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310 A 92 GA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共安全 行业标准 GA/T XXXX XXXX 法庭科学 硅藻检验技术规范 微波消解 -真空抽滤 -显微镜法 Forensic scienc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atom inspection 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microscopy (报批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布 GA/T XXXX XXXX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
2、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方法原理 . 1 5 实验室条件 . 1 6 检材提取和保存 . 4 7 硅藻检验 . 5 8 结果评价 . 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控制样品的制备和检验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微波消解罐的清洗 . 11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微波消解仪工作条件 . 12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滤膜视场划分和图像采集参数设置 . 13 GA/T XXXX 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
3、出。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法医检验分技术委员 会( SAC/TC 179/SC 6)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刑事科学 技术研究所、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刘超、胡孙林、温锦锋、田雪梅、戴维列、王松才、张小婷、黄炜。 GA/T XXXX XXXX 1 法庭科学 硅藻检验技术规范 微波消解 -真空抽滤 -显微镜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法医学硅藻检验的微波消解 -真空抽滤 -显微镜法。 本标准适用于法医学尸体器官组织及水样中硅藻的定性定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 是不
4、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 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26814-2011 微波消解装置 GA/T 147-1996 法医学尸体解剖 GA/T 148-1996 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包装及送检方法 JJG 550-1988 扫描电子显微镜试行检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硅藻 diatom 一种水生单细胞植物, 大小一般在 1m 500m之间。 4 方法原理 本方法利用硅藻细胞壁硅质具有耐强酸的特性,采用微波消解去除有机质,真空抽滤富集硅藻,光 学显微镜(以下简称为光镜)
5、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以 下简称为扫描电镜)分析硅藻种类和含量。 5 实验室条件 5.1 检材提取室(或解剖室) 5.1.1 设备 5.1.1.1 基本设备 符 合 GA/T 147-1996中 附录 A的 要求。 5.1.1.2 自来水过滤装置 GA/T XXXX XXXX 2 自来水出口应加装滤膜孔径小 于 1m的过滤装置。 5.1.2 实验耗材 5.1.2.1 器械 符 合 GA/T 147-1996中附录 B的 要求。 5.1.2.2 器皿 包括: a) 塑料试管; b) 塑料瓶; c) 塑料盒。 5.1.2.3 其它耗材 包括: a) 醋酸纤维滤膜:孔径 0.45m; b) 载玻片; c
