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L T 467-2019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pdf

    • 资源ID:1498279       资源大小:21.20M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L T 467-2019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pdf

    1、 ICS 27.100 F 24 备案号: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467 2019 代替 DL / T 467 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Performance test for pulverizers and pulverizing systems of power station 2019-06-04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 / T 467 2019 I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角标、符号、单位 . 3 5 制粉系统型式及性能要求 . 4 5.

    2、1 制粉系统型式 . 4 5.2 制粉系统的性能要求 . 4 6 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 . 5 6.1 需要测试的参数 . 5 6.2 测试仪器设备 . 5 6.3 测点布置 . 6 6.4 试验项目 . 11 6.5 测试规范 . 11 7 试验的组织 . 20 7.1 试验前应达成的协议 . 20 7.2 试验大纲 . 21 7.3 试验条件 . 21 7.4 试验的进行 . 22 7.5 试验原始记录的整理 . 22 7.6 试验数据处理 . 22 7.7 试验报告 . 22 8 测量方法 . 23 8.1 出力测量 . 23 8.2 风量测量 . 23 8.3 风压测量 . 3

    3、0 8.4 煤粉取样及筛分 . 30 8.5 原煤取样 . 32 8.6 功率测量 . 33 9 误差分析及测量准确度的检验 . 34 9.1 误差消除 . 34 9.2 测量准确度的检验 . 3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常见的制粉系统型式原则性系统图 . 3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运行特性试验综合表 . 40 附录 C(资料性附录)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性能试验综合表 . 42 附录 D(资料性附录)中速磨煤机性能试验综合表 . 44 附录 E(资料性附录)风扇磨煤机纯空气通风特性试验综合表 . 46 附录 F(资料性附录)风扇磨煤机特性试验综合表 . 47 DL

    4、/ T 467 2019 II 附录 G(资料性附录)中国主要城市大气压力和湿空气密度 . 49 附录 H(资料性附录)常用气体的一般性质 . 50 附录 I(资料性附录)气体和烟气的粘度 . 51 附录 J(规范性附录)标准测速管 . 52 附录 K(规范性附录)非标准测速管 . 58 附录 L(规范性附录)煤粉取样管及系统 . 59 附录 M(规范性附录)煤粉活动取样 . 65 附录 N(规范性附录)标准筛筛孔基本尺寸表 . 66 附录 O(规范性附录)煤粉粒度分布坐标图 . 67 附录 P(规范性附录)功率表接线图 . 68 DL / T 467 2019 I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

    5、/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 DL/T 467 2004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本标准与 DL/T 467 2004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第 3章“术语和定义”中风机功率、风机电耗、制粉电耗三项内容; 修改了第 4章“角标、符号和单位”中部分角标和符号; 修改了第 5 章“制粉系统及磨煤机的性能要求”,各种类型的制粉系统及磨煤机的性能要 求统一提出,不再按类型分列,制粉系统原则性系统图移至附录(见附录 A); 增加了

    6、第 6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需要测试或记录的参数”一节; 增加了第 6 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测试仪器设备”一节,对试验仪器 提出了要求; 修改了第 6 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将测点布置要求集中在“测点布置” 一节中,对含粉管道的测点布置提出了明确要求; 增加了第 6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中振动和噪音测点的布置要求; 修改了第 6 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对性能试验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进行 了规定,试验项目不再按制粉系统类型分列; 修改了第 6 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中钢球量的测量方法,补充了利用弦长 计算球位的计

    7、算公式; 修改了第 6 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对中速磨煤机最小出力试验进行了更 为明确的规定; 增加了第 6 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中直吹式制粉系统风量特性试验的相关 内容; 增加了第 6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中优化试验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第 6 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中变加载中速磨煤机及反加载力系统的 相关内容; 增加了第 6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中动静态组合式粗粉分离器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第 6 章“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中热态一次风量分配校核及调整试验、 煤粉分配调整试验、漏风试验的相关内容; 增加了第 7章“试验的组

