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GA T 1727-2020 光幕靶测速仪校准规范.pdf

    • 资源ID:1498660       资源大小:1.45M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GA T 1727-2020 光幕靶测速仪校准规范.pdf

    1、 ICS 17.220.20 A 4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 GA GA/T XXXX XXXX 光幕靶测速仪 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speedmeter of photoelectrc screen target (报批 稿 )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 GA/T I 目 次 目 次 . I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4.1 结构 . 1 4.2 原理 . 2 5

    2、计量性能要求 . 2 5.1 光幕靶探测面与工 作台面垂直度 . 2 5.2 飞行物体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与光幕靶探测面的垂直度 . 2 5.3 靶距 . 2 5.4 测速范围 . 2 5.5 测速误差 . 2 6 校准条件 . 3 6.1 环境条件 . 3 6.2 测量标准器及其他设备 . 3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 4 7.1 校准项目 . 4 7.2 校准方法 . 4 8 校准结果表达 . 8 9 复校间隔 . 9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光幕靶测速仪校准记录及证书内页格式(推荐) . 10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 12 GA/T II 前 言

    3、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公安部社会公共安全应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 并 归口。 本标准 主要 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北京)、西 安工业大学、无锡海纳光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 民、胡志昂、邱日祥、王爱伶、席小雷、刘飞、张包、田会、兰燕、倪晋平、 邬鹏程、陈建国、胡佳、张艳军、陈敬、王凡、蔡荣立。 GA/T 1 光幕靶测速仪 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规定了 采用光幕靶 测速 原理 的枪弹测速仪 的 计量性能、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及复校时间。 本标准 适用于飞行物体(包括弹丸)速度测

    4、量的光幕靶测速仪的校准。 2 规范性 引用文 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8800 气枪弹 GB/T 28801 气枪 GJB 3196.30A 枪弹试验方法 第 30部分:速度测试 光幕靶法 GA 141 警用防弹衣 GA 293 警用防弹头盔及面罩 GA/T 953 法庭科学枪口比动能测速仪法测试规程 GA/T 1488 法庭科学枪弹测速仪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幕靶 photoelectric

    5、 screen target 使用人工光源形成光幕的光电探测器。一般由光源发射部件、接收部件、支撑架、放大电路及电 源 组成。 3.2 光幕靶探测面 testing surface of photoelectric screen target 光束由光幕靶发射部件出发,到接收部件终止所形成的探测光幕。 3.3 靶距 distance between targets 两台彼此平行放置的光幕靶探测面之间的距离。 4 基本要求 4.1 结构 光幕靶测速仪(以下简称测速仪)是利用光幕靶作为探测器,测量直径在( 4 20) mm 的各种飞 行物体(包括弹丸)速度的仪器。它主要由两台以上光幕靶与测时单元、

    6、计算显示单元组成,结构如 图 1 所示。 GA/T 2 光 幕 靶 启 动 靶 光 幕 靶 停 止 靶 飞 行 物 体 发 射 装 置 计 算 显 示 单 元 测 速 单 元 校 准 口 C H 1 校 准 口 C H 2 启 动 脉 冲 信 号 停 止 脉 冲 信 号 飞 行 物 体 运 行 轨 迹 图 1 测速仪测速工作示意图 4.2 原理 我们 将 图 1 中 飞行物体首先穿过的光幕靶称为启动靶,其次穿过的光幕靶称为停止靶。当飞行 物体穿过启动靶的光幕靶探测面时,光幕靶输出启动脉冲信号;穿过停止靶的光幕靶探测面时输出停 止脉冲信号,测时单元捕获两路信号 ,测出飞行物体通过该靶距间的时间间

