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93.080.30 R8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 GA GA/T XXXX-XXXX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 高速公路占用 应急车道 自动记录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 Integrated traffic command platform of public security 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 recording system of occupying emergency lane behaviors on freeway (报批稿) XXXX-XX-XX 发布 XXXX-XX-
2、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 GA/T XXXX XXXX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类与 型号 . 2 5 技术要求 . 2 6 试验方法 . 9 7 检验规则 . 18 8 安装和运行 . 19 9 产品使用说明书、标 志、标签、包装 . 19 GA/T XXXX 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 全国 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C/TC 576)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 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上海前端科技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昊、陈希韬、秦东炜、孙巍、陆宇、张军、袁晓君、王旭、徐良、张东海。 GA/T XXXX XXXX 1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 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 占用应急车道自动记录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和运行 及产品使用说明书、标志、标签、包装等。 本 标准适用于 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自动记录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GB/T 2423.3 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5 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10 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Fc:振动 (正弦 )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Ka:盐雾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2部分:道
5、路交通标志 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T 17626.2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 16.31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 第 31部分:交通违法行为
6、分类与代 码 GA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GA/T 543(所有部分) 公安数据元 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GA/T 995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视频取证设备技术规范 GA/T 1202 交通技术监控成像补光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A/T 1426-2017 机动车违法停车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 occupying emergency lane behaviors of motor vehicle on freeway GA/T XXXX XXXX 2 机动车行驶 或静
7、止 状态下 , 全部 或部分 车身在 高速公路 应急车道内 的行为。 3.2 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自动记录系统 automatic recording system of occupying emergency lane behaviors on freeway 对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进行自动监测和记录的系统。 3.3 有效记录数 number of valid records 可以清晰辨别占用应急车道的机动车号牌类型、号牌号码、车辆类型的记录数。 3.4 记录有效率 valid ratio of records 有效记录数与记录的占用应急车道的记录总数之比。 3.5 捕获率 cap
