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LD T 122-2019 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pdf

    • 资源ID:1499248       资源大小:1.87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LD T 122-2019 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pdf

    1、 LD / T 122 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 LD/T 1222019 代替LD/T 1222004 2019-01-22 发布 2019-0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 布 LD 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Rules for the structure and drafting of work quota standard ICS 03.100.30 A 02 备案号: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惠新东街 1 号邮政编码:100029) * 厂印刷装订新华书店经销 890 毫米 1240 毫米16 开本2 印张52 千字

    2、 2019 年 7 月第 1 版2019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 统一书号:155167.190定价:20.0元 读者服务部电话:(010)64929211/84209101/64921644 营销中心电话:(010)64962347 出版社网址:http:/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如有印装差错,请与本社联系调换:(010)81211666 我社将与版权执法机关配合,大力打击盗印、销售和使用盗版 图书活动,敬请广大读者协助举报,经查实将给予举报者奖励。 举报电话:(010)64954652 LD/T 122null2019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

    3、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1 3.1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1 3.2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标准中定员定额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2 3.2.1劳动定员工作标准中定员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2 3.2.2劳动定额工作标准中定额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2 4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概述要素的编写要求 3 4.1封面 3 4.2目次 3 4.3前言 4 4.4引言 4 5劳动定员定额标准一般要素的编写要求 5 5.1标准的名称 5 5.1.1标准名称的基本要素 5 5.1.2标准名称的具体形式 5 5.2范围 5 5.2.1范围的编排 5 5.2.2范围的内容 5 5.3规范性引用文件 6 5

    4、.3.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清单 6 5.3.2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形式 6 6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技术要素的编写要求 6 6.1术语和定义 6 6.1.1引导语 6 6.1.2术语条目 7 6.1.2.1条目编号 7 6.1.2.2术语 7 6.1.2.3英文对应词 7 6.1.2.4定义 7 6.1.3附加的内容 7 6.1.3.1符号 7 6.1.3.2公式 7 6.1.3.3图 7 6.1.3.4示例 7 6.1.3.5注 8 LD/T 122null2019 6.2符号和缩略语 8 6.2.1引导语 8 6.2.2清单 8 6.3注释和示例 8 6.3.1注释 8 6.3.1.1条文中的注 9

    5、6.3.1.2条文的脚注 9 6.3.2示例 9 6.4图和表 9 6.4.1图 9 6.4.1.1图的编号与图题 9 6.4.1.2图注和图的脚注 9 6.4.1.3技术制图、简图和图形符号 10 6.4.1.4字母符号和字体 10 6.4.2表 10 6.4.2.1一般要求 10 6.4.2.2表的编号与表题 10 6.4.2.2.1表的编号 10 6.4.2.2.2表的表题 10 6.4.2.3表头和接排 11 6.4.2.4表注和表的脚注 12 6.5计量单位和数学公式 13 6.5.1时间、空间及物理量单位和符号 13 6.5.2劳动量的单位和符号 14 6.5.3数学公式 14 6

    6、.6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标准的编写要求 15 6.6.1劳动定员工作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 15 6.6.2劳动定额工作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 15 6.7规范性附录 16 6.7.1规范性附录的提及方式 16 6.7.2规范性附录的编写要求 16 7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补充要素的编写要求 17 7.1资料性附录 17 7.2参考文献 17 7.3索引 17 8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制定修订要求和程序 18 8.1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制定修订的要求 18 8.2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制定修订的程序 18 8.2.1预阶段 18 8.2.2立项阶段 18 8.2.3起草阶段 18 8.2.3.1标准起草阶段的工作要求 18

    7、8.2.3.2标准编制说明的主要内容 18 LD/T 122null2019 8.2.4征求意见阶段 19 8.2.5审查阶段 19 8.2.5.1审查标准送审稿的程序 19 8.2.5.2审查标准送审稿的方式 20 8.2.5.3审查标准送审稿的要求 20 8.2.5.4审查标准送审稿的内容 20 8.2.5.5审查标准送审稿的重点 20 8.2.6批准阶段 21 8.2.7出版阶段 21 8.2.8复审阶段 22 8.2.8.1予以确认 22 8.2.8.2修改或补充 22 8.2.8.3修订 22 8.2.8.4废止 22 8.2.9废止阶段 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标准制定修订过程中