    8、织”中“试验前应达成的协议”一节; 增加了第 7 章“试验的组织”中“试验大纲”、“试验报告”两节,对试验大纲和试验报 告的编写提出了要求; 增加了第 7章“试验的组织”中“试验数据处理”一节; 修改了第 8章“测量方法”中纯空气气流流量测量方法, 根据 ISO 3966-2008对风量测量方 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标准测速管的特性移至附录(见附录J); 增加了第 8 章“测量方法”乏气带粉量的取样方法和要求,并对煤粉取样进行了更为详细 的规定; 修改了第 8章“测量方法”,对煤粉筛分提出了明确要求; DL / T 467 2019 IV 增加了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性能试验综合表(见附录 C) ;

    9、 增加了滤筒式等速取样管、旋转式煤粉取样管(见附录 L) ; 修改了标准试验筛筛孔基本尺寸表 (见附录 N) ,删除了与原英制、美制试验筛目数的对照, 补充了筛孔大于 4mm的部分。 修改了煤粉粒度分布坐标图(见附录 O) ,重新绘制了坐标图,并增加了示例。 本标准中的“对数 -线性法求平均流速” ( 8.2.5) 、 “对数 -契比雪夫法求平均流速”( 8.2.6)按照 ISO 3966 2008的部分内容进行编写。 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附录 I均为资料 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 J、附录 K、附录 L、附录 M、附录 N、附录

    10、O、附录 P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锅炉标准化委员会( DL/TC0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 试验研究院、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恒盛益达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本标准起草人:晋中华 张安国 张锋 敬小磊 时勇强 潘存华 江澄宇 李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L/T 467-1992 磨煤机试验规程 DL /T 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 本标准于 1992年首次发布,此次为第二次修订。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

    11、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 二条一号, 100761) 。 DL / T 467 2019 1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的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燃煤发电厂磨煤机及制粉系统的设备性能验收或性能鉴定、设备运行调整试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 475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T 6075.1-2012 机械振动 在非旋转部件

    12、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 第 1部分:总则 GB/T 17248.3-1999 声学 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 工作位置和其它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 现场简易法 DL/T 567.5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第 5部分:煤粉细度的测定 DL/T 942-2005 直吹式制粉系统的煤粉取样方法 DL/T 5145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ISO 3966, 2008-07-15 封闭管道中流体流量测量 - 使用皮托管的速度面积方法 ( Measurement of fluid flow in closed conduits - Velocity area method using Pitot

    13、 static tubes)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粉细度 fineness of pulverized coal 大于一定粒级的煤粉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用煤粉在筛孔尺寸为 x (m)的试验筛上筛后剩余量 所占的百分比 R x ( %)来表示。煤粉细度 R x 和煤粉粒径 x 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煤粉中颗粒的分布规律, 它可以用 Rosin-Rammler方程来表示: n bx x eR _ 100= ( 1) 式中: R x 煤粉细度, %; b 反映煤粉粗细程度的常数; x 煤粉粒径, m; n 煤粉的均匀性指数,反映煤粉粒径分布的指数,取决于制粉设备的型式。

    14、对式( 1)两边取双对数得到: lgln( 100/R x ) = lg b + n lg x ( 2) 根据式( 2)可以绘制煤粉细度和煤粉粒径之间的双对数坐标关系图(附录 O) ,不同粒径下的煤 粉细度在此坐标图上应满足直线关系。 根据式( 2)可以导出煤粉均匀性指数的计算式: DL / T 467 2019 2 2 1 lg 100 lnlg 100 lnlg 21 x x RR n xx = ( 3) 不同粒径下的煤粉细度的换算式为: n x x x x R R = 1 2 1 2 100 100 ( 4) 3.2 原煤粒度 raw coal sizing 进入磨煤机前的大于某一尺寸原