8、ture ratio 记录的实际占用应急车道的行为数量与实际占用应急车道行为数量之比。 4 分类与型号 4.1 分类 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自动记录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按使用方式 可分为 以下两类: a) 固定式系统 (G类 ); b) 移动式系统 (Y类 )。 4.2 型号 系统的型号由“高速占道”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类型、车辆检测方式、扩展号等组成,见图 1。 GSZD- 扩展号由生产企业自定义 车辆检测 方式( S:视频; L:雷达; J:激光; SL:视频和雷达; Q:其他) 类型( G:固定式; Y:移动式 ) “高速占道”的汉语拼音首字母 图 1 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自动记录系统型
9、号 5 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组成 系统应由高速公路 占用应急车道行为 监测、图像采集、数据处理存储、数据传输等硬件单元和应用 软件单元组成。 GA/T XXXX XXXX 3 5.1.2 外观 系统的硬件单元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各部件外表面光洁、平整,无凹痕、划伤、裂缝、变形等缺陷; b) 金属机壳表面有防锈、防腐蚀涂镀层,涂镀层无起泡、龟裂、脱落等现象; c) 金属零部件表面无锈蚀。 5.1.3 铭牌 铭牌应固 定在系统主机或主要部件的醒目位置,且能永久保持 。 铭牌应至少标出制造商名称、生产 厂址、商标、型号以及设备编号。 5.2 电气部件 5.2.1 电源 电
10、源额定电压: AC 220 V、 50 Hz或 DC 12 V、 DC 24 V。 5.2.2 开关 系统应具备独立的电源控制开关。 5.2.3 电路保护 系统应安装过载、电源反接(当电源为 DC时)及短路保护装置,以保护内部电路。电源额定电压为 AC 220 V、 50 Hz的系统应具有防雷措施。 5.2.4 导线 5.2.4.1 导线应具备有效保护,保证导线不会接触到易引起导线绝缘部分损伤的部件。当导线需穿越 金属孔时,导线应装有护线套,金属孔 应进行倒角 、无 锋利的边缘。 5.2.4.2 所有 导线 应布置整齐,使用线夹、电缆套、电缆卷或管道可靠固定,线束内的线路应 牢固 编 扎,走线
11、安排应保证任何接线总成的拆除不会影响到与该总成无关的线缆。 5.3 功能要求 5.3.1 基本功能 5.3.1.1 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记录 5.3.1.1.1 系统应自动记录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驶的行为和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 停车的行为。 5.3.1.1.2 系统对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驶行为的记录要求如下: a) 至少记录 2张反映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行驶行为过程的图片, 2张图片中机动车应有明显 的位移 ; b) 图片能 反映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上行驶行 为,且能 清晰辨别机动车前部或后部全貌的全 景特征、交通违法地点、号牌号码 、号牌类型、车辆类型; c
12、) 当车辆图像为前部特征图像时,宜记录驾驶人脸部特征信息。 5.3.1.1.3 系统对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停车的记录应符合 GA/T 1426-2017中 D类违法停车行 为记录的要求。 GA/T XXXX XXXX 4 5.3.1.2 捕获率 系统的日间捕获率应大于或等于 95%。 G 类 系统的 夜间捕获率应大于或等于 90%。 5.3.1.3 记录有效率 系统的记录有效率应大于或等于 90%。 5.3.1.4 图片记录 系统记录的 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 图片的图片质量、间隔时间、叠加信息应符合 GA/T 832 的要求。 5.3.1.5 信 息记录 系统记录的机动车高速公
13、路 占用 应急车道行为 信息 的数据格式应符合 GA/T 16.31、 GA/T 543 的要 求。 5.3.1.6 计时误差 系统 24 h 计时误差应小于或等于 1 s。 5.3.1.7 数据传输要求 5.3.1.7.1 系统应具备联网数据传输或现场数据下载功能。 5.3.1.7.2 将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信息传输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时,数据传输格式 应符合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接口要求,且信息传输应具有防丢失、防篡改等功能。视频数据传输应符 合 GB/T 28181 的要求。 5.3.1.7.3 现场将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信息人工或自动下载到存储介质中后带回数据中 心