6、) 胶带; d) 塑料吸管; e) 塑料袋 ; f) 毛刷。 5.1.3 试剂 甲醛(分析纯)。 5.2 硅藻检验室 5.2.1 仪器及设备 5.2.1.1 通风橱 通风橱应以耐酸、耐碱材料建造。 5.2.1.2 自来水过滤 装置 见 5.1.1.2。 5.2.1.3 微波消解仪 符合 GB/T 26814-2011的 要 求。 5.2.1.4 真空抽滤装置 与 消解液 接触的部件用耐酸材料制造,满足多通道抽滤,各通道间压力均匀,可调压力范围 为 60KPa 10KPa;滤杯安装拆卸方便,抽滤区域直径为 14mm 20mm。 5.2.1.5 显微镜 5.2.1.5.1 光镜 GA/T XXXX
7、 XXXX 3 配 40倍和 100倍 物镜。 5.2.1.5.2 扫描电镜 配真空镀膜设备 ,符合 JJG 550-1988 第 2章规定的要求,且能在不同放大倍数条件下将样品抽滤区 域分为若干个视场,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拍摄每个视场图 像。 5.2.1.6 电热板 可调节温度,最高加热温度 不小于 100。 5.2.2 量器具 包括: a) 分析天平: 感量 0.01g; b) 量筒; c) 移液器。 5.2.3 实验耗材 5.2.3.1 器械 包括: a) 手术剪; b) 镊子; c) 手术刀; d) 骨锯; e) 骨刮匙。 5.2.3.2 器皿 包括: a) 塑料试管; b) 塑料瓶;
8、c) 塑料盒; d) 塑料杯。 5.2.3.3 其它耗材 包括: a) 塑料吸管; b) 塑料袋; c) 醋酸纤维滤膜: 孔径 0.45m; d) 醋酸纤维膜 滤杯 :装有孔径 0.45m 的醋酸纤维滤膜的滤杯; e) 尼龙滤膜:孔径 0.45m; f) 尼龙膜滤杯:装有孔径 0.45m 的尼 龙滤膜的滤杯; g) 载玻片与盖玻片; h) 胶带 ; i) 扫描电镜样品座; GA/T XXXX XXXX 4 j) 碳导电胶带。 5.2.4 纯水和试剂 5.2.4.1 纯水 不低 于 GB/T 6682-2008规定的 二级水。 5.2.4.2 试剂 包括: a) 硝酸(分析纯); b) 30过氧
9、化氢溶液(分析纯); c) 氢氟酸(分析纯); d) 无水乙醇(分析纯); e) 乙酸 -丁香酚混合试剂:乙酸(分析纯)和丁香酚(分析纯)按体积比 7:3 混合的溶液; f) 2mol/L 氢氧化钠溶液:用氢氧化钠(分析纯)和纯水配制。 6 检材提取和保存 6.1 注意事项 包括: a) 检材提取室应定期制备控制 样品,控制样品制备方法和要求 见附录 A; b) 控制样品制备、检材提取所使用 5.1.2 中的 实验耗材均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c) 解剖前,使用经 5.1.1.2 过滤后的水冲洗尸体 表面。 6.2 器官组 织的提取和保存 6.2.1 胸、腹腔未开放尸体器官组织的提取和保
10、存 6.2.1.1 提取部位和顺序 依次提取肝、肾、肺,必要时,再提取股骨等其它器官组织。 6.2.1.2 提取方法 各器官组织的提取方法如下: a) 肝脏: 提取 含有包膜的肝脏组织约 100g; b) 肾脏: 提取一侧肾脏,尽量保持包膜完整; c) 肺脏:提取肺脏边缘组织约 100g; d) 骨骼:提取 股 骨 1 根,如股骨缺则提取胫骨,如胫骨缺则提取肱骨; e) 其它器官组织: 按 GA/T 148-1996 规 定的方法 提取其它器官组织。 6.2.1.3 器官组织的保存 提取的器官组织分别装入合适的容器中,不加任何防腐剂,不能立即送检的应冷冻保存。 6.2.2 胸、腹腔开放尸体器官
11、组织的提取和保存 6.2.2.1 提取部位和方法 GA/T XXXX XXXX 5 按 6.2.1.2 d) 提取 骨骼检材。 6.2.2.2 器官组织的保存 见 6.2.1.3。 6.3 水样的提取和保存 6.3.1 提取位置 提取以下位置水样: a) 已知尸体入水点的,应提取入水点处及发现尸体处水样; b) 未知尸体入水点的,应提取发现尸体处水样,如存在疑似入水点,还应提取疑似入水点处水样。 6.3.2 提取方法 按下述两种方法 分别提取水样: a) 方法一:直接采取采样点水样 500mL,水深不足 1m 的,取底部水样,水深超过 1m 的,取水 面下 1m 以下水样,用塑料瓶装; b)
