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 和网络视听 行业标准 GY/T 331 2020 高清晰度 电视声音识别与校准信号 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dio identification and line-up signal of 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 2020 - 09 - 04 发布 2020 - 09 - 04 实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发布 GY/T 331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 引用文件 . 1 3 缩略语 . 1 4 技术 要求 . 1 4.1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 . 1
2、 4.2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 . 4 4.3 多语种应用识别与校准信号 . 7 4.4 识别与校准信号质量要求 . 9 5 识别 与校准信号使用要求 . 9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识别与校准信号定义 . 10 A.1 GLITS 信号 . 10 A.2 Timing Circle 信号 . 10 A.3 GLITS 信号与 Timing Circle 信号 的 对应关系 . 11 A.4 Scroll Bar 信号 . 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使用说明 . 13 B.1 概述 . 13 B.2 信号使用说明 . 13 参考文献 . 16 GY/T 331 2020
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2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兰岚、宁金辉、薛知行、张建东、邓向冬、李岩、关朝洋、郭敏、陈海卿、赵 月。 GY/T 331 2020 1 高清晰度 电视声音识别与校准信号 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高清晰度 电视节目 制播、传输链路测试中需要的音频识别与 校 准信 号 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 高清晰度 电
4、视节目 的制作、交换、播出 和 传输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 文件 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 GY/T 192 2003 数字音频设备的满度电平 GY/T 313 2017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录制规范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LITS 格氏校准识别音调序列( Graham s Line up Ident Tone System) BLITS 布莱克莱恩环绕声校准识别音调序列( Black and Lane s Ident Tones for
5、 Surround) 4 技术要求 4.1 立体声 识别 与 校准信号 4.1.1 信号类型 双声道立体声测试信号。 4.1.2 信号 视频 示意图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示意图见图1 ,内容位置图见图 2。 GY/T 331 2020 2 图 1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示意图 图 2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 内容位置 图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内容位置图图示说明见表 1。 GY/T 331 2020 3 表 1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 内容位置 图 图示说明 序号 信号图示 备注 1 高清 100%彩条 2 Timing Circle 信号 见附录 A 中 A.2 3 黑色十字 闪
6、现 4 信号 格式 5 Scroll Bar 信号 奇数声道为红色 色块 ,偶数声道为绿色 色块 ,见 A.4 6 使用域 由用户 自定义 键入 7 信号类型 8 声道内容 9 延时量区间 10 时间码 4.1.3 信号 声道 内容 4.1.3.1 声道内 容信息 声道内容信息包含识别信号、校准信号和声画同步测试信号三部分(见图 3) : a) 识别信号:该声道 的 英文语音播报 内容为: 1) CH1: Complete Mix Left Channel; 2) CH2: Complete Mix Right Channel; 3) CH3: International Sound Left
