料 5.1.1 保护接地 5.1.1.1 保护连接 阻抗 保护连接在可接触导电零部件 出现 故障 期间 要一 直 保持有效, 除非上游的保护装置切断该部分的 电源。 保护连接的阻抗应足够低,以避免在绝缘失效的情况下,部件之间出现危险的电位差。 保护连接阻抗应满足如下要求: a)

    13、对于带有小于或等于 16A 过流保护装置的 功率转换设备, 保护 连接 阻抗不能超过 0.1。 b) 对于带有大于 16A 过流保护装置的 功率转换设备 , 保护连接的 电压降不能超过 2.5V。 5.1.1.2 外部保护接地 导体 当功率转换设备 采用I 类保护时,通电后外部保护接地 导体 应始终保持连接,保护连接的设计 应满 足表 1 中 要求 ,除非设计另有规定 。 表 1 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 功率转换设备相导体的横截面积 S mm 2 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的最小横截面积S p mm 2 NB/T 101862019 4 S16 16S 35 S35 S 16 S/2 注:只有当外部

    14、保护接地导体使用与相导体采用相同的金属时,本表的取值有效。否则,外部保护接地导体 横截面积应使其电导率与本表规定等效。 如果外部保护接地导体 不是电源电缆或电缆外层的一部分,其横截面积应不小于: 2.5mm 2 ,若有机械保护; 4mm 2 ,若无机械保护。 如果外部保护接地导体经过插头和插座或者类似断开装置,则保护接地导体不能被断开,除非被 保护部分的电源也能随之同时断开。 对于软线 型设备,如果线束的应力消除机制失效,要保证 外部保护接地导体 是线束中最后一个被 断开的。 5.1.1.3 接触电流 为保证 在保护接地导体受损或被断开的情况下保持安全, 对于插头连接的单相 设备 ,接触电流不

    15、 应超过 3.5 mA a.c.或10 mA d.c. ,对于其他所有 设备 ,测得的接触电流不超过3.5 mA a.c. 或10 mA d.c., 否则应采用下列一个或多个保护措施: a) 固定连接,以及以下三种措施之一 保护接地导体的横截面积至少为 10mm 2 (铜)或 16mm 2 (铝); 在保护接地导体中断的情况下自动断开电源; 具备附加的 与第一个保护接地导体具有相同横截面积的第二个保护接地导体, 且在安装说 明书中要求第二个保护接地导体也必须安装。 b) 用 GB/T 11918.1、 GB/T 11918.2 和 GB/T 11918.4 规定的工业连接器进行连接,而且多导体

    16、电 缆中的保护接地导体的最小横截面积为 2.5mm 2 。 此外,设备上要固定施加附录A 的第 15个警告符号,而且安装手册应根据详细说明保护接地措施 的安装要求。 5.1.2 绝缘电压 根据电路系统电压和过电压级别规定了脉冲耐受电压和暂时过电压 ,详见下表 。 电网电源电路过电压考虑等级为级,与电网电源电路通过隔离的 PV电路的过电压等级定为级; 对于电网电源电路和 PV电路之间没有电流隔离的逆变器,根据电网电源电路的过电压等级确定脉冲耐 受电压,与PV 电路的脉冲耐受电压进行比较,选择较大者作为PV 电路和电网电源电路的联合电路的 脉冲耐受电压。 对于其他电路,根据它与 PV电路和电网电源

    17、电路之间的关系按下列要求进行判断,选择两种关系 判断结果中较严酷的过电压等级。 如:电池 电路与PV电路 、电网侧没有 隔离 的按照最严酷的等级进行,如果电池侧电路与 PV电路、 电网侧电路有隔离, 电池 侧的过电压等级降一级, 按照此对应的绝缘电压 进行测试。 表 2 低电压电路的绝缘电压 1 2 3 4 5 6 系统电压 ( V) 脉冲耐受电压 ( V) 暂时过电压 (峰值 /r.m.s.) NB/T 101862019 5 过电压等级 (V ) I II III I V 50V rms 或 71V dc 330 500 800 1500 1770 / 1250 100V rms 或 14

    18、1V dc 500 800 1500 2500 1840 / 1300 150V rms 或 213V dc 800 1500 2500 4000 1910 / 1350 300V rms 或 424V dc 1500 2500 4000 6000 2120 / 1500 600V rms 或 849V dc 2500 4000 6000 8000 2550 / 1800 1000V rms 或 1500 Vdc 4000 6000 8000 12000 3110 / 2200 注1 :电网电路不允许插值,其它电路可以。 注2 :最后一行只适用于单相系统,或三相系统中的线电压。 注3 :暂时过