12、方法二:用 5.1.2.3 f)中的毛 刷刷洗采样点岸堤(或水中石头、水草等),取混浊液 500mL, 用塑料瓶装。 6.3.3 水样的保存 每 500mL水样加 5.1.3中的甲醛 25mL,密封后室 温保存。 7 硅藻检验 7.1 注意事项 包括: a) 硅藻检验室应定期 制备控制样品,控制样品制备方法和要求 见附录 A; b) 除消解罐外,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 5.2.3 中的实验耗材均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污染,微波消 解罐的清洗见附录 B。 7.2 检材取样 7.2.1 器官组织的取样 7.2.1.1 肝脏的 取样 方法为: a) 切除肝 脏表面组织; b) 换手术刀,切取约 10g 深
13、部组织,参照附录 C 中每个消解罐中肝组织量,将其均分为若干份, 分别置塑料 试管中。 7.2.1.2 肾脏的 取样 方法为: a) 沿肾外缘纵向切开包膜,剥离; GA/T XXXX XXXX 6 b) 换手术刀, 切取 约 10g 深部组织,参照附录 C 中每个 消解罐中肾组织量,将其均分为若干份, 分别置塑料试管中。 7.2.1.3 肺脏的 取样 方法为: a) 切除 肺表面组 织 ; b) 换手术刀,切取约 2g 组织, 参照附录 C 中每个消解罐中 肺组织量,将其均分为若干份,分别 置塑料试管中。 7.2.1.4 骨髓的取样 方法为: a) 刮净骨骼 上的软组织和骨膜; b) 用纯水冲
14、洗骨骼 3 次; c) 锯开骨干,用手术刀去除与锯片接触的骨髓组织; d) 用刮匙刮取全部骨髓组织,置塑料盒(或塑料袋、塑料试管)中; e) 取约 10g 骨髓组织, 参照附录 C 中每个消解罐中骨髓 组织量,将其均分为若干份,分别置塑 料试管中; f) 剩余组织置原包装物中冷冻保存。 7.2.1.5 其它器官组织的取样 方法 参照 7.2.1.1进 行。 7.2.2 水样的取样 将水样摇匀 ,取 10mL 100mL水样 置塑料试管中。 7.3 消解 7.3.1 器官组织的消解 采用微波消解,微波消解 条件参见附录 C。 7.3.2 水样的消解 按水样与硝酸体积 比 5:1的比例加入 5.2
15、.4.2 a)中的硝酸后置 5.2.1.6中的电热板上在 80 90条件 下加热 30min。 7.4 真空抽滤 7.4.1 光镜检验滤膜样品的制备 方法如下: a) 按消解液与纯 水体积比 1:5 的比例加纯水至消解罐, 稀释消解液; b) 将稀释后同一检材的消解液合并倒入 5.2.3.3 d)中的同一醋酸纤维膜滤杯中抽滤; c) 加 50mL 纯水继续抽滤,使滤膜表面接近中性; d) 取出滤膜,在 5.2.1.6 中的电热 板上烘干。 7.4.2 扫描电镜检验滤膜样品的制备 GA/T XXXX XXXX 7 方法如下: a) 按消解液与纯水 体积比 1:5 的比例加纯水至消解罐,稀释消解液
16、; b) 将稀释后同一检材的消解液合并倒入 5.2.3.3 f)中的同一尼龙膜滤杯中抽滤; c) 加 50mL 纯水继续抽滤,使滤膜表面接近中性; d) 加 5.2.4.2 d)中的无水乙醇 10mL 继续抽滤,去除滤膜内水分; e) 取出滤膜,在 5.2.1.6 中的电热板上烘干。 7.5 硅藻检验 7.5.1 硅藻光镜检验 7.5.1.1 滤膜透明化处理 方法 如下: a) 取 载玻片, 在中心滴加 2 滴 3 滴 5.2.4.2 e)中的乙酸 -丁香酚混合试剂; b) 将滤膜置于乙酸 -丁香酚混合试剂上; c) 在滤膜上滴加 1 滴 2 滴 5.2.4.2 e)中的乙酸 -丁香 酚混合试
17、剂,加盖盖玻片。 7.5.1.2 光镜检验 采 用 5.2.1.5.1中的光镜观察经 7.5.1.1制备的玻片,方法如下: 根据硅藻个体大小采用不同的放大倍数观 察、拍照; a) 记录硅藻种类和数量,并按以下公式计算器官组织和水样中的硅藻含量 。 = W N10C . (1) 式中: C 器官组织或水样中硅藻的含量,单位为 个每 10克组织(个 /10g组织)或个每 10毫升水样(个 /10mL 水样); N 所检验的硅藻总数,单位为个; W 器官组织重量或水样体积,单位为克或 毫升( g或 mL); 分析区域面积占滤膜抽滤区域面积的百分比。 7.5.2 硅藻扫描电镜检验 7.5.2.1 滤膜