7、 Channel; 4) CH4: International Sound Right Channel。 b) 校准信号: CH1 至 CH4 均为 频率 1kHz、 幅度 -20dBFS 的正弦波信号 。 c) 声画同步测试信号: GLITS 信号 ,见 A.1。 4.1.3.2 声道内容示意图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声道内容示意图见图 3。 图 3 立体声识别与校准信号声道内容示意图 4.1.4 信号使用方法 信号以 28s为一个周期循环播放。测试采用先识别后校准的顺序进行,完成各声道的 识别与校准后进行 声画同步测试。 GY/T 331 2020 4 CH1至CH 4依次进行 识别与 校准
8、,每个声道测试时间持续4s ,前 2s为识别信号,后 2s为校准信号 , 完整 的识别与校准过程持续16 s( 0s 16s) 。 四 个声道按照奇偶声道 两两 配对, 同时 以三个周期的 GLITS信号 与 Timing Circle信号 ,以及Scroll Bar 信号 为参考 , 进行声画同步测试 , 测试过程持续 12s( 16s 28s) , 见附录A 。 4.2 环绕声 识别 与 校准 信号 4.2.1 信号类型 八声道环绕声测试信号。 4.2.2 信号视频 示意图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示意图见图 4,内容位置图见图 5。 图 4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示意图 GY/T 33
9、1 2020 5 图 5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 内容位置 图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内容位置图图示说明见表 2。 表 2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 内容位置 图 图示说明 序号 信号图示 备注 1 高清 100%彩条 2 Timing Circle 信号 见 A.2 3 黑色十字闪现 4 信号 格式 5 Scroll Bar 信号 奇数声道为红色 色块 ,偶数声道为绿色 色块 ,见 A.4 6 使用域 由用户 自定义 键入 7 信号类型 8 声道内容 9 延时量区间 10 时间码 4.2.3 信号 声道 内容 4.2.3.1 声道内容信息 声道内容信息 包含识别信号、校准信号和声画同步测
10、试信号三部分(见图 6) : GY/T 331 2020 6 a) 识别信号:该声道 的 英文语音播报内容为 : 1) CH1: Left Channel; 2) CH2: Right Channel; 3) CH3: Center Channel; 4) CH4: Low Frequency Effects Channel; 5) CH5: Left Surround Channel; 6) CH6: Right Surround Channel; 7) CH7: Complete Mix Left Channel; 8) CH8: Complete Mix Right Channel。 b
11、) 校准信号 : 依据 BLITS信号, CH1和 CH2为 频率 880Hz、 幅度 -20dBFS的正弦波信号。 CH3为频率 1320Hz、 幅度-20dBFS 的正弦波信号。 CH4为 频率 82.5Hz、 幅度 -20dBFS的正弦波信号。 CH5和 CH6为 频率 660Hz、 幅度-20dBFS 的正弦波信号。 CH7和 CH8为 频率 1kHz、 幅度 -20dBFS的正弦波信号,此时 CH1至 CH6为 频率2k Hz、 幅度 -26dBFS的正弦波信号 , 参 见附录 B。 c) 声画同步测试信号: GLITS信号 , 见 A.1。 4.2.3.2 声道内容示意图 环绕声识
12、别与校准信号声道内容示意图见图 6。 图 6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声道内容示意图 4.2.4 信号使用方法 4.2.4.1 概述 信号 以 44s为一个周期循环播放。 测试采用先识别后校准的顺序进行,完成各声道的 识别与校准后进行 声画同步测试。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使用说明,参见附录 B。 4.2.4.2 使 用立体声与环绕声 分离制作的 方式 CH1至CH 8依次进行 识别与 校准,每个声道测试时间持续4s , 前 2s为识别信号,后 2s为校准信号 , 完整 的识别与校准过程持续32 s( 0s 32s)。 八 个声道按照奇偶声道 两两 配对, 同时 以三个周期的 GLITS信号 与 T
13、iming Circle信号 ,以及Scroll Bar 信号 为参考 , 进行声画同步测试 , 测试过程持续 12s( 32s 44s) , 见附录A 。 4.2.4.3 使 用 环绕声下混立体声 制作的方式 GY/T 331 2020 7 CH1至 CH6依次进行 识别与 校准 ,每个声道测试时间持续4s ,前 2s为识别信号,后 2s为校准信号 ( 0s 24s) , 并 同时完成七、八声道的 识别 , 七、八声道的 校准 信号为频率 2kHz,幅度 -20dBFs的正弦波信号 ( 25s 32s)。 八个声道按照奇偶声道 两两 配对, 同时 以三个周期的 GLITS信号 与 Timin