    19、电压只适用于电网电路,不适用于与电网隔离的电路。依据GB/T 16935.1- 2008中( 1200V+ 系统电压)计算。 注4 :与电网隔离的PV电路视为过电压等级II,但最小脉冲电压要用2500V, 且系统电压取最大 PV开路电 压。 5.1.3 电气间隙 海拔2000米 及以上 使用的设备,电气间隙要根据 表 4的修正因子进行修正。 基本绝缘根据脉冲 耐受 地爱你呀、工作电压峰值和暂时过电压查询表3 得到 。 按表 3 确定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时,应根据高一级的脉冲电压、1.6 倍暂时过电压的、或者 1.6倍 工作电压的进行选择,取三者中结果最严酷的。 表 3 电气间隙 1 2 3 4

    20、5 6 脉冲电压 用于确定电路及其周边之 间绝缘的暂时过电压(峰 值)或用于确定功能绝缘 的工作电压(重复峰值) 用于确定电路及其周边之 间绝缘的工作电压(重复 峰值) 最小电气 间隙 mm 污染等级 V V V 1 2 3 N/A 110 71 0.01 0.20 a 0.80 N/A 225 141 0.01 0.20 0.80 330 340 212 0.01 0.20 0.80 500 530 330 0.04 0.20 0.80 800 700 440 0.10 0.20 0.80 1500 960 600 0.50 0.50 0.80 2500 1600 1000 1.5 4000

    21、 2600 1600 3.0 6000 3700 2300 5.5 8000 4800 3000 8.0 12000 7400 4600 14.0 NB/T 101862019 6 注1 :允许插值。 注2 :暂时过电压和工作电压的电气间隙源自于GB/T 16935.1 表A1 。第2 列的电压大约为耐受电压的80%;第3 列的电压大约为耐受电压的50% 。 a PWB 上为 0.1mm。 表 4 海拔 2000m 到 20000m 之间 的电气间隙修正因子 海拔高度 (m) 正常大气压强 (kPa) 电气间隙的倍增因子 2 000 80.0 1.00 3 000 70.0 1.14 4 00

    22、0 62.0 1.29 5 000 54.0 1.48 6 000 47.0 1.70 7 000 41.0 1.95 8 000 35.5 2.25 9 000 30.5 2.62 10 000 26.5 3.02 15 000 12.0 6.67 20 000 5.5 14.50 5.1.4 爬电距离 功能绝缘、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应满足表 5的 基本要求, 加强绝缘 的爬电距离应满足 基本绝缘 的2 倍,如果 下表规定的最小 爬电距离小于 电气间隙 值 ,应增加爬电距离值 至最小电气间隙 。 根据 GB/T 4207中 的6.2 试验的相比漏电起痕指数( CTI),绝缘材料分为四组: 绝缘

    23、材料分组 I CTI600; 绝缘材料分组 II 400CTI600; 绝缘材料分组 IIIa 175CTI400; 绝缘材料分组 IIIb 100CTI175。 表 5 爬电距离 (mm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工作电压 平均值 印制线路板 ( PWB) a 其他绝缘体 NB/T 101862019 7 污染等级 污染等级 1 2 1 2 3 V b c b 绝缘材料分组 绝缘材料分组 I II IIIa IIIb I II IIIa IIIb 2 5 10 25 32 40 0.025 0.025 0.025 0.025 0.025 0.025 0.04

    24、0.04 0.04 0.04 0.04 0.04 0.056 0.065 0.08 0.125 0.14 0.16 0.35 0.37 0.40 0.50 0.53 0.56 0.35 0.37 0.40 0.50 0.53 0.80 0.35 0.37 0.40 0.50 0.53 1.1 0.87 0.92 1.0 1.25 1.3 1.4 0.87 0.92 1.0 1.25 1.3 1.6 0.87 0.92 1.0 1.25 1.3 1.8 50 63 80 0.025 0.04 0.063 0.04 0.063 0.10 0.18 0.20 0.22 0.60 0.63 0.67

    25、0.85 0.90 0.95 1.20 1.25 1.3 1.5 1.6 1.7 1.7 1.8 1.9 1.9 2.0 2.1 100 125 160 0.10 0.16 0.25 0.16 0.25 0.40 0.25 0.28 0.32 0.71 0.75 0.80 1.0 1.05 1.1 1.4 1.5 1.6 1.8 1.9 2.0 2.0 2.1 2.2 2.2 2.4 2.5 200 250 320 0.40 0.56 0.75 0.63 1.0 1.6 0.42 0.56 0.75 1.0 1.25 1.6 1.4 1.8 2.2 2.0 2.5 3.2 2.5 3.2 4.