    15、煤颗粒的质量百分数。 3.3 再循环风 recirculated air 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中,从排粉机出口返回到磨煤机进口(或出口)的乏气。 3.4 乏气 vent air 从细粉分离器出来的空气(或烟气 空气的混合物)和煤粉的混合物。 3.5 一次风 primary air 输送煤粉进入燃烧器的空气(或烟气 空气的混合物) 。 3.6 石子煤 refuse from pulverizer 从中速磨煤机排出的矸石、煤粒和铁件等。 3.7 磨煤机功率 power consumption of pulverizer 磨煤机驱动装置输入的电功率。 3.8 风机功率 power consumpti

    16、on of fan 一次风机、排粉机、炉烟风机驱动装置输入的电功率。 3.9 磨煤机电耗 power consumption rate of pulverizer 磨制每吨煤磨煤机所消耗的电能,等于磨煤机实际运行功率 P M 除以磨煤机出力 B M ,即: M M M B P E = ( 5) 3.10 风机电耗 power consumption rate of fan 磨制每吨煤一次风机、排粉机、炉烟风机所消耗的电能,等于各风机实际运行功率之和 P Fan 除以 磨煤机出力 B M ,即: M Fan Fan B P E = ( 6) 当风机同时为几套制粉系统提供风量时, 按试验制粉系统的

    17、通风量占风机总风量的百分比计算试 验制粉系统消耗的功率。 3.11 制粉电耗 power consumption rate of pulverizing system DL / T 467 2019 3 磨制每吨煤制粉系统所消耗的电能。制粉电耗等于磨煤机电耗、风机电耗和制粉系统其他设备电 耗的总和。制粉系统其他设备电耗可能包括:给煤机电耗 E Fe 、动态分离器电耗 E Cla 、密封风机电耗 E SF 、电动锁气器电耗 E AL 等,等于各自的实际运行功率与磨煤机出力的比值。 E sy =E M +E Fan +E Fe +E Cla +E SF +E AL ( 7) 3.12 制粉系统漏风

    18、率 air leakage ratio of pulverizing system 在负压制粉系统中,通过系统部件漏入系统的空气占系统入口干燥剂总量的质量份额。 3.13 直吹式制粉系统 direct-fired pulverizing system 磨煤机直接向燃烧器输送煤粉的系统。通常包括中速磨煤机、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风扇磨煤机 (三介质干燥、二介质干燥)直吹式制粉系统。 3.14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 storage pulverizing system 磨煤机磨制出来的煤粉先储存在煤粉仓里,然后再按需要供给各燃烧器的制粉系统,根据送粉介 质的不同分为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制粉系统、 中间储

    19、仓式热风送粉 (炉烟干燥或热风干燥) 制粉系统。 3.15 半直吹式制粉系统 semi-direct-fired pulverizing system 磨煤机磨制出来的煤粉经细粉分离器分离出来后,再由热风将煤粉直接向燃烧器输送的系统。 角标、符号、单位 4.1 角标 本标准中,常用的角标及其意义见表 1。 表 1 角标 角标 意义 位置 角标 意义 位置 1 进口 下角标 Fe 给煤机 下角标 2 出口 下角标 ha 热风的 下角标 a 大气 下角标 hg 热烟气的 下角标 av 平均的 下角标 inc 隔绝 下角标 ag 干燥剂 下角标 le 漏风 下角标 at 石子煤 下角标 max 最大

    20、的 下角标 b 堆积的 下角标 min 最小的 下角标 cr 临界的 下角标 M 磨煤机 下角标 ca 冷风的 下角标 Mot 电动机 下角标 cg 冷烟气的 下角标 opt 最佳的 下角标 co 混合 下角标 pc 煤粉的 下角标 Cla 粗粉分离器 下角标 re 回粉 下角标 Cyc 细粉分离器 下角标 rc 原煤的 下角标 Dis 煤粉分配器 下角标 rg 再循环 下角标 dg 干烟气的 下角标 s 密封风 下角标 e 有效的 下角标 sy 制粉系统 下角标 fil 装满的 下角标 t 三次风 下角标 Fan 风机 下角标 标准状态 上角标 DL / T 467 2019 4 4.2 符