14、的,系 统应确保下载过程无法删改原始信息,且应记录下载日志信息,包括下载人、下载时间等。 5.3.1.8 存储容量 系统应内置存储,内置存储容量应大于或等于 32 GB。 5.3.1.9 录像功能 系统应具备录像功能,录像的视频编码、视频码流、叠加信息及违法行为记录应符合 GA/T 995 的 要求。 5.3.1.10 补光要求 G 类系统采用补光装置的,补光装置应符合 GA/T 1202 的要求。 Y 类系统不应使用补光装置。 5.3.1.11 信息标记 系统宜对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进行自动标记: a) 执行任务的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 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的; b) 机动车在高速
15、公路上发生故障 , 开启危 险报警闪光灯 ,且在机动车 来 车方向 规定距离 以 外 设置 警告标志 的。 5.3.1.12 信息审核 GA/T XXXX XXXX 5 系统的信息审核功能要求如下: a) 系统应能对记录的机动车 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信息 进行人工审核,审核后应能删除紧急 情况下占用应急车道的记录信息,且应记录审核日志信息,包括审核人、审核时间、审核结 果、删除原因等; b) 审核日志信息应采取加密存储、生成校验码或者其他安全存储措施,避免存储的审核日志被非 法查看、修改或者删除。 5.3.1.13 续航时间 Y类 系统的续航时间应大于或等于 8 h。 5.3.2 扩展 功
16、能 5.3.2.1 号牌自动识别 系统具有号牌自动识别功能的,识别号牌的范围应包括 GA 36 规定的号牌(摩托车号牌、低速车 号牌、临时号牌、拖拉机号牌、挂车号牌除外)、军队汽车号牌、武警汽车号牌、应急救援专用号牌等。 日间号牌识别准确率应大于或等于 95%,夜间号牌识别准确率应大于或等于 90%。 5.3.2.2 车型识别 系统具备车型识别功能的,识别的车型种类应包括汽车、挂车、摩托车等,对于汽车,应能识别轿 车、客车、面包车、重中型货车、轻微型货车等子类型。 当车辆图像特征完整的前提下,车型 种类 的识 别准确率应 大于或等于 90%, 汽车 子类型的识别准确率应 大于或等于 80%。
17、5.3.2.3 车辆品牌标志识别 系统具备车辆品牌 标志 识别功能的,识别种类应大于或等于 100 种, 日间识别准确率 应 大于或等于 75%。 5.3.2.4 车身颜色识别 系统具备车身颜色识别功能的, 识别的颜色种类 应 包括 白、灰、黄、粉、紫、绿、蓝、红、棕、黑, 日间识别 准确率应大于或等于 70%。 5.3.2.5 驾驶人面部特征记录 系统记录有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对应驾驶人面部特征图片的,驾驶人面部的两眼间距 应大于或等于 40 像素点。 5.4 图像采集单元 5.4.1 水平扫描线 图像采集 单元 输出图像的视频中心水平扫描线应 大于或等于 800 TVL。 5.4
18、.2 色彩 还原性 图像采集 单元 在 6500K色温时平均色彩还原误差应 小于或等 于 15,在其他色温时平均色彩还原误差 应 小于或等于 20。 5.4.3 最低照度 图像采集 单元 能分辨车辆号牌的最低照度应 小于或等于 0.5 lux/F1.2。 GA/T XXXX XXXX 6 5.4.4 几何失真 图像采集 单元 的几何失真应 小于或等于 5%。 5.4.5 外部接口 图像采集 单元 应具备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接口, 接口类型应 包含 : a) RJ45 接口 ; b) RS485 或 232 接口 ; c) SD 卡 或 USB 接口。 5.5 电气安全 性能 5.5.1 电源适应性
19、要求 系统的电源适应性要求如下: a) 对使用 AC 220 V、 50 Hz 电源的系统,在 AC 220 V 44 V、 50 Hz 2 Hz 的电源条件下,系 统应能正常工作 ; b) 对使用 DC 12 V 电源的系统,在 DC 9.0 V 16.0 V 的电源条件下,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c) 对使用 DC 24 V 电源的系统,在 DC 18.0 V 32.0 V 的电源条件下,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5.5.2 绝缘要求 对使用 AC 220 V、 50 Hz电源的系统, 施加 500 V直流试验电压,电源电极或与电源电极相连的其他 导电电路和机柜、安装机箱等易触及部件(不包括防雷器