    26、0 2.8 3.6 4.5 3.2 4.0 5.0 400 500 630 1.0 1.3 1.8 2.0 2.5 3.2 1.0 1.3 1.8 2.0 2.5 3.2 2.8 3.6 4.5 4.0 5.0 6.3 5.0 6.3 8.0 5.6 7.1 9.0 6.3 8.0 10.0 800 1000 1250 2.4 3.2 4.2 4.0 5.0 6.3 2.4 3.2 4.2 4.0 5.0 6.3 5.6 7.1 9 8.0 10.0 12.5 10.0 12.5 16 11 14 18 12.5 16 20 d 1600 2000 2500 e e 5.6 7.5 10.0

    27、8.0 10.0 12.5 11 14 18 16 20 25 20 25 32 22 28 36 25 32 40 3200 4000 5000 12.5 16 20 16 20 25 22 28 36 32 40 50 40 50 63 45 56 71 50 63 80 6300 8000 10000 25 32 40 32 40 50 45 56 71 63 81 100 80 100 125 90 110 140 100 125 160 a 这些列也适用于 PWB 上的元器件和零部件,以及公差控制相当的其他爬电距离。 b 所有材料分组。 c 除 IIIb 以外的所有材料分组。 d 污

    28、染等级 3, 630V 以上,一般不推荐使用 IIIb 组材料。 e1250V 以上,采用 4 至 11 列的适当数值。 注:允许插值。 NB/T 101862019 8 5.1.5 冲击耐压 基本绝缘 和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以及 固体 绝缘应采用冲击耐受电压来验证。 表 6 冲击耐压试验电压值 1 2 3 4 5 系统电压 过电压等级II,不直接连接到电网的电路及周 边之间的绝缘的脉冲耐受电压 过电压等级III,直接连接到电网的电路及周边 之间的绝缘的脉冲耐受电压 基本或附加 加强 基本或附加 加强 50V rms 或 71V dc 500 800 800 1 500 100V rms 或 1

    29、41V dc 800 1 500 1 500 2 500 150V rms 或 213V dc 1 500 2 500 2 500 4 000 300V rms 或 424V dc 2 500 4 000 4 000 6 000 600V rms 或 849V dc 4 000 6 000 6 000 8 000 1000V rms 或 1500 Vdc 6 000 8 000 8 000 12 000 - 允许插值 不允许 插值 注: 过电压等级 I 和 III 的试验电压可以按同 样方法从表 2 中得到。 注:过电压等级 I 和 II 的试验电压可按同样方 法从表 2 中得到。 表 7 检

    30、验不同海拔高度下电气间隙的 脉冲 试验 值 脉冲电压 kV 海平面的 脉冲试验电压 kV 海拔高度200 0m的 脉冲试验电压 kV 海拔高度500 0m的 脉冲试验电压 kV 0.33 0.36 0.36 0.35 0.50 0.54 0.54 0.53 0.80 0.93 0.92 0.90 1.50 1.8 1.7 1.7 2.50 2.9 2.9 2.8 4.00 4.9 4.8 4.7 6.00 7.4 7.2 7.0 8.00 9.8 9.6 9.4 NB/T 101862019 9 12.00 15 14 14 注1 :关于电气间隙的电气强度的影响因素(大气压、海拔高度、温度、湿

    31、度), IEC 60664-1的4.1.1.2.1.2 给出了解释。 注2 :对电气间隙进行试验时,相关的固体绝缘将会承受试验电压。由于脉冲试验电压随着额定脉冲 电压的提高而提高,固体绝缘的设计需有相应的考虑。这要求固体绝缘有更高的脉冲耐受能力。 注3 :上述数值在IEC60664-1 的4.1.1.2.1.2条款的基础上进行了四舍五入。 5.1.6 工频耐压 工频耐压用于验证 固体 绝缘及固体绝缘耐受暂态过电压的能力。 表 8 直接连接 电网电路 的 工频耐压试验值 1 2 3 4 5 系统电压 带基本绝缘的电路的型式试验电压,以 及所有例行试验的电压 带保护隔离的电路的型式试验电压,以 及