14、g Circle信号 ,以及Scroll Bar 信号 为参考 , 进行声画同步测试 , 测试过程持续 12s( 32s 44s) , 见附录A 。 注:下混计算衰减量: Left Channel和 Right Channel衰减0dB , Center Channel衰减 3dB, Left Surround Channel和 Right Surround Channel衰减 3dB, Low Frequency Effects Channel信号不进行 downmix计算 。 4.3 多语种 应用 识别 与 校准信号 4.3.1 信号类型 八声道多语种应用 测试信号。 4.3.2 信号 视
15、频 示意图 多语种应用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示意图见图 7, 内容位置图见图 8。 图 7 多语种应用 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示意图 GY/T 331 2020 8 图 8 多语种应用 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 内容位置 图 多语种应用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内容位置图图示说明见表 3。 表 3 多语种识别与校准信号视频 内容位置 图 图示说明 序号 信号图示 备注 1 高清 100%彩条 2 Timing Circle 信号 见 A.2 3 黑色十字闪现 4 信号 格式 5 Scroll Bar 信号 奇数声道为红色 色块 ,偶数声道为绿色 色块 ,见 A.4 6 使用域 由用户 自定义 键入 7 信号类型 8
16、 声道内容 由用户自定义键入 9 延时量区间 10 时间码 4.3.3 信号声道 内容 4.3.3.1 声道内容信息 声道内容信息包含识别信号、校准信号和声画同步测试信号三部分(见图 9) : GY/T 331 2020 9 a) 识别信号:该声道的英文语音播报内容为: 1) CH1: Channel One; 2) CH2: Channel Two; 3) CH3: Channel Three; 4) CH4: Channel Four; 5) CH5: Channel Five; 6) CH6: Channel Six; 7) CH7: Channel Seven; 8) CH8: Cha
17、nnel Eight。 b) 校准信号:持续 2s的频率为1kHz ,幅度-20dBFS 的正弦波信号。 c) 声画同步测试信号: GLITS信号 ,见 A.1。 4.3.3.2 声道内容示意图 多语种应用识别与校准信号声道内容示意图见图9 。 图 9 多语种应用 识别与校准信号声道内容示意图 4.3.4 信号使用方法 信号以 44s为一个周期循环播放。 测试采用先识别后校准的顺序进行,完成各声道的 识别与校准后进行 声画同步测试。 CH1至 CH8依次进行 识别与 校准,每个声道测试时间持续4s ,前 2s为识别信号,后 2s为校准信号 , 完整 的识别与校准过程持续 32s( 0s 32s
18、) 。 八个声道按照奇偶声道 两两 配对, 同时 以三个周期的 GLITS信号 与 Timing Circle信号 ,以及Scroll Bar 信号 为参考 , 进行声画同步测试 , 测试过程持续 12s( 32s 44s) , 见附录A 。 4.4 识别与 校准信号 质量 要求 应保证 识别 校准 信号的质量,包括信号的完整度 、 电平的幅度范围 、 声画同步统一。 5 识别与校准信号 使用 要求 使用识别与校准信号的视音频系统 应满足 GY/T 192 2003中对满度电平值的要求 。 使用识别与校准信号的视音频系统 应满足 GY/T 313 2017中对音频录制的要求。 GY/T 331
19、 2020 10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识别与校准信号定义 A.1 GLITS信号 GLITS信号 : 左右声道均使用 1kHz正弦波信号,以 4s为一个周期, 左声道信号每 4s中断 375ms,右声道 信号在左声道信号中断结束 375ms之后, 中断 375ms,恢复 375ms,再中断 375ms。 GLITS信号 声道示意图见图 A.1。 图 A.1 GLITS信号声道示意图 A.2 Timing Circle信号 Timing Circle信号: 在测试信号画面上显示圆环 , 在圆环上一个 红色色块和两个绿色 色块以固定速度 沿圆环持续运动,当 红色 色块到达相应位置时,画面中
20、心 出现黑色十字 。 Timing Circle信号 视频示意图见图 A.2。 GY/T 331 2020 11 图 A.2 Timing Circle信号视频示意图 A.3 GLITS信号 与 Timing Circle信号 的 对应 关系 GLITS信号在奇数声道中断的起始点和黑色十字同步发生, 红色色块与绿色色块 以固定速度沿圆环持续 运动, 当 红色色块起始部分到达 相应 的位置 ,或绿色色块起始部分到达相应位置,和 GLITS信号的中断点精 准对位,表明声画已同步。此对应关系每 4s重复一次 。 GLITS信号与Timing Circle 信号对应关系图见图 A.3。 GY/T 33