    21、号、单位 本标准中,常用的符号及其意义、单位见表 2。 表 2 制粉系统常用符号及意义、单位 符号 意义 单位 符号 意义 单位 A ad 原煤空气干燥基灰分 % p p 流体静压力 Pa B M 磨煤机出力 t/h p d 流体动压力 Pa E M 磨煤机电耗 kWh/t P M 磨煤机功率 kW E Fan 风机电耗 kWh/t P Fan 风机功率 kW E sy 制粉电耗 kWh/t Q 标准状态下风量 m 3 /h HGI 哈氏可磨性指数 / Q M 磨煤机通风量 m 3 /h( kg/s) K VTI VTI可磨性指数 / Q net, ar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K e

    22、煤的冲刷磨损指数 / R x 煤粉细度或原煤粒度 % M ar 原煤收到基水分 % t cg 冷烟气温度 M ad 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 % t Cyc 细粉分离器介质温度 M f 原煤外水分 % t hg 热烟气温度 M pc 煤粉水分 % t M 磨煤机介质温度 n 煤粉均匀性指数 / t Cla 粗粉分离器介质温度 p a 大气压力 Pa V daf 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 p Cyc 细粉分离器风压 Pa Y ha 热风门开度 % p Fan 风机风压 Pa Y ca 冷风门开度 % p M 磨煤机风压 Pa Y co 混合风门开度 % p Cla 粗粉分离器风压 Pa Cla, fi

    23、 粗粉分离器细粉带出率 % p M 磨煤机差压 Pa Cla, cr 粗粉分离器粗粉带出率 % p Cla 粗粉分离器差压 Pa Cla 粗粉分离器效率 % p Cyc 细粉分离器差压 Pa b 堆积密度 kg/m 3 制粉系统型式及性能要求 1.1 制粉系统型式 常见的制粉系统型式有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 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乏气送 粉制粉系统、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炉烟干燥热风送粉制粉系统、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 统、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冷一次风机制粉系统、中速磨煤机直吹式热一次风机制粉系统、风扇磨煤机三 介质干燥直吹式制粉系统、风扇磨煤机二介质干燥直吹式制粉系统、双进双

    24、出钢球磨煤机半直吹式制 粉系统等,其原则性系统图分别如附录 A图 A.1A.9所示。 1.2 制粉系统的性能要求 制粉系统的性能应满足下述要求: a) 在设计条件下,磨制设计煤种时,磨煤机出力应能达到保证值,风扇磨煤机的提升压头应同 时满足设计要求。 b) 煤粉细度及煤粉均匀性应能满足设计要求。 c) 磨煤机电耗、风机电耗、其他设备电耗不应高于保证值。 DL / T 467 2019 5 d) 磨煤机的噪音和振动不应高于保证值。 e) 磨煤机出口风量及风温应能满足设计要求。 f) 各送粉管道风量及煤粉分配应能满足设计要求。 g) 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磨煤机应在最佳通风量下运行。 h)

    25、 对于中速磨煤机,石子煤排放量或石子煤发热量不应超过保证值或本标准 6.5.10.3的规定。 i) 对于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制粉系统、 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炉烟干燥热风送粉制 粉系统、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半直吹式制粉系统,三次风量不应超过设计值。 j) 对于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炉烟干燥热风送粉制粉系统,两套细粉分离器通风量应平衡。 试验项目、内容要求及测点布置 1.3 需要测试的参数 磨煤机和制粉系统性能试验应测试下列参数,根据试验项目、试验目的、试验要求的不同,可选 择部分测试参数或增加其他的测试参数。 a) 磨煤机出力:通过标定后的给煤机给煤量得到(见本标准 8.1) 。 b) 原煤