    8、主要使用的表单格式 23 表A.1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项目表 23 表A.2意见汇总处理表 23 表A.3标准报批签署单 24 LD/T 122null2019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20000标准化工作 指南、GB/T 20001标准编写规则、GB/T 20003标准制定的特殊程序、GB/T 14002劳动定员定额术 语等国家标准最新版本制定。本标准替代LD/T 1222004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本标准除对LD/T 1222004第1、2章的内容进行了必要修改之外,因GB/T 14002劳动定员定额 术语新版本的发

    9、布,原第3章术语和定义的内容已被替代,故此删除。新版标准第3章更名为“劳动定 员定额标准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对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基本要素的构成与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标准的 核心内容“定员定额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将原标准第4章“标准的名称”更名为“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概 述要素的编写要求”,对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的编写提出了具体要求;原标准第5章“定员定额组成要 素及其要求”已被新版标准第3章替代,新标准将第5章更名为“劳动定员定额标准一般要素的编写要 求”,对“标准的名称”“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三个构成要素的编写作出了具体规定;新版标准第 6章“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技术要素的编写要求”在原标准内

    10、容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整合和修订,对“术语 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注释和示例”“图和表”“计量单位和数学公式”“规范性附录”等六个构成要素 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增加“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标准的编写要求”一节新的内容;新版标准第7章 “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补充要素的编写要求”以原第8章“关于附录编写的规定”的内容为基础,增加了新 的内容,对“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等三个要素的编写作出了规定;新版标准第8章“劳动 定员定额标准的制定修订要求和程序”以原标准第7章“标准审定的内容和要求”的内容为基础,新增了 劳动定员定额标准从制定修订的预阶段开始,到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和审查阶段,乃至批

    11、准、出版、复审 和废止阶段等共九个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13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安鸿章、王竞、孙义敏、许明月、徐惟奋、曲立、李爱婷。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LD/T 1222004。 LD/T 122null2019 引言 2016年5月,全国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照国家标准委关于印发的通知的精神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全国劳动定员定 额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工作。根据全国劳

    12、动定额定员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要求,决定对劳动定员定额行业 通用基础标准LD/T 122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全面的修订,修订后的LD/T 122 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将增进该项通用基础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导向性和可行性, 使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更加符合国家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更加规范、科学和统一。 1 LD/T 122null2019 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制定修订标准的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行业、地方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团体、企业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时也可 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 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3102量和单位 GB/T 4728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GB/T 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 GB/T 5094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 GB/T 6988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 GB/T 14002劳动定员定额术语 GB/T 16273设备用图形

    14、符号 GB/T 16679信号与连接线的代号 GB/T 16733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 GB/T 17451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20000(所有部分)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 20001(所有部分)标准编写规则 GB/T 20003(所有部分)标准制定的特殊程序 GB/T 20063简图用图形符号 ISO 7000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一览表 (Graphical Symbols for use on equipment-Index and synopsis) 3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3.1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基本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表1列出了劳动定员定额标

    15、准基本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2 LD/T 122null2019 表 1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基本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构成要素的类型 性质与必备性 编排的顺序 表述的形式 概述要素 资料性 必备要素 封面 文字(标示标准的信息) 必备要素 目次 a 文字(可采用专用软件制作) 必备要素 前言 条文(可选用注、脚注) 可选要素 引言 条文、图表、注、脚注 一般要素 规范性 必备要素 标准名称 文字 必备要素 范围 条文(可选用图表、注、脚注) 可选要素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清单、注、脚注 可选要素 术语和定义 条文、图表、注、脚注 技术要素 规范性 可选要素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条文、图表、注、脚注