20、件 )的绝缘电阻应大于或等于 10 M 。 5.5.3 耐压要求 对使用 AC 220 V、 50 Hz电源的系统, 在 1500 V、 50 Hz的耐压试验中不应出现击穿 现象,试验后系 统应无电气故障,功能应正常。 5.5.4 接触电阻 对使用 AC 220 V、 50 Hz电源的系统, 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的接触电阻 应 小于 或等于 0.5 。 5.5.5 静电 放电抗扰度 系统应能耐受表 1所规定条件下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试验中 允许系统主要功能暂时降低或丧失, 但在骚扰停止后应能自行恢复正常,系统内已存储的数据记录不应丢失 。 表 1 电磁兼容试验参数 试验名称
21、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放电电压 kV 空气放电(绝缘体外壳): 4 接触放电(导体外壳和耦合板): 4 正常取证状态 放电极性 正、负 放电间隔 s 2 每点放电次数 10 表 1 电磁兼容试验参数 (续) GA/T XXXX XXXX 7 试验名称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试验 瞬变脉冲电压 kV 1 (1 0.1) 正常取证状态 重复频率 kHz 100 极性 正、负 时间 min 2 浪涌抗扰度试验 浪涌电压 kV 线 -地: 2 (1 0.1) 线 -线: 1 (1 0.1) 正常取证状态 极性 正、负 试验次数 5 试验间隔
22、 s 30 电压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 电压试 验等级 %UT 0 正常取证状态 持续时间 s 5 试验次数 5 试验间隔 s 25 注: 使用 DC 12 V、 DC 24 V 电源的系统只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5.5.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系统应能耐受表 1所规定条件下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试验中 允许系统主要功能暂时降 低或丧失,但在骚扰停止后应能自行恢复正常,系统内已存储的数据记录不应丢失 。 5.5.7 浪涌抗扰度 系统应能耐受表 1所规定条件下的浪涌抗扰度试验, 试验中 允许系统主要功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 在骚扰停止后应能自行恢复正常,系统内已存储的 数据记录不应丢
23、失 。 5.5.8 电压短时中断抗扰度 系统应能耐受表 1所规定条件下的电压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 试验中 允许系统主要功能暂时降低或 丧失,但在骚扰停止后应能自行恢复正常,系统内已存储的数据记录不应丢失 。 5.5.9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 对使用 DC 12 V、 DC 24 V电源的系统进行试验, 在表 2规定的电源电压极性反接试验下,系统应能 承受 1 min的极性反接试验,除熔断器外 (允许更换烧坏熔断器 )不应有其他电气故障。试验后系统 的视 频图像采集、记录、数据通信等各项功能均应正常 。 GA/T XXXX XXXX 8 表 2 电气性能试验参数 单位为伏特 标称电源电压 极性反
24、接试验电压 过电压 12 14 0.1 24 24 28 0.2 36 5.5.10 耐电源过电压性能 对使用 DC 12 V、 DC 24 V电源的系统进行试验, 在表 2规定的过电压下,系统应能承受 1 min的电源 过电压试验。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5.6 气候环境适应性 对 处于正常取证状态的 系统按表 3 规定进行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试验过程中 系统 不应发生状态改 变,试验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盐雾试验后 硬件单元的 机箱和含图像采集单元的防护罩等表面不应有严 重锈蚀情况。 表 3 气候环境适应性 试验参数 试验名称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高温 温度 70 2 正常取证状
25、态 持续时间 h 24 低温 温度 -20 2 正常取证状态 持续时间 h 24 恒定湿热 温度 40 2 不通电状态 相对湿度 %RH 93 3 持续时间 h 24 温度 40 2 正常取证状态 相对湿度 %RH 93 3 持续时间 h 24 GA/T XXXX XXXX 9 表 3 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参数 (续) 试验名称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盐雾 盐溶液浓度 % 5 1 不通电状态 温度 35 2 盐雾沉降率 mL/( h80cm2) 1.0 2.0 持续时间 h 24 5.7 外壳防护等级 对 处于正常取证状态的 系统 按 GB/T 4208 规定的 IP53 级要求进行试验
26、, 试验后 滑石粉沉积量及沉 积地点应不足以影响系统的安全,系统内部应无渗水和积水现象, 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 5.8 机械环境适应性 对 处于不通电状态的 系统按表 4 规定的机械环境适应性试验后,系统 应无永久性结构变形 及 电气故 障 , 零部件应无损坏;紧固部件应无松脱现象,插头、通信接口等接插件不应有脱落或接触不良现象; 系统功能应保持正常,存储的数据不应丢失 。 表 4 机械环境适应性 试验名称 试验参数 试验条件 工作状态 振动(正弦)试验 频率范围 Hz ( 331 ) 不通电状态 振动加速度 m/s2 9.8 试验时间 h 1 振动方向 上下方向 冲击(半正弦)试验 脉冲持续