18、导电处理 用 5.2.3.3 h) 中的碳导电胶带将滤膜粘于 5.2.3.3 g) 中的扫描电镜样品座表面,在真空镀膜设备中镀 金属膜 ,控制膜厚为 10nm 30nm。 7.5.2.2 扫描电镜检验 采 用 5.2.1.5.2中的扫描电镜观察经 7.5.2.1处理后的滤 膜,方法如下: a) 参照附 录 D 中的参数设置,在合适放大倍数下将滤膜抽滤区域划分为多个视场,并以手动或 自动方式拍摄每个视场图像; b) 观察所拍摄视场图像,如发现疑似硅藻的颗粒,调节样品位置至相应视场,在更高放大倍数下 观察颗粒微观形貌并拍摄图像,根据颗粒的形状和表面纹理结构判断其是否为硅藻及属何种硅 藻; c) 记
19、录硅藻种类和数量,并按公式( 1)计算 器官组织和水样中的硅藻含量。 GA/T XXXX XXXX 8 8 结果评价 8.1 结果有效性 只有在排除实验室污 染后,检验结果才有效。 8.2 结果表述 如检材未检出硅藻,则检验结果表述为:检材中未检出硅藻。 如检材中检出硅藻,则检验结果应表明检材中检出的硅藻的种类和 含量。 GA/T XXXX XXXX 9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控制样品的制备和检验 A.1 控制样品的制备 A.1.1 检材提取室(或解剖室)控制样品的制备 A.1.1.1 实验耗材和试剂监测样品的制备 将除 胶带外 的 5.1.2中的实验耗材用纯水冲洗 2次,收集第
20、二次的冲洗液于塑料瓶中,加入 5.1.3中的 甲醛 5mL,室温 下保存。 A.1.1.2 空气监测样品的制备 将塑料袋于洁 净的实验台面铺开,用镊子夹取 5.1.2.3 a)中的 醋酸纤维滤膜 置 塑料袋 上, 3h后取出 置两个 5.1.2.3 b)中的 载玻片之间,在滤膜暴露于空气的一面(即正面)做好标记,用 5.1.2.3 c)中的 胶 带固定玻片两端后将其置塑料盒或塑料袋中 ,室温下保存。 A.1.1.3 实验用水监测样品的制备 用塑料瓶接取 约 1000mL经 5.1.1.2过滤后的水样,室温下保存 。 A.1.2 硅藻检验室控制样品的制备 A.1.2.1 实验耗材和试剂监测样品的
21、制备 将除胶带、 扫描电镜样品座、碳导电胶带外的 5.2.3中的实验耗材用纯水冲洗 2次,收集第二次的冲 洗液于塑料瓶中,加入 5.2.4.2 a)中的硝酸、 5.2.4.2 b)中的 30过氧化氢溶 液、 5.2.4.2 d)中的无水乙 醇各 5mL,室温下保存。 A.1.2.2 空气监测样品的制备 方法 与 A.1.1.2相同 。 A.1.2.3 实验用水监测样品的制备 用塑料瓶 接取约 1000mL经 5.2.1.2过滤后的水 样,室温下保存。 A.1.2.4 消解罐监测样品的制备 将按 附 录 B清洗干净的消解罐用纯水冲洗 2次,收集第二次的冲洗 液于塑料瓶中,室温下保存。 A.2 控
22、制样品的检验 A.2.1 检材提取室(或解剖室)控制样品的 检验 A.2.1.1 实验耗材和试剂监测样品的检验 GA/T XXXX XXXX 10 A.2.1.1.1 光镜检验 方法如下: a) 将经 A.1.1.1 制备的样品倒入 5.2.3.3 d)中的醋酸纤维膜滤杯中抽滤; b) 加 50mL 纯水继 续抽滤,使滤膜表面接近中性; c) 取出滤膜,在 5.2.1.6 中的 电热板上烘干; d) 按 7.5.1 进行硅藻检验 。 A.2.1.1.2 扫描电镜检验 方法如下: a) 将 经 A.1.1.1 制备的样品倒入 5.2.3.3 f)中的尼龙膜滤杯中抽滤; b) 加 50mL 纯水继
23、续抽滤,使滤膜表面接近中性; c) 加 5.2.4.2 d)中的无水乙醇 10mL 继续抽滤,去除滤膜内水分; d) 取出滤膜,在 5.2.1.6 中的 电热板上烘干; e) 按 7.5.2 进行硅藻检验。 A.2.1.2 空气监测样品的检验 见 7.5。 A.2.1.3 实验用水监测样品的检验 方法 与 A.2.1.1相 同。 A.2.2 硅藻检验室控制样品的 检验 A.2.2.1 实验耗 材和试剂监测样品的检验 方 法与 A.2.1.1相同 。 A.2.2.2 空气监测样品的检验 见 7.5。 A.2.2.3 实验用水监测样品的检验 方 法与 A.2.1.1相同。 A.2.2.4 消解罐监