    16、必备要素 定员定额的要求 条文、图表、示例、注、脚注 可选要素 规范性附录 条文、图表、注、脚注 补充要素 资料性 可选要素 资料性附录 条文、图表、注、脚注 可选要素 参考文献 文件清单(资料性引用)、脚注 可选要素 索引 文字(可采用专用软件生成) a 在GB/T 1.1标准化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中,一般将表中“目次”列为可选要素,基于劳动 定员定额标准的实际需要,本标准将其列为必备要素。 3.2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标准中定员定额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3.2.1劳动定员工作标准中定员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表2列出了劳动定员工作标准中定员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表 2劳动定

    17、员工作标准中定员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序号 要素性质 要素名称 说明 1 规范性 技术要素 岗位分类 可立单独预设标准,亦可列为标准中的一章 2 岗位编码 应依据GB/T 20001.2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标 准编排 3 生产设备或岗位名称 生产设备定员标准,则应指明加工的对象物或使用设备的名 称;岗位定员标准,应明确其对象工作岗位的名称 4 岗位职责概述 可列在岗位分类标准或列在定员标准的具体要求中 5 工作内容和要求 包括工作程序步骤、工作质量要求等项内容 6 工作轮班方式 包括轮班班次、轮班时长 7 人员配置员额 岗位人员配置的具体限额 8 人员素质要求 岗位人员配置的素质要求

    18、9 必要补充或说明 为了有助于标准的使用,作出必要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注: 本表列出9项构成要素,属于定员标准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核心内容,应根据需要预设。 3.2.2劳动定额工作标准中定额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表3列出了劳动定额工作标准中定额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3 LD/T 122null2019 表 3劳动定额工作标准中定额要求的构成要素及编排要求 序号 要素性质 要素名称 说明 1 规范性 技术要素 岗位(工种) 工序或作业名称 说明岗位(工种)、工序、工步或作业操作的名称 2 工序或作业 操作的工作内容 说明工序或作业操作的具体步骤、程序 3 使用设备、器具及 加工、检测的方法

    19、说明使用设备、工卡量装型号、操作规范和技术质量要求,设 备定员人数,安全操作规程等 4 作业条件 和劳动环境 说明工序或作业条件和环境,包括劳动强度、精神紧张度、作 业危险性及安全责任等。劳动环境包括环境温湿度、噪声、粉 尘、污染程度等 5 生产加工 对象的参数 说明被加工对象的形状、尺寸、质量、硬度、材质以及其他方面 的特征或特性 6 工序或作业 劳动定额要求 明确规定活劳动消耗量的限额,可采用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或 双重定额等定额形式 7 定额的调整系数 采用设备、工具、加工材质、工作条件、劳动环境等多种修正系 数对定额标准的数值进行调整 8 劳动定额 的数学模型 正确反映工序或作业活劳动消

    20、耗量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依 存关系。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的定额应同表格式中提供的定额数 据一致 9 使用说明 与注意事项 采用示例、表注或在工时定额、产量定额表格中设置“说明” 一栏,对标准使用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作出说明、补充 注: 本表列出了9项构成要素,属于定额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核心内容,应根据需要预设。 4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概述要素的编写要求 4.1封面 在编排劳动定员定额行业标准封面时,应符合GB/T 1.1的要求。应当按照GB/T 1.1中6.1.1以 及附录I(规范性附录)图I.2行业标准封面格式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进行设计,也可采用标准编写模板 TCS2009编写。 4.2目次 标

    21、准中如果需要设有目次,则应用“目次”作标题,将其置于封面之后。目次中所列内容应当包括以 下11项: a)前言。 b)引言。 c)章的编号、标题。 d)条的编号、标题,在需要列出条时才列出,并且只列出带有标题的条。列出条的编号、标题时,应 从章的编号、标题下一行,按照不同层次编号分别后退一个汉字,逐条按顺序编排,可参见本标准的目次。 e)附录编号、附录性质(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附录标题。 f)附录章的编号、标题(在需要给出附录的章时才列出)。 4 LD/T 122null2019 g)附录条的编号、标题(在需要列出附录的条时才列出,并且只列出带有标题的条)。 h)参考文献。 i)索引。 j