    32、可接触表面(导电或非导电,但不连 接到保护接地) V 交流电压有效值 直流电压有效值 交流电压有效值 直流电压有效值 50 1 250 1 770 2 500 3 540 100 1 300 1 840 2 600 3 680 150 1 350 1 910 2 700 3 820 300 1 500 2 120 3 000 4 240 600 1 800 2 550 3 600 5 100 1 000 2 200 3 110 4 400 6 220 注 1:允许插值; 注 2:a 对应于 1200V+系统电压; 注 3:b 本实验应采用短路电流不低于 0.1A,符合 IEC 61180-1

    33、第 5.2.2.2 条要求的电压。 表 9 不直接连接 到电网 电路 的工频耐压值 1 2 3 4 5 系统电压 带基本绝缘的电路的型式试验电压,以 及所有例行试验的电压 带保护隔离的电路 的 型式试验电压,以 及可接触 表面(导电 或非导电,但不连 接到保护接地) V 交流电压有效值 a 直流电压有效值 交流电压有效值 直流电压有效值 71 80 110 160 220 141 160 225 320 450 212 240 340 480 680 330 380 530 760 1 100 440 500 700 1 000 1 400 600 680 960 1 400 1 900 1

    34、000 1 100 1 600 2 200 3 200 NB/T 101862019 10 1 600 1 800 2 600 2 900 4 200 注 1:允许插值; 注 2:a 对应于 1200V+系统电压; 注 3:b 本实验应采用短路电流不低于 0.1A,符合 IEC 61180-1 第 5.2.2.2 条要求的电压。 5.1.7 局部放电 如果跨 在绝缘件上的工作电压重复峰值大于 700V, 且绝缘 件上的 电压 应力大于 1kV/mm, 要进行 局部放电试验。 5.1.8 能量危险防护 5.1.8.1 操作人员接触区 设备的设计应保证功率转换设备 断电之后电容器存储的电荷在操作人

    35、员接触区不构成电击危险。 对于插头、连接器或类似的可以不适用工具即可断开的设备,断开之后暴露出来的导体(例如插 脚) 放电到电压低于判定电压等 级 A级或存储电荷量低于 5.1.8.3规定限 值所需的放电时间应不超过 1秒。 5.1.8.2 维修人员接触区 位于操作面板后面、在维修或安装时可以移动的电容器, 功率转换设备 断电之后电容器存储的电 荷应不构成电击危险或能量危险。 功率转换设备断开电源之后,内部的电容器应在 10 秒之内放电至电压低于判定电压等级 A 级或 能量低于 5.1.8.3 规定 限值。如果由于功能或其它原因本要求不能满足, 附录 A 中第 21 个警告符号以 及放电时间应

    36、标示在外壳、电容器的保护屏障或电容器附件清晰可见的位置。功率转换设备断电之后 电容器放电时间在维修手册中也要说明。 5.1.8.3 能量危险防护 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则认为存在危险能量等级: a) 电容器电压等于或大于 2V,且 60 秒之后功率超过 240VA。 b) 电容器电压 U 等于大于 2V,按以下公式计算的电能 E 超过 20J: E = 0.5 CU 2 . (1) 式中: E是能量,单位为焦耳( J); C是电容,单位为法拉( F); U是测得的电容器电压,单位为伏特(V )。 5.1.9 着火危险防护 为防止 引燃危险 和火焰蔓延的可能性, 材料 的可燃性 要求 见下表。

    37、表 10 材料 的可燃性要求汇总 零部件 要求 大面积外壳 材料 ,如 表面积 大于 1m 2 或单个方向长度超过 2m 火焰蔓延指数最大 不超过100 防火外壳 -5VB级 GB/T 5169.17的试验 NB/T 101862019 11 灼热丝试验(若与可能产生引燃温度的零部 件之间的空气距离小于13 mm ),IEC 60695- 2-20 元器件和零部件,包括防火外壳外侧 的机械防护外壳和电气防护外壳 V-2级或 HF-2级 元器件满足产品 标准 线束 的各种加持件(不包括 螺旋缠绕式的 或 其它连续行驶的加持件)不做 阻燃要求 空气过滤装置 V-2级或 HF-2级 安装在防火外壳外