27、时间 ms 11 不通电状态 峰值加速度 m/s2 98 脉冲次数 3 冲击方向 上下方向 6 试验 方法 6.1 试验 条件 如未标明特殊要求,所有试验均在下述条件下进行: GA/T XXXX XXXX 10 a) 环境温度: 0 40 ; b) 环境相对湿度: 25% 75%。 6.2 组成和 外观 检查 根据系统样品确定系统分类,目视检查 系统组成 和 外观 。 6.3 铭牌 检查 目视检查 系统 铭牌 的 位置及内容 。 6.4 电气 部件检查 6.4.1 利用万用表检查额定电压。 6.4.2 目视检查开关、电路保护和导线。 6.5 功能试验 6.5.1 基本功能试验 6.5.1.1
28、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记录试验 6.5.1.1.1 试验条件 在天气晴朗无雾,号牌无遮挡、无污损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日间试验时的环境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 200 lux,夜间试验时辅助照明光照度应小于或等于 100 lux。 6.5.1.1.2 试验方法 采用小型汽车单车试验,试验步 骤如下: a) 试验车在系统监测区域通行或停放,试验车右侧车轮压线占用试验车道; b) 试验车在系统监测区域通行或停放,试验车大于或等于三分 之二的车身占用试验车道; c) 干扰性试验,试验车道内无试验车,同时模拟相邻车道通行或停放干扰。 上述各试验的通行或停放试验次数均不少于 3 次。试验后检查系统记录的图片数量
29、、图片中 机动车 前部或后部全貌的全景特征、交通违法地点、号牌号码 、号牌类型、车辆类型及图片中机动车 位移情况、 时间间隔等内容 。当通过特写图片信息反映机动车号牌信息时,人工辨别号牌号码,并验证特写图片与 该位置图片信息的对应性。 6.5.1.2 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试验 6.5.1.2.1 试验条件 在天气晴朗无雾,号牌无遮挡、无污损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日间试验时的环境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 200 lux,夜间试验时辅助照明光照度应小于或等于 100 lux。 6.5.1.2.2 试验方法 采用小型汽车单车试验, 在有效监测区域的近端、中间和远端区域分别进行测试 。 试验时,试验车 分别以 4
30、0 km/h、 60 km/h 和 100 km/h 的速度及静止状态下进行试验,各速度的试验次数应均匀选取, 行驶轨迹或停放位置应覆盖试验车道的左侧、中间 。 近端、中间和远端 区域 各试验 10 次,共 30 次试验。 根据试验记录的信息计算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捕获率、记录有效率。若试验结果不符合要 求,再增加 30 次测试,计算 60 次测试中机动车高速公路占用 应急车道行为捕获率、记录有效率。 6.5.1.3 图片记录 检查 GA/T XXXX XXXX 11 用计算机和相关绘图软件检查 系统记录的 图片 ,包括 图片质量、间隔时间、叠加信息 等。 6.5.1.4 信息记录
31、检查 用计算机和相关数据库软件检查信息记录格式、内容等。 6.5.1.5 计时误差试验 6.5.1.5.1 试验 设备 标准 计时装置的 最大允许 误差 : 50 ms 。 6.5.1.5.2 试验 方法 系统 与标准计时装置比对 24 h0.25 h , 计算计时 误差 。 6.5.1.6 数据传输试验 6.5.1.6.1 联网数据传输试验 将系统与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连接,试验联网数据传输功能。 6.5.1.6.2 现场数据下载试验 人工现场数据下载,并通过计算机检查下载日志信息和防篡改功能是否生效。 6.5.1.7 存储容量 检查 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检查 系统存储容量 。 6.5.1.8
32、 录像功能检查 通过计算机播放录像数据,检查录像的 视频编码、视频码流、叠加信息及违法行为记录 。 6.5.1.9 补光检查 将 G 类系统与补光装置连接,按照 GA/T 1202 的要求试验,检查补光装置工作是否正常。 6.5.1.10 信息标记试验 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试验: a) 制作 实际道路场景下 执行任务时的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 识别用图库 /录像 , 将 识别用图库 /录像 调入系统进行 信息标记 试验 , 观察系统自动记录的信息标记结果 ; b) 试验车停放在系统监测区域,车辆 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且在车辆 来车方向 ,系统 标称的规定 距离处设置 警告标志 , 观