    22、)图的编号、图题(需要时才列出带有图题的图)。 k)表的编号、表题(需要时才列出带有表题的表)。 具体编写目次时,在列出上述内容的同时,还应列出其所在的页码,并用“”号予以连接。 4.3前言 前言置于目次之后,引言之前。当没有预设引言时,则应排列在标准的正文之前。起草标准的前言 时,应根据标准的实际内容,按照顺序逐一说明以下九项内容: a)标准结构的说明。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c)所替代的标准或文件的说明。 d)标准附录的说明。 e)标准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 f)标准涉及有关专利的说明。 g)标准提出信息、归口信息的陈述。 h)标准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的陈述。 i)所代

    23、替标准版本情况的说明等内容。 4.4引言 引言为可选要素。如果需要,应将其置于前言之后,标准正文之前。引言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说明编制本标准的原因。阐明为什么要编制或修订某项标准,包括编制或修订标准的原因、目的 和意义。 b)对标准的核心内容作出必要的说明或者给出涉及本标准的特殊信息。 在撰写引言时,还应当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a)引言一般不应编号。如果引言的内容需要分条时,应仅对条编号,并采用0.l、0.2、0.3的形 式。引言中的条可设标题,亦可不设标题。 b)引言的内容仅仅解释原因,提供信息或说明,不应包含要求性条款,即不应出现包含助动词“应” 的陈述句型,如“应满足的要求”“应符合的规

    24、定”等。 c)引言中不应包括范围一章的内容,即不能出现“本标准规定了”“本标准主要涉及本 标准适用于”等句型。 示例1: 在下例的引言中,第一部分概括说明了为什么要制定本项标准;第二部分指出了本标准技术内容的 主要特点,并阐述了具体与一般概念的术语之间的关系及定义的方法。 引言 制定GB/T 20000的本部分的目的在于促进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和人员间的相互理解。 本部分不重复其他权威术语词典从通用角度对术语所界定的定义。 表达具体概念的术语,通常可由表达一般概念的术语组合而成。因此后一类术语就形成了“建筑构件”,本部分采用 了这种方法选择术语并编写定义。这样,再增添的术语,就可以按照本部分的

    25、框架容易地构建起来。例如,安全标准可 定义为,“免除了不可接受的伤害风险的状态(见4.5对安全的定义)的标准”。 当本部分中已经界定的术语在其他定义和注中首次出现时,这些术语用黑体字印刷。 某些定义的注,提供进一步的说明、解释或示例,以帮助对所指称的概念的清晰理解。 5 LD/T 122null2019 示例2: 在下例的引言中,采用分段形式阐述了制定劳动定员定额术语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引言 劳动定员定额术语的标准化是推行本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劳动定员定额术语工作遵循统一的原则和方法, 能够: a)以实际和有效的方式组织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b)切实保证劳动定员定额专业领域内

    26、及相关领域之间使用术语的科学性、一致性、系统性和逻辑上的完整性; c)有利于本领域内概念体系间的协调和不同语种间的协调; d)有利于本领域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发展和创新。 5劳动定员定额标准一般要素的编写要求 5.1标准的名称 5.1.1标准名称的基本要素 标准的名称是对某一项标准的内涵和外延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标准名称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和补充要素。这三个要素按照由一般到特殊 排列,即: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 引导要素表示标准所属的领域。如民用航空、烟草行业、机械行业、建设工程、轨道交通、海洋运 输等。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应当根据各项标准具体性质和特点决定标准名称是否