    7、隔。计算显示单元根据公 式( 1)计算出飞行物体在两靶间的平均速度值。 TLV= ( 1) 式中: V 速度测量值, 单位为米 /秒( m/s) ; L 靶距 , 单位为米( m) ; T 时间间隔 , 单位为秒( s) 。 5 计量性能要求 5.1 光幕靶探测面与工作台面垂直度 最大允许误差为 1o。 5.2 飞行物体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与光幕靶探测面的垂直度 启动靶距飞行物体发射装置发射管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 300 mm,以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为对 称轴等角度测量,发射装置发射管口部到光幕靶探测面左右 线段偏差为 2 mm。 5.3 靶距 靶距 为 (200 4000)mm,最大允

    8、许误差为 1 mm。 5.4 测速范围 应 至少满足( 30 1000) m/s。 5.5 测速误差 5.5.1 模拟测速误差应小于等于 ( 0.4 1) %。 5.5.2 实际测速误差应小于等于 1%。 GA/T 3 注:靶距、测速范围和测速误差,以被校测速仪的技术要求为考核指标。 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6.1.1 温度为 (23 5)。相对湿度应小于等于 80 %。 6.1.2 校准 应 在室内进行,周围无强声、光、磁场干扰。 6.2 测量标准 器 及其他 设备 6.2.1 一般 要求 测量用 计量 标准器应经 上级计量部门 检定合格或校准 结果 满足使用要求 ,并在有效期内。

    9、其他设备 应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 测量标准器及其他设备的使用 情况 应记录于表 A.1中 。 6.2.2 钢卷尺 最大允许误差 应小于等于 0.3 mm, 测量范围应大于等于( 0 7.5) m。 6.2.3 角度仪 测量范围为 ( 0 180) ,分度值为 5。 6.2.4 水平仪 分度值为 0.02 mm/m。 6.2.5 激光测距仪 最大允许误差应小于等于 0.6 mm,测量范围 为 ( 0 30) m。 6.2.6 脉冲信号发生器 脉冲信号发生器性能要求如下: a) 内部时基频率偏差:优于 5 10-8或优于被校测速仪内部时基一个数量级; b) 时间间隔范围: 100 s 1 s; c

    10、) 时间间隔误差:优于被检仪器测量值 1/3; d) 脉冲信号的上升 /下降沿时间:小于被检仪器最小测量值对应于时间间隔的 1/5; e) 信号幅度范围:( 0 5) Vp-p; f) 偏置电平范围:( 0 5) V; g) 信号型式:两路单个周期输出,负脉冲,脉冲宽度、延时均可调。 6.2.7 小光源 小光源发光器件发光波长的峰值应与光幕靶接收部件光谱响应灵敏度的波长吻合,光强 应 能够调 节, 使光幕靶 输出信号 稳定 。 工作电压应在 ( 3 5) V内 连续可调。 6.2.8 时间间隔测量仪 时间间隔测量仪性能要求如下: a) 内部时基频率偏差应 优于 5 10-8或优于被校测速仪内部

    11、时基一个数量级; b) 测量范围为 0.1 us 1 s; GA/T 4 c) 时间间隔测量误差 应 优于等于被检仪器测量误差的 1/3; d) 输入电平范围为 ( -12 12) V; e) 信号型式为 两路正负电平输入。 6.2.9 飞行物体 不透明的金属或非金属的固体颗粒物质,直径在( 4 20) mm。 6.2.10 飞行物体发射装置 发射装置应 能够 稳定发射飞行物体。 发射架 应 具备夹固能力 ,位置、发射角度可调、操作方便。 6.2.11 千分尺 测量范围为 ( 0 25) mm,分度值为 0.01 mm。 6.2.12 枪弹类型和测试用枪 应根据 测速仪 应用 场景, 选择 符

    12、合 相应 标准 要求的枪和 弹 , 如 GJB 3196.30A或 GA 141或 GA 293或 GA/T1488等 。 6.2.13 4.5mm 气步枪和气 枪弹 应符合 GB/T 28800、 GB/T 28801 的 要求 。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1 校准项目 测速仪校准项目见表 1。 表 1 校准项目 表 序号 校准项目名称 计量 性能 的条款 校准方法的条款 1 光幕靶探测面与工作台面垂直度 5.1 7.2.2 2 飞行物体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 与光幕靶探测面的垂直度 5.2 7.2.3 3 靶距 5.3 7.2.4 4 测速范围及模拟测速误差 5.4, 5.5 7.2