    38、部,可使用HB 级 5.1.9.1 多路供电设备 在正常 或单一故障条件下,不应 由于 有多个供电电源 而出现任何危险,对任何一路外部电源进行 断开连接或关闭电源的操作应视为正常条件 。 本条款 的符合性通过 结构 检查以及过流保护和多路 供电设备的过电压 试验 来检验。 设备说明书中应给出设备有多路供电的 电源 的提示信息,并给出电源的 断开 顺序。 5.1.10 机械防护 5.1.10.1 稳定性 功率转换设备若没有固定到建筑构件上,则在正常使用中应具有物理稳定性。在操作人员打开抽 屉等之后起到保持稳定作用的装置时,功率转换设备应自动开启或者给出警告标识。 5.1.10.2 搬运措施 如功

    39、率转换设备安装或提供了搬运手柄,手柄应能够承受功率转换设备重量四倍的力;重量为18kg 或以上的功率转换设备,应提供搬运措施或在制造商文档中给出搬运指引。 5.1.10.3 墙壁安装 功率转换设备如固定到墙壁或天花板时,安装支架应承受大小等于功率转换设备重量四倍的力。 5.1.11 温升 功率转换设备 在其 允许 的 工作范围 内, 器件的温度不能超过如下要求 , 对于规格书或标准里没有 定义时的器件温度限值详见表12 : 表 11 线圈机器绝缘系统总温度限值 绝缘等级 温度限值 (表面粘贴热电偶法) () 温度限值 (线圈阻值变化法和多点埋入式热电偶法) () Class A (105C)

    40、90 95 Class E (120C) 105 110 Class B (130C) 110 120 Class F (155C) 130 140 Class H (180C) 150 160 Class N (200C) 165 175 Class R (220C) 180 190 NB/T 101862019 12 Class S (240C) 195 205 表 12 材料和零部件的总温度限值 材料和零部件 温度限值 () 电容器 电解型 65 电容器 非电解型 90 外部连接的接线柱 60 外部导体能够触及的接线腔表面或内部的任意点 60 内部的绝缘导线 额定温度 熔断器 90 印制

    41、电路板 105 绝缘材料 90 表 13 接触表面总温度限值 位置 表面部分 () 金属 非金属 用于搬动整理或部件的把手 50 60 可接触但并非用于搬动的把手, 以及其他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可接 触的表面 60 85 可能被不经意接触的表面 70 95 可能被不经意接触的表面,但已 按已给出警告标识 90 95 安装的底座和相邻表面 90 90 注1 :主要材料为非金属的手柄,如果采用镀金或者包金工艺,而金属层厚度不超过0.127mm ,则仍视为非金属部位。 注2 :非金属材料不应用在超过额定温度的场合使用。 注3 :对于功能性散热装置,如外置散热器,“部件温度超过100,应增加警告标识”。

    42、5.1.12 IP防护等级 户内型的 功率转换设备 :最低防护等级 IP20; 户外型 的功率转换设备 : 最低防护等级 IP54。 5.2 功能 5.2.1 基本功能 5.2.1.1 电气参数 5.2.1.1.1 直流参数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 ,测得的 连续 直流电流或 功率 偏差 不超过额定 参数 的 +10%。 NB/T 101862019 13 5.2.1.1.2 交流参数 在额定工作条件下 , 设备的 每个 端口 测得 的连续 交流 电流或功率 偏差 不超过额定出 的 +10%。 5.2.1.2 自动开关机 设备应 根据电压输入情况, 或故障及故障恢复情况,能够实现自动开关机操作。 5.2.1.3 恢复并网 由于电网故障原因导致的 功率转换设备停止向电网送电,在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恢复 正常后,功率 转换设备应 具备 在20s 5min 内自动重新向电网送电 的功能 。 5.2.1.4 通讯功能 功率转换设备 应有正常 的 通讯功能。 宜具备 CAN/RS485、以太网 通讯接口 ,与监控站级通信宜采 用以太网通讯接口, 宜支持 MODBUS-TCP、 DL/T860、 PROFIBUS-DP通信 协议,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宜采 用CAN/RS485, 宜支持 CAN2.0B/MODBUS-TCP通信 协议。


    注意事项

    本文(NB T 10186-2019 光储系统用功率转换设备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