    27、选择“引导要素”。 主体要素表示该标准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在标准名称中一定要有主体要素。 补充要素表示上述主要对象的特定方面,或者是同一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者系列配套标准 中某一项子标准。对于单独的标准,补充要素是可酌情取舍的;对于将标准分成若干部分编排出版的,补 充要素则是必备要素。 5.1.2标准名称的具体形式 标准的名称根据标准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以下三种具体的形式。 5.1.2.1 一段式。只有主体要素。 示例: 工时消耗分类和标准工时构成 5.1.2.2 两段式。一种是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另一种是主体要素 +补充要素。 示例1: 数控加工工时消耗分类与标准工时构成 示例2: 劳动定员定

    28、额方法第1部分测时 5.1.2.3 三段式。引导要素+主体要素+补充要素。 示例: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机加工劳动定额第1部分普通碳钢焊接 5.2范围 5.2.1范围的编排 范围是必备要素,应置于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 5.2.2范围的内容 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6 LD/T 122null2019 5.2.2.1 阐述标准的核心内容,指明标准化的对象。 示例1: “本标准界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术语。” 示例2: “本标准确立了工时消耗分类、代号和标准工时的构成。” 示例3: “本标准给出了民用航空安全检查人员的劳动定员定额。” 示例4: “本标准规定了电缆的导体制作过程

    29、的劳动定额。” 5.2.2.2 阐述标准的适用领域,指明标准的适用界限。 示例1: “本标准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方法研究,工作岗位研究,劳动定员定额的制定与执行,以及相关 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示例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和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班内各项工时消耗的分类,作业标准工时的确定,劳动定员 定额的制定修订,工时消耗的统计分析。” 示例 3: “本标准适用于电缆导体劳动定额的管理。” 5.3规范性引用文件 5.3.1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清单 规范性引用文件应在“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 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30、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的引导语之下列出文件清单。 在清单中,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国内相关文件的顺序,以标准的顺序 号依次排列。如需要引用国际标准如ISO、ISO/IEC、IEC标准,以及其他国际标准和国际有关文件时,应 按顺序号排列在国内标准和国内文件之后。 5.3.2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形式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清单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引用形式。 5.3.2.1 引用文件标注日期的,应当给出标准代号、顺序号、发布年号、标准名称或者文件名称、年号或 版本号。 示例: GB/T 14002 2008劳动定员定额术语 5.3.2.2 引用文件不注日期的,即给出标准代号

    31、、顺序号、标准名称或者文件名称、编号。 示例: LD/T 122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6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技术要素的编写要求 6.1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被界定定义的术语要满足下列条件:一是在本标准中已经使用的概念,或者有助于理解这些 定义的相关概念;二是在标准条文中多次重复使用的术语。 6.1.1引导语 “术语和定义”采用引导语+术语条目(清单)”表达形式。在给出具体的术语和定义之前应有一 7 LD/T 122null2019 段引导语。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的引导语将不同。 6.1.1.1 只有标准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时,应使用下述引导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6.1.1

    32、.2 除了标准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外,其他文件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也适用时,应使用下述引导语: “ nullnull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中的一些术 语和定义。” 6.1.1.3 只有其他文件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而本标准中没有界定术语和定义时(此时该章中只有 引导语,没有术语条目),应使用下述引导语: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中的一些术语和定 义 。” 6.1.2术语条目 术语条目包括条目编号、术语、英文对应词和定义共四项内容。 根据标准

    33、的实际需要,还可增加符号、概念的其他表述方式,如公式、图以及示例、注等项内容。 6.1.2.1条目编号 每个术语条目都应有一个编号,只有一个术语条目也应编号。条目编号由阿拉伯数字和下脚点组 成。见示例1。 示例1: 3.1、3.2、3.2.1、3.2.2 只有在上位术语和下位术语同时存在时,才可使用两个层次的编号形式,一般仅使用一个层次。见 示例2。 示例2: 3.2劳动定额(上位术语) 3.2.1时间定额(下位术语) 3.2.2产量定额(下位术语) 6.1.2.2术语 选择术语应以适用为前提,并且应符合上述具体要求。 6.1.2.3英文对应词 除了专用名词外,英文对应词全部使用小写字母,名词