    13、.5 5 实际测速误差 5.5 7.2.6 7.2 校准方法 7.2.1 工作正常性及要求 7.2.1.1 测速仪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 a) 被校测速仪应有铭牌,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厂名称、出厂日期等信息 ; b) 刚性连接部件牢固可靠,不应有松动现象。 各个活动部件灵活平稳,锁紧可调 ; c) 通电能正常工作,光幕正常开启,测速单元正常显示。 7.2.1.2 光幕靶的安装要求 a) 光幕靶在安装前应在所选测点位置,使用纸靶检查飞行物体穿过点的位置,以便准确布靶 ; GA/T 5 b) 按照光幕靶的测速要求,将光幕靶固定在测点位置,目测两靶光幕探测面应相互平行。使用水 平仪、

    14、铅锤或其他设备检查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与光幕靶探测面应相互垂直。 7.2.1.3 使用钢卷尺测量启动靶距发射装置发射管口部的距离, 应符合测速仪产品技术要求。 7.2.1.4 检查发射装置,结构应完整,能 正常击发,膛内无异物。 7.2.1.5 采用水平发射方式,目测射击点应处于光幕靶面工作 区域 内 。 7.2.1.6 工作正常性及要求的检查结果记录于表 A.2中。 7.2.2 光幕靶探测面与工作台面的垂直度 7.2.2.1 使用角度仪分别测量每台光幕靶探测面与工作台面形成的内外角的垂直度,在包括 射程 起止 端的范围内均匀选取大于等于 4个测量点。 7.2.2.2 按照公式( 2)计算

    15、垂直度误差,结果应符合 5.1的要求,将其记录于表 A.3中。 = 0 - i ( 2) 式中: 垂直度误差, 单位为度( ) ; 0 标称值, 单位为度( ) ; i 实测值,单位为度( ) 。 7.2.3 飞行物体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与光幕靶探测面的垂直度 7.2.3.1 系统连接如图 2所示。将 水平仪、激 光测距仪、角度仪固定在发射装置发射管的口部 。 发 射 装 置 发 射 管 激 水 光 平 测 仪 距 仪 角 度 仪 光 幕 靶 停 止 靶 s 1 s 2 n o n o 9 0 o 飞 行 物 体 运 行 轨 迹 光 幕 靶 启 动 靶 图 2 垂直度校准系统框图 7.2.

    16、3.2 观察水平仪应处于 水平状态。 将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与角度仪的 90刻度线对 齐,以 90刻度线为测量基准线打开激光测距仪 , 在水平方向转动角度 n , 读出线段 s1;再反 向转动到 -n位置 , 读出线段 s2,通过反复调整基准线角度,重复上述过程,使得 s1 与 s2相近。 7.2.3.3 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与光幕靶探测面的垂直度误差按照公式( 3)计算,结果应符合 5.2的规定,将其记录于表 A.4中。 s =s1-s2 ( 3) GA/T 6 式中: s 飞行物体发射装置发射管口部 到光幕靶探测面等角度左右线段偏差 , 单位为毫米( mm) ; s1 测量值, 单

    17、位为毫米( mm) ; s2 测量值, 单位为毫米( mm) 。 7.2.4 靶距 7.2.4.1 靶距测量如图 3所示。使用钢卷尺或其他精度等级相同的测距仪测量光幕靶探测面间的距离, 方法不限。 7.2.4.2 分别选择启动靶、停止靶探测面同侧上、中、下 3个以上点,测量距离 Li(i=1,2,3),取其 平均值为靶距实测值 L。 光 幕 靶 启 动 靶 光 幕 靶 停 止 靶 发 射 装 置 L L i 图 3 靶距校准系统框图 7.2.4.3 误差按照公式( 4)计算,结果应符合 5.3的要求,将其记录于表 A.5中。 L = L0 -Li (4) 式中: L 靶距测量误差, 单位为毫米