33、察系统自动记录的信息标记结果 ; c) 将警告标志移动至系统标称的规定距离以内, 观察系统自动记录的信息标记结果 ; d) 移除警告标志, 观察系统自动记录的信息标记结果 ; e) 关闭试验车 危险报警闪光灯 ,在车辆 来车方向 ,系统标称的规定距离处设置 警告标志 , 观察系 统自动记录的信息标记结果; f) 将警告标志移动至系统标称的规定距离以内, 观察系统自动记录的信息标记结果; g) 移除警告标志, 观察系统自动记录的信息标记结果 。 6.5.1.11 信息审核试验 采用人工审查方式进行试验,随机审 核 10 条机动车 高速公路占用应急车道行为记录信息并 删除, GA/T XXXX X
34、XXX 12 观察删除结果并查看审核日志信息。 6.5.1.12 续航时间 试验 将 Y类系统电池充至满电,在产品声明的使用条件下连续工作 8 h,观察电池余量。 6.5.2 扩展功能检验 6.5.2.1 号牌 自动 识别试验 6.5.2.1.1 字符识别试验 将包含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号牌的正投影静态图像(号牌的图像水平分辨率大于或等于 100个像素 点且小于或等于 160个像素点)调入系统进行字符识别验证,或将包含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号牌的动态 录像调入系统进行字符识别验证。调入系统的静态图像或动态录像中的机动车号牌应至少包括 GA 36规 定的所有专用号牌简称用汉字、所有序号用字母和数字组合
35、方式和所 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6.5.2.1.2 实车动态识别试验 6.5.2.1.2.1 试验环境条件 在天气晴朗无雾,号牌无遮挡、无污损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日间 试验时的环境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 200 lux, 夜间 试验时辅助照明光照度应小于或等于 100 lux。试验车道为单车道,宽度为 3.75 m。 6.5.2.1.2.2 号牌安装要求 试验车上的号牌安装应 规范,且 号牌安装位置 应 能体现道路上行驶的 主要类型 车辆的安装 情形。 6.5.2.1.2.3 试验方法 试验时,仅允许单车通过试验车道,行驶轨迹应分别在车道的左侧、中间 , 车身不应超出试验车道。 试验时,车辆
36、速度应覆盖 20 km/h 100 km/h的速度 范围,并应均匀选取。试验用号牌应覆盖 GA 36规定 的号牌(摩托车号牌、低速车号牌、临时号牌、拖拉机号牌、挂车号牌除外)、军队汽车号牌、武警汽 车号牌、应急救援专用号牌等以及 6.5.2.1.1规定的所有字符,号牌种类和字符采用的几率应均匀。采 用前号牌进行号牌识别试验。日间、夜间各进行 100次试验。 6.5.2.1.3 图库 /录像动态识别试验 按照 6.5.2.1.2的要求制作号牌识别用图库 /录像,日间、夜间均 应 包含不少于 2000辆车,号牌的图 像水平分辨率 应 大于或等于 100个像素点且小于或等于 160个像素点。将号牌识
37、别用图库 /录像调入 系统 , 进行动态识别试验。调入系统的图库或录像中的机动车号牌应至少包括 GA 36规定的所有专用号牌简称 用汉字、所有序号用字母和数字组合方式和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6.5.2.2 车型识别试验 6.5.2.2.1 图库 /录像动态识别试验 制作 实际道路场景下的 车型识别用图库 /录像,图库 /录像 中应包括 汽车、挂车、摩托车等车型种类 , 对于汽车,还应包括 轿车、客车、面包车、重中型货车、轻微型货车等子类型 。 将车型识别用图库 /录 像调入系统进行车型识别试验 ,试验后检查系统是否具有 汽车、挂车、摩托车等 车型种类及 轿车、客车、 面包车、重中型货车
38、、轻微型货车等 汽 车子类型的识别能力。 6.5.2.2.2 实车动态识别试验 GA/T XXXX XXXX 13 6.5.2.2.2.1 试验环境条件 在天气晴朗 无雾 条件下进行试验,日间试验时的环境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 200 lux,夜间试验时辅 助照明光照度应小于或等于 100 lux。试验车道为单车道,宽度为 3.75 m。 6.5.2.2.2.2 试验方法 试验时,仅允许单车通过试验车道,行驶轨迹应分别在车道的左侧、中间,车身不应超出试验车道。 试验时,车辆速度应覆盖 20 km/h 100 km/h的速度范围,并应均匀选取。日间、夜间各进行 100次试验 , 计算识别准确率。 6
39、.5.2.3 车辆品牌标志识别试验 6.5.2.3.1 图库 /录像动态识别试验 制作 实际道路场 景下的 车辆品牌标志识别用图库 /录像 ,图库 /录像 中的车辆品牌标志应 大于或等于 100种。将车辆品牌标志识别用图库 /录像 调入系统进行车辆品牌标志识别试验 , 试验后检查系统是否具 有识别大于或等于 100种车辆品牌标志 的能力。 6.5.2.3.2 实车动态识别试验 6.5.2.3.2.1 试验环境条件 在天气晴朗 无雾 条件下进行试验,日间试验时的环境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 200 lux。试验车道为单 车道,宽度为 3.75 m。 6.5.2.3.2.2 试验方法 试验时,仅允许单车