21、1 2020 12 图 A.3 GLITS信号与 Timing Circle信号 对应 关系图 A.4 Scroll Bar信号 Scroll Bar信号:红色和绿色色块( 红色 色块 代表奇数声道,绿色 色块 代表 偶数 声道 )在一个滚动条 上沿着同一方向持续在一个设定区域内反复滚动, 通过 测试信号声音发生中断 时色块的位置判定声画同步 情况 。 滚动条区域为 1s时长 ,在该区域内 设定了 4个 不同延时量的标记 : -20ms、 -45ms、 60ms和125ms , 同一 个周期内, 测试信号 声音 配合黑色十字第一次 发生中断时, 通过 滚动条 上色块 所在 的 位置 ,可 判定
22、视音频 之间的相对延时量 (红色块位于最左端表示声音超前画面 500ms, 位于 “ 0”标记位置表示声画同步, 位于 画面最右端 表示声音滞后画面 500ms) 。 Scroll Bar信号 视频示意图见图 A.4。 图 A.4 Scroll Bar信号 视频示意图 GY/T 331 2020 13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使用说明 B.1 概述 考虑到环绕声识别与校准信号可在两种不同的制作方式中同时使用,为保证信号制作的一致性及 完整 性 , 因此该信号的使用分为 以下两种方式。 B.2 信号使用说明 B.2.1 使 用立体声与环绕声 分离制作方式 视频系统使用同一
23、视频播放源,音频采用立体声与环绕声分离的方式进行 制作 。 立体声与环绕声分离 制作方式示意图见图 B.1。 该场景下,在一个信号周期内, 0s 24s识别与校准信号仅用于环绕声制作系统测试, 24s 32s识别与 校准信号仅用于立体声制作系统测试,32s44s识别与校准信号可同时作用于 两套系统 进行测试 。 图 B.1 立体声与环绕声 分离制作 方式 示意图 B.2.2 使 用 环绕声 下混 立体声制作 方式 GY/T 331 2020 14 视频系统使用同一视频播放源,音频采用环绕声 下混 立体声的方式进行制作。环绕声下混立体声制作 方式示意图见图 B.2。 该场景下,在一个信号周期内,
24、 0s 24s识别与校准信号用于环绕声制作系统测试的同时,可进行立体 声通路( CH7、 CH8声道)的识别, 24s32s识别与校准信号仅用于立体声通路( CH7、 CH8声道)的识别与 校准测试, 32s 44s识别与校准信号用于系统的声画同步测试 。 图 B.2 环绕声 下混 立体声 制作方式示意图 采用 4.2.4.3注的下混计算衰减量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下混立体声通路( CH7、 CH8声道)的内容呈现 为 : 0s 2s CH7声道内容为 Left Channel、 CH8声道内容为空; 2s 4s CH7声道内容为 频率 880Hz、 幅度 -20dBFS的正弦波信号 、 CH
25、8声道内容为空; 4s 6s CH7声道内容为空、 CH8声道内容为 Right Channel; 6s 8s CH7声道内容为空、 CH8声道内容 为 频率 880Hz、 幅度 -20dBFS的正弦波信号 8s 10s CH7声道内容 为 Center Channel、 CH8声道内容Center Channel ; 10s 12s CH7声道内容为 频率 1320Hz、 幅度 -23dBFS的正弦波信号 、 CH7声道内容为 频率 1320Hz、 幅度 -23dBFS的正弦波信号 ; 12s 14s CH7声道内容为空、 CH8声道内容为空; 14s 16s CH7声道内容为空、 CH8声
26、道内容为空; 16s 18s CH7声道内容为 Left Surround Channel、CH8声道内容为空; 18s 20s CH7声道内容为 频率 660Hz、幅度 -23dBFS的正弦波信号 、 CH8声道内容为空; 20s 22s CH7声道内容为空、 CH8声道内容 为 Right Surround Channel; 22s 24s CH7声道内容为空、 CH8声道内容 为 频率 660Hz、幅度- 23dBFS的正弦波信号 ; GY/T 331 2020 15 24 s 32s CH7声道内容为 频率 1kHz、幅度 -20dBFS的正弦波信号、 CH8声道内容为 频率 1kHz
27、、幅度 -20dBFS的正弦波信号。 024s CH7和CH8的电平不作为校准电平。 GY/T 331 2020 16 参 考 文 献 1 GB/T 22150 2008 电视广播声音和图像的相对定时 2 GY/T 156 2000 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3 GY/T 243 2010 标准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通道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4 ITU-R BR 469-6:1992 analogue composite television tape recordingstandards for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television programmers on magnetic tape 5 EBU tech 3304 Multichannel AudioLine-up TonesR.2009 6 SMPTE S2035-2009 Audio channel assignments for digital television recorders(DTRS)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