    18、( mm) ; L0 标称值(产品技术指标数据值), 单位为毫米( mm) ; Li 测量值, 单位为毫米( mm) 。 7.2.5 测速范围及模拟测速误差 7.2.5.1 测速仪速度的校准分为模拟测速校准和实际 测速校准两个步骤。 采 用模拟速度装置输出速度 值作为标准值与测速仪的速度测量值比较得到的误差为模拟测速误差。 7.2.5.2 模拟速度装置由脉冲信号发生器和模拟飞行物体过光幕物理效应的 LED小光源及计算单元组 成,结构框图如图 4所示。脉冲信号发生器发出脉冲信号激励 LED小光源产生光信号,该光信号与飞行 物体切割光幕产生的物理 效应相同,模拟飞行物体穿过光幕时接收装置接收到光能

    19、量的变化过程。输入 靶距 L和速度 V, 计算单元根据公式( 1)计算出两路信号的时间间隔值。 GA/T 7 脉 冲 信 号 发 生 器 C H 1 C H 2 L E D 小 光 源 计 算 单 元 两 路 信 号 时 间 图 4 模拟速度 装置结构框图 7.2.5.3 测试系统连接如图 5所示。将模拟速度装置的两路输出信号 CH1、 CH2 分别加在被校测速仪光 幕靶探测面上。 系统按照仪器规定的时间预热,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图 5 模拟测速校准系统框图 7.2.5.4 将 模拟速度装置 的 两路信号技术参数 设置 与被校测速仪相同, 靶距设置为 L, 速度 值 为 V。 7.2.5.5

    20、在被测仪器量程范围内,均匀选取不少于 20个速度点,且覆盖起止点和实弹测速点。对每个 速度点测量 5次,测量值 Vx与标准值 V之差为模拟测速误差。 7.2.5.6 模拟测速误差按照公式( 5)计算, 结果 应符合 5.5.1的要求,测速范围应符合 5.4的 要求。 将结果 记录于表 A.7和 A.6 中。 %100= V VV x ( 5) 式中: 模拟测速 误差, 用百分比表示 ( %) ; Vx 速度测量值, 单位为米 /秒( m/s) ; V 速度标准值, 单位为米 /秒( m/s) 。 7.2.6 实际测速误差 7.2.6.1 在正常使用环境下,采用发射装置发射直径在( 4 20)

    21、mm 的 同一个 飞行物体为触发源 , 标 准测速仪测得 速度值 为标准值与 测速仪速度测量 值比较得到 的误差为实际测速误差。当测速仪用于枪弹 测速时,应采用弹丸为触发源进行实际测速误差的校准。 7.2.6.2 系统连接如图 6所示,将时间间隔测量仪的两路信号输入端并联接入被校测速仪校准口 CH1 和 CH2信号输出端。系统按照仪器规定的时间预热,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测速仪 模拟速度 CH1 装置 CH2 GA/T 8 图 6 实际测速校准系统框图 7.2.6.3 时间间隔测量仪的脉冲信号模式、触发电平数值的设置应与被校测速仪相同 , 以保证能够有 效测量到电平信号。 7.2.6.4 在测速

    22、范围内,应选择包括起止点附近的高、中、低 3个以上不同速度点进行测试,每个点 10发为一组。测试过程应保持试验环境、状态的一致性,若发现数值异常,应进行重测。 7.2.6.5 试验步骤如下: a) 按 7.2.1.3检查启动靶距发射装置发射管口部的距离; b) 按 7.2.1.4检查发射装置; c) 按 7.2.3检查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与光幕靶探测面的垂直度; d) 使用千分尺(或同等精度等级的量具)测量飞行物体的直径,应在( 4 20) mm之间 ; e) 将飞行物体装填到发射装置中处于待击发状态 , 采用单发平射方式发射 ; f) 更换飞行物体,重复 a) e)。 7.2.6.6 实