    34、为单数,动词为原形。 6.1.2.4定义 对术语定义时,对于“名词”性术语要界定清楚是什么,对于“动词”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如何做。 6.1.3附加的内容 6.1.3.1符号 如果术语有符号,则符号应置于术语之后另起一行。量和单位符号应符合GB/T 3101、GB/T 3102 的规定,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 如果符号来自国际权威组织,应在同一行该符号之后的方括号内标出该组织。 6.1.3.2公式 如果定义是计算关系,可在定义之后另起一行列出公式。公式应采用量关系式表示。 6.1.3.3图 如果定义需要辅以图形加以说明,则在定义之后另起一行“见图”,附图下应标注图号和图的名 称,例如,“

    35、图工时构成”。 6.1.3.4示例 如果术语条目有“示例”,应置于定义之后,另起一行。 8 LD/T 122null2019 6.1.3.5注 如果术语条目有“注”,应置于示例之后,另起一行。定义的附加信息应以注的形式给出。 6.2符号和缩略语 6.2.1引导语 以符号、缩略语或它们的组合可以作为标题单独设一章,在标题下表达的形式和内容是相对固定的, 即“引导语+清单”。在本章标题之下,另起一行空两字编排引导语,然后再给出清单。 常用的引导语有: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6.2.2清单 在引导语之下,应给出清单。符号或缩略语

    36、清单,应按照字母顺序编排,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a)大写拉丁字母位于小写拉丁字母之前,如A、a、B、b等; b)无角标的字母位于有角标的字母之前,如A、B、C 1 、D 2 等; c)有字母角标的字母位于有数字角标的字母之前,如A n 、B m 、C 1 、D 2 等; d)采用其他特殊符号和文字,如、#、*等。 符号或缩略语均另起一行空两字编排。之后,空一个字或用冒号(:)或者破折号()相连后, 写出其相应的含义。当需要回行编排时,应与上一行的第一个字取齐。 示例1: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A:经营类岗位 B:管理类岗位 C:技术类岗位 D:技能类岗位 E:服务类岗位 F:其他类岗位

    37、 示例2: 5缩略语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JS:论证研究 MSS:管理体系标准 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置 SC:分技术委员会 TC:技术委员会 WG:工作组 6.3注释和示例 6.3.1注释 标准中的注释是给出说明、解释或提供补充信息。 9 LD/T 122null2019 6.3.1.1条文中的注 条文中的注是对标准中某一章、某一条、某一段所做的注释。由于它提供的是补充或附加的信息,无 须在正文中提及。一般置于所涉及的章、条或段的下方。 章(不分条)或条中只有一个注时,应在注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注:”。如果章下无条,或者章下有 条需要加注一个以上时,应在“注”字旁按序编号,如“注

    38、l:” “注2:” “注3:”等,其字体为小五号黑 体,注的内容文字为小五号宋体,“注”应另起一行空2个汉字起排,其后接排注的内容如遇回行时,应 与注的内容文字从左上下对齐。 6.3.1.2条文的脚注 条文的脚注是对条文中某个词、符号的注释,应置于相关页面的下边。脚注和条文之间用一条细实 线分开。细实线长度为版面宽度的四分之一,置于页面左下侧。通常采用阿拉伯数字后带半圆括号的编 号方式。编号从“前言”开始全文连续,即从1)开始,至2)、3)、4)等,对条文的脚注进行编号。同时, 标准的条文中,在需要注释的词或句子之后,使用与脚注编号相同的上标数字 1) 、 2) 、 3) 等具体标明脚注的 顺

    39、序编号。条文的脚注编号应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条文脚注的内容文字及其文字回行均应置于距 版心左边五个汉字的位置,其文字为小五号宋体。 6.3.2示例 示例是以典型例子说明一般规定的条款,在运用示例说明某一问题时,应注意列举有关该问题的较 普遍和典型的示例。 章或条中只有一个示例时,应在示例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示例:”。同一章内无条款或一章之内的 某一条款中有几个示例时,应标明“示例l:”“示例2:”“示例 3:”等。 示例一般无须在正文中提及,一般置于涉及的章、条或段落的下方,这样可以清楚地表明示例和条文 的关系。 每个示例应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编排,其“示例”或“示例1:”为小五号黑体文字