24、测样品 的检验 方法与 A.2.1.1相同。 A.3 控制样品制备和检验的周期 A.3.1 检材提取室控制样品制备和检验的周期 每 3个月不少于 1次 。 A.3.2 硅藻检验室控制样品 制备和检验的周期 消解罐使用前均应进行 消解罐监测样品制备和检验,其它控制样品 制备和检验每 月 不少于 1次 。 GA/T XXXX XXXX 11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微波消解罐的清洗 微波消解仪所使用的消解罐采用成本较高的耐压、耐温、耐酸材料制造,一次性使用不合实 际,因 此使用微波消解仪消解完一批样品后,为避免消解罐中有硅藻残留而污染下批样品,需将其清洗干净。 宜按 表 B.1中的方
25、法一或方法二对使用后的消解罐进行清洗。 表 B.1 微波消解罐的清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步骤 a)用经 5.2.1.2 中的自来水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水 将消解罐冲洗干净; b)用纯水将消解罐冲洗 1 遍 2 遍; c)将消解罐置于 5.2.4.2 f)中的 2mol/L 氢氧化 钠溶液中浸泡 2h 以上; d)取出消解罐,用纯水冲洗 2 遍 3 遍; e)将消解罐置于纯水中浸泡 10min 以上; f)取出消解罐,备用。 a)用经 5.2.1.2 中的自来水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水将消解 罐冲洗干净; b)用纯水将消解罐冲洗 1 遍 2 遍; c)参照附录 C 中微波清洗程序对消解罐进行清洗; d)
26、取出消解罐,将消解液倒入废液罐; e)用纯水将消解罐冲洗 2 遍 3 遍; f)将消解罐置于纯水中浸泡 10min 以上; g)取出消解罐,备用。 GA/T XXXX XXXX 12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微波消解仪工作条件 微波消解为高温高压作业,为安全起见,请严格遵守微波 消解仪说明书中关于仪器使用的规定,消 解最高温度和压强不得超过规定范围。微波消解仪工作条件参照表 C.1, 由于各厂商提供的产品不同, 工作条 件会有差异,请优先选用仪器说明书中推荐并经实验验证、优化的工作条件。 表 C.1 微波消解仪工作条件 程序 样品 试剂 设定功率 W 上升至设 定功率时 间 min
27、 设定功率 保持时间 min 冷却时间 min 名称 数量 a 名称 数量 b mL 消解罐 清洗 无 0 HF 6 800 5 10 30 器官 组织 消解 肺 2.0g HNO3 8 800 5 10 30 H 2O2 2 肝 3.5g HNO3 8 800 5 10 30 H 2O2 2 肾 3.5g HNO3 8 800 5 10 30 H 2O2 2 骨髓 1.3g HNO3 6 600 5 10 30 H 2O2 2 其它器官 组织 3.5g HNO3 8 800 5 10 30 H2O2 2 a 每个消解罐所加样品量。 b 每个消解罐所加试剂量。 GA/T XXXX XXXX 1
28、3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滤膜视场划分和图像采集参数设置 表 D.1给出了 滤膜视场划分和图像采集 参数的设置,根据该设置得到的视场划分结果如图 D.1所 示。 表 D.1 滤膜视场划分和图像采集参数 参 数 设置 滤膜抽滤区域直径 16mm 扫描电镜加速电压 20 kV 扫描电镜束斑 6.0 扫描电镜放大倍数 400 所采集图像的分辨率 1024 800 划分视场总数 468 个 每个视场大小 0. 707mm 0. 553mm 分析区域面积(即全部视场的总面积) 占滤膜抽滤区域面积的百分比 91% 视场图像拍摄方式 自动 每个视场扫描采集耗时 10s 全部视场图像拍摄耗时 1.3h 图 D.1 400 倍下滤膜视场划分结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