    23、际测速 误差按照公式( 5)计算。其中:标准速度值 V由时间间隔测量仪显示值 T和靶距 L 根据公式( 1)计算得到,测速仪显示值为速度测量值 Vx,结果应符合 5.5.2的要求,测速范围应符合 5.4的要求,将其记录于表 A.8中。 7.2.7 使用枪弹进行复核校准 当测速仪用于枪弹速度测量时,实际测速误差应按照本章节进行校准。 系统连接、试验程序同 7.2.6,试验条件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在正常使用环境条件下, 使用测试用枪发射枪弹作为触发源(允许使用 4.5 mm 气步枪发射气 枪弹)进行试验 ; b) 根据枪型、枪弹类型的特点,使用钢卷尺测量启动靶距枪口的距离应符合 GA 141

    24、、 GA/T 953 等标准相关要求 ; c) 检查射击用枪支,结 构应完整,能够 正常击发,枪膛内无异物 ; d) 将枪固定在专用枪架上,采用单发水平射击方式 ; e) 实际测速范围应符合 5.4的要求,误差计算及结果处理同 7.2.6.6。 8 校准结果表达 飞行物体 触发信号 测速仪时间间隔测量 单元 时间间隔 测量仪 飞行物体 触发信号 CH1 CH2 校准口 CH1 校准口 CH2 停止脉冲信号 停止靶 启动靶 启动脉冲信号 GA/T 9 8.1 校准后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由封面和校准数据组成。封面由校准机构确定统一格式,校准数 据按附录 A所列数据表格,并可根据被测仪器的情况进行

    25、填写。证书上的信息应满足以下要求 : a) 标题:“校准证书”;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 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 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 被校测速仪的描述 和明确标识 (铭牌内容 ); g)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被校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 h)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 校准环境的描述; k) 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 l) 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m)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

    26、等效标识; n) 校准结果仅对被测对象有效的声明; o)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8.2 校准原始记录及证书内页格式 参 见附录 A。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示例见附录 B,依据为 JJF1059.1。 9 复校间隔 按 照 GA/T 953的相关要求, 复校准时间间隔 宜 为一年。 GA/T 1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光幕靶测速仪校准记录 及证书内页 格式 (推荐) 光幕靶测速仪校准记录格式 如下: A.1基本信息 证书编号 :_仪器编号: _ 客户名称: _联系人: _ 型号 规格: _出厂编号: _ 制造厂名: _校准依据: _ 环境条件:温度: _ 相对湿

    27、度: _% 校准地点: _ 校准日期: _有效期: _ 校准员: _核验员: _ A.2 记录格式 A.2.1 主要标准器及其他设备记录格式如表 A.1 所示。 表 A.1 主要标准器及其他设备 序号 标准器 及其他设备 名称 型号规格 编号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或 最大允许误差 证书编号 有效期 A.2.2 工作正常性及要求的检查记录格式如表 A.2 所 示。 表 A.2 工作正常性及要求的检查 内容 结果 合格 不合格 A.2.3 光幕靶探测面与工作台面垂直度记录格式如表 A.3 所示。 表 A.3 光幕靶探测面与工作台面垂直度 单位: A.2.4 飞行物体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与光幕靶探测面的垂

    28、直度记录格式如表 A.4 所示。 表 A.4 飞行物体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与光幕靶面探测面的垂直度 单位: mm 标称值 实测值 误差 不确定度( k=2) 最大允许误差 测量 值 测量值 误差 不确定度 (k=2) 最大允许误差 GA/T 11 A.2.5 靶距记录格式如表 A.5 所示。 表 A.5 靶距 单位: mm 标称值 测量值 实测值 误差 不确定度( k=2) 最大允许误差 A.2.6 测速范围记录格式如表 A.6 所示。 表 A.6 测速范围 单位: m/s 测速范围 A.2.7 模拟测速误差记录格式如表 A.7 所示。 表 A.7 模拟测速误差 靶距 : 测量值( m/s) 标