    40、类示例为小五 号宋体。回行时顶格编排。 6.4图和表 6.4.1图 用图提供的信息有利于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宜尽可能采用图的表述形式。每幅图均应在条文中明 确提及。 6.4.1.1图的编号与图题 每幅图均应有编号。图的编号由“图”和从l开始的阿位伯数字组成,例如“图1”“图2”等。图的 编号应在引言之后,从正文开始一直连续排序到附录之前,图的编号与章、条和表的编号无关。只有一幅 图时仍应标为“图1”。 表中附图,只有一幅时,不用编号。有多幅图时,可用a、b、c等符号区分。 图题即图的名称,图题可根据需要决定编列或者不编列,标准中应统一。 图的编号和图题应并列一行,两者之间空一个汉字空隙,置于图

    41、下方的居中位置,其前后各空半行, 字体为五号黑体。 当某幅图需要转到下一页接排时,则应在随后接排的图题处,注明“图的编号”,并在空出一个汉字 的位置处,加上带有圆括号的“续”字,即“(续)”,其字体为五号宋体。 每幅图与其前面的条文,均宜空一行。 6.4.1.2图注和图的脚注 标准采用图的表述形式时,可对图中的内容单独注释。 图注应置于图题之上、图的脚注之前,从左上方开始由上至下进行编排,图中只有一个注时,应在注 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注:”;图中有多个注时,应标明“注1:”“注2:”“注3:”等。每幅图的图注应单 独编号。 10 LD/T 122null2019 图的脚注紧跟在图注之后,应当采

    42、用上标形式的小写拉丁字母,从“ a ”开始对图的脚注进行编号,即 a 、 b 、 c ,等。同时,在图中需注释的位置,图的脚注可包含标准的要求。因此,为了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条 款,起草图的脚注内容时,应使用适当的助动词,如“由确定”,或“应如何处理”等。 对图提出要求或者作出说明时,可以在图中以“段落”的形式作出陈述。应将文字陈述段置于图题 之上、图注之前。即在图题的左上方、图形的左下方之间位置上,从文字陈述“段”开始,乃至图注,再到 图的脚注,按照自上而下、依次逐项进行编排。 图注应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其后接排图注的内容,如文字回行时,应与上一行注的文字位置从 左对齐;图的脚注编号也应另

    43、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其后脚注的内容表述的文字以及回行的文字均应 从顶格空四个汉字位置编排;图注编号“注”或“注的字体均为小五号黑体,图的脚注编号、图的脚 注和图注的内容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宋体。 6.4.1.3技术制图、简图和图形符号 技术制图应按照GB/T 17451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等有关标准绘制。 电气简图,应按照GB/T 6988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绘制。 设备用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5465.2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GB/T 16273 设备用图形符号和IS0 7000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一览表的规定。 电气简图和机械简图用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4728电气简图用

    44、图形符号、GB/T 20063简图用 图形符号等标准的规定。 参照代号和信号代号应分别符合GB/T 5094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 照代号和GBT 16679工业系统、装置与设备以及工业产品信号代号的规定。 6.4.1.4字母符号和字体 图中用于表示角度量或线性量的字母符号应符合GB 3102.1的规定,必要时,使用下标以区分特定 符号的不同用途。 图中表示各种高度时使用符号系列 h 1 、h 2 、h 2 等,而不使用诸如A、B、C或a、b、c等符号。 图中量的符号、量的下标符号、数的符号用斜体字表示。所有其他情况用正体字表示。如果所有量的 单位均相同,应当在图的右上方