    26、粒度:通过原煤取样筛分得到。 c) 原煤水分:通过原煤取样化验分析得到。 d) 原煤的可磨性指数:通过原煤取样化验分析得到。 e) 煤粉水分:通过煤粉取样化验分析得到。 f) 煤粉细度:通过煤粉取样筛分得到。 g) 磨煤机出口送粉管道的煤粉量:通过煤粉取样称重计算得到。 h) 磨煤机出口送粉管道的风量: 通过标定后的测速元件在磨煤机出口送粉管道上测量管内动压 计算得到。 i) 制粉系统通风量:通过实际测量或经标定的风量测量装置测量得到。 j) 干燥剂 (热风或烟气 )温度:通过现场表计记录或实际测量得到。 k) 环境空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得到。 l) 冷风温度:通过现场表计记录或

    27、实际测量得到。 m) 磨煤机入口 (空气或烟气混合后的 )温度:通过现场表计记录或实际测量得到。 n) 原煤温度:采用温度计测量得到。 o) 磨煤机出口风粉混合物温度:通过现场表计记录或实际测量得到。 p) 中速磨煤机加载力:通过现场表计记录得到。 q) 石子煤量或石子煤发热量:通过称量一段时间排出的石子煤计算得到,若石子煤量超过磨煤 机额定出力的 0.05%,应对石子煤进行缩分取样,化验分析得到石子煤发热量。 r) 钢球装载量:通过测量磨内钢球体积计算得到或称量全部加装钢球量得到。 s) 磨煤机料位:通过现场表计记录得到。 t) 磨煤机振动:通过振动表测量得到。 u) 磨煤机噪音:通过声级计

    28、测量得到。 v) 各风门的开度:通过现场表计记录得到。 w) 磨煤机、风机、粗粉分离器、细粉分离器 (除尘器 )等主要设备的进出口静压:通过现场表计 记录或实际测量得到。 x) 磨煤机、风机等设备的工作电流:通过现场表计记录得到。 y) 磨煤机、风机、给煤机、粗粉分离器、电动锁气器等设备的功率:通过功率表或电能表测量 得到。 1.4 测试仪器设备 a) 煤粉取样装置:用于煤粉取样。按 8.4.2 选择合适的煤粉取样装置,煤粉取样装置应经过比 DL / T 467 2019 6 对检验。 b) 微压计:用于测量气流动压和静压,应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 c) 皮托管:用于测量气流动压、静压。 d)

    29、靠背管:用于测量含粉气流的动压,应用皮托管在实际测点处进行标定。 e) 温度计:用于测量气流的温度,校验过的热电偶或量程合适的玻璃管温度计。 f) 试验筛:用于煤粉样、原煤样的筛分。对于原煤筛分,应根据试验要求选择筛孔孔径。对于 煤粉筛分,试验筛的筛孔孔径和数量按 8.4.4要求进行选择。应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 g) 天平:用于煤粉样的称量,精度不低于 0.01g。应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 h) 测振仪:用于测量磨煤机的振动情况。可测量位移(峰 -峰值) 、速度(均方根值) ,且最低 响应频率不大于 10Hz。应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 i) 声级计:用于测量磨煤机的噪音。精度为 II级以上,灵敏度

    30、误差不大于 0.5dB(A)。应在检验 合格有效期内。 j) 功率表:用于测量磨煤机、风机等设备的实际功率。应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内。 k) 秒表:用于取样过程中的计时。如果采用电能表电枢转数来测量功率,采用秒表计时。 l) 卷尺:用于测量管道尺寸、钢球磨煤机的钢球量等。 m) 磅秤:用于给煤机标定时称量原煤。 n) 样品容器:用于密封保存煤粉样和原煤样。 1.5 测点布置 1.5.1 风量测孔的设置 6.3.1.1 对于圆形管道,当风量测点上游直段 L 1 10D( D 为被测管道当量直径) ,下游直段 L 2 3D, 且其中无风门挡板等局部阻力元件的情况下,可只开设一个测孔,而且可采用事先经过标定的代表点 的测量方法。如不满足上述直段条件,应开设 23个测孔(沿圆周均布) 。 6.3.1.2 对于矩形管道,应尽量选择上游直段和下游直段


    注意事项

    本文(DL T 467-2019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pdf)为本站会员(postpastor18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