40、通过试验车道,行驶轨迹应分别在车道的左侧、中间,车身不应超出试验车道。 试验时,车辆速度应覆盖 20 km/h 100 km/h的速度范围,并应均匀选取。日间进行 100次试验 , 计算识 别准确率。 该试验可与 6.5.2.2.2.2同步进行。 6.5.2.4 车身颜色识别试验 6.5.2.4.1 图库 /录像动态识别试验 制作 实际道路场景下的 车身颜色识别用图库 /录像 ,图库 /录像应 包含 白、灰、黄、粉、紫、绿、蓝、 红、棕、黑等 颜色车辆。将车身颜色识别用图库 /录像 调入系统进行车身颜色识别试验 ,试验后检查系 统是否具有白、灰、黄、粉、紫、绿、蓝、红、棕、黑等 颜色 识别能力
41、。 6.5.2.4.2 实车动态识别试验 6.5.2.4.2.1 试验环境条件 在天气晴朗无雾条件下进行试验,日间试验时的环境光照度应大于或等于 200 lux。试验车道为单 车道,宽度为 3.75 m。 6.5.2.4.2.2 试验方法 试验时,仅允许单车通过试验车道,行驶轨迹应分别在车道的左侧、中间,车身不应超出试验车道。 试验时,车辆速度应覆盖 20 km/h 100 km/h的速度范围,并应均匀选取。日间进行 100次试验,计算日 间识别准确率。该试验可与 6.5.2.2.2.2同步进行。 6.6 图像采集单元试验 GA/T XXXX XXXX 14 6.6.1 水平扫描线试验 6.6
42、.1.1 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应在暗室中进行,光源色温( 6500100 ) K,测试卡表面照度( 2000100 ) lux、不均匀性应 小于 5%。暗室应无漏光,其环境条件不应影响光束的透射性 能和仪器精确度。 6.6.1.2 试验方法 调节 图像采集单元 与测试卡的距离,使测试卡的图像最大程度 地 充满显示屏幕,目视检查显示屏幕 上图像中心楔上能分辨的最大水平线数。 6.6.2 色彩 还原性 试验 在 6.6.1.1暗室条件下,调节 图像采集 单元 与测试卡的距离,使测试卡的图像最大程度地充满显示 屏幕, 手动抓拍一张图片,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图片的 色彩 还原误差。 6.6.3 最低照度
43、试验 在暗室条件下, 选用 F1.2镜头,使镜头光圈处于最大位置,将电子快门调至最大,图像采集单元距 离号牌水平距离 25 m, 点光源置于号牌前方水平距离 1 m处 ,缓慢增加点光源亮度,直 至图像采集单元 抓拍图片刚好能看清号牌信息,用照度计测量号牌处照度。 6.6.4 几何失真试验 在 6.6.1.1暗室条件下,调节 图像采集 单元 与棋盘格测试卡的距离,使测试卡的图像最大程度地充 满显示屏幕, 手动抓拍一张图片, 通过图像分析 软件 分析 几何失真。 6.6.5 外部接口 检查 目视检查 图像采集 单元 外部接口。 6.7 电气安全 性能 试验 6.7.1 电源电压适应性试验 按表 5
44、设置系统电源电压值及工作时间,检查系统的电源电压适应性。 表 5 系统 电源适应性试验 序 号 额 定 电 源 供 电 电 源 工 作 时 间 h 1 AC 220 V、 50 Hz 264 V、 48 Hz(交流供电) 1 2 264 V、 52 Hz(交流供电) 1 3 176 V、 48 Hz(交流供电) 1 4 176 V、 52 Hz(交流供电) 1 5 DC 12 V 16.0 V(直流供电) 1 6 9.0 V(直流供电) 1 7 DC 24 V 32.0 V(直流供电) 1 8 18.0 V(直流供电) 1 GA/T XXXX XXXX 15 6.7.2 绝缘试验 系统处于不通
45、电状态,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分别在电源电极或其他导电电路和机柜、安装机箱等易 触及部件(不包括防雷器)之间施加 500 V直流试验电压,稳定 1 min后,测量绝缘电阻。 6.7.3 耐压试验 系统处于不通电状态,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分别在电源电极或其他导电电路和机柜、安装机箱等易 触及部件(不包括防雷器)之间施加 1500 V、 50 Hz试验电压,试验电压应在 5 s 10 s中逐渐上升到规 定值,在规定的电压上保持 1 min。试验后检查系统有无电气故障,功能是否正常。 6.7.4 接触电阻试验 系统处于不通电状态,开关置于接通位置。在接地端子(或接地触点)与安装机箱等易触及部件之 间,施加
46、空载电压不超过 12 V产生的不少于 10 A的电流,测量接触电阻。 6.7.5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6.7.5.1 试验 设备 试验用静电放电发生器应符合 GB/T 17626.2 要求。 6.7.5.2 试验方法 系统 处于正常取证状态, 机壳按使用要求接地。试验配置应符合 GB/T 17626.2要求,接触放电应施 加在系统导电表面和耦合板上,空气放电应对绝缘表面进行。接触放电电压为 4 kV,空气放电电压为 4 kV。 在系统表面选取 5个预选点,每个放电点应对正极性和负极性各放电 10次,每次放电间隔大于或等于 2 s。 试验中及试验后检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数据记录。 6.7.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试验 6.7.6.1 试验 设备 试验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应符合 GB/T 17626.4要求。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