    45、采用一句陈述语,如“单位为毫米”的形式来表示,其字体为小五号宋体。 6.4.2表 6.4.2.1一般要求 采用表格的形式表述劳动定员定额的要求,更有利于对标准的理解和使用。每一张表格均应在条文 中明确提及。 6.4.2.2表的编号与表题 6.4.2.2.1表的编号 每个表都应当设有编号。表的编号由“表”与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如“表1” “表2” “表 3” “表4”等。表的编号应当从正文开始,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为止。只有一个表时,也应标明“表1”。 6.4.2.2.2表的表题 表题即表格的名称。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表格,根据需要一般应标明表的主题,表题应置于表格编 号之后,空一个汉字的间隙

    46、。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其前后各空半行,字体为五号黑 体。如不加表题,应在条文中指明本表的内容归属。 示例: 表 表题 11 LD/T 122null2019 6.4.2.3表头和接排 每个表应有表头。表头一栏中,应列出各个项目或指标的名称,并将其使用的计量单位标在指标名 称之下。 示例1: 类型 产量定额 kg/Md 内圆直经 mm 外圆直经 mm 如果表中所有单位均相同,应在表的右上方用一句陈述语,如“单位为毫米”,以代替各栏中的单位 其字体为小五号宋体。 示例2: 表 表题 单位为毫米 类型 长度 内圆直经 外圆直经 下列表头设计不正确,因为使用了斜线。 示例3: 类型

    47、尺寸 A B C 下列表头的设计是正确的。 示例4: 尺寸 类型 A B C 如果某一表格需要转到下一页接排,则应在随后接排的表题处,注明“表的编号”,并空出一个汉字 的位置处,加上带有圆括号的“续”字,即“(续)”,其字体为五号宋体。 此外,每一张表与紧接其后面的条文之间,均应空一行。 示例5: 表 (续) 序号 岗位名称 工作范围 或作业内容 工位器具 机械设备 工作轮班 制度 定员员额 职业标准等级 或执业资格要求 其他 项目 12 LD/T 122null2019 在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标准中,采用的表格的表头,一般由以下七个项目构成。 a)序号(本表内主栏项目自然形成的顺序号); b)编

    48、码(工种岗位的代码,为计算机输入的编码); c)岗位或工序名称; d)主要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车速、日或年生产能力、有效作业(台时)率等指标; e)岗位主要工作职责要求; f)劳动定员定额的形式、计量单位及要求,包括出勤率、作业率或工时利用率等相关指标; g)人员素质要求,如职业技能等级要求。 以上项目的选择,应从本行业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出发,正确决定取舍,有时根据需要和文字 量的多少,亦可采用分开编排的方式,例如将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等项目集合在一起,编排成“岗位分类 表”,这样将给劳动定员定额表的各个主要项目留出更多空间,用于填写有关内容及要求。 6.4.2.4表注和表的脚注 表注和

    49、脚注应当只给出对理解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 表注应置于表中,并位于表的脚注之前。表中只有一个注时,应在注的第一行文字前标明“注”。若 有多个“注”时,应标明“注1:”“注2:”“注3:”等。每个表的表注应单独编号。 表的脚注是针对表中某个栏目提供附加信息。表的脚注应置于表格中表注之后,采用上标形式按照 小写拉丁字母从“ a ”开始依次单独进行编号,并在表中需要注释内容的上方标明相应的脚注编号,如 a 、 b 、 c 等。 表注不应包含要求或对于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信息。涉及表格内容所有“要求”应当在条 文、表的脚注或表的栏目中给出。 表注应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注”或“注”,其后接排表注的内容,如文字回行时,应与上一行 注的文字位置从左边对齐。 表的脚注编号亦应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起排,其后脚注的内容表述的文字以及回行的文字均应置于 距表的左框线四个汉字的位置。 标明“注”或“注的字体均为小五号黑体,表的脚注编号用上标表示,表注、表的脚注内容表述 的文字均采用小五号宋体。 示例: 表 机加工准备与结束时间 单位为工分 项目内容 设备型号 固定项目 a 时间 A B C 附加 项目时间 b 1 2 3 4 5 注: 准备与结束时间应


    注意事项

    本文(LD T 122-2019 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pdf)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