    29、准值( m/s) 误差( %) 不确定度 (k=2) 最大允许误差 A.2.8 实际测速误差记录格式如表 A.8 所示。 表 A.8 实际测速误差 靶距: 测量值( m/s) 标准值( m/s) 误差( %) 不确定度 (k=2) 最大允许误差 GA/T 1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光幕靶测速仪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依据为 JJF 1059.1-2012。 本标例 以 XGK-2002型光幕靶 测速仪为例, 测速仪 测速范围为( 30 1000) m/s,靶距为 2.092 m。 B.1 光幕靶探测面与工作台面垂直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B.1.1 数学模型 由

    30、7.2.2可建立公式 ( B.1) 数学模型。 090 = ( B.1) 式中: 垂直度测量误差, 单位为度( ) ; 90 被校测速仪标称值, 单位为度( ) ; 0 标准器角度尺读取的标准角度值, 单位为度( ) 。 由于各输入量之间不相关,不确定度传播可用公式 ( B.2) 表示。 )()()( 022 uuu xc += ( B.2) 式中: )( cu 被校测速仪垂直度测量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单位为度( ) ; )( xu 被校测速仪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单位为度( ) ; )(0u 标准器角度尺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单位为度( ) 。 B.1.2 )( cu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

    31、定 B.1.2.1 )( xu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xu 主要来源为被校测速仪垂直度测量重复性。用角度尺测量光幕靶探测面与工作台面的垂直 度, 10次测量结果如表 B.1所示,采用 A类评定方法计算贝塞尔公式,得到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 度分量 )( xu =2.4 。 表 B.1 垂直度测量结果 测量序号 测量结果 1 89 55 2 89 55 3 89 55 4 90 GA/T 13 5 89 55 6 90 7 90 8 89 55 9 89 55 10 89 55 B.1.2.2 )( 0u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0u 的主要来源为标准器角度尺的示值误差,角度仪

    32、的示值误差为 5,按均匀分布, 3k= , 则 )(0u = ./ 9235 = 。 B.1.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见表 B.2。 表 B.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不确定度来源 不确定度种类 不确定度分量 数值 被测仪器测量重复性 A 类 )( xu 2.4 角度仪准确度 B 类 )(0u 2.9 B.1.4 )( cu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由于各引入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相互独立, 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 022 uuu xc += =3.8 B.1.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 k=2,则光幕靶探测面与工作台面垂直度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为 :

    33、U =7.6 B.2 靶距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B.2.1 数学模型 靶距的测量误差由多种因素构成,包括:靶距测量重复性、标准器准确度、工作环境温度、光幕靶 的平行度、飞行物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与光幕靶探测面的垂直度等。由 7.2.4可建立如公式 ( B.3) 所示的数学模型。 L = L0-Li ( B.3) 式中: GA/T 14 L 靶距测量误差 , 单位为毫米( mm) ; L0 被校测速仪靶距标称值 , 单位为毫米( mm) ; L1 实际测量值 , 单位为毫米( mm) 。 由于各输入量之间不相关,不确定度传播可用公式 ( B.4) 表示。 )()()()()()( 222202

    34、 prtic LuLuLuLuLuLu += ( B.4) 式中: )( Luc 被校测速仪靶距测量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 单位为毫米( mm) ; )(0Lu 被校测速仪靶距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单位为毫米( mm) ; )(iLu 标准器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单位为毫米( mm) ; )(tLu 环境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单位为毫米( mm) ; )(rLu 飞行物体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不垂直光幕靶探测面引入的不确定度 ,单位为毫米 ( mm) ; )(pLu 光幕靶探测面之间不平行引入的不确定度, 单位为毫米( mm) 。 B.2.2 )( Luc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35、 B.2.2.1 )(0Lu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 )(0Lu 主要是由被校测速仪靶距测量重复性引入。采用钢卷尺测量靶距,标称值为 2092 mm,10次测 量结果如表 B.3所示,采用 A类评定方法计算贝塞尔公式,得到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0Lu =0.17 mm。 表 B.3 靶距测量结果 测量序号 测量结果( mm) 1 2092.0 2 2092.0 3 2092.2 4 2092.2 5 2092.0 6 2092.5 7 2092.0 8 2092.0 9 2092.0 GA/T 15 10 2092.2 B.2.2.2 )(iLu 引入的 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 )(iLu 主

    36、要来源是钢卷尺示值误差。使用 7.5m钢卷 尺测量靶距,其上级计量机构 出具示值误差为 0.2 mm,按均匀分布, 3k= ,钢卷尺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2= 320 /. =0.12 mm。 B.2.2.3 )(tLu 引入的 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 )(tLu 主要来源是测量环境温度变化引入的 钢卷尺读数变化,钢卷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为 15,而 使用的温度在 18 28范围内,钢卷尺的线膨胀系数为 a=-1110-6,因此 环境温度的变化将引起钢卷 尺变形,从而产生测量误差为 : TaLL = , T 为环境温度相对标准温度的变化,若温度变化范围在 18 28,故 T = 6.5,

    37、当 L=2092 mm时,则 测量误差为 : L = 0.15 mm假设环境温度引入的误 差为均匀分布,则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tLu = 3150 /. =0.09 mm。 B.2.2.4 )(rLu 飞行物体 发射装置发射管轴线延长线与光幕靶探测面不垂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评定 )(rLu 的主要来源是 飞行物体运动轨迹与光幕靶探测面不垂直,运动轨迹与水平面形成角度。当 靶距 L =2092 mm,设飞行夹角 小于等于 1,则 L =L/cos 1-L =0.32 mm,服从均匀分布,则标准 不确定度为: )( rLu = 3320 /. =0.18 mm。 B.2.2.5 )( pLu

    38、 靶距测量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pLu 的主要来源是光幕面之间不平行。 通过多次反复测量 ,并通过精密调整 ,减少两靶不平行带来 的误差 ,可保证两靶的平行误差在 L5= 1 mm,服从均匀分布,则 )( pLu 标准不确定度为: )(pLu = 31/ =0.58 mm。 B.2.3 标准不确度分量汇总 表 标准不确定 度分量汇总表见表 B.4。 表 B.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不确定度来源 不确定度种类 符号 数值( mm) 被测仪器靶距测量重复性 A 类 )( 0Lu 0.17 钢卷尺示值误差 B 类 )( iLu 0.12 环境温度 B 类 )( tLu 0.09 飞行物

    39、体运动轨迹不垂直于光幕靶 B 类 )( rLu 0.18 光幕靶面之间不平行 B 类 )( pLu 0.58 B.2.4 )( Luc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的评定 由于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相互独立,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GA/T 16 )()()()()()( 222202 prtic LuLuLuLuLuLu += =0.64 mm B.2.5 扩展不确定度 的评定 取 k =2,则 靶距测量结果的 扩展不确定度 为 : U =1.28 mm B.3 模拟测速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B.3.1 数学模型 由 7.2.5可建立公式 ( B.5) 数学模型。 ix vvv = ( B.5) 式中:

    40、 v 速度测量误差, 单位为米 /秒( m/s) ; xv 被校测速仪速度测量值, 单位为米 /秒( m/s) ; iv 速度标准值, 单位为米 /秒( m/s) 。 由于各输入量之间不相关,不确定度传播可用公式 ( B.6)表示。 )()()( 22 ixc vuvuvu += ( B.6) 式中: )( vuc 被校测速仪测速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m/s; )( xvu 被校测速仪速度测量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m/s; )(ivu 标准装置速度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m/s。 B.3.2 )( vuc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B.3.2.1 )(xvu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xvu 由被校测速仪速度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cvu 和分辨力 )(fvu 组成。 1


    注意事项

    本文(GA T 1727-2020 光幕靶测速仪校准规范.pdf)为本站会员